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6 毫秒
1.
初乳中的细胞因子及其生物学功能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细胞因子(cytokine,CK)是由活化免疫细胞或非免疫细胞(包括骨髓、胸腺中的基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等)合成分泌的能调节细胞生理功能、介导炎症反应、参与免疫应答和组织修复等多种生物学效应的小分子多肽,它们与免疫球蛋白和补体一样属于分泌型免疫分子。根据功能可将之分为白细胞介素、生长因子、干扰素、集落刺激因子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五大类。这些细胞因子通过与靶细胞表面相应受体结合才能发挥生物学效应。细胞因子通常以旁分泌(paracrine)或自分泌(autocrine)方式作用于细胞或邻近细胞,在生理状态下…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二甲双胍抑制皮肤成纤维细胞活化的作用及机制,利用细胞实时分析检测系统检测二甲双胍对体外培养的皮肤成纤维细胞HFF-1增殖的影响,确定体外最适药物浓度;通过Real-time PCR检测二甲双胍对原代培养的硬皮病患者皮肤成纤维细胞中胶原及纤维化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检测二甲双胍对TGF-β诱导后的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HFF-1中纤维化相关基因表达的作用;通过Western blot检测二甲双胍对I型胶原蛋白表达的作用;通过Sircolassay检测二甲双胍对细胞上清中分泌的胶原蛋白的影响。结果表明:二甲双胍可抑制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且具有剂量依赖性;与对照组相比,二甲双胍可降低成纤维细胞中纤维化相关基因表达及细胞上清中胶原蛋白含量。此外,二甲双胍可显著下调TGF-β诱导的纤维化相关基因及胶原蛋白的表达。这一研究提示二甲双胍可能通过抑制成纤维细胞活化而抑制纤维化。  相似文献   

3.
曲嘉琪  李洋  钟一鸣  蔡梅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9):3792-3793,3852
β干扰素是一种重要的I型干扰素,它是由成纤维细胞和白细胞所分泌的一种糖蛋白,在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文中从β干扰素的分子组成、生物学功能及其作用机制和商品化情况等方面,阐述了β干扰素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皮肤瘢痕本质上是一种皮肤伤口的病理愈合过程,其最显著的特征是成纤维细胞持续活化所产生的细胞外基质(ECM)成分,如纤连蛋白、弹性蛋白、蛋白聚糖,尤其是胶原的过度堆积,导致真皮的纤维化。尽管目前尚不清楚瘢痕的发病机制,但在伤口愈合过程中由血小板以及各种炎症细胞释放的细胞因子被认为在瘢痕的发生、发展以及转归中起着关键的作用。近年来在瘢痕形成过程的发病中,细胞因子网络逐渐为人们的研究热点,其中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被认为是具有致纤维化作用的重要细胞因子之一。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是一种新发现的细胞因子,被视为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下游反应元件,具有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以及参与细胞外基质(ECM)产生、积聚等功能,  相似文献   

5.
细胞因子与支气管哮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免疫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免疫功能紊乱在哮喘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1995年 WHO和NIH联合提出的《哮喘全球防治创议》将支气管哮喘定义为 :支气管哮喘是由嗜酸性粒细胞 (EOS)、肥大细胞 (MC)、T淋巴细胞等多种炎症细胞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而这些炎症细胞的增殖、生长、分化、移行、聚集、浸润、活化与其自身分泌的细胞因子 (cytokine)息息相关 ,细胞 -细胞、细胞 -因子、因子 -因子相互促进和制约 ,构成了一个庞大的、作用错综复杂且效应广泛的细胞因子网络 (cytokine network)。本文就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  相似文献   

6.
利用石蜡切片技术和电镜技术对患有腹水症的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 Günther主要组织器官进行了组织病理学观察与分析.结果表明:感染腹水症的半滑舌鳎全身主要的组织器官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病理变化,其中鳍部皮肤出现血红细胞浸润和淤积;鳃小叶上皮细胞空泡变性,柱状细胞发生炎症;肝胰脏和肾脏都出现了局灶性的组织坏死和溃烂,组织间充满空泡变性的细胞,超微病理观察发现大量病毒粒子;心脏的心肌组织出现固缩和局灶性溃烂;胆囊壁浆膜层结缔组织增生,毛细血管充血;消化道黏膜层和黏膜固有层分离,黏膜固有层成纤维细胞固缩或水样变性,致密层变疏松.根据病理学研究结果初步分析认为,一种未知病毒可能是半滑舌鳎腹水症的主要致病原.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鸡胚盲肠上皮细胞体外培养的纯化方法,采用低速离心去除单细胞、差速贴壁去除成纤维细胞纯化上皮细胞,并对培养细胞的纯度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采用1200r.min-1 5min的离心条件,利用贴壁差细胞种植1.5h后倒瓶的方法可去除部分单细胞和大部分纤维细胞,细胞种植第3天~第11天纯度可达72.00%以上。提示低速离心结合差速贴壁法可达到纯化盲肠上皮细胞的目的,可为试验研究提供较为理想的细胞模型。  相似文献   

