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我国加入WTO后茶业面临的挑战、机遇与对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张凌云  梁月荣 《茶叶》2002,28(3):129-132
本文从当前世界茶业发展状况,WTO在茶叶贸易中的协调作用,我国茶业现状及加入WTO对我国茶业发展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认为我国茶业面临的挑战主要有:国内消费市场受到冲击;内外销市场无序竞争影响茶叶市场,非关各壁垒依然存在,面临的机遇主要有:利于我国绿茶出口,利于我国更好地利用自身资源优势;有利于促进我国茶业经济增长方式的改变。我国茶业为迎接WTO应采取的对策有:(1)加大产业化经营力度;(2)健全行业管理;(3)注重科研与文化宣传;(4)灵活运用WTO的有关政策。  相似文献   

2.
“可持续发展”是我国茶业一项跨世纪十分艰巨的系统工程。对此笔者提出:在茶业行业内加大“可持续发展”的宣传力度;充分认识我国茶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依靠科技兴茶;并综合配套各项相关的对策措施等建议  相似文献   

3.
“可持续发展”是我国茶业一项跨世纪十分艰巨的系统工程,对此笔者提出:在茶业行内加大“可持续发展”的宣传力度;充分认识我国茶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依靠科技兴茶;并综合配套各项相关的对策措施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可持续发展”是我国茶业一项跨世纪十分艰巨的系统工程,对此笔者提出:在茶业行业内加大“可持续发展”的宣传力度;充分认识我国茶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依靠科技兴茶;并综合配套各项相关的对策措施等建议。  相似文献   

5.
20世纪中国茶业经济的衰落与振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上,中国是世界茶业强国,茶叶产量高,种类多,出口垄断国际市场。19世纪80~90年代,茶叶生产和出口仍居世界首位。1886年后,由于历史上的多种原因,出口有所下降。进入20世纪,中国茶叶出口萎缩,各产茶省茶业一蹶不振,至1949年,中国茶业经济跌入低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我国茶业经济开始恢复和发展,茶叶出口贸易不断增加。1978年改革开放后,茶业经济大幅增长。从80年代中期开始,随着茶业流通领域的改革,茶业经济结构和茶类结构的调整,名优茶的大力发展,以及茶叶出口经营权的扩大,我国茶业经…  相似文献   

6.
荼业涉及种植业、加工业和商业。茶作是发展茶业的基础。21世纪的浙江茶业发展应杨长避短,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走“优质、高产、高效”发展茶业之路。作为茶业基础的茶作应着重抓好:(1)调整茶树品种结构,普及茶树良种;(2)调整茶园树龄结构,提高茶树素质;(3)优化茶园管理,提高茶园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7.
依靠科技创新 提升茶叶竞争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即将到来的全球“第三次浪潮农业”的21世纪,茶业高新科技,将推进茶业产业化发展。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将促进茶业科技革命和创新。回顾半个世纪来,我国茶业科技取得许多成果。但也存在滞后的问题。为此,我们必须面对现实,顺应科技发展趋势和方向,从多种途径,加速和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使科技进步成为产业化发展的动力,促进我国茶叶在国际上更具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钟桂芬  农卫东 《茶叶》1999,25(2):72-74
“可持续发展”是我国业一项跨世纪十分艰巨的系统工程,对此笔得提出:在茶业行内加大“可持续发展”的宣传力度;充分认识我国茶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依靠科技兴茶,并综合配套各项相关的对策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十几年来,福建茶业取得了很大发展,茶业市场经济的新秩序已初步建立,为实现“两个转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还存在着不少问题有待探索,如茶业市场的经济法规尚不健全,经济秩序比较混乱;茶叶税赋重、成本高、效益低;茶叶科技投入短缺,茶业经营管理粗放等。针对福建茶业的现状,提出加快福建茶业“两个转变”的途径:一、加快福建茶业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要大力培育市场主体──茶农;积极完善茶业市场体系;建立和健全茶业市场的中介组织;健全政府宏观调控机制。二、加快福建茶业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茶业的经济效益;大力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福建茶业。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十几年来,福建茶业取得了很大发展,茶业市场经济的新秩序已初步建立,为实现“两个转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还存在着不少问题有待探索,如茶业市场的经济法规尚不健全,经济秩序比较混乱;茶叶税赋重、成本高、效益低;茶叶科技投入短缺,茶业经营管理粗放等。针对福建茶业的现状,提出加快福建茶业“两个转变”的途径:一、加快福建茶业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要大力培育市场主体──茶农;积极完善茶业市场体系;建立和健全茶业市场的中介组织;健全政府宏观调控机制;二、加快福建茶业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  相似文献   

11.
实现茶业产业化是实施两个转变的最有效途径。本文分析了福安茶业的现状。近年农村茶业经济的一系列变化,已孕育了茶业产业化的雏型,奠定了茶业产业化的基础;涌现了茶业专业镇、茶业专业村,茶业已形成主导产业;基地建设已具规模;茶叶加工业大发展,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产业化经济组织不断壮大。但也存在诸多制约因素:对茶业产业化观念淡薄;个体经营极快发展而国营、集体企业日益委缩,导致茶业资源和生产要素总量分散配置;技术和设施不配套,产品上规模,未上效益,处于“低效茶业”状态,找不到龙头大企业。在发展产业化…  相似文献   

