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NO在内毒素诱导肝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及阳离子A的保护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内毒素(ET)诱导肝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及阳离子A(CA)对肝细胞的保护效应,采用ET所致家兔内毒素休克的模型,分别在3、4、8、12h检测肝脏组织中一氧化氮(NO)水平的动态变化、肝细胞凋亡指数和肝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变化,并观察CA注射液对上述指标的影响。ET组中各时间段的肝组织中NO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随着NO水平的增加,肝细胞凋亡指数先上升,然后下降,最后又上升到最高值;肝细胞及肝脏组织的损害程度也与此类似。CA组的NO水平则明显降低(P〈0、05),肝细胞凋亡及病理组织学改变亦轻。提示NO参与内毒素休克的发病机制介导了肝细胞的凋亡,同时,在一定范围内又有保肝作用。而CA可有效地中和血循环中的ET,减少肝脏中过量NO的产生,减轻炎症反应及其对肝脏的损害,对内毒素休克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内毒素(ET)诱导肝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及阳离子A(CA)对肝细胞的保护效应,采用ET所致家兔内毒素休克的模型,分别在3、4、8、12 h检测肝脏组织中一氧化氮(NO)水平的动态变化、肝细胞凋亡指数和肝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变化,并观察CA注射液对上述指标的影响.ET组中各时间段的肝组织中NO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随着NO水平的增加,肝细胞凋亡指数先上升,然后下降,最后又上升到最高值;肝细胞及肝脏组织的损害程度也与此类似.CA组的NO水平则明显降低(P<0.05),肝细胞凋亡及病理组织学改变亦轻.提示NO参与内毒素休克的发病机制介导了肝细胞的凋亡,同时,在一定范围内又有保肝作用.而CA可有效地中和血循环中的ET,减少肝脏中过量NO的产生,减轻炎症反应及其对肝脏的损害,对内毒素休克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3.
采用内毒素(ET)所致家兔ET休克模型,分别在相应处理后3、4、8、12h检测血浆中NO含量的动态变化;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外周血淋巴细胞(PBL)的凋亡情况并计算凋亡指数;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PBL凋亡的特征性DNA降解,并观察阳离子A(CA)注射液对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模型组中各时间段的血浆中NO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随着NO含量的增加,PBL凋亡指数明显上升(P〈0.01),其基因组DNA在处理后3、4、8h均发生180-200bp及其整数倍的“阶梯状”断裂,12h出现“弥散状”条带;CA保护组中NO水平和PBL凋亡指数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P〈0.01,P〈0.05),并且在电泳结果中无明显的“梯状”条带。提示ET可使血液中NO含量升高。NO参与了ET休克的发病机制,介导PBL凋亡,在晚期介导PBL坏死;而CA可有效地中和血液循环中的ET,明显降低机体内NO的含量,抑制PBL凋亡和坏死,对ET休克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Ⅰ组)、内毒素组(Ⅱ组)和CA保护组(Ⅲ组)。3组动物经相应处理后分别在第3、4、8、12h采集肝脏作为检测样本,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肝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Survivin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在4个时段中,Ⅱ组凋亡肝细胞百分比都极显著高于Ⅰ组(P〈0.01);在3、12h,Ⅱ组极显著高于Ⅲ组(P〈0.01),在4h,Ⅱ组显著高于Ⅲ组(P%0.05);在8h,1I组肝细胞凋亡百分比呈上升趋势,Ⅲ组在3、4、8h3个时间点呈上升趋势,在12h有下降趋势。Ⅱ组Survivin的表达极显著低于Ⅰ组(P〈0.01),且Ⅱ组一直呈减少趋势;Ⅱ组极显著少于Ⅲ组(P〈0.01),Ⅲ组在3、4、8h这3个时间点呈下降趋势,在12h上升。结果表明,在内毒素血症中肝细胞凋亡与Survivin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的关系,而cA则能明显上调Survivin在肝脏的表达水平,从而抑制肝细胞凋亡,对由ET诱导的肝损伤有可能发挥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内毒素血症中肝细胞凋亡与Caspase-3蛋白表达的关系及阳离子A(CA)的拮抗保护作用,本研究将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内毒素(ET)组和CA保护组。3组动物经相应处理后分别在第3 h、4 h、8 h和12 h采集肝脏样品,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肝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Caspase-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凋亡肝细胞百分比ET组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和CA保护组,ET组肝细胞凋亡百分比呈上升趋势,CA保护组在3 h、4 h和8 h 3个时间点呈上升趋势,在12 h呈下降趋势。ET组Caspase-3表达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和CA保护组。研究表明,在内毒素血症中肝细胞凋亡与Caspase-3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而CA则能够明显下调Caspase-3在肝脏的表达水平,从而抑制肝细胞凋亡,对由ET诱导的肝损伤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内毒素(ET)对大鼠肝脏c—myc基因的表达影响及阳离子(cA)对该过程的保护效应,本试验将72只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内毒素组和阳离子A保护组,3组经相应处理后分别在3、4、8、12h采集肝脏作为样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法和免疫组化法分析,结果显示:在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上,ET可上调C—myc基因的表达,从而促进肝细胞凋i-,最终导致肝细胞损伤,CA则能明显下调c—myc基因的表达,从而抑制肝细胞凋亡,对ET诱导的肝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效应。  相似文献   

7.