8.
体外培养的山羊乳腺上皮细胞形态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通过有效的细胞培养方法获得山羊乳腺上皮细胞系,对这些细胞形态进行光镜观察,结果发现,细胞可形成闭合型和开放型细胞群,闭合型细胞群边界清晰,细胞之间结合紧密;开放型细胞群边界不清,细胞相互分散存在于一局限的范围内。乳腺上皮细胞与成纤维细胞混生时分区生长,界线明显;细胞之间形成许多腔状结构。纯化的乳腺上皮细胞通过单细胞悬浮后传代,部分细胞形成岛屿状聚集,部分细胞以贴壁的自由单个细胞散在形式存在。上皮细胞增殖可形成圆顶型结构,呈乳头状(称之为乳球体);乳腺上皮细胞可产生并分泌乳汁,分泌到细胞外的乳汁流动形成网状结构。山羊乳腺上皮细胞含不同的细胞类型,大多数上皮细胞呈短梭形或多角形,细胞之间紧密相靠,互相衔接,连接成片,呈蜂窝状;细胞核呈圆形或椭圆形,核仁2~4枚;部分细胞呈圆饼状,体积较大;出现部分长形细胞;部分细胞表面出现绒毛状突起;接触抑制的上皮细胞形态不均一。  相似文献   

9.
体外培养的牛乳腺上皮细胞形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有效的细胞培养方法获得了牛乳腺上皮细胞系,并系统观察了乳腺上皮细胞的长出、贴壁、聚集、迁移、分裂、分化、凋亡等一系列形态变化。结果发现,原代培养的乳腺上皮细胞大多数呈卵圆形,细胞之间连接成片,单层生长,如鹅卵石铺过路面,乳腺上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混生时分区生长,界线明显。传代的乳腺上皮细胞呈岛屿状聚集生长,细胞核呈圆形或椭圆形,核仁2~4枚;在含雌激素的培养液中,细胞出现双核或多核现象,但仍表现一定的接触抑制现象。多次传代后的乳腺上皮细胞含不同的细胞类型,通过光镜观察,部分细胞仍保持较快的分裂增殖能力;部分细胞渐渐分化,出现长形细胞、三角形细胞。上皮细胞增殖分化可形成圆顶型结构,乳腺上皮细胞可产生并分泌乳汁,分泌到细胞外的乳汁流动形成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10.
<正>日本东京理科大学研究人员日前发现,胚胎发育初期,细胞间质分泌的一种蛋白质能促进胚胎分化出组织和器官。这项研究成果已刊登在新一期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网络版上。一般来说,由受精卵发育成的初期胚胎,是由上皮组织和结缔组织组成的。上皮细胞与结缔组织中的间质一方面会相互作用,一方面会分化成心脏和肾脏等器官。不过,两者间相互作用的具体机制一直不清楚。  相似文献   

11.
奶牛小肠上皮细胞的原代培养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小肽转运蛋白对小肽转运和吸收机制提供细胞模型,在体外建立原代奶牛小肠上皮细胞分离的方法,采用Ⅰ型胶原酶和中性蛋白酶混合消化液对奶牛小肠组织进行消化,通过2%山梨醇进行密度梯度离心以去除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和肌细胞;用刮除法、相差消化法和96孔板单克隆方法来纯化奶牛小肠上皮细胞,从细胞形态学、细胞角蛋白18免疫荧光染色和小肠上皮细胞特异性标志蛋白来鉴定奶牛肠上皮细胞。结果表明:1)采用Ⅰ型胶原酶和中性蛋白酶联合消化奶牛小肠组织,通过2%山梨醇密度梯度离心可以获得大量的细胞团且48h发生贴壁,但是细胞贴壁不牢。2)48h之后细胞团进一步向外辐射生长出细胞,细胞形态呈现典型的上皮细胞和铺路石形态。5~7d细胞处于对数生长期,细胞大量增值,一部分成纤维细胞与小肠上皮细胞夹杂生长。3)通过96孔板能够单克隆奶牛小肠上皮细胞,细胞呈现均一的铺路石形态。4)奶牛小肠上皮细胞角蛋白18鉴定为阳性,荧光显微镜下能够发出绿色荧光。5)通过RT-PCR能够检测到奶牛小肠上皮细胞特异性标志蛋白E-钙黏蛋白、碱性磷酸酶和肠肽酶的表达,成功建立了奶牛小肠上皮细胞的分离和培养方法。  相似文献   

12.
纳豆激酶(nattokinase,NK)是一种有效的抗血栓药物。基于已构建的纳豆激酶慢病毒表达载体,旨在比较其在鸡输卵管上皮细胞和鸡胚成纤维细胞中特异性表达的有效性。提取含卵清蛋白启动子(ovalbumin promoter,OV2)和雌激素反应元件(estrogen response element,ERE)的pLV-OV2-ERE-NK-2A-EGFP重组质粒。通过PCR和双酶切进行初步鉴定,经生物公司测序、包装和滴定得转染传代培养的鸡输卵管上皮细胞和鸡胚成纤维细胞,并采用荧光显微镜和qPCR法检测细胞表达产物。结果表明,载体pLV-OV2-ERE-NK-2A-EGFP构建成功;且荧光显微镜下,鸡输卵管上皮细胞的绿色荧光多于成纤维细胞;qPCR检测发现NK正常表达。提示成功构建纳豆激酶慢病毒表达载体且在鸡输卵管上皮细胞中正常表达。  相似文献   

