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 毫秒
2.
全氟辛酸(perfluorooctanoic acid,PFOA)是环境中存在的最典型的全氟化合物之一,能在高等动物体内蓄积,成为备受关注的持久性有机物。采用自然土壤培养法,通过28d亚急性暴露实验,研究了PFOA对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tida)的SOD、CAT、GST三种抗氧化酶基因表达水平及DNA损伤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PFOA胁迫可致蚯蚓体腔细胞DNA损伤,不同浓度的PFOA对蚯蚓体腔细胞尾长、尾部DNA含量和尾距均有明显的影响,且具有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其中尾矩和慧尾长度这两个指标对PFOA的胁迫最为敏感。PFOA胁迫也能引致蚯蚓抗氧化特异性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CAT、GST和SOD三种基因表达量变化趋势相似,在浓度为1mg/kg时蚯蚓SOD基因表达水平被诱导上调,浓度为5mg/kg和10mg/kgSOD表达量呈现剧烈下调的趋势,GST基因在10 mg/kg浓度组有明显下调,CAT基因表达在5 mg/kg 浓度组基因表达水平最低,SOD基因的表达对PFOA的胁迫较为敏感。蚯蚓体腔细胞DNA损伤和三种抗氧化酶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可以作为潜在的生物标志物,以监测PFOA 对土壤生物蚯蚓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3.
笔者采用自然土壤培养法,通过28 d亚急性暴露实验,研究了全氟辛酸(perfluorooctanoic acid,PFOA)对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tida)的SOD,CAT,GST 3种抗氧化酶基因表达水平及DNA损伤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PFOA胁迫可致蚯蚓体腔细胞DNA损伤,不同质量浓度的PFOA对蚯蚓体腔细胞尾长、尾部DNA含量和尾距均有明显的影响,且具有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其中,尾矩和慧尾长度这2个指标对PFOA的胁迫最敏感。(2)PFOA胁迫也能引致蚯蚓抗氧化特异性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CAT,GST,SOD 3种基因表达量变化趋势相似,质量浓度为1 mg·kg~(-1)时,蚯蚓SOD基因表达水平被诱导上调,质量浓度为5 mg·kg~(-1)和10 mg·kg~(-1)时,SOD表达量呈现剧烈下调的趋势;GST基因在10 mg·kg~(-1)组有明显下调,CAT基因表达在5 mg·kg~(-1)组基因表达水平最低,说明SOD基因的表达对PFOA的胁迫较敏感。蚯蚓体腔细胞DNA损伤和3种抗氧化酶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可作为潜在的生物标志物,用于监测PFOA对土壤生物蚯蚓的毒性大小。 相似文献
4.
利用人工水质染毒的方法,采用组织切片、透射电镜和单细胞凝胶电泳(彗星实验)技术,观察小鼠卵母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及DNA损伤状况,从形态学角度研究不同剂量铬对小鼠雌性生殖细胞凋亡及DNA损伤的影响,目的在于探讨三价铬的繁殖毒性.实验设置对照组及3个处理实验组,分别饮用添加0.24、0.48和0.72 mmol·L-1三氯化铬的纯净水,对照组小鼠饮用纯净水,30d后取材观察.结果表明:除实验一组外,各实验组中小鼠卵母细胞处于凋亡时期的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凋亡时期的卵母细胞超微结构呈现出线粒体空泡、核膜内陷、染色质周缘化及核固缩等现象.高剂量处理(0.72 mmol·L-1)组彗星比率为21.35%、尾部DNA含量为17.53%、Olive尾矩(OTM)为3.9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头部DNA含量(82.47%)显著低于对照组(94.15%XP相似文献
5.
