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新石器时代谷物加工方法演变试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新石器时代是原始氏族社会发展的重要阶段。我国新石器时代早期的文化面貌如何,在七十年代中期以前一直是不清楚的。地处黄河中游平原的河南裴李岗与河北磁山遗址的发现,迅速引起了国内外考古界极大地关注。裴李岗文化和磁山文化的发现,对探讨我国农业的起源和畜牧业的产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给新石器时代文化的研究带来了多方面的变革。我国农业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早期。因此,对裴李岗文化、磁山文化的  相似文献   

2.
农业是新石器时代产生的标志 ,柴尔德称为“新石器时代的革命”(1) 。在新石器时代 ,石器是主要的农业生产工具。由于南方土壤呈酸性 ,有机物难于保存 ,石器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得以保存下来的主要的古代人类文化遗物 ,因此 ,石器成为探讨南方新石器时代农业生产的重要材料。史老墩遗址位于广东英德市沙口镇的北江东岸 ,是一处新石器时代中期遗址 ,距今 60 0 0 - 5 0 0 0年左右(2 ) 。同时期的遗址在北江流域还发现极少。史老墩是一处石器制造场遗址 ,出土的石器数量众多 ,石器功能研究尚待进一步深入。宾福德提出 ,人们为了某种专门目的而制造…  相似文献   

3.
昙石山文化是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东南沿海的代表性文化之一,长期以来由于植物大遗存证据的匮乏,研究者对昙石山文化种植农业的面貌一直缺乏了解。继2019年在闽江下游流域的白头山遗址首次发现昙石山文化时期稻旱混作的植硅体证据后, 为进一步了解种植农业在该时期的发展以及传播情况等问题,我们对昙石山遗址2004年和2009年两次考...  相似文献   

4.
湖南新石器时代农业试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学仁 《农业考古》1991,(1):136-141,152
湖南地处长江中游,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壤肥沃,是我国古代农业生产发达的地区之一。本文试图从考古调查和发掘的资料出发,对湖南地区新石器时代的农业作一个肤浅的探索。囿于部分材料尚未刊出,错误与不全面之处在所难免。一、彭头山文化的农业从现有的考古资料来看,湖南地区农业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早期的彭头山文化。迄今为止,湖南所发现的属于彭头山文化的遗址仅见于澧县境内,有彭头山、李家岗、刘家湾、八十垱、肖家湾、黄麻岗、胡家坟  相似文献   

5.
江西先秦农业考古概述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鄱阳湖——赣江流域位于长江中游南岸,襟江带湖,沃野千里,是一个很适宜农业生产发展的地区,历史时期以后,迄至今天,一直都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区之一。然而,今天是从昨天、前天发展过来的,究本溯源,这一地区农业经济的发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远在先秦时期就有着相当的规模和发展水平。现据有关的考古资料,对江西先秦时期的农业考古情况作一综合概述。 (一) 新石器时代早期从现有的考古资料来看,江西地区最早农业的产生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早期。这主要以赣东北万年县境的大源乡仙人洞洞穴遗址为代表。该遗址有上、下两个时期的文化堆积,其下层文化当为新石器时代早期,上层为新石器时代中期。对仙人洞遗址的具  相似文献   

6.
玉溪遗址是重庆地区发现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文化堆积深厚,发现遗物丰富,为研究该遗址古居民的生业模式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本文结合动植物遗存和古环境研究成果,综合生活、生产器物分析和遗址资源域分析方法,对玉溪文化时期古居民的生业模式进行了初步讨论。研究表明,新石器时代的玉溪古居民生活以采集和渔猎为主,辅以简单的农业种植和家畜饲养,就近制作石器、陶器和骨器等日常生活、生产用器,对频发的长江洪水有着规律性的认识;依靠遗址周边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和矿产资源,玉溪文化古居民在此生活了千年之久。  相似文献   

