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伏花生感病的小粒种子比大田常用种子病毒病发病株率高93.25%—237.24%,群体产量下降30.65%—47.17%,感病单株生产力下降38.64—89.23%。其感病越早,越重,产量损失越大。  相似文献   

2.
橡胶白粉病为害损失测定结果表明:橡胶树受白粉病侵染后会造成明显的产量损失,病越重,损失越大。病害为1级的RRIM600产量无损失,2级的损失4.47%,3级的损失11.3%,4级的损失15.27%,5级的损失34.87%;PR107病害2—5级的损失分别为3.4%、6.98%、7.27%、12.45%。品系间产量损失的差异很大。RRIM600最高损失为34.87%,而PR107最高损失只有12.45%,PR107可能对橡胶白粉病具有一定的耐病性。根据橡胶白粉病为害损失、防治成本、防治效益与病害严重度之间的相互关系,确定橡胶实生树白粉病的经济阈值为最终病情指数21.4,4~5级病株率2%;RRIM600为最终病情指数21.3,4~5级病株率2%;PR107为最终病情指数23.8,4~5级病株率2%。  相似文献   

3.
网室接种和田间调查测定SMV引致大豆的产量损失证明,SMV侵染大豆植株愈是在生育早期产量损失愈重。盛花期以后发病的植株产量损失显著减小,鼓粒初期的病株几乎无产量损失。SMV不同毒株引致的产量损失显著不同,强毒株的侵染,引致感病品种的产量损失平均超过弱毒株的40%。根据不同初侵染水平的30组SMV流行与产量损失数据,采用逐步回归分析,建立了准确度较高的产量损失预测多点模型和单点模型。根据损失测定,大豆盛花期的SMV病株率低于3%可控制SMV流行所造成的产量损失。  相似文献   

4.
甘肃省玉米矮花叶病发生危害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米矮花叶病是一个世界性的玉米病毒病害。在我省90年代初回升以来,发生面积逐年扩大,危害日趋加重,目前在我省的所有玉米产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感病品种田间发病株率在50%~100%,大田产量损失20%~30%,制种田产量损失在50%左右。本文从毒源积累,种子带毒,品种抗病性的丧失,气候条件等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种植抗病品种,建立无病种子繁殖基地,扩大地膜覆盖种植面积,及早拔除种子带毒苗和早发病株等行之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唐山市2002年夏玉米纹枯病发生与减产原因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赵福顺 《玉米科学》2004,12(Z1):108-110
通过对唐山市2002年夏玉米纹枯病发生条件的研究分析,确定了该病的流行趋势.通过对产量与纹枯病发病株率的统计分析,确立了纹枯病是造成2002年本地区夏玉米普遍严重减产的主要原因,排除了蚜虫危害是主要原因的观点,对本地区玉米科研和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从生态学角度探讨了油菜菌核病发生危害规律。研究表明,带菌病残体、土壤和种子中的菌核数量是决定子囊盘数量的主要因素,花期低温多雨则是影响花朵带菌率和发病程度的关键.实行宽窄行种植,可以减轻病害危害,并有利于施药和中耕.田间调查结果,病情指数和茎发病株率呈显著直线相关,茎发病株率、叶发病株率的发展在时间序列上呈线性(直线或曲线)增长规律.从种群生态学角度,提出和初探了菌核萌发产生子囊盘的环境饱和容量K值.  相似文献   

7.
规模化稻鸭生产对早稻病虫害变化规律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规模稻鸭生态种养系统中水稻病虫害的消长变化规律及其经济效益。结果表明:规模稻鸭生态种养(IF)水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和稻叶蝉平均虫量较水稻单一种植(CK)分别下降54.4%,48.8%,73.6%和96.1%,纹枯病和稻瘟病病株率分别降低78.9%和48.5%;较常规稻鸭生态种养(CF)水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和稻叶蝉量分别下降18.2%,9.5%,7.0%和0.82%,纹枯病病株率降低35.5%,稻瘟病病株率升高8.0%。规模稻鸭生态种养稻飞虱和二化螟对水稻危害株率比常规稻鸭生态种养分别降低52.9%和6.9%。试验还表明,规模稻鸭生态种养系统中水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虫峰迟现,持续危害时间短;纹枯病蔓延危害期缩短10~14d;水稻有效穗数、穗粒数增多,千粒重增加,空壳率降低,产量最高。规模稻鸭生态种养较常规稻鸭生态种养和水稻单一种植分别增收1024.32,1370.61元/hm2,增幅44.47%和70.03%。因此,规模稻鸭生态种养可以实现对水稻病虫害的生态控制,且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对于提升我国现代农业生产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2007年无棣县植棉3180 hm2.尽管出苗齐全,前期长势好,但由于受病害、虫害、阴雨、寡照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全县棉花平均减产11.8%.主要原因是枯黄萎病发生重,发病面积达2066.7 hm2,占总面积的65%.其中,26%的病田病株率为6%;27%的病田病株率为28%;12%的病田病株率为51%,防治效果不显著,对棉花产量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含硅、钙、镁、锌、硼、钼、铁、铜、锰等元素的肥料对寒地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提供寒地水稻生产中所需施用中微量元素肥料的依据,于2017年开展相关的试验工作。通过试验可知,随基肥和分蘖肥施用中微肥都能够增加水稻产量,以分蘖肥增产效果最为明显,其产量为617.12 kg/667m~2,其对水稻糙米率和精米率无明显影响,不宜在水稻生长后期施用此肥料,造成损失。  相似文献   

