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荚膜甲基球菌蛋白(Methylococcus capsulatus bacteria meal,MBM)拟开发为新饲料原料。本研究旨在通过遗传毒性研究和被动过敏试验评价其毒理学安全性,为其未来的应用奠定基础。本研究包括四个试验:鼠伤寒沙门氏菌回复突变(Ames)试验采用平板掺入法,每皿剂量在0.625~10.000 mg范围内,采用TA97、TA98、TA100、TA102和TA1535五种菌株进行回复突变试验;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和精子畸形试验均设2 500、5 000、10 000 mg/kg三个MBM剂量组,微核试验采用30 h两次给药法,精子畸形试验连续染毒5 d,分别在既定的时间采样制片;大鼠被动皮肤过敏试验设250、500、1 000 mg/kg三个MBM剂量组,制备抗血清后背部皮内注射致敏,24 h和/或48 h后进行抗原激发,考察蓝色反应斑直径。所有试验均根据要求设置阴性、阳性对照组。结果表明:在有或无代谢活化系统结果(S9)时,MBM的鼠伤寒沙门氏菌回复突变(Ames)试验结果均为阴性;小鼠骨髓细胞微核和精子畸形试验结果均为阴性;大鼠皮肤被动过敏试验结果为阴性。说明在...  相似文献   

2.
为评价17α-甲基睾酮(17α-methyltestosterone,MT)对斑马鱼肝脏vtg基因m RNA表达的影响,利用MT处理斑马鱼雌、雄鱼7 d,采用实时定量PCR(q RT-PCR)检测雌、雄鱼肝脏中vtg基因m RNA的表达量。结果显示,MT处理雌鱼7 d,25 ng/L处理组肝脏vtg基因的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50 ng/L和100 ng/L的MT处理组肝脏vtg基因m RNA表达量极显著降低(P〈0.01);MT处理雄鱼7 d,25 ng/L处理组肝脏vtg基因m RNA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50 ng/L的MT处理组肝脏vtg基因m RNA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100 ng/L的MT处理组肝脏vtg基因m RNA表达量极显著升高(P〈0.01)。斑马鱼肝脏vtg基因对MT比较敏感,可以作为监测环境中MT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3.
试验旨在研究氧化应激对子代小鼠产生的影响。对亲代的公鼠和母鼠分别腹腔注射12.5 μg/g三硝基丙酸(3-NPA),分为正常公鼠与正常母鼠交配的对照组(C)、正常公鼠与3-NPA处理的母鼠交配组(FM)、正常母鼠与3-NPA处理的公鼠交配组(MM)、3-NPA处理的公鼠与3-NPA处理的母鼠交配组(DM)共4组,试验重复3次。通过剖出胎鼠的方法统计子代胎鼠的数量,采集子代胎鼠的心脏、肝脏、肺脏3个器官,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力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FM组胎鼠数量下降不明显(P>0.05),MM和DM组胎鼠数量均显著减少(P<0.05);FM与DM组胎鼠肝脏、肺脏中CAT活力均显著增加(P<0.05);MM组胎鼠肝脏、肺脏中CAT活力增加,但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心脏中CAT活力均增加,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除MM组肺脏中T-AOC活力增加差异不显著(P>0.05),其余各组肝脏、肺脏和心脏中T-AOC活力均显著增加(P<0.05);DM组胎鼠肝脏中GSH-Px活力显著增加(P<0.05),FM和MM组胎鼠肝脏中GSH-Px活力增加,但差异不显著(P>0.05);FM与DM组胎鼠肺脏中GSH-Px活力显著升高(P<0.05);各组心脏中GSH-Px活力均差异不显著(P>0.05);DM组胎鼠肝脏、肺脏、心脏中SOD活力均显著增加(P<0.05),FM和MM组胎鼠肝脏、肺脏、心脏中SOD活力增加,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因此,试验成功构建3-NPA氧化应激小鼠模型,且亲代雄性小鼠氧化应激对胎鼠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4.
试验旨在探究金莲花饲用安全性,对金莲花进行急性毒性试验、遗传毒性试验(细菌回复突变试验、哺乳动物红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母细胞染色体畸变)和亚慢性毒性试验。结果显示,昆明小鼠半数致死量(LD50)大于10.0 g/kg·BW。遗传毒性试验结果未见金莲花对试验动物致突变作用。大鼠致畸试验结果显示,各剂量组孕鼠未出现中毒体征,未观察到大鼠的生殖毒性,未见致畸作用。亚慢性毒性试验未见大鼠出现中毒表现以及死亡发生,各剂量组大鼠的体重、增重、进食量、食物利用率、脏体比与阴性对照相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各组大鼠的血常规、血液生化、尿常规等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心脏、肝脏、胰脏、肺、肾脏、脑、胃、睾丸和子宫等脏器的色泽、大小和形态结构均未见明显异常。研究表明,金莲花毒性小,饲用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5.
应用鼠伤寒沙门氏菌4种组氨酸缺陷型菌株TA97、TA98、TA100、TA102的诱变试验来研究A型、C型肉毒毒素的诱变作用。A型、C型肉毒毒素通过点试法、渗入法(-S9和+S9)及液体预保温培养法检测,结果均为阴性,说明A型、C型肉毒毒素对原核细胞无诱变性。  相似文献   

