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辽宁海城梨小食心虫成虫发生规律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监测辽宁海城地区不同梨园和不同立地条件下梨小食心虫成虫的发生数量,调查了该地区梨小食心虫发生消长规律以及发生高峰期,确定了7月中下旬是喷施农药的关键时间点.在梨小食心虫蛀梨果时期,化学药剂处理园梨小食心虫数量(45.5头)比空白园内数量(59头)明显降低,并且发生高峰推迟,高峰持续时间短.对不同品种梨园的调查结果表明,南果梨园中的梨小食心虫数量明显高于尖把梨园中的数量.不同树龄对梨小食心虫发生动态也有影响,老果园第1个和第3个发生高峰均较盛果园提前.不同光照条件对梨小食心虫数量有一定影响,阳坡的梨小食心虫数量大部分时间段明显多于阴坡的数量.诱虫盆对梨小食心虫的诱捕效果好于诱虫屋效果.上述结果可为科学掌握梨园内梨小食心虫的发生规律,提出综合防治策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迷向丝对梨小食心虫的防治效果,为生产中的合理使用提供理论依据,选用迷向丝在江苏省张家港桃园进行迷向防治试验。结果表明,迷向丝对梨小食心虫有明显的迷向和防治效果,迷向区和迷向+常规农药防治区对比常规用药对照区,迷向效果分别达到了99.79%和99.95%。从今年的示范结果看,迷向丝示范区内,整个试验过程中未用针对梨小食心虫的防治药剂,也控制了其危害程度,没有造成大面积成灾的现象。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不同光环境对梨小食心虫Grapholita molesta成虫寿命和繁殖的影响,于室内条件下测定不同光照强度(10 000、1 000、100、1和0.01 mW/m2)与不同波长光(红光630 nm、黄光575 nm、绿光510 nm、蓝光455 nm、紫光440 nm和紫外光365 nm)照射下梨小食心虫的成虫寿命、交配率、产卵前期、产卵期、单雌产卵量、卵发育历期和卵孵化率等生物学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相较于10 000、1 000和100 mW/m2高光照强度处理,1 mW/m2和0.01 mW/m2低光照强度处理下,梨小食心虫雌、雄成虫寿命较短(<15 d),单雌产卵量较低,分别为51.44粒和51.02粒;卵发育历期较长,分别为3.36 d和3.24 d;产卵前期和产卵期均以1 mW/m2处理最短,分别为3.80 d和5.19 d;交配率和卵孵化率在不同光照强度下无显著差异。相较于黄光、绿光和蓝光,红光和紫外光环境下梨小食心虫雌、雄成虫寿命缩短(<13 d),交配率降低,分别为54.45%和65.56%;产卵前期延长(>5.5 d),产卵期缩短(&l...  相似文献   

4.
颜色背景对梨小食心虫成虫产卵生物学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明确环境颜色与梨小食心虫Grapholita molesta Busck成虫产卵生物学的关系,在室内条件下,以红、橙、黄、绿、蓝和紫色6种颜色卡纸模拟环境颜色,分别测定了其对梨小食心虫成虫产卵生物学参数的影响.结果显示:产卵前期以紫色背景下最长,为7.32d,黄色背景下最短,为4.94d;产卵期以绿色背景下最长,为13.53d,紫色背景下最短,为8.57d;单雌产卵量以黄色背景下最多,为90.18粒,绿色背景次之,为88.29粒;绿色和蓝色背景下交配率最高,为96.08%,紫色背景下最低,为62.22%;雌成虫寿命蓝色背景下最长,为22.26d,绿色背景次之,为22.19 d;紫色背景下卵发育历期最长且孵化率最低.表明环境颜色可以影响梨小食心虫成虫的产卵生物学.  相似文献   

5.
梨小食心虫是桃树上最重要的害虫之一.为明确梨小性迷向素饵剂对桃树梨小食心虫的影响,在其主要发生地区分别进行了对梨小食心虫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显示,梨小性迷向素饵剂对梨小食心虫的迷向率>99%,对新稍的平均防效为87.76%,对果实的平均防效为93.16%,可以持续有效控制梨小食心虫1~3代成虫的危害,梨小性迷向素饵剂与...  相似文献   