运用免疫组化技术研究内毒素对肝细胞凋亡及Bcl-2表达的影响。48只SD大鼠随机分成两组,Ⅰ组为对照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Ⅱ组为内毒素组(静脉注射内毒素5mg/kg)。分别在注射后3h、4h、8h、12h每组各迫杀6只,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肝细胞的凋亡及免疫组化技术观察内毒素对肝细胞Bcl-2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Ⅱ组凋亡肝细胞百分比明显高于Ⅰ组(P〈0.01);Ⅱ组呈上升趋势;Ⅰ组Bcl-2的积分光密度明显高于Ⅱ组(P〈0.01),且Ⅱ组一直呈下降趋势。结果表明,在体内内毒素可诱导肝细胞凋亡和抑制Bcl-2的表达。  相似文献   

8.
《畜牧与兽医》2015,(9):72-75
探讨阳离子A(cation A,CA)对大肠杆菌内毒素(endotoxin,ET)诱发肝脏炎症介质TNF-α、IFN-γ、IL-4过量表达的抑制作用。将72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24只):正常对照组、ET致病组和CA保护组。三组大鼠经相应处理后分别在第3、4、8及12 h采集肝脏,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分析。试验结果显示,在肝脏组织中,ET致病组中TNF-α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和CA保护组(P0.01),且一直处于上升趋势;ET致病组中IFN-γ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和CA保护组(P0.01),呈下降趋势;在8 h和12 h时,ET致病组中IL-4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和CA保护组(P0.01),且随着时间增加表达量逐渐上升。上述结果表明,内毒素可诱导炎症介质在肝脏中的过量表达,导致肝脏损伤,并使机体免疫平衡紊乱;而CA能够有效抑制炎症介质的表达,对内毒素导致的肝脏组织损伤有明显的保护效应。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旨在探讨在内毒素血症中肝脏病理损伤与气体信号分子硫化氢(H2S)的关系及阳离子A(CA)的保护效应。试验将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NS)对照组、ET致病组、CA保护组。3组动物经相应处理后分别在第3、4、8、12小时采集血清与肝脏作为检测样本,检测血清中ALT与AST水平变化,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肝脏中H2S生成率,采用原位杂交染色与图像分析检测肝脏组织中CSEmRNA的转录水平。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ET组血清ALT与AST水平显著升高,CA保护组血清ALT与AST水平则显著低于ET组;ET能够使肝脏组织中H2S生成率显著升高,而CA保护组H2S生成率显著低于ET组;原位杂交图像分析可见ET上调肝脏组织中CSEmRNA的转录水平,而CA能够抑制这种上调效应。研究表明,在内毒素血症的肝脏病理损伤过程中,CSEmRNA的转录水平与H2S的生成率上调,而CA则下调肝脏组织中H2S的水平从而对肝脏损伤发挥了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将72只健康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NS)对照组、内毒素(ET)致病组、阳离子A(CA)保护组.3组动物经相应处理后分别在3、4、8、12 h采集肝脏作为检测样本,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损伤,并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肝脏中硫化氢(H2S)含量.结果显示,NS组肝脏组织未见异常.ET组出现微循环障碍与细胞变性坏死等病变,CA保护组则病理变化程度较弱,出现的时间较迟;ET能够使肝脏组织中H2S水平显著升高,而CA保护组H2S在肝脏组织中的含量均显著低于ET组.结果表明,H2S参与了ET致肝脏损伤的病理过程,而CA通过下调肝脏组织中H2S的水平从而对ET的炎性损伤发挥了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选用18只2月龄小尾寒羊,体质量约为(20±1.34)kg,随机分为3组,分别在基础日粮(Mo 5.61mg/kg)中添加不同剂量的钼(mg/kg)构成加钼日粮(Ⅰ组Mo 0、Ⅱ组Mo 30、Ⅲ组Mo 60),试验周期120d,定期采血,剖杀取样,以化学比色法、流式细胞术和透射电镜的方法观察钼对绵羊肝脏细胞损伤的影响。