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以自然放牧草地为对照,对围栏草地和耕地2种利用方式下干旱草原土壤总有机碳、碳水化合物碳含量和土壤团聚体稳定性进行了测定.与自然放牧地相比较,围栏草地土壤总有机碳和碳水化合物碳含量显著增加;耕种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变化不明显,但碳水化合物碳含量显著降低.与自然放牧地相比较,围栏放牧草地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变化不明显,而耕种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显著降低.据此认为,在耕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显著降低,与土壤碳水化合物碳含量的显著降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棉粕对盐碱化土壤改良及棉花产量的影响,提高作物产量提供支持。【方法】以新疆现在主要栽培作物棉花为试验材料,在石河子大学农学院试验站进行田间控制试验,设计在不同的盐化和碱化土壤施用棉粕,取样不同生育期土壤调查土壤中的理化性质,结合棉花产量,分析棉粕改良盐碱化土壤。【结果】施加棉粕处理,可有效降低土壤容重、pH、EC,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其中表层中度盐化土壤容重下降最高为16.1%,轻度以及重度碱化土壤pH下降明显,盐化土壤EC下降比碱化土壤下降明显,土壤阳离子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棉花产量有效提高。【结论】棉粕对盐碱土改良效果明显,添加棉粕改良能够降低盐碱化土壤容重、pH、EC、土壤交换性阳离子,可有效提高土壤理化性质,对盐化土壤和碱化土壤的效果不同,棉粕对盐化土壤的改良措施在于降低土壤EC,对于碱化土壤的改良措施为降低土壤pH。盐碱地土壤pH、EC过高是抑制棉花产量的主要原因,添加棉粕能够缓解盐碱胁迫下对棉花的伤害, 提高棉花产量。  相似文献   

3.
董世平  赵兰坡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6):14403-14405
[目的]探明苏打盐碱化土壤在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的物理特性及化学特性的变化趋势,为其改良利用和生态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集围栏草原与放牧草原2个剖面的8个分层土样,并测定土壤容重、电导率、pH值、碱化度及土壤孔隙度。[结果]围栏草原土壤各层容重、电导率、碱化度及总碱度均低于放牧草原;围栏草原土壤除表层的pH值明显低于退化草原外,其他各层pH值与放牧草原无明显差异;围栏草原土壤孔隙度明显高于放牧草原。[结论]该研究结果表明放牧草原的盐渍化程度较围栏草原严重。  相似文献   

4.
针对黄土高原气候特征以及露天矿区复垦土壤存在的土壤土体松散、抗蚀能力弱、有机质含量低、养分贫乏等问题,利用风化煤为修复介质,通过室内模拟分析试验,研究了种植不同品种紫花苜蓿后,冻融交替作用和水分状况对矿区复垦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及植被恢复的影响.结果表明,合理施用风化煤对露天煤矿复垦土壤物理、化学、生物学性质有明显的改良效果.各个指标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有机质含昔的提高能够促进其他物理、化学、生物学指标的改善,团聚体百分含量最大达到95.80%,较对照增加1.20%;脲酶活性最高达到0.181(NH4-N mg·g1·24 h1),较对照增加88%.土壤水分状况对复垦土壤性质影响显著,含水量10%处理的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百分含量显著高于含水量5%和15%的处理,适当的水分条件,对改良效果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经历冻融交替作用后,施用风化煤对紫花苜蓿种植区土壤的理化性质、酶活性均有显著的良性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施用风化煤可有效促进矿区土壤的结构改良及生态重建.  相似文献   