6.
通过2018—2020年连续对云南大理梨园橘小实蝇和梨小食心虫利用性信息素诱捕监测,发现大理州梨园梨小食心虫成虫发生量显著高于橘小实蝇。大理祥云、巍山监测点橘小实蝇成虫发生期主要在7—11月,以果实成熟期发生量较大;漾濞梨园橘小实蝇发生期为4—10月,零星发生。祥云、巍山监测点梨小食心虫成虫在梨树生长季持续发生,一般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5月中下旬、6月下旬、8月上中旬和9月中下旬可见成虫发生高峰,诱捕量逐年上升;漾濞由于开展了针对性防治,梨小食心虫成虫诱捕量呈逐年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梨小食心虫雄蛾的交配能力等生物学特性, 正确评价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诱杀雄蛾的田间应用效果, 本研究借助监控设备观察了梨小食心虫雄蛾与雌蛾的交配时间段、交配持续时间、雄蛾交配次数、雄蛾首次交配及末次交配日龄, 研究了雄蛾日龄对交配率的影响, 雄蛾交配次数对雌蛾产卵量及卵孵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梨小食心虫雄蛾能与多头雌蛾交配, 且从1日龄至19日龄期间均能与雌蛾交配。随着雄蛾日龄的增加, 其与雌蛾交配率降低, 雄蛾交配次数的增加对雌蛾产卵量及卵孵化率没有显著影响。因此田间使用性信息素诱杀一定数量的雄蛾对降低后代种群数量有一定的作用, 但只有在短时间内将雄蛾数量减少到一定范围内才可起到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8.
梨小食心虫Grapholita molesta (Busck)是桃、梨果园中最重要的食心害虫之一,仅依据往年的发生期和田间为害特征来指导防治具有滞后性。而性信息素具有高效、专一性强的特点,可用于准确监测其成虫发生情况,以此推测成虫的卵高峰期和幼虫初孵期,科学地指导防治。本研究在3个不同生境果园中,利用性信息素监测梨小食心虫成虫周年发生动态。结果表明:2019年在杭州余杭地区3个不同生境果园,包括越冬代在内,平地桃园和平地梨园的梨小食心虫成虫发生7代,而坡地桃园只有6代。成虫始见于3月中旬,终见于10月下旬;3个果园由于生境不同,同一世代梨小食心虫高峰期发生时间和各世代高峰期间隔时间不尽相同。因此在不同生境果园利用性信息素监测梨小食心虫成虫发生动态,有助于指导果园的适期防治。  相似文献   

9.
室内研究了梨小食心虫对蜡纸、PE保鲜膜、硫酸纸和玻璃载玻片4种基质的产卵选择性。结果发现,梨小食心虫在硫酸纸基质上的累积落卵量和卵孵化率最高,分别为70.75粒和79.39%,与蜡纸基质差异不显著(66.50粒和70.95%),但显著高于保鲜膜和玻璃两种基质(P0.05);5日龄和6日龄雌虫对硫酸纸的产卵选择率分别为33.33%和33.08%,与蜡纸基质差异不显著(32.26%和31.82%),而7日龄时对硫酸纸基质的产卵选择率为32.46%,显著高于其他3种基质。表明基质显著影响梨小食心虫的产卵场所选择,且不同日龄雌虫之间选择性存在差异,本研究结果为优化梨小食心虫人工饲养技术方案提供了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李晓军  翟浩  王涛  李红  王长君 《植物保护》2013,39(4):168-172
试验比较了不同类型的12种杀虫剂对梨小食心虫为害桃梢的防效和对桑白蚧的兼治效果.结果表明:35%氯虫苯甲酰胺水分散粒剂8 000倍液、10%啶虫脒微乳剂3 000倍液、1%甲维盐水剂1 500倍液、80%灭多威可溶粉剂1 500倍液具有较好的防效.240 g/L螺虫乙酯悬浮剂1 000倍液防治桑白蚧效果较突出,其次为2.5 g/L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2 000倍液、2.5%联苯菊酯乳油1 000倍液和40%毒死蜱乳油1 500倍液.氯虫苯甲酰胺、啶虫脒、甲维盐虽对梨小食心虫防效较好,但本试验发现,可能会导致桑白蚧为害加重,是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12.
为建立基于X射线辐照的害虫不育技术,以梨小食心虫2、5、8日龄的雄蛹为研究对象,利用X射线对其进行0(CK)、67、133和200 Gy剂量的辐照处理,明确其最适辐照蛹龄;并对最适辐照蛹龄的梨小食心虫进行X射线辐照,明确辐照处理对其羽化成虫的繁殖能力、寿命、飞行能力和交配竞争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梨小食心虫最适辐照蛹龄为8日龄;雄蛹经67 Gy与133 Gy辐照剂量处理后,与其羽化后成虫交配后的雌成虫单雌产卵量分别为25.14粒和24.56粒,卵孵化率分别为18.21%和14.61%,寿命分别为16.80 d和15.60 d,均显著低于对照;梨小食心虫雄蛹辐照处理对其羽化成虫与雌成虫的交配次数无显著影响,但辐照处理雄蛹羽化后的雄成虫与雌成虫交配后,雌成虫的日产卵量比对照明显减少,且辐照剂量越高,日产卵量变化幅度越小,产卵期也越短;辐照处理对雄蛹羽化后雄成虫的飞行能力无明显影响,但其与雌成虫的交配竞争指数下降为0.15。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梨小食心虫Grapholita molesta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对吡虫啉的代谢作用,基于不同亚致死浓度吡虫啉处理的梨小食心虫转录组数据库进行筛选,并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系统发育树构建、保守位点序列比对、分子对接和表达谱分析来确定梨小食心虫代谢吡虫啉过程中的关键GST。结果显示,共筛选到梨小食心虫的17个GST基因,其中GmGSTS1、GmGSTD2、GmGSTE5和GmGSTE4基因编码的蛋白与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的GST蛋白有较高的相似性,相似度达69.12%~89.66%。梨小食心虫GmGSTD2蛋白G位点和H位点的保守氨基酸与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及烟粉虱Bemisia tabaci代谢吡虫啉相关GST氨基酸序列完全一致。吡虫啉与梨小食心虫GmGSTD2蛋白G位点的ARG-66和H位点的TYR-112可以形成稳定的氢键;与GmGSTE3蛋白G位点的LEU-45和H位点的LYS-123可以形成稳定的氢键。在吡虫啉处理后,梨小食心虫体内GmGSTD2和GmGSTE3基因的表达量显...  相似文献   

