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诗仙李白的诗句,让敬亭山名扬天下。自古名山蕴名茶,敬亭绿雪便产于安徽宣城西郊敬亭山。清康熙年间,宣城诗人施润章饮敬亭绿雪后即作诗赞:"馥馥如花乳,湛湛如云液……枝枝经手摘,贵真不贵多。"另据《宣城县志》载:"明、清之间,每年进贡300斤。"敬亭绿雪名于明、盛于清,湮灭于民国战火。1976年,敬亭山茶场研制成功,敬亭绿雪重新面世,由此开始了艰辛的品牌创建征程。  相似文献   

2.
安徽省的敬亭山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山之一,自古就有“江南诗山”的美誉。诗仙李白在此留下千古绝唱《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使之名扬天下。自古名山名水出名茶,产于斯山的“敬亭绿雪”茶,始于明代,盛于清代,明清  相似文献   

3.
高山出好茶,平地长好花,自古名山名水出名茶。“江南诗山”敬亭山因唐代诗仙李白一首《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而名扬四海,产于斯山历史名茶敬亭绿雪也因其独有的色、香、味、形而享誉九洲。一代文豪郭沫若曾为之挥毫题名,当...  相似文献   

4.
陈喜 《中国农垦》2013,(8):69-71
1977年5月24日,(《安徽日报》刊登了一篇文章——《安徽历史名茶“敬亭绿雪”恢复生产》。报道称:“据有关史料记载,‘敬亭绿雪’在历史上就享有盛名,在国内销售甚广,并曾进入国际市场,载入名茶史册……国营敬亭山茶场的广大干部职工,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繁荣市场,扩大外贸,支援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从一九七二年开始了‘敬亭绿雪’的研制工作……几年来,  相似文献   

5.
陈喜 《中国农垦》2005,(2):76-76
敬亭山位于江南古郡安徽省宣城市北郊。自南齐谢眺《游敬亭山》和唐李白《独坐敬亭山》诗篇传颂后,便声名雀起。谢李之后,白居易、杜牧、韩愈、刘禹锡、梅尧臣、施闰章、梅清、梅庚等慕名登临,吟诗作赋,绘画写记。宣城解放前夕,敬亭山的古建筑毁坏殆尽。解放后复建和新建了山门坊、古昭亭坊、太白独坐楼、翠云庵,绿雪茶社,敬亭湖等大小景点30余处。  相似文献   

6.
陈喜 《中国农垦》2010,(5):45-45
<正>日前,随着上海世博会安徽馆正式落成,皖垦茶业集团在敬亭山茶场隆重举行了历史名茶--敬亭绿雪进驻上海世博会安徽馆,参加全省著名企业、名牌产品展示的庆祝活动。  相似文献   

7.
<正>2016年春末夏初,江南诗山敬亭山景色如画。在山外的宣城楼市"嫩绿"一片之中,却有一处叫作"优诗美地"的楼盘销售火爆,它以其新颖的规划设计、优越的自然环境和精准的服务理念赢得开门红。6月18日,购房者早早地在售楼部排起了长龙,首期176套房源当天售罄。时隔几个月,二期72套同样被认购一空,销售金额过亿元。"优诗美地"是安徽农垦通和房地产集团在宣城开发的项目。2016年,通和集团累计销售各类物  相似文献   

8.
六安瓜片茶历史文化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哲  宋光钧 《农业考古》2007,(2):232-235
一、历史名茶———六安瓜片“天下名山,必产灵草,江南地暖,故独宜茶。大江以北,则称六安”。这是明代茶学家许次纡继陆羽《茶经》之后,中国又一部茶叶名著《茶疏》开卷的第一段话。中国是世界茶叶的发源地,六安是中国名茶的生长地之一。六安茶名满天下,在中国的茶叶史上,一直占据显著位置,被世人赞美,被世人品尝。今天的六安茶即为“六安瓜片”,是国家级历史名茶,中国十大经典绿茶之一。六安瓜片具有悠久的历史底蕴和丰厚的文化内涵。作为六安瓜片前身的六安茶叶,其悠久历史可上溯至秦汉时期。汉献帝建安年间,茶叶就从四川经陕西、河南转入…  相似文献   