与Ⅰ组相比:Ⅱ、Ⅲ组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黄嘌呤氧化酶(XOD)活性显著下降(P〈0.01),丙二醛(MDA)和NO含量显著升高(P〈0.01),血清NO含量和相应抗氧化酶活性变化与肝脏中的一致;Ⅱ、Ⅲ组肝脏细胞G0/G1期和凋亡细胞百分数显著升高(P〈0.01),S期、G2+M期和增殖指数(PI)显著降低(P〈0.01)。与Ⅲ组相比:Ⅱ组需要更长的作用时间引起机体抗氧化酶活性、NO含量和细胞周期发生相应变化。电镜观察,Ⅱ组肝细胞出现空泡变性及线粒体肿胀,Ⅲ组细胞线粒体数目减少,严重空泡化。结论:日粮钼含量30mg/kg及其以上可引起绵羊肝脏抗氧化功能降低和NO含量升高,导致细胞增殖分化受阻,细胞受损程度与机体钼暴露剂量和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12.
在建立肾小管上皮细胞体外培养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在培养液中添加不同浓度的醋酸镉和乙酰半胱氨酸(NAC),用CCK-8法测定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细胞内活性氧与线粒体膜电位,探讨了镉对体外培养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毒性损伤及NAC的保护效应。结果显示,作用12 h,各染毒组与对照组相比,细胞存活率和线粒体膜电位显著下降(P0.05或P0.01),细胞凋亡率、坏死率、乳酸脱氢酶(LDH)漏出率和细胞内活性氧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呈剂量-效应关系;而NAC保护组与染毒组相比,细胞存活率和细胞凋亡率均有显著差异(P0.05),细胞坏死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果表明,本试验所选择的镉浓度引起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死亡是以凋亡为主,氧化应激直接参与镉对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毒性损伤,NAC对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有一定的保护效应。  相似文献   

13.
试验性氟中毒对肉鸭肝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肉鸭氟中毒与肝细胞凋亡的关系及其形态学改变,选用8日龄的天府肉鸭160只,随机分成4组,分别在常规饲料中添加0、350、450和550 mg/kg的氟化钠攻毒,攻毒后每隔8 d,每组扑杀5只,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 (TdT)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 (TUNEL)对试验性氟中毒肝组织标本进行处理和标记,光镜下观测24、40、56日龄肉鸭肝细胞凋亡的百分率和形态学改变。TUNEL检测结果显示,在肉鸭氟中毒模型中,DAB着色的阳性细胞呈凋亡细胞的典型形态特征;肝细胞凋亡的百分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结果表明,肉鸭氟中毒时以肝细胞早期和中期凋亡为主,随着摄氟时间的延长和摄氟剂量的加大,肝细胞由凋亡逐渐发展为坏死。表明过量氟在体内毒性作用和肝细胞凋亡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旨在研究乐果(Dimethoate)对大鼠的毒性作用,探讨乐果中毒的氧化应激机制.将24只SD大鼠分成对照组和3个染毒组,分别以0、1、6、30 mg/kg体质量剂量灌服乐果,连续灌服30 d后,测定血浆和肝脏胆碱酯酶(ChE)活性及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并观察肝脏组织学和超微结构变化.结果显示,乐果染毒后大鼠血浆和肝脏ChE活性均极显著降低(P<0.01);大鼠肝脏SOD活性呈上升趋势,而GSH-Px、CAT活性随染毒剂量增加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各染毒组肝脏MDA含量均呈上升趋势;组织学和超微结构检查显示肝细胞脂肪变性、凋亡等.结果表明.