14.
暗黑赤眼蜂对梨小食心虫卵的寄生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检验暗黑赤眼蜂Trichogramma pintoi Voegele对梨小食心虫Grapholita molesta(Busck)卵的寄生效果,在室内条件下,以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 Matsumura为对照,比较暗黑赤眼蜂对其自然寄主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übner)和非自然寄主梨小食心虫的寄生效果。暗黑赤眼蜂与松毛虫赤眼蜂对梨小食心虫卵的寄生率和在被寄生卵中的羽化率差异均不显著。暗黑赤眼蜂对梨小食心虫卵的寄生率显著高于对棉铃虫卵的寄生率;在15、45、60和75粒卵/管条件下,暗黑赤眼蜂寄生梨小食心虫和棉铃虫卵后羽化率差异不显著,但在30和90粒卵/管条件下,羽化率差异显著。拟合分析显示,暗黑赤眼蜂和松毛虫赤眼蜂对梨小食心虫卵的寄生符合Holling-Ⅱ型功能反应圆盘方程,说明暗黑赤眼蜂是一种防治梨小食心虫的潜在寄生蜂。  相似文献   

15.
Dna J蛋白是Dna K/Hsp70的辅助分子伴侣,通过调节Hsp70的ATPase活性来影响蛋白复合体的合成与组装。为明确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的LdDnaJ1基因特性及对杀虫剂甲萘威的胁迫响应,通过克隆LdDnaJ1全长基因并运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测定了甲萘威对其LdDnaJ1基因表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舞毒蛾Ld Dna J1全长基因开放阅读框为1 062 bp,编码353个氨基酸,分子质量为39.91 kD,理论等电点为5.65;舞毒蛾Dna J与柑橘凤蝶Papilio xuthus Dna J亲缘关系较近。甲萘威对舞毒蛾2龄幼虫24 h和48 h的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74.04 mg/L和31.48mg/L。低剂量(LC_5、LC_(10)和LC_(30))甲萘威胁迫下,舞毒蛾2龄幼虫Ld Dna J1基因表达量均下调,LC_(30)甲萘威处理后72 h时LdDnaJ1基因表达量最低,仅为对照的15.70%。表明甲萘威可抑制舞毒蛾LdDnaJ1基因的表达,且呈现明显的时间和剂量效应。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黄带犀猎蝽Sycanus croceovittatus对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的控害潜能,在实验室条件下对黄带犀猎蝽3~5龄若虫和雌雄成虫对斜纹夜蛾3、4龄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搜寻效应和自身密度干扰反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黄带犀猎蝽对斜纹夜蛾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 II型和Holling III型2种模型;在拟合Holling II模型中,黄带犀猎蝽3~5龄若虫和雌雄成虫对斜纹夜蛾3龄幼虫的日均最大捕食量分别为2.78、4.17、4.35、12.50和8.33头,控害效能分别为5.53、6.54、8.78、14.75和10.42;对斜纹夜蛾4龄幼虫的日均最大捕食量分别为2.56、2.86、3.85、3.57和4.35头,控害效能分别为2.23、3.94、4.54、11.32和5.70,其中雌成虫的控害效能最大。在拟合Hol-ling III模型中,对斜纹夜蛾3龄幼虫的日均最大捕食量分别为2.75、4.10、4.32、10.76和7.41头,最佳寻找密度分别为1.19、2.03、1.73、5.28和3.88头/盒;对斜纹夜蛾4龄幼虫的日均最大捕食量分别为2.38、2.78、3.55、3.58和4.00头,最佳寻找密度分别为1.83、1.50、2.06、0.95和2.10头/盒。搜寻效应与害虫密度呈负相关;种内干扰效应与天敌密度呈正相关。表明黄带犀猎蝽成虫对斜纹夜蛾3、4龄幼虫的捕食能力优于黄带犀猎蝽若虫。  相似文献   