13.
堆型艾美耳球虫早熟减毒株裂殖子在鸡胚成纤维细胞和鸡胚肝细胞中不能继续发育,在鸡胚小肠上皮细胞和雏鸡肾细胞中可发育到卵囊阶段。  相似文献   

14.
稚鳖粘液性肠炎病的主要眼观病变是病鳖肛门排出粘液块,组织病理变化主要为肠腺分泌亢进,肠上皮细胞脱落,肠壁充血,肝脏脂肪变性,脾脏炎性细胞浸润,肾脏肾小管上皮细胞水泡变性,肺也有不同程度的病变。电镜下观察,发现随着病程的延续肠道的病变相应地加重,主要表现为炎性细胞浸润,上皮细胞变性和坏死。  相似文献   

15.
用组织块培养法获得山羊乳腺细胞原代培养物,并根据山羊乳腺成纤维细胞与上皮细胞对胰蛋白酶的敏感性不同将二者分离纯化。对细胞形态进行光镜观察发现:纯化的山羊乳腺上皮细胞传代至第15代时其生长仍正常。山羊乳腺上皮细胞含不同的细胞类型,大多数上皮细胞呈短梭形或多角形,呈蜂窝状;部分细胞呈圆饼状,体积较大;部分细胞呈长形。纯化的乳腺上皮细胞增殖可形成圆顶型结构,呈乳头状,称之为乳球体。  相似文献   

16.
应用组织学技术对半番鸭肠道相关淋巴组织(GALT)M细胞的来源进行了研究;应用台盼蓝、辣根过氧化物酶(HRP)作为示踪物对GALT上皮细胞的功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半番鸭GALT黏膜上皮最初为柱状上皮,柱状上皮逐渐脱离基底膜,基底膜部位的成纤维细胞转变为扁平上皮;鸭灌服台盼蓝后,在淋巴组织表面的扁平上皮细胞和肝脏的枯否氏细胞均出现了台盼蓝颗粒;肠腔内注入HRP后,HRP的阳性产物出现在扁平上皮和淋巴组织中;在柱状上皮内2种示踪物均未出现.可见,半番鸭GALT表面的M细胞来源于成纤维细胞.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β-胡萝卜素对小鼠骨髓源树突状细胞(BMDCs)活化和成熟的影响,从小鼠骨髓中分离获得前体细胞, GM-CSF和IL-4诱导使其分化成未成熟的BMDCs,并用不同浓度的β-胡萝卜素进行作用,检测BMDCs的表型标志、吞噬能力以及细胞因子的分泌水平。β-胡萝卜素作用后BMDCs进一步与异种CD4~+T细胞混合培养,检测T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表明:与未处理组相比,经β-胡萝卜素作用24 h后, BMDCs表面分子CD40、MHCII、CD80和CD86的表达量显著上调, BMDCs吞噬FITC-Dextran的能力显著下降,细胞因子IL-12p70和IL-10的分泌水平显著上升, BMDCs刺激CD4~+T细胞的增殖能力显著增强。这说明β-胡萝卜素可促进DCs的活化和成熟,可作为潜在的疫苗佐剂。  相似文献   

18.
建立可用于基因打靶的乳腺上皮细胞系是乳腺生物反应器研制的重要环节,分别采用胰蛋白酶、胶原酶及其两者的混合消化液分离获得了包括少量成纤维细胞在内的原代牛乳腺上皮细胞,比较了不同消化方法的优缺点。利用Trypsin-EDTA阶段消化法在体外培养牛乳腺上皮细胞,观察了此细胞培养到第5代、10代、15代和20代时的细胞形态特征和生长特性,比较了该细胞在胶原基质和混合型基质包被培养皿中的培养效果。以乳腺腺泡上皮细胞中的细胞特征蛋白角蛋白18为标志,利用角蛋白18单克隆抗体进行了细胞免疫组化鉴定,证明分离培养细胞的上皮特性。  相似文献   

19.
成年绵羊皮肤成纤维细胞系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成年绵羊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分离、培养、纯化、冷冻和生长特征。对比了组织块培养和消化培养两种培养方法。根据上皮细胞与成纤维细胞对酶消化敏感性不同及二者贴壁速度的差异,将成纤维细胞分离纯化,建立成年绵羊皮肤成纤维细胞系。  相似文献   

20.
内毒素休克引起的多器官损伤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一方面,内毒素活化多条信号通路作用于炎性细胞,促使细胞因子和黏附因子分泌,导致全身炎症反应失控;另一方面,内毒素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中性粒细胞,引起血管反应性降低、通透性增加、血液流变性异常,导致微循环障碍。从炎症反应与微循环障碍两方面综述了内毒素休克引起多器官损伤的发病机制,为防治内毒素性休克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