10.
以向日葵优良群体为母本,具有耐黑斑病基因的向日葵野生种为父本进行杂交,利用幼胚培养技术对远缘杂交后代进行胚拯救,从而获得具有耐黑斑病基因的5个遗传群体.在这些群体中,F1发病株率比CK降低96.5%、F2发病株率比CK降低86.6%.在抗黑斑病遗传群体中,运用轮回选择结合抗黑斑病鉴定,选育出6个抗黑斑病自交系,实验室接种发病率比CK降低96.4%,田间自然发病率仅为1%.  相似文献   

11.
水稻转基因技术与转基因水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转基因技术的发展促进了转基因水稻的选育。本文着重介绍了水稻转基因方法及利用转基因技术选育的转基因水稻。  相似文献   

12.
抗稻瘟病水稻品种的田间表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人工辅助接种、自然发病的方法对25个品种连续十年在病圃中的稻瘟病抗性进行了监测。结果发现,39.18%的年份品种组合叶瘟颈瘟在田间抗感表现出质的不同,有的叶瘟感病而颈瘟表现抗病,有的叶瘟抗病而颈瘟表现感病。叶瘟颈瘟表现一致的品种均出现在严重感病或抗性较强的品种。水稻本身的遗传背景对稻瘟病抗病基因的表现有影响。本文还就稻瘟病抗病育种和抗病品种的合理利用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强化大米 充实主食营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论述了大米营养强化的重大意义及其历史和经验,阐述了大米营养强化的产品和工艺特点等,分析了营养强化大米未来的市场格局,最后介绍了专家推荐大米营养强化配方。  相似文献   

14.
野生稻种质资源在水稻育种中的利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目前中国水稻育种面临的遗传资源利用范围狭窄这一主要问题,从重要基因资源的发掘角度,综述了野生稻种质资源的利用现状,探讨了其在水稻超高产育种、抗病虫育种、抗逆性育种、品质育种等方面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5.
16.
8个水稻品种的条纹叶枯病抗性特征   总被引:33,自引:6,他引:27  
利用强迫饲毒、集团接种、非嗜性测验、抗生性测验的方法研究与分析了8个抗条纹叶枯病水稻品种对条纹病毒和介体灰飞虱的抗性,发现不同水稻抗性品种的抗性特征并不完全相同。IR36、Kasalath、窄叶青8号、道人桥、DV85既抗条纹病毒又抗介体灰飞虱,对条纹叶枯病所表现的抗性是条纹病毒和介体灰飞虱抗性共同作用的结果; 爱知97和Kenta Nakan抗条纹病毒,但不抗介体灰飞虱,对条纹叶枯病所表现的抗性是品种对条纹病毒的抗性;而IR24对条纹病毒和介体灰飞虱仅表现中等抗性。  相似文献   

17.
18.
利用长雄野生稻(Oryzalongistaminata)地下茎无性繁殖特性培育多年生稻(Perennial Rice,PR)已经成功并开始示范推广.多年生稻表现出一定的稻瘟病抗性,但其所具有的稻瘟病抗性来源尚不清楚.本研究通过田间病情调查、接种鉴定以及抗性基因检测等3种方法,对育成的多年生稻23(PR23)、云大24(...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省讷河市2003年后期高温多雨,致使水稻稻瘟病大发生,造成大面积地块绝产,使农民蒙受重大损失。针对此情况,为农民2004年的水稻种植提出以下几点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