17.
为绿色防控烟粉虱Bemisia tabaci提供新策略,采用转录组分析MEAM1和MED两个烟粉虱隐种取食后甘蓝差异基因表达情况,并选取差异表达基因最多的甘蓝苯丙烷类通路上PAL2、C4H、4CL1CHI四个基因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结果显示,与对照相比,MEAM1和MED烟粉虱隐种取食后甘蓝差异表达基因数分别为693个和1 030个。GO功能注释和KEGG富集分析显示,差异表达基因主要集中在苯丙烷类生物合成、萜类挥发物合成、芥子油苷合成、类黄酮生物合成和植物激素信号传导途径等与甘蓝抗虫物质合成相关的通路上。虽然MEAM1与MED两个烟粉虱隐种均能显著激活植物激素信号传导途径和苯丙烷类合成通路调控的酚类物质合成途径,但MED烟粉虱隐种与甘蓝互作的差异表达基因数高于MEAM1烟粉虱隐种。MEAM1烟粉虱隐种取食甘蓝12 h后,甘蓝苯丙烷通路上游PAL2、C4H4CL1三个基因均显著上调,而MED烟粉虱隐种取食后,甘蓝苯丙烷通路上PAL2、C4H、4CL1CHI四个基因均变化不显著,这4个差异基因的表达模式与测序结果一致,表明测序结果的可信度高。  相似文献   

18.
为筛选亚洲小车蝗Oedaleus asiaticus响应高效氯氰菊酯胁迫的抗性相关基因和代谢通路,解析亚洲小车蝗对高效氯氰菊酯的抗性机制,利用Illumina Hiseq 4000高通量测序平台对高效氯氰菊酯(LD10=0.008μg/头)处理48 h前后的亚洲小车蝗3龄蝗蝻进行转录组测序,采用BLAST、edgeR以及Trinity等生物信息学软件进行功能注释、差异表达基因分析及代谢通路分析。结果显示,从亚洲小车蝗中共筛选到743个响应高效氯氰菊酯胁迫的差异表达基因,包括208个上调基因和535个下调基因,其中有168个差异表达基因显著富集到GO数据库的细胞组分、分子功能和生物学过程三大功能分类中,162个差异表达基因显著富集到20条不同的代谢通路中,主要涉及核糖体、碳代谢、糖酵解/糖异生和氨基酸生物合成等代谢通路,其中多个代谢通路与昆虫抗药性相关。进一步分析发现与昆虫抗药性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有47个,包括编码谷胱甘肽S-转移酶、乙醇脱氢酶、细胞色素P450基因家族、热激蛋白、羧酸酯酶、黏蛋白、多功能氧化酶以及羰基还原酶等蛋白的基因,推测这些基因在亚洲小车蝗响应高效氯氰菊酯胁迫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玫烟色棒束孢与球孢白僵菌对桃蚜致病力对比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为选取具有杀蚜潜力的虫生真菌,采用喷雾法比较研究了玫烟色棒束孢IF-1106和球孢白僵菌BB-1339对桃蚜成蚜的致病力,并利用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估计了2菌株对桃蚜的致死剂量与致死时间。结果表明,菌株IF-1106侵染桃蚜后菌丝如棉絮状,形成淡玫瑰色分生孢子,且菌丝侵染速度快于菌株BB-1339;菌株BB-1339侵染桃蚜后菌丝短而致密,形成白色分生孢子。菌株IF-1106在浓度为1×108 CFU/mL时,累计死亡率达到91.7%,而菌株BB-1339最高仅为55.0%。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中Hosmer-Lemeshow方法拟合异质性检验表明模型拟合良好,在接种后7 d,菌株IF-1106和BB-1339对桃蚜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1.20×105 CFU/mL和8.15×107 CFU/mL;当浓度为1×108 CFU/mL时,2菌株对桃蚜的半致死时间分别为4.2 d和6.8 d。表明菌株IF-1106对桃蚜的致病力高于菌株BB-1339,更具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