为探讨植物种植对土壤中全氟辛酸(Perfluorooctanoic acid,PFOA)赋存形态影响及吸收特征,以根系发达的萝卜为代表性植物,通过盆栽试验,探究了不同浓度PFOA污染土壤中萝卜的生长、对PFOA的吸收利用及土壤中PFOA形态分布的变化。结果表明:萝卜的种植会显著改变土壤中PFOA的赋存形态,且存在浓度差异。与无种植组相比,种植萝卜显著提高了低浓度土壤中的PFOA有机结合态比例(12%)、降低了残渣态比例(10.5%);显著降低了高浓度土壤中PFOA的可脱附态比例(4.9%)。萝卜可从土壤中富集PFOA,且地上部(茎、叶)富集能力显著高于地下部。低浓度(0.2 mg·kg-1)PFOA暴露显著降低萝卜生物量,但高浓度(5 mg·kg-1)并未对生物量产生显著影响。研究表明,萝卜种植可以改变污染土壤中PFOA的形态分布,进而影响PFOA对人类健康及环境的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6.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3,32(4)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与质谱联用技术(LC-MS-MS)检测了东江流域31个表层沉积物样品中全氟辛酸(PFOA)和全氟辛烷磺酸(PFOS)的含量水平,并初步分析了上述两种污染物在东江流域的分布规律。东江流域表层沉积物中PFOA和PFOS含量范围分别为0.01~1.25 ng·g-1 dw和0.01~2.93 ng·g-1 dw。东江流域沉积物受PFCs污染程度不同,顺序依次为东江上游<东江中下游 < 东江河口区。研究显示:PFOS的相对百分含量范围是62.0%~77.9%,高于PFOA的相对百分含量;PFOS和PFOA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说明东江流域表层沉积物中PFOS和PFOA可能具有相似来源。与世界其他地区沉积物中PFOA和PFOS的含量水平相比,东江流域表层沉积物中PFOA和PFOS的含量处于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7.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3,32(6)
选取典型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氟辛酸(PFOA)和雌二醇(E2),采用Kirk液体培养基对黄孢原毛平革菌(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简称PC菌)纯培养的方式,以分光光度法测定了该体系中菌液总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研究了PFOA和E2对其胞外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以“2,2-联氮基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ABTS)为底物,在pH为3的柠檬酸盐缓冲液中,依次加入ABTS、H2O2、MnSO4和菌液,在470 nm处测定60 s 内反应的酶活性是其最大值,包含木质素过氧化物酶(LiP)、锰过氧化物酶(MnP)和漆酶(Lac)等胞外酶的总活性。(2)该培养体系中,PC菌分泌的胞外酶以LiP和MnP两种过氧化物酶为主,Lac活性极低;总酶活性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在第20~30 d之间出现一次小高峰,50~60 d之间出现一次大高峰,随后活性下降。(3)0.01 mmol·L-1的全氟辛酸(PFOA)对这两种过氧化物酶(LiP和MnP)活性及菌液总酶活性的影响是一致的,表现为“先抑制,后促进”的作用;0.1 μmol·L-1的雌二醇(E2)对其影响也是一致的,均表现为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外源褪黑素(melatonin,MT)处理对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影响从而优化牛体外胚胎生产体系。【方法】在牛卵母细胞成熟过程中添加不同浓度的MT,观察并统计其体外受精后胚胎的卵裂率、囊胚率和囊胚细胞数。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卵泡液和成熟培养液内MT与孕酮(P)、雌激素(E2)、促卵泡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水平的变化并检测卵母细胞的活力和活性氧(ROS)的浓度。【结果】存在于牛卵泡液中的MT浓度与血清中的相近,添加10-11 mol•L-1 MT组的P浓度(2.01±0.33)ng•mL-1显著高于对照组((0.87±0.10)ng•mL-1,P<0.05)。与对照组((67.32±7.30)%)相比,10-9 mol•L-1 MT组卵裂率显著提高((77.81±7.06)%,P<0.05),并能提高囊胚率且囊胚细胞数((29.61±9.55)%,(90.30±28.74)个),显著高于对照组((19.64±9.22)%,(75.07±25.98)个,P<0.05);同时,10-9 mol•L-1 MT组卵母细胞的活力高于对照组,并能降低卵母细胞内的ROS含量但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牛卵泡液中存在MT,适当浓度的外源MT能促进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 相似文献
9.