5.
【目的】土壤团聚体特征是反映土壤结构好坏的重要指标。探究脱硫副产物配合淋洗对碱化土壤团聚体的影响,可为评价改良后土壤结构状况提供重要参考。【方法】本文基于内蒙古河套灌区长期碱化土壤改良田间试验,分析了3种脱硫副产物施用量和3种淋洗量共9组处理下0-10,10-20, 20-40和40-60 cm深度土层的土壤干、湿筛团聚体的平均质量直径(MWD)、几何均重直径(GMD)、分形维数D、>0.25 mm的团聚体比重(DR0.25和WR0.25)等参数特征,以及土壤容重和饱和导水率。【结果】施用脱硫副产物配合淋洗的综合处理显著降低了0-60 cm土壤容重,并提高了饱和导水率Ksat以及机械稳定性团聚体的GMD 和MWD,其中高脱硫副产物施用量(14.5 t·hm-2)配合低水量淋洗处理(淋洗量为1.52×103 t·hm-2)的机械稳定性团聚体GMD和MWD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整体上,单一处理(仅施用脱硫副产物或仅淋洗)对团聚体的影响不显著,但仅淋洗处理下团聚体分形维数D显著高于仅施用脱硫副产物处理。综合处理中高脱硫副产物使用量处理在0-60 cm土壤剖面的分形维数D值均小于其他处理。改良后的碱化土壤中水稳性团聚体GMD和MWD远小于机械稳定性团聚体。多数碱化土壤团聚体参数与代换性钠含量、土壤碱化度(ESP)、土壤pH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而饱和导水率则与机械稳定性团聚体GMD,MWD和DR0.25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施用脱硫副产物配合淋洗的改良对0-40 cm深度碱化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有明显的提升,土壤结构改善明显;仅施用脱硫副产物改良可以维持团粒结构稳定性,而仅淋洗改良则不利于团聚体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三种环境材料及其复合施用对盐碱化土壤的改良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发新型有机无机复合材料改良盐碱土壤,采用土柱淋溶模拟实验方法,研究了脱硫石膏、改性腐植酸、高分子材料及其复合材料对盐碱土壤理化性能的改良效果,并探讨了相关材料对盐碱土壤的改良机制。结果表明:与不加任何材料的对照处理(CK)相比,脱硫石膏的作用主要是降低盐碱土壤的pH值和土壤钠吸附比(SAR),淋溶后盐碱土壤pH和SAR分别下降了7.46%和37.7%;改性腐植酸的作用是降低盐碱土壤中水溶性盐含量,淋溶后水溶性盐含量较CK降低了64.61%;高分子材料主要作用是增强土壤的保水效果,土壤淋溶液总体积较CK降低了33.1%;三种材料复合处理的淋溶盐碱土壤中大于0.25 mm的土壤团聚体含量增加了20.41%,pH、SAR分别降低0.81%、26.23%。综合评价认为,三种材料复合处理能够在改善盐碱土壤理化性质的同时改良土壤结构,具有较好的综合改良效果。  相似文献   

7.
针对滨海盐土盐分高、肥力低和结构差等问题,通过施用沸石和腐殖酸等土壤调理剂,研究其对滨海盐土水稻产量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沸石、腐殖酸和沸石-腐殖酸调理剂的施用可有效降低土壤pH、土壤电导率(EC)值,提升土壤养分含量,增加土壤大团聚体比例,促进水稻增产。其中,施用沸石30 t·hm-2处理土壤pH下降0.31个单位,EC值下降22.7%,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等显著增加,土壤大团聚体比例提高2.21百分点,水稻增产36.4%。因此,施用沸石可作为滨海盐土改良、提高水稻产量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稻壳炭对耕地土壤面源污染的改良效果,将稻壳炭以不同体积比旋耕于表层耕地土壤中,研究稻壳炭施用后土壤理化性质和农田径流水体中氮、磷质量浓度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稻壳炭含量的增加,改良后的土壤理化性质有所改善,土壤的截氮储磷效果作用明显。炭土比为0.6的处理改良效果较好,与未施用稻壳炭处理相比,其土壤温度升高了2.03℃,p H值提高13.56%,有机质含量提高了43.11%,含水率增加了19.60%,土壤孔隙度增大了54.55%,阳离子交换量提升了65.50%,铝含量降低了4.84%,农田径流水体中总氮质量浓度、总磷质量浓度、化学需氧量、氨氮质量浓度分别下降了82.69%、90.32%、60.33%、83.46%。可见,施用稻壳炭可改良耕地土壤的理化性质,减少土壤中氮、磷损失,能够有效地调控农业面源污染。  相似文献   