6.
试验旨在建立鼠伤寒沙门菌诱导的昆明小鼠氧化应激模型并探讨其分子机制。将18只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分别灌胃生理盐水(对照组)、低剂量沙门菌菌液(试验组1)和高剂量沙门菌菌液(试验组2)。灌胃24 h后解剖小鼠并采集样品,检测血清氧化应激指标,观察肝脏、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切片并评分,测定肝脏和十二指肠抗氧化酶、抗氧化信号通路关键蛋白和紧密连接蛋白的mRNA表达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2小鼠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1)活力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P<0.01),而丙二醛(MDA)含量极显著上升(P<0.01);试验组1和2小鼠十二指肠表现为绒毛断裂脱落和肠道固有层溃疡坏死,肝脏出现炎性细胞浸润、肝索紊乱和点状坏死;试验组2小鼠十二指肠和肝脏中锰超氧化物歧化酶(SOD2)、GPx1、血红素加氧酶(HO-1)、自噬相关蛋白(p62)、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 mRNA表达量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P<0.01),十二指肠闭锁小带蛋白1(ZO-1)和密封蛋白(OCLN)以及肝脏ZO-1和紧密连接蛋白-8(CLDN8) mRNA表达量极显著降低(P<0.01)。综合上述试验结果,使用高剂量沙门菌成功建立了小鼠氧化应激模型,并发现高剂量沙门菌可能通过降低p62和Nrf2的转录来抑制十二指肠和肝脏中抗氧化酶的表达,造成十二指肠和肝脏细胞屏障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7.
自山东省某疑似鸭肝炎发病鸭肝脏中分离到两株病毒,命名为TA1和TA2,分离毒分别回归3日龄雏鸭,可复制出鸭肝炎的典型症状和病理变化。利用鸭甲肝病毒1型(DHAV-1)和3型(DHAV-3)特异性引物进行RT-PCR 扩增,结果为阳性,经测序证实为DHAV-1和DHAV-3。分别扩增分离毒的VP1基因,经序列测定及遗传进化关系分析发现,分离毒TA1和DHAV-3毒株之间有较高的核苷酸序列相似性,与DHAV-3遗传距离最近,属于基因C型;分离毒TA2和DHAV-1毒株之间有较高的核苷酸序列相似性,与DHAV-1的遗传距离最近,属基因A型。  相似文献   

8.
《饲料工业》2017,(20):6-10
研究通过致突变性检测(Ames)试验、骨髓微核试验以及精子畸形试验,以进一步确定槲皮素作为饲料添加剂在体内和体外致突变性的潜力。体内骨髓微核试验采用昆明种小鼠5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5组,每组10个重复。精子畸形试验采用昆明种雄性小鼠50只,随机分5组,每组10个重复;体外试验采用鼠伤寒沙门氏菌突变型菌株(TA97、TA98、TA100和TA102)进行。在肝微粒体多氯联苯诱导剂(9 000×g Supernatant,S9)干预和不干预的情况下,槲皮素各剂量组对鼠伤寒沙门氏菌(TA97、TA98、TA100和TA102)的回复突变菌落数与阴性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同时,槲皮素各剂量组雌雄小鼠的骨髓微核率和嗜多染红细胞/红细胞(Polychromatic erythrocyte/Red blood cell,PCE/RBC)值与阴性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槲皮素各剂量组雄性小鼠精子畸形率与阴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槲皮素无致突变性和细胞毒性,并且进一步证明槲皮素是一种安全的饲料添加剂。  相似文献   