9.
茶业是安徽农垦的支柱产业。安徽农垦的六大茶场共有茶园5万亩,年茶叶总产近万吨,占安徽省茶叶总产的20%。所产名优茶多达20多只。“敬亭绿雪”是中国历史文化名茶,明清时列为贡茶。它名于明代,盛于清代,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湮没于战火。1972年,在茶界“泰斗”陈橼教授指导下,敬亭山茶场组织技术人员恢复研制“敬亭绿雪”。1976年一代文豪郭沫若欣然为之挥毫题名。“敬亭绿雪”产于风景秀丽、生态环境优越的敬亭山上。诗仙李白当年曾七上敬亭山,留下千古名篇“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造就了“敬亭绿雪”深厚的文化底蕴。2000年“敬亭绿雪”成…  相似文献   

10.
《中国农垦》2020,(3):30-31
敬亭山茶场公司始建于1952年,隶属于安徽省农垦集团,地处宣城市境内,公司现有人口1万多人,有土地面积约5.9万亩,其中:茶园1.2万亩,农田1万亩,林地3.2万亩;2018末,资产总额为41574.34万元,全年生产粮食10117吨、茶叶4743吨。茶场公司本部座落于著名诗山——敬亭山北麓,拥有敬亭山国家4A级森林公园总面积三分之二,大诗人李白赞美敬亭山的诗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千古传颂,敬亭山也因此被称为“江南诗山”而蜚声海内外。  相似文献   

11.
巩志 《农业考古》2001,(2):324-327
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的中国武夷山 ,以其丹山碧水、秀峰奇茗著称于世。素有“风景秀甲东南、岩茶蜚声中外。”名胜与名茶 ,双绝于人寰。名山出名茶 ,名茶耀名山。武夷山古属建州 (今福建建瓯市 )位于闽江上游的建溪流域。“茶笋满山 , 利通天下” ,( 2 ) 是建州的特色。福建之茶“以武夷之产声名最著” ,自古有“建溪官茶天下绝”( 3) 之誉。十七世纪武夷茶率先走出国门 ,是中国茶叶输向欧洲最早的茶类 ,欧人称颂 :“茶是治百病良药。”英国国会文献上最早记载中茶的文字就“Bohea” ,以“武夷”为中国茶叶之代称。十八世纪中期 ,瑞典…  相似文献   

12.
宣城是著名茶区之一,毗邻苏浙沪,发展名优茶生产和茶文化生态旅游业的前景看好。宣城应以提高茶业效益、发展区域经济、促进茶农增收为核心,加快供给侧结构改革,着重在壮大龙头企业、提升加工能力、打造名茶品牌、拓展市场空间上下功夫,大力推行管理标准化、加工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同时,强化环保措施,加强交通和旅游设施建设,发展茶文化生态旅游业,建成闻名的茶文化旅游胜地和名优茶集中产区,造就“贡茶?故里”文化品牌,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实现当地茶产业的综合、高效、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13.
安溪茶俗     
常言道 ,“千里不同风 ,百里不同俗。”中国地大物博 ,人口众多 ,由于受历史文化、地理环境、民族风情的影响 ,形成了各异万千的民风、民俗。安溪是一个有着一千多年产茶历史的古老茶乡 ,世界名茶铁观音的发源地 ,中国名茶 (乌龙茶 )之乡 ,通过长期的生活积累 ,演变发展 ,口传心授 ,世代相袭 ,自然积淀而形成了一种独具特色的茶俗。茶 ,渗透到安溪茶乡人民的生产、生活 ,以及衣食住行、婚丧喜庆、迎来送往的礼俗和日常的交际之中。迎宾送客以茶相待 ,是安溪世代相承的传统礼俗。“安溪人真好客 ,入门就泡茶” ,说的是只要你到安溪来作客 ,主…  相似文献   