7.
河姆渡遗址农业形态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河姆渡遗址是我国新石器时代的一处著名遗址,两次考古发掘均发现了丰富的人工栽培稻谷和大规模的木结构建筑遗迹,因此而闻名于世,引起学术界的高度重视。专家们在研究出土稻谷的同时,往往联系到出土的170多件骨耜。涉及当时的农业形态问题,并根据遗迹、遗物对当时的农业形态作了相应的推测。九十年代以来,浙江省的有关文物部门与日本宫崎大学……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浙江省余姚县罗江公社东方红大队的河姆渡村附近,发现了一处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它是由四个相迭压的文化层堆积成的。据C~(14)测定,第三、四文化层到现在已有六千多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9.
四川水稻发展小史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陈虹 《农业考古》2004,(1):41-43
四川种稻的历史可以上溯到新石器时代中期。那时以荆、湖地区为中心的大溪文化,已发展到三峡地区。虽然在巫山大溪文化遗址中尚未发现实物稻,但从大溪文化已是比较成熟的以种植粳稻为主的农业文化来看,三峡种稻是完全可能的。  相似文献   

10.
江西发现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截至目前为止,仅是万年县仙人洞洞穴遗址一处。根据两次对仙人洞遗址发掘所得资料,我们曾判定它的上、下层文化是属于江西地区新石器时代早期的一种文化类型,而它与江西其它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之间,由于目前工作上的缘故,现在看来,还是有一段缺环的,因而是不相衔接的;从仙人洞出土的各种文化遗物所反映出来的问题看,它的经济形态,是以渔猎和采集为主的,两次发掘,还没有发现表明其已产生了原始农业的明显迹象。但目前对仙人洞洞穴遗址的看法,除了有的仍然坚持认为它不可能太早而外,还有下列几种看法是值得提出来商讨的。  相似文献   

11.
六畜考源     
易华 《古今农业》2012,(3):18-30
中国的六畜可以分为两组:猪、狗、鸡和马、牛、羊。猪、狗、鸡常见于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与定居农业生产方式相关;马、牛、羊多见于青铜时代文化遗址,与游牧生活方式有关。夏、商、周三代六畜逐渐齐备,表明东方定居农业文化与西来游牧文化的混合。猪是东亚新石器时代最重要的家畜,是定居农业文化的象征;马是游牧文化的标志,从青铜时代开始成为显贵的家畜。六畜概念始见于春秋战国时代文献,猪和马的相对重要性意味着定居农业文化和游牧文化的消长。本文系统考察了六畜渊源,并试图窥视中国民族文化的形成轨迹。  相似文献   

12.
1999年4月27日至28日,来自北京、上海、江苏、浙江、江西等省市的文物考古专家及湖州市、嘉兴市文博工作者会聚禾城,参加由浙江省文物局和嘉兴市人民政府举办的纪念马家洪遗址考古发掘40周年座谈会。省文化厅厅长沈才土,省文物局副局长陈文锦,嘉兴市市委书记陈加元、市长杨荣华、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许国油等参加了座谈会。马家洪文化是以嘉兴马家洪遗址命名的长江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的史前文化。马家供考古发掘从1959年至今已40年。目前嘉兴的史前文化遗址有近Zto处,其中马家洪文化遗址发现即有十多处。座谈会上,专家学者们踊跃发言,…  相似文献   

13.
李想生 《农业考古》2005,(1):131-134
位于江汉平原北部的天门市石家河邓家湾遗址是我国南方目前发现的最大的新石器时代遗址群之一,是长江中游地区近几十年以来考古的重要发现之一,邓家湾遗址因出土了大量的筒形器和陶制家畜家禽动物与厚胎红陶杯而为学术界所关注,特别是在邓家湾遗址出土了新石器的陶塑动物是否属于家畜养的认定方法进行讨论,该遗址中的部分陶塑动物应是家畜动物。  相似文献   

