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抗战时期,广西是抗战大后方的重要省份,其农业发展在抗战中的意义重大,作为抗日战争期间国民政府最高经济与金融机构的四联总处对广西农业的发展甚为重视。四联总处在广西的农贷政策因时局的变迁呈现出阶段性特征;其对广西农业生产诸多方面的贷款,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战时广西农业的发展,但四联总处自身的缺陷又使广西农贷存在诸多致命的弊端,农贷效果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2.
中国农民银行的建立和发展在整个中国农村金融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是中国第一个中央农业银行,经过法币政策的实施和四行实行专业化,中国农民银行逐渐统一了农贷,称为国民政府的国家农业专业银行,这是中国农村金融现代化历程中的重要里程碑。安徽是中国农民银行最早开展农贷业务的省份之一。中国农民银行在安徽的农贷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并结合时局的变化和安徽的自身特点,逐渐走上了一条相对完善的道路,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备的农贷制度。 相似文献
3.
随着小额农贷在国内的推广,其信贷风险的管理受到广泛关注,信贷风险的评估更是成为研究的焦点。本文运用粗糙集理论,从信贷的数据出发,对信贷风险进行评价研究。研究的目的是找出蕴涵在历史数据背后的规律,力图为金融风险管理部门建立合理的评估体系提供理论指导,为小额农贷的信贷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小额农贷以额小、灵活、简便深受广大农户的青睐。随着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深入及农村金融改革的发展,农村资金供求关系等方面呈现出新的矛盾。因此,对于农村小额贷款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了我国农贷市场的演化趋势,给出了不同条件下农贷市场中农村信用社和农户的演化稳定策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影响演化稳定策略的因素,并据此提出使我国农贷市场朝着规范合理的方向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为消除农村中存在的高利贷,南京政府积极开展农业贷款。农业贷款一方面对农村高利贷产生了不少冲击,另一方面又导致了高利贷更加猖獗。这启示我们,发展中国家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传统因素的合理性;在实施农业贷款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要充分利用农村业已存在的传统借贷组织和形式;政府要积极采取措施发展农业保险和农业债券市场。 相似文献
8.
位于桂中地区的柳州沙塘,是中国近代农业科学技术发展史上的"试验场"和"推广站",中国抗战时期的"农都",其在农事方面的成就与演变见证了广西甚至中国近现代农业科技的发展历程。成就沙塘在抗战时期繁盛的原因既有多年来广西农村建设试办区奠定的基础,同时也与战时广西政府的政策措施分不开,而这一成绩的取得更是广大后方农业科技人员和广大农民共同努力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10.
抗战时期大后方的农业改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对大后方的农业进行了大规模的改良.首先,积极调整战时农业政策,确定农业改良为基本国策,设立了中央农业改良机构,调整充实了省县及县以下各级农业推广机构,并推行农业推广督导制度,为战时全面、大规模的农业改良奠定了组织和制度基础.其次,为了解决粮食问题和发展经济作物,主要抓了六个方面的工作.战时农业改良也取得了显著成效.总之,抗战时期大后方的农业改良,对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具有重大意义.这一成绩是大后方农业科技人员和广大农民共同奋斗的结果,同时也是与当时国民政府所采取的一系列有利于大后方农业生产发展的方针、政策与措施分不开的.应当承认,抗战期间,大后方农业经济为抗日战争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1.
从整体和局部2个方面梳理了抗战时期粮食问题研究成果,认为抗战时期粮食问题的研究集中在粮食生产、仓储、运输、价格、市场、贸易、供应、贪污、消费,粮食的管理政策,粮食危机产生及其原因、影响、应对措施以及产生的成效等方面.认为虽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但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最后提出加强其他学科理论的学习、史料的挖掘、思维的创新以及学术的交流是今后研究的重点工作. 相似文献
12.
中国文学史上的很多作品具有乡土文学、史学、社会学等多元文化形态特征。本文以重庆图书馆民国文献库收藏的抗战版小说为例,着重分析了抗战文学作品中乡土文学的文化形态。 相似文献
13.
云南木棉是中国特有棉花作物,所产棉花是细纱的原材料,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抗战时期,基于云南省棉布棉纱的自身需要和全国棉纱的需求,中央政府和云南省政府组织各方力量在云南推广木棉种植,并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云南木棉推广工作的成功经验对当今农业推广工作具有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翟志宏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0,22(5):236-238
河南省图书馆是我国较早成立的省立图书馆之一,在抗日战争时期面对战争危机,为避免战火洗劫,采取应对举措,对馆藏进行迁移、保护。该馆挑选图书装箱,将大量的珍贵图书分存于不同地点,从而减少损失。图书馆迁移到各地后,还开展图书阅览等馆务,对战时的文化起到积极作用。河南省图书馆在战争时期的应对措施是较为成功的,对中华文化遗产的保护之效是应予以肯定的。 相似文献
15.
谭清华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21,30(3):117-122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抗日根据地的农业生产中十分重视发展农业科学技术,采取了一系列发展农业科学技术的有力举措,有效地促进了抗日根据地农业生产的发展,为抗日根据地的巩固和赢得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提供了物质保证。各个抗日根据地政府在实行减租减息、农业互助合作的同时,还采取开垦荒地、进行农田水利建设、改进耕作方法、开展农业科学实验、推广先进技术、培育和推广良种、植树造林等具体措施,以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16.
刘根泉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7,19(9):112-115,133
通过1940年9月中农所编辑的《农报》第六卷的分析,回顾了70年前抗战时期的农林期刊编辑状况和当时艰难的工作环境,尤其是刊中登载的农林期刊互相交换状况介绍,对于了解当时农林期刊出版的困难境地、了解国统区和沦陷区农林期刊的实际情况、了解我们的编辑前辈之工作,以至于对我们今天的编辑出版工作仍有一定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7.
文子明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22(3):45-47
抗战时期,皖南重镇屯溪的商业繁荣,主要表现为:各种行业比较兴盛、经营类型多元化、商业组织逐渐完善。屯溪商业的繁荣得益于优越的地理位置、大量机关难民的迁入和众多的过往人员。 相似文献
18.
抗日战争时期,频发的牛瘟、羊瘟等兽疫对陕甘宁边区畜牧业的发展危害极大。农民在长期的畜牧业生产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防治兽疫的经验,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陕甘宁边区政府为了保证畜牧业的发展,积蓄抗战力量,吸收了边区群众防治兽疫的经验,采取了多种举措防治兽疫,政府和民间的良性互动,推动了边区的兽疫防治工作的展开,实现了政府与农民的共赢。 相似文献
19.
河北省民政厅视察员的视察报告表明,抗战前10年河北省乡村中村民会议、村公所、村监察委员会、村息讼会等乡村自治组织的设置已相当普遍,但其实际运作情形与国家规制相差甚远。根深蒂固的乡村传统是制约其实际运作的主要因素。河北省乡村自治组织运作过程中所蕴含的传统与现代性因素之间的复杂关联,对于当今村民自治的推行仍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