14.
贡品宣纸滑如冰夏岚宣纸,是我国《文房四宝})之一,因其产于古代宣州(今安徽径县、宣城一带)而得名。宣城素以薄、轻、韧、细、白而著称。“韧而能润,折而无伤,光而不滑,白而不俗”,为其它纸张所难以替代。据史料记载,宣纸早在唐代就被列为“贡品”;宋元时期,...  相似文献   

15.
名人咏名茶     
“名山出名茶,名茶在中华。”古往今来,不少名人漫游名山大川时,品茗之余留下了许多吟咏名茶的佳作名篇。四川蒙顶山茶自唐朝就享有盛名,一些诗人名士留下了许多咏蒙顶茶的诗篇,读来脍炙人口。唐朝的黎阳王专门写了赞蒙山白云茶诗:“若教陆羽持公道,应是人间第一茶。”唐代白居易的“琴里知音唯绿水,茶中故旧是蒙山”,他把蒙山茶同著名的古典曲牌”绿水”相提并论。文彦  相似文献   

16.
陈喜 《中国农垦》2014,(7):24-24
<正>2008年,安徽农垦敬亭山茶场列入全国农垦首批农产品质量追溯建设项目实施单位,并通过农业部专家组项目验收,拉开了皖垦茶区开展茶产品质量追溯建设项目的序幕。随着皖垦茶业集团组建,在敬亭山茶场前期质量追溯建设项目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示范带动下,其所属的九连山茶场、十字铺茶场、祠山岗茶场也分别于2010年、2011年  相似文献   

17.
在富饶的皖东南大地上,镶嵌着安徽农垦的十字铺、敬亭山、祠山岗、九连山、周王、青草湖、麻姑山等众多茶(农)场。自上个世纪50年代创建以来,广大农垦职工发扬"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的农垦精神,披荆斩棘,把一块块荒山岗变成了百里绿野,把一片片荒湖滩变成了万顷良田。  相似文献   

18.
蔡泉宝 《农业考古》2003,(2):315-316
浙北湖州市所属的长兴县、安吉县和德清县 ,近二十年来所产销的紫笋茶 ,安吉白茶和莫干黄 (剑 )芽 (以下简称“三色”茶 ) ,不仅已经成了当今中国名茶市场的亮丽风景线 ;而且 ,能够品尝到这种茶 ,意味着品尝者的身份 ,品位和礼迂 ;并且开始走向国外 ,赢得了广大饮茶爱好者的喜爱和赞扬。一、“三色”茶的由来以紫色、白色和黄色三种颜色命名的名茶 ,在我国名优茶茶目中并不罕见 ,而在一个市属的三个县各有一种颜色打造名茶品牌的却还少有。紫笋茶产在长兴县。最早见于唐·陆羽《茶经》中的“紫者上”、“笋者上”这两句中的“紫笋”两字而定…  相似文献   

19.
古华容 《农业考古》2002,(2):312-312
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很多名茶贡品。解放后有十大名茶之说: 一、碧螺春 产于江苏太湖洞庭山,绿茶,是我国绿茶中的佼佼者,素被奉为上乘佳品,也是世界绿茶珍品,难怪一位西方诗人动情地说:“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汤里,我看到了中国江南明媚的春色。”……  相似文献   

20.
陈文华 《农业考古》2007,(5):246-246
江西修水有个双井村,所生产的茶叶叫做双井茶。双井村还诞生一位文学家叫黄庭坚。二者在宋代都享有盛名。双井茶早在唐代就有名气,五代毛文锡《茶谱》就说“洪州双井白芽,制造极精。”但双井茶名声鹊起却与黄庭坚有很大关系。他经常将双井茶作为珍贵的礼品赠送给京城的师友,结果“长安富贵五侯家,一啜尤须三日夸”,从而名震京师,享誉全国。欧阳修《归田录》记载:“自景(1034-1038年)以后,洪州双井白芽渐盛,近岁制作尤精,囊以红纱,不过一二两,以常茶数十斤养之,用辟暑湿之气,其品远在日注(当时浙江名茶)上,遂为草茶(即散茶)第一。”这不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