大鼠乐果持续染毒可以诱导机体脂质过氧化增强,并导致肝脏结构损伤,说明氧化应激在乐果的肝脏毒性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乐果引起大鼠肝细胞凋亡的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给大鼠肝细胞培养液中加入乐果(0、3、10、30、100、300μmol/L),染毒122、4 h后,Annexin V/PI双染法检测肝细胞凋亡率;分别用Fluo-2/AM、双氢-乙酰乙酸二氯荧光黄(DCFH-DA)和罗丹名123检测细胞内Ca2+浓度、活性氧(ROS)和线粒体膜电位(Δψm)变化,并在扫描电镜和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凋亡细胞情况,探讨乐果对大鼠肝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显示,肝细胞染毒12、24 h后,出现了明显的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变化,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除3μmol/L组外,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或P0.01),且呈时间-剂量效应。3μmol/L组细胞内Ca2+浓度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之后随染毒剂量的增加,细胞内Ca2+浓度逐渐下降;细胞内ROS水平在3~100μmol/L随染毒剂量的增大和染毒时间的延长而升高,而在300μmol/L组略有下降,除3μmol/L组外,与对照组相比均差异极显著(P0.01);Δψm除24 h 300μmol/L组外均出现持续下降。结果表明,低剂量乐果染毒可诱导肝细胞发生凋亡,细胞内Ca2+、ROS和Δψm可能参与了这一过程。  相似文献   

16.
纳米氧化锌对肉仔鸡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研究纳米氧化锌对肉仔鸡抗氧化性能的影响.选用1日龄爱拔益加肉仔鸡192只,随机分为4个组,每个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鸡.以添加硫酸锌(含锌80 mg/kg)的口粮为对照组,即A组,添加含锌40、80、120 mg/kg的3个纳米氧化锌水平组为试验组,即B、C、D组,试验期6周.试验结果表明:40 mg/kg锌添加水平的纳米氧化锌组能够显著提高(21、42 d)肉仔鸡血清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P<0.05、P<0.01),极显著提高(21、42 d)血清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P<0.01、P<0.01),减少(21 d)血清中一氧化氮(NO)生成(P<0.05).80 mg/kg锌添加水平的纳米氧化锌组能够极显著提高(42 d)肉仔鸡血清中GSH-Px活性(P<0.01),显著提高(42 d)肝组织中过氧化氢酶(CAT)和T-AOC活性(P<0.05、P<0.01),极显著提高(21 d)血清中T-AOC(P<0.01),减少(21、42 d)血清中NO生成(P<0.05、P<0.01),并能提高(42 d)血清抑制羟自由基能力(P<0.05),提高(21 d)肝组织中抗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活性(P<0.05).由此可知,日粮添加纳米氧化锌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肉仔鸡机体的抗氧化性能,增强抗氧化酶活性,降低自由基的产生,以40、80 mg/kg添加量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旨在建立急性应激致禽类肝损伤的试验动物模型.对麒麟鸡(卷羽鸡)进行持续高温应激后,检测血清中的肝损伤酶谷丙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胆碱脂酶(CHE)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的改变,观察肝脏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显示,高温应激前期,麒麟鸡血清肝损伤酶AST和ALT活性极显著升高(P <0.01),高温应激后期,AST活性显著低于正常水平(P <0.05),而ALT活性极显著低于正常水平(P <0.01);持续高温应激期间,CHE的活性一直低于正常水平,高温应激后期,CHE活性极显著低于正常水平(P <0.01);在高温应激下LDH活性呈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变化趋势,高温应激后期,LDH活性极显著高于正常水平(P <0.01).高温应激引起麒麟鸡肝细胞出现水泡变性、肝细胞核浓缩现象.结果表明,采用急性热应激可诱导麒麟鸡肝损伤试验模型,试验模型具备肝脏水泡变性和核浓缩病理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