9.
取一部分阴道存留物(阴道上皮的脱落细胞和分泌物)进行显微镜涂片检查,以了解动物发情状态的方法,称为阴道涂片法,也称为涂片检查。阴道内存留物与动情周期表现相关变化的动物有鼠、小白鼠、松鼠、豚鼠、狗、猫等,在药物生殖毒性试验致畸敏感期毒性试验中,对于妊娠鼠的鉴定更为准确可靠。为了进一步掌握大鼠动情周期不同时段细胞的变化,用几种常规的染色方法来观察不同时间细胞的不同变化。  相似文献   

10.
海南霉素是我国研制成功的第一个聚醚类抗生素,它具有良好的抗球虫作用。本文从遗传毒理学试验的生物学意义方面考虑,选择了2种体外致突变试验方法,对海南霉素的遗传毒性作了研究。1.体外哺乳动物细胞(CHL)染色体畸变试验。根据海南霉素的细胞毒性试验结果,设立以下剂量组①6~18h方案:1.64、8.20和16.40μg/ml;②24~O和48~0h方案:0.095、0.190和0.950μg/ml。同时设溶剂和阳性对照。试验结果经X2检验为阴性。2.体外哺乳动物细胞(CHL)姊妹染色单体交换试验,根据海南霉素的细胞毒性试验结果,设立以下剂量组:0.2、2.0、20.0和33.0μg/m1。同时设溶剂和阳性对照。试验结果经t检验为阴性。  相似文献   

11.
海南霉素是我国研制成功的第一个聚醚类抗生素,它具有良好的抗球虫作用。本文从遗传毒理学试验的生物学意义方面考虑,选择了2种体外致突变试验方法,对海南霉素的遗传毒性作了研究。1.体外哺乳动物细胞(CHL)染色体畸变试验。根据海南霉素的细胞毒性试验结果,设立以下剂量组①6-18h方案:1.64、8.20和16.40μg/ml;②24-0和48-0h方案:0.095、0.199和0.950μg/ml。同时  相似文献   

12.
氯吡醇是一种抗球虫药.为研究其有无遗传毒性,试验用40%LD_(50)、25%LD_(50)和12.5%LD_(50)氯吡醇三个不同剂量组;同时设阴性吐温对照组、阳性环磷酰胺对照组.均于小鼠妊娠后第13天一次空腹灌胃,环磷酰胺腹腔注射.灌胃染毒后第18小时和第30小时分别取其胎儿肝脏制成血涂片,进行微核观察.结果,40%LD_(50)氯吡醇组的孕鼠胎儿肝的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为6.5±0.5‰,极显著(P<0.01)高于阴性对照组2.6±0.24‰,说明,氯吡醇能通过孕鼠胎盘屏障,进入胎儿体内造成遗传危害。  相似文献   