采用乙二醇(EG)+二甲基亚砜(DMSO)作为冷冻保护剂处理并使用微管法冷冻保存猪卵母细胞,运用细胞形态观察和单细胞凝胶电泳(SCCE)方法检测玻璃化冷冻过程对细胞DNA损伤情况。结果显示:保护剂处理冷冻组。细胞形态正常率和DNA异常率分别为63.364%、42.059%;同保护剂处理未冷冻对照组82.571%、25.758%的差异显著(P〈0.05)。表明冷冻保存过程对猪卵母细胞DNA有一定影响;以无冷冻保护剂处理卵母细胞为对照检测保护剂的细胞毒性,对照组形态正常率和DNA异常率分别为84.51%、12.28%.与冷冻保护剂处理组有显著差异(P〈0.05).说明冷冻保护剂对猪卵母细胞DNA有明显细胞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0.
采用乙二醇(EG) 二甲基亚砜(DMSO)作为冷冻保护剂处理并使用微管法冷冻保存猪卵母细胞,运用细胞形态观察和单细胞凝胶电泳(SCGE)方法检测玻璃化冷冻过程对细胞DNA损伤情况.结果显示:保护剂处理冷冻组,细胞形态正常率和DNA异常率分别为63.364%、42.059%;同保护剂处理未冷冻对照组82.571%、25.758%的差异显著(P<0.05).表明冷冻保存过程对猪卵母细胞DNA有一定影响:以无冷冻保护剂处理卵母细胞为对照检测保护荆的细胞毒性,对照组形态正常率和DNA异常率分别为84.51%、12.28%,与冷冻保护剂处理组有显著差异(P,0.05).说明冷冻保护荆对猪卵母细胞DNA有明显细胞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1.
外源水杨酸对机械损伤胁迫下合作杨活性氧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年生合作杨扦插苗为材料,研究了叶面喷施水杨酸(SA)预处理对机械损伤胁迫下叶片中抗氧化酶活性、过氧化氢(H2O2)含量以及氧自由基(O2-).产生速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SA能明显促进合作杨损伤叶片中O2-.产生速率和H2O2含量的增加,并对合作杨损伤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具有抑制作用。因此,SA可能是通过抑制抗氧化酶的活性,使伤害信号分子H2O2获得积累,并由H2O2传递伤害信号,诱导了合作杨的伤害防御反应。 相似文献
12.
延边黄牛核移植胚胎的活性氧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延边黄牛体细胞克隆胚胎内部的活性氧水平,以延边黄牛孤雌激活胚胎为对照,用2,′7′-二氯荧光素二乙酸酯和二氢乙锭两种染料分别对体细胞克隆胚胎进行染色,测定其内部超氧阴离子和过氧化氢含量。结果表明,2细胞期处理组间超氧阴离子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其它细胞期体细胞克隆组均显著高于孤雌激活组(P0.05),过氧化氢水平各细胞期体细胞克隆胚胎均显著高于孤雌激活胚胎(P0.05)。因此,延边黄牛体细胞克隆胚胎氧化损伤水平显著高于孤雌激活胚胎。 相似文献
13.
14.
