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吉醒 《花木盆景》2005,(8):42-42
8月是全年最让人感到充满活力的月份。按照农历已是立秋和处暑节气,立秋是秋季的开始,炎暑将过,天高气爽,月明风清的秋天开始了。处暑.“处”是“止”的意思,处暑就是暑热到此而止,并逐渐消退,表示炎热的夏季结束了。虽然全国各地平均气温稍有下降,却下太明显。此时,除局部性雷阵雨和台风阵雨外,多连续晴天,日照充足,天气炎热,降水量减少,  相似文献   

2.
本月有立秋和处暑两个节气。全国大部分地区仍然晴热少雨,月平均气温在28℃左右。湿闷燥热的“秋老虎”天气,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此月台风和龙卷风肆虐,沿海一带的兰友更要警惕防范。  相似文献   

3.
8月     
8月节气:立秋、处暑。8月农事立秋、处暑节气内气温高,时伴有台风出现,因此,应重点做好防风排涝工作。水稻应着手防治二化螟、三代纵卷叶螟;玉米则以防治穗螟为主;棉花防治棉花黄叶病、四代棉铃虫成为农民的当务之急;是秋冬菜的播种和育苗季节,也是北方大白菜的移栽季节;水果要做好秋季施肥和早期防治落叶病,  相似文献   

4.
八月农事     
《北方园艺》2007,(7):87-87
8月节气:立秋、处暑。 立秋、处暑节气内气温高,时伴有台风出现,因此,8月应重点做好防风排涝工作。水稻应着手防治二化螟、三代纵卷叶螟;玉米则以防治穗螟为主;棉花防治棉花黄叶病、四代棉铃虫成为农民的当务之急;是秋冬菜的播种和育苗季节,也是北方大白菜的移栽季节;水果要做好秋季施肥和早期防治落叶病,为明年水果的优质丰产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处暑     
正处暑是农历的第14个节气,2021年8月23日进入处暑节气,这天太阳位于黄经150°。农谚说:"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就穿棉",处暑节气温度仍然偏高,日照依然充足,但气温逐渐下降,每天日照时数逐渐缩短,降雨渐少,逐渐有利于蔬菜作物的生长。除了耐热作物外,大多数蔬菜作物的品质还是不高,是北京地区生产上市蔬菜种类偏少的季节。大棚生产的时令蔬菜有:丝瓜、苦瓜、瓠瓜、苋菜、蕹菜、落葵、  相似文献   

6.
7~8月(7月节气为大暑、小暑,8月节气为立秋、处暑)是猕猴桃果实膨大的关键时期,也是果实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此时早熟果实已进入成熟期,管理上应狠抓树体管理,适当施用钾肥,调节营养生长  相似文献   

7.
8月花事安排     
8月正值廿四个节气中的立秋和处暑节气,意味着炎夏的结束厦秋季即将到来。实际,8月份我国的月平均气温还是全年较高的月份个别日还会是全年最高气温日。一般情况,8月下旬在有北方冷空气入侵后,气温将有明显下降。8月份仍是联阵雨和大雨多的季节,东南沿海常有热带风暴的灾害。8月花事仍以防暑、遮阴、水肥管理为主.北方已进入秋季播种适期。  相似文献   

8.
《西南园艺》2011,5(1):86-87
1月有“小寒”、“大寒”两个节气,“寒”即寒冷,“小寒”表示寒冷的程度。俗话说,“冷在二三几”,而“三九”多在“小寒”节气内,霜雪交侵,时有冰冻;同“小寒”一样,“大寒”也是表征天气寒冷程度的节气。近代气象观测记录表明,虽然在我国绝大部分地区,“大寒”不如“小寒”冷,但在某些年份和少数地方,全年最低气温仍然会出现在“大寒”节气内。“小寒大寒,冷成一团”,说明“大寒”节气也是一年中的寒冷时期。  相似文献   

9.
《西南园艺》2014,(1):71-72
1月有“小寒”、“大寒”2个节气,“寒”即寒冷,“小寒”表示寒冷的程度。俗话说,“冷在三九”,而“三九”多在“小寒”节气内,霜雪交侵,时有冰冻;同“小寒”一样,“大寒”也是表征天气寒冷程度的节气。近代气象观测记录表明,虽然在我国绝大部分地区,“大寒”不如“小寒”冷,但在某些年份和少数地方,全年最低气温仍然会出现在“大寒”节气内。“小寒大寒,冷成一团”,说明“大寒”节气也是1年中的寒冷时期。  相似文献   

10.
立春     
志平 《花卉》2009,(3):44-44
“一年之计在于春”。立春是24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立”是开始,“春”是蠢动,立春一词代表着春天开始,万物复生,大地回春的意思。《左传》提及“立春为启,立冬为开”,这“启”字正是开启一年之始的意思,当中蕴含着无限的生机。中国既以农立国,春季对于农民来说意义重大,是一年农事之始,故古人对立春很重视。  相似文献   