13.
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在许多生物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河南农业大学家禽种质资源创新工程研究中心通过对产蛋前期(20周龄)和产蛋高峰期(30周龄)卢氏绿壳蛋母鸡肝脏组织的转录组分析,筛选出了一个在产蛋高峰期母鸡肝脏中表达水平显著上调的lncRNA(lncLER)。本研究利用半定量PCR(RT-PCR)、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了lncLER在卢氏绿壳蛋母鸡不同发育时期和不同组织中的表达规律,并从个体和细胞水平研究了体内、体外雌激素处理对lncLER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lncLER在卢氏绿壳蛋母鸡各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且在产蛋高峰期肝脏中的表达量较高;雌激素在个体和细胞水平可显著上调lncLER的表达。本试验初步阐明了lncLER基因在卢氏绿壳蛋母鸡中的表达调控规律,为进一步研究lncLER在鸡产蛋过程中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对带有绵羊MT启动子-狂犬病病毒糖蛋白基因的(MT-Rgp)的TgN(oMT-Rgp)2Lge、TgN(oMT-Rgp)4Lge和TgN(oMT-Rgp)6Lge3株转基因小鼠系(子代)进行了表达检测。ELISA结果表明,小鼠肝脏、肾脏中均有糖蛋白表达产物,以肝脏的表达量较高;对肝脏的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糖蛋白分布在肝脏实质细胞,主要位于细胞膜上和胞浆内。对8只TgN(oMT-Rgp)2Lge子代鼠一次接种灭活的狂犬病病毒8202株,接种前和接种后3周的血清抗体水平变化在转基因鼠和非转基因鼠之间有明显区别,非转基因鼠抗狂犬病病毒抗体水平明显升高,而转基因鼠抗体水平基本保持不变。经统计学分析,转基因鼠的抗体水平变化相差不显著,表明转基因小鼠对该病毒形成了部分免疫耐受性。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通过对孕鼠注射不同剂量苷肽注射液,研究了苷肽注射液对孕鼠增重、窝重、着床数,胎鼠身长、体重、囟门、骨骼变化、畸形等发育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苷肽注射液在2.5~168.0 mg/kg体重范围内不具有母体毒性、胚胎毒性、致畸性.因此苷肽注射液不具有遗传毒性和致畸作用.  相似文献   

16.
紫锥菊提取物的Ames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紫锥菊提取物进行昆明种小鼠伤寒沙门氏菌回复突变试验,评价该材料的潜在致突变性。用紫锥菊提取物制备混悬液进行Ames(致突变)试验,采用平板掺入法,计数TA97、TA98、TA100、TA102标准测试菌株在4个不同浓度下,于37℃培养48h后的回复突变菌落数。结果显示无论在+S9和-S9的情况下,各剂量组均未引起测试菌株回变菌落数的明显增加,Ames试验结果为阴性。说明紫锥菊提取物不引起鼠伤寒沙门氏菌的回复突变数增加,无致基因突变性。  相似文献   

17.
试验旨在探究低聚木糖(xylooligosaccharides,XOS)对鼠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typhimurium,S. typhimurium)黏附素基因表达及黏附能力的影响,为畜禽养殖中缓解沙门氏菌的感染提供基础。以IPEC-J2细胞为模型,探究了XOS对鼠伤寒沙门氏菌黏附能力的影响和黏附素STM0306基因表达的调控效果及机制。结果表明,XOS显著降低了鼠伤寒沙门氏菌对IPEC-J2细胞的黏附能力(P<0.05);qRT-PCR结果表明,XOS处理导致鼠伤寒沙门氏菌黏附素基因STM0306表达量极显著降低(P<0.01);进一步研究发现,XOS处理后,鼠伤寒沙门氏菌培养基的pH显著降低(P<0.05),Mg2+浓度显著提高(P<0.05)。说明,XOS可能通过调控菌液的Mg2+浓度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鼠伤寒沙门氏菌PhoP/PhoQ调控系统,进而抑制其下游基因STM0306表达,从而降低细菌对IPEC-J2细胞的黏附能力。  相似文献   

18.
应用RT-PCR技术从ConA诱导培养的大熊猫外周血淋巴细胞总RNA中扩增得到大熊猫IL-4基因,并将其克隆到PGEM-T载体中。经菌落PCR鉴定、序列测定及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克隆得到的IL-4基因开放阅读框由396个核苷酸组成,编码一个由132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包括编码24个氨基酸的信号肽和108个氨基酸的成熟肽。与GenBank中已登录的大熊猫IL-4(DQ166512)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9.5%和100%;与其他哺乳动物如犬、猫、人、猪、牛、羊、马、兔、鼠等的IL-4核苷酸同源性为50.7%(鼠)~87.7%(犬);IL-4编码氨基酸同源性在35.7%(鼠)~78.8%(犬);进化树构建结果表明,大熊猫与犬、猫遗传距离最近。  相似文献   

19.
20.
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是多种生物体内由双链RNA(double stranded RNA,dsRNA)介导同源mRNA降解的现象。这种现象广泛存在于生物界,是生物体抵御病毒或其它外来核酸入侵以及保持自身遗传稳定的保护性机制,以其高效率、高特异性等特性,较反义核酸、核酶、三链RNA等基因沉默技术显示了独特优势及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就其发现、分子机制及其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