以海南本地黄皮果实为试验材料,采用0.5%、1.0%、1.5%和2.0%壳聚糖作浸泡果实处理,以0%壳聚糖浸泡果实为对照,研究壳聚糖浸泡处理对黄皮果实贮藏效果和活性氧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1.0%以上壳聚糖处理能将果实贮藏期延长至28 d,好果率在84%以上,能明显抑制果实质量损失;1.5%以上浓度壳聚糖浸泡处理能使果实维持较高的可溶性固形物和较高的固酸比;壳聚糖浸泡处理果肉和果皮的MDA含量和PPO活性表现低于对照的趋势,SOD、POD和CAT活性表现高于对照的趋势,表明壳聚糖浸泡处理能减轻果实活性氧自由基损伤和增强果实清除活性氧自由基的能力;1.5%为壳聚糖浸泡处理的最宜浓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有机氯类农药对土壤动物的毒害作用。[方法]对棘跳虫进行不同浓度的滴滴涕(DDT)暴露胁迫,同时采用彗星实验技术研究棘跳虫细胞DNA的损伤程度。[结果]棘跳虫死亡率与DDT浓度呈明显正相关;DDT对棘跳虫24、48、72、96 h的半数致死浓度分别为31.83、24.28、17.15和13.93μg/L,安全质量浓度为1.39μg/L。不同浓度的DDT暴露均能引起棘跳虫细胞DNA的损伤,其最大损伤程度可达3级,且彗星尾长、尾距及彗星尾部DNA含量变化与DDT浓度有显著的剂量-效应关系。[结论]试验首次选取跳虫类作为指示动物,通过在细胞水平探究有机农药DDT对棘跳虫细胞DNA的损伤,为评估土壤污染物对土壤动物的毒害机制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烟草在衰老过程中和逆境条件下会产生大量活性氧,活性氧会导致细胞的氧化甚至死亡,然而适当浓度的活性氧会增加植物的抗虫抗病性。为了更好地了解烟草中活性氧的来源和作用,本文归纳总结了烟草中活性氧的产生原因、功能和测定方法等,并在文章的最后做出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17.
18.
活性氧·抗氧化酶及抗氧化剂之间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活性氧是机体正常的代谢产物,但其存在具有两面性。天然抗氧化剂作为机体抗氧化非酶系统的成分,除可直接清除活性氧,还可抑制活性氧的产生;或通过作用于抗氧化反应元件而提高内源性抗氧化物质的水平或抑制氧化酶的表达而减少ROS的产生。不同抗氧化剂在行使抗氧化作用时往往具有协同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9.
热处理对黄皮果实贮藏效果和活性氧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海南本地黄皮果实为试验材料,采用45℃、50℃、55℃和60℃热水对果实进行热处理,以不作热处理为对照,研究热处理对黄皮果实贮藏效果和活性氧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50℃以上热处理能将果实贮藏期延长至21d,好果率在90%以上,且能明显抑制果实重量损失;热处理能使果实维持较高的可溶性固形物和总酸含量,55℃以下热处理能维持较高的固酸比;热处理果肉和果皮的MDA含量和PPO活性表现低于对照的趋势,SOD、POD和CAT活性表现高于对照的趋势,表明热处理能减轻果实活性氧自由基损伤和增强果实清除活性氧自由基的能力。热处理中以55℃热水最宜。 相似文献
20.
棉花细胞质雄性不育花药的活性氧代谢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目的】阐述棉花细胞质雄性不育花药的活性氧产生与清除的代谢规律。【方法】以棉花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保持系和杂种F1的不同发育时期花药为材料,分析3个活性氧指标(超氧阴离子、过氧化氢和丙二醛)和活性氧清除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的含量变化,比较3种材料的活性氧产生与清除的代谢状况差异。【结果】比较分析发现,在不育系败育初期的花药中,超氧阴离子(O2•–)、过氧化氢(H2O2)和丙二醛(MDA)3个对细胞有毒性的活性氧指标均高于保持系或杂种F1的花药,同时对活性氧具有清除作用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3个抗氧化酶活性也随着提高,表明败育初期花药的活性氧增加对抗氧化酶有诱导作用。但在败育盛期的不育花药中,一方面O2•–、H2O2和MDA含量极显著高,另一方面SOD、CAT、POD酶活性却极显著低,导致活性氧产生与清除失去平衡,这时花粉母细胞大量凋亡。在败育后的花药中,O2•–和H2O2含量与可育花药相近,但MDA含量仍持续提高,以及SOD、CAT、POD酶活性持续降低,表明雄性细胞凋亡后活性氧对花药仍有不利影响。【结论】花药O2•–、H2O2和MDA的过量积累,以及其清除酶活性的显著降低,这一过程在棉花不育花药中是与雄性细胞凋亡同步发生的,但在恢复基因引入后的杂种F1花药中,过量产生的活性氧可被清除。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