12.
赵红鹰 《中国茶叶》2002,24(4):31-33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茶叶生产持续稳定增长,除了推行家庭承包责任制,调动广大茶农生产积极性,推进茶叶流通体制市场化改革,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外,科技进步和技术推广为茶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茶业发展既面临难得的机遇,也面临国内外激烈市场竞争的挑战。21世纪是知识经……  相似文献   

13.
“以市场为导向”是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一个十分重要的企业经营源则,已成为茶业经营者的共识。由此出现了国内各茶区推广适应市场经济的茶栽新技术;着务抓区域性的名优茶生产;培育市场流通体系,强化促销手段;实行茶业为主,多元经营等茶叶发展新格局,但笔者以为,这种局面仅是以市场为导向的“表层性效应”,只有对以市场为导向的深层闪内涵加深认识,推动茶业加快体制改革力度,改善经营机制、提高茶业科技水平,  相似文献   

14.
“以市场为导向”是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一个十分重要的企业经营原则,已成为茶业经营者的共识。由此出现了国内各茶区推广适应市场经济的茶栽新技术;着力抓区域性的名优茶生产;培育以通体系,强化促销手段;实行茶业为主,多元经营等茶叶发展新格局。但笔者以为,这种局面 市场为导向的表层性效应“只有对以市场为导向深层次内涵加深,推动茶业加快体制力度,改善经营机制,提高茶业科技水平,加强茶叶成本管理才能  相似文献   

15.
《广东茶业》1999,(4):10-12
一、科技对茶业发展的贡献 茶业是我国的传统产业,也是广东的一个特色农业,进入二十一世纪,摆在茶业产业面前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在我国茶叶的发展史尤其是近百年的时间里,科技的进步对茶业的发展具有很大贡献,据有关统计数字表明,1963—1995年期间世界茶叶生产中,科技对茶叶生产增长的直接贡献率为21%,还有间接的物源投入,从这里可看出科学技术对世界茶叶生产发展的作用。据陈宗懋先生概括,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如下十项科技对世界茶业的发展起着关键性作用:①无性系推广与应用;②短穗扦插繁殖技术;③缺素症的营养诊断;④平衡施肥;⑤茶饼病预测体系的建立和茶卷叶蛾生物防治技术的  相似文献   

16.
中国茶业在加入WTO前后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芝南 《茶叶通讯》2000,(1):47-47,F003
茶叶源于中国 ,传播于世界。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 ,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 WTO)指日可待。中国加入 WTO一方面给中国茶业的发展带来机遇 ,一方面外国茶叶将进一步挤占中国市场。因此 ,我国茶业发展将进入一个非常时期 ,发展与困难同在 ,机遇与挑战并存。本文就中国茶业经济现存的问题和原因以及加入 WTO对我国茶业经济的影响作些剖析 ,并对中国茶业的发展战略提出几点浅见。1 中国茶业在加入 WTO前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中国茶业自改革开放至 2 0世纪 90年代初取得了很大的发展 ,产量逐年增加 ,出口量逐年上升 ,无论是…  相似文献   

17.
海峡茶讯     
《福建茶叶》2008,30(2)
第三届中国安溪铁观音茶王19日出炉;福建茶界积极为汶川大地震捐款捐物;第二届深圳茶业及茶文化博览会开幕;第二届海西茶业形象大使选拔赛厦门赛区开选;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移师澳门举行……  相似文献   

18.
项保连 《茶叶》1998,24(4):213-214
文中阐述了象山县海岛茶园的生态特殊性及其影响下的茶业经济状况,提出了海岛茶业实现优质高效的技术途径;改善茶园环境生态;利用资源优势发展适栽良种;增强茶树体质;解决茶叶品质缺陷和按照现代茶业建设要求推广先进适用科技。  相似文献   

19.
试论发展21世纪中国茶业的动力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建荣 《茶叶》1998,24(4):187-190
21世纪科学技术将飞速持续发展,对茶业新产生深远影响,并为茶业发展提供新的契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与世界经济全球化给茶业带来新的希望与挑战。新世纪中华茶地更加绚丽多采,必将成为茶业发展的新动力源。  相似文献   

20.
分析我国加入WTO后茶业的机遇和面临的严竣问题,提出西双版纳茶业发展应加速低产茶园改造,推广无性系良种;保护茶园生态,应用生物技术;调整产品结构,开拓国内外市场;建立龙头产业,实施名牌战备等四项建议。随着中国加入WTO步伐的加快,为我国茶叶出口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中国是世界产茶大国,19世纪几乎垄断了整个世界茶叶市场,进入20世纪,肯尼亚、斯里兰卡后来居上。1999年全国茶叶产量达68万t,出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