9.
齐宝林 《现代农业科技》2014,(6):271-271,277
应用深松、施肥等措施对退化羊草草地进行改良试验,结果表明:深松+施肥措施可明显改善盐碱退化羊草草地土壤理化性质,恢复草地生产力。深松+施肥处理羊草的粗蛋白达11.69%,较未处理的有很大提高,其他处理则无显著性差异。深松处理后第2年的密度有显著性增加,产草量提高与未处理的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0.
在三江源区具有典型退化特征的高寒草原设置研究样地,采集土样进行冻融处理,探讨冻融循环对退化高寒草原土壤团聚体有机碳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含量与<0.25 mm、0.5~1 mm、1~2 mm、  2~10 mm粒级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均随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减少,且各粒级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含量与土壤有机碳含量间正相关,相关系数0.991~0.344。0.25~0.5 mm粒级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含量的变化随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增加,且与土壤有机碳含量呈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0.226~-0.547;与未冻融处理相比,冻融循环14次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含量随团聚体粒级的增大而增大;随高寒草原退化程度加剧,2~10 mm粒级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分别减少57.6%、64.9%、61.4%、75.2%。土壤冻融循环次数增加与草地退化等是导致土壤各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变化的因素,不利于高寒草原草地生态系统的稳定。  相似文献   

11.
以12年的红壤长期肥力监测定位试验不同处理土壤为材料,研究了连续施肥对土壤磷组分、土壤对磷吸附解吸、土壤活性酸铝的影响。连续施用化学磷肥和化肥加有机肥,均可提高土壤全磷、无机磷数量。施用有机肥料,土壤中的磷以Ca-P和Al-P积累为主要表现形式,化学磷肥的施用能够提高土壤的全磷,并以Al-P增幅为最大,在所有处理中均表现为土壤O-P相对稳定。有机肥料处理土壤对外源磷的吸附强度明显少于施用化学磷肥和不施用磷肥的处理,有机肥料能够显著提高吸附磷的再利用,在NPKM处理中解吸磷占吸附磷的47.72%,M处理中占42.89%,其它处理中解吸磷占吸附磷数量一般少于8%。MNPK、M处理的PFI为2.51、2.69比N、NP处理4.53、4.37明显降低。在红壤旱地长期施用化学肥料,土壤交换性酸铝成倍增加,土壤酸化严重;施用有机肥料、有机肥料与化学肥料配合施用,土壤交换酸铝表现稳定。  相似文献   

12.
以12年的红壤长期肥力监测定位试验不同处理土壤为材料,研究了连续施肥对土壤磷组分和土壤对磷吸附解吸的影响。连续施用化学磷肥和化肥加有机肥,均可提高土壤全磷、有机磷、无机磷数量。施用有机肥料,土壤中的磷以Ca-P和Al-P积累为主要表现形式,化学磷肥的施用能够提高土壤的全磷,并以Al-P增幅为最大,在所有处理中均表现为土壤O-P相对稳定。有机肥料处理土壤对外源磷的吸附强度明显少于施用化学磷肥和不施用磷肥的处理,有机肥料能够显著提高吸附磷的再利用,在NPKM处理中解吸磷占吸附磷的47.72%,M处理中占42.89%,其它处理中解吸磷占吸附磷数量一般少于8%。有机肥与化学肥料配合施用明显提高磷肥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3.
以长期定位试验为基本材料,研究了20年的连续施用有机肥、有机肥无机肥长期配施对土壤肥力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施用有机肥料,土壤全氮含量比化学肥料要高,有效氮平均高出15.9mg/kg;(2)施用磷肥和钾肥是提高土壤磷钾养分的基础。施肥使土壤有效磷平均高出18.8mg/kg,有效钾平均高出27mg/kg;(3)施用有机肥料改善土壤物理性质,配施不明显改变pH。有机肥料使土壤容重下降12.6%,田间持水量平均上升19.7%。(4)有机无机肥连续配施,能持续高产稳产。稻谷总产(19年早、晚稻平均),以NPKM为最高(5556.8kg/hm2),比单施化肥NPK)增产704.3kg/hm2,增产14.5%。  相似文献   