14.
草鞋山遗址各文化层植物蛋白石的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蛋白石分析法有可从农学角度对考古学进行研究的优点,因而在进行稻作起源和农业考古研究时是受推崇的手段之一。本研究应用该分析法对苏州吴县草鞋山遗址各文化层的禾本科植物的蛋白石进行了定量和定性分析,结果发现从新石器时代至今,该遗址区一带一直进行着稻的栽培,且所种植的稻的亚种型为粳型。  相似文献   

15.
大溪文化是我国长江中游地区的一支新石器时代文化,因一九五八年首次发现于四川省巫山县大溪而得名。此后,又在湖北的西南部地区陆续发现这一文化遗存。经过科学发掘的遗址主要有宜都红花套、松滋桂花树、江陵毛家山、蔡家台、枝江关庙山、宜昌中堡岛、清水滩等。根据发现,大溪文化主要分布在川东、鄂西的长江沿岸。大溪文化是以农业为主兼渔猎,具有地方特色的一支远古文化。有着悠久的农业发展史。有关农业发展情况。可从以下几方面得知。  相似文献   

16.
河姆渡周边遗址原始稻作农业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姆渡周边遗址原始稻作农业的研究河姆渡遗址博物馆赵晓波一、河姆渡文化周边遗址简况八十年代初浙江省考古研究所会同有关县(市)文物部门对河姆渡文化的分布范围作过一次普查工作,发现30多处河姆渡文化1期以后的文化遗址,近几年在基本建设中又有新的发现,增加了...  相似文献   

17.
薛城遗址地处江苏省西南与安徽省接壤的高淳县境内的石臼湖南岸。该遗址是 1 997年 8月初高淳县薛城乡卫生院在新建办公楼挖墙沟时发现的。当年 9月至 1 2月 ,江苏南京市文物局与高淳县文化局共同对薛城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结果发现该遗址为一处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 1) 。  相似文献   

18.
河姆渡“石磨盘”质疑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黄渭金  卢小明 《农业考古》2000,23(1):197-201
河姆渡遗址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一处重要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它的发现和发掘使我国南方地区史前文化研究有了新的突破,有力地证明了长江流域也和黄河流域一样都是中华民族远古文化的发祥地。吸引了考古、建筑、农史等诸多学科专家学者投入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弄清楚了许多问题,但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新的歧议和疑问。 牟永抗先生在《钱塘江以南的古文化及相关问题》和《浙江省新近十年的考古工作》两文中首次指出河姆渡遗址原先混杂在数量甚多的砺石中间,有相当部分是与原始农业有关的石磨盘,并把它作为钱塘江以南地区的一项重要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9.
江苏省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陶器的植物蛋白石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一、前言在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中,一般是通过炭化米、陶器上的压痕的发现,或对遗址土样中稻的遗体及水稻植物蛋白石等作为该遗址是否存在稻作农业的重要依据。这些发现和分析尽管可以分别证明稻作农业和栽培稻的存在,但都有因出现频率和人为移动的可能性不同而不同。有一点是共同的,没有这些遗物出土的遗址,并不意味着这些遗址没有过稻作,而在调查结果上又必须将它们排除在稻作遗址之外。在进行稻作起源研究这样以大时空为对象的研究中,在均质条件下积累稻作农业的有关资料是得到正确结论必不可少的条件。特别像水田稻作农业,因需具…  相似文献   

20.
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我代表中共英德市委、市人民政府对出席狮石山遗址陈列馆开馆仪式的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狮石山遗址是广东继阳春独石仔、封开黄岩洞遗址之后新发现的第三处具有中石器文化典型意义的洞穴遗址。考古学家在这里发现了非籼非粳的稻作硅质体,首次将岭南地区稻作遗存的历史推至1.2万年以前。狮石山遗址的发现,对研究旧石器时代如何向新石器时代过渡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对研究岭南水稻起源以及推动相关的农业经济发展的探索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在中石器文化国际研讨会召开之际,我们诚邀考古学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