11.
《西南园艺》2010,(2):90-93
3月有“惊蛰”、“春分”两个节气,“惊蛰”是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节气,其含义是: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时至“惊蛰”,气温回升较快,长江流域大部地区已渐有春雷,进入春耕大忙季节。但是,因冷暖空气交替,气温常不稳定。因雨量增多有限,冬干之后常伴春旱;  相似文献   

12.
8月气候特点,持续高温,日照强烈,伏秋连旱,间有暴雨.武汉地区平均最高气温33.1 ℃左右,平均最低气温24.7 ℃,平均降雨量102.0 mm,平均相对湿度78%左右.本月中的"立秋"节气是我国习惯上作为秋季开始的日子,正值末伏,从此以后,气温开始下降."处暑"节气是"暑气至此而止"的意思,炎热的夏天就要过去,这时白天仍热,但早、晚渐凉,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逐渐下降,降雨渐少.  相似文献   

13.
《西南园艺》2010,(1):92-93
1月有“小寒”、“大寒”两个节气,“寒”即寒冷,“小寒”表示寒冷的程度。俗话说,“冷在三九”,而“三九”多在“小寒”节气内,霜雪交侵,时有冰冻;同“小寒”一样,“大寒”也是表征天气寒冷程度的节气。近代气象观测记录表明,  相似文献   

14.
暑天芥,一年生草本植物,栽培历史悠久,适应性强,在豫西农家庭院和菜园均有种植。其叶是食用部分,芳香宜人,盛夏是采叶旺季,故称“暑天芥”。其特点是: 1.气味芳香,避蝇子,不腐败。 2.作凉拌菜用,不宜烹调加工。 3.吃着清凉适口,有消腻去腥作用。暑天芥株高30—50厘米,四棱茎,粗约5毫米。叶对生卵圆形,叶腋里长出分枝,立秋时开紫色小花,结籽如芥粒,黑色。暑天芥生长适宜温度是20—25℃,低于12℃高  相似文献   

15.
《中国果菜》2012,(8):61-62
立秋是一年之中气温由升温向降温的转折期,此后湿气逐渐减弱,让人难以忍受的"桑拿天"也会逐渐减少。但立秋并不是真正秋天的到来。炎夏的余热未消,处暑节气也将在8月底接踵而来,"秋老虎"甚至还可能虎视眈眈,而天气也逐渐转向干热。特别是立秋过后,还可能再处于炎热之中,而这种炎热气候有时候也可能要延续到  相似文献   

16.
惊蛰     
何志平 《花卉》2009,(4):44-44
每年的3月5日或6日,当太阳到达黄经345°的时候,就是“惊蛰”节气。惊蛰是一年中第3个节气。“蛰”是冬眠之意,惊蛰是指天气回暖,春雷初响,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过冬的虫卵在此时也要开始卵化,因此惊蛰是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一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走出矣。”但真正使冬眠动物更醒出来的,并非是隆隆的雷声.而是春回大地,天气骤暖迫使它们结束冬眠,惊走而出。  相似文献   

17.
《西南园艺》2011,5(2):86-89
3月有“‘晾蛰”、“春分”2个节气。“凉蛰”是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节气,其含义是: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时至“惊蛰”,气温回升较快,长江流域大部地区已渐有春雷,进人春耕大忙季节。但是,因冷暖空气交替,气温常不稳定。  相似文献   

18.
《西南园艺》2012,(3):87-90
3月有“惊蛰”、“春分”2个节气,“惊蛰”是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节气,其含义是: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时至“惊蛰”,气温回升较快,长江流域大部地区已渐有春雷,进入春耕大忙季节。但是,因冷暖空气交替,气温常不稳定。因雨量增多有限,冬干之后常伴春旱;“春分”是反映四季变化的节气之一,民间有“春分秋分,昼夜平分”的谚语。时至“春分”,大部分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各地气温则继续回升,有利于水稻、玉米等作物播种和植树造林。  相似文献   

19.
韩文 《花卉》2011,(4):46-46
清明节既是节气又是节日。清明是我国农历24个节气的第5个节气。为什么又是节日呢?这要追溯到古代的“寒食节”。寒食节是每年冬至后的第105天,恰在清明的前一天,旧时民间每逢“寒食节”,家家户户不举火煮饭,只吃冷食。第二天是清明,人们上坟烧纸,修墓添土,以表示对亡者的怀念。这些风俗是春秋时流传下来的。  相似文献   

20.
吉醒 《花木盆景》2005,(6):42-42
6月是全年最让人感到繁忙喜悦的月份,按阴历此时已是“芒种”和“夏至”节气,全固部分地区真正进入初夏,在江南已是梅雨季节。气侯湿热,口照不足,这对原产热带,亚热带地区的观叶植物来说,是难逢的有利时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