14.
高寒草甸不同退化程度土壤的养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不同退化高寒草地土壤营养成分含量的变化规律及其草地退化、土壤退化之间的关系,为退化草地土壤系统的恢复治理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对青海省果洛州玛沁县高寒草甸不同退化程度土壤养分进行分析。[结果]随着退化程度的加剧,土壤养分含量在0~30 cm内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小,而相同层次的土壤养分含量则随着退化程度的加剧而降低;土壤含水量在轻度退化、中度退化和重度退化高寒草甸的0~10 cm土层内差异极显著(P<0.01),而在10~30 cm土层内变化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随着高寒草地退化程度的加剧,土壤营养成分含量和土壤含水量呈显著性下降趋势。这主要与高寒草地退化、土壤退化有关。因而,在高寒草地恢复治理过程中,根据不同退化阶段应采取不同的恢复治理措施,特别是根据土壤养分的变化状况采取不同的施肥策略,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加速退化草地的恢复进程。  相似文献   

15.
长期秸秆还田及休闲处理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秸秆还田对土壤肥力的影响。[方法]1984~2004年采用玉米秸秆直接还田与氮磷肥配施种植玉米和小麦,2005年仅施肥和秸秆还田而不种作物为休闲处理。[结果]长期秸秆直接还田与单施化肥均可降低土壤容重,两者配施效果更好。土壤孔隙度与秸秆还田量呈显著正相关。长期秸秆直接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有效氮、有效钾含量的效果均优于单施化肥,而两者配合施用效果更佳。施用磷肥的增磷效果比单施秸秆更有效。休闲处理不仅使土壤容重下降、孔隙度升高、物理属性得到改善,而且还使土壤综合肥力水平得到恢复与提高。[结论]长期秸秆还田能改善土壤的通气状况,协调土壤水肥气热等生态条件,为根系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海洋类土壤改良剂的作用效果,采用田间对比试验,分析了虾肽肥、鱼蛋白肥、海藻肥3种海洋类土壤改良剂对土壤理化性状及烤烟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虾肽肥可于移栽后55 d有效提高土壤碱解氮、速效钾含量,但对烤烟生长和产量无明显影响;施用鱼蛋白肥可显著提升55 d时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水平,显著提高烟株根系活力、中部叶最大叶长、干物质积累量,其烤后烟叶产量、产值分别较对照提高27.79%、29.84%;施用海藻肥可明显降低75 d时土壤容重,于55 d显著提升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水平,显著提高中部叶最大叶长、干物质积累量,其烤后烟叶产量、产值分别较对照提高11.75%、20.05%。综上,施用鱼蛋白肥、海藻肥可在一定程度上改良土壤,有效促进烤烟生长,显著提高烟叶产量。  相似文献   

17.
从土壤的理化性质、酶活性、微生物及种子库等方面分析了近年来不同程度退化草地的土壤特征,了解草地生态系统受损程度,从而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及退化草地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8.
生物有机肥对植烟土壤肥力及烤烟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通过田间试验 ,研究了生物有机肥和化肥配比对植烟土壤肥力及烤烟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施用化肥的基础上配施生物有机肥 ,可以改善植烟土壤的肥力状况 ,使植烟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 ,提高酸性土壤的 pH值 ;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与烟株的生长发育趋于协调 ;促进了烤烟根、茎、叶干物质积累。  相似文献   

19.
沿海旱地玉米施用有机肥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通过沿海旱地种植果蔬玉米5年定位试验,探讨施用有机肥对果蔬玉米农艺性状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连年施用有机肥,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和主要养分含量,提高土壤供肥能力,增强保水性能,改善土壤结构,促进果蔬玉米生长,提高产量;连年施用化肥,土壤有机质和主要养分减少,加重地力衰竭,造成减产。  相似文献   

20.
不同施肥措施对连作大豆的产量及土壤pH值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试验结果表明,大豆长期连作可使白浆土pH值下降,长期施化肥和秸秆还田pH值下降幅度大于不施肥和施有机肥处理;白浆土上施有机肥,连作大豆产量显著高于施化肥,而施化肥高于秸秆还田和不施肥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