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土壤类型脱毒马铃薯"3414"肥料试验结果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不同土壤类型脱毒马铃薯"3414"肥料试验,以N、P、K为供试因子,以马铃薯产量1100~1800kg为目标函数,探索天柱县不同土壤类型、不同海拔区域在相同栽培条件下种植脱毒马铃薯最佳的氮磷钾施肥配比,通过各试验区产量三元二次回归分析得出不同土壤类型在海拔300~800m脱毒马铃薯产量由高至低依次为:冷沙泥>潮泥田...  相似文献   

2.
寒地节能日光温室春茬马铃薯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安市属黑龙江省第四积温带,常年有效积温在2200~2300℃,生育期110~118d。常年平均气温为0.2℃,气温稳定通过0℃日期在4月13日左右,终霜期在5月18日左右,春季气温回升缓慢,土壤冷凉。直播马铃薯播期一般在5月上旬,而采用日光温室加扣小拱棚栽培早熟品种马铃薯,只依靠日光采暖,不再用燃煤增热,于3月15日育苗,4月5。10日定植,7月初即可成熟上市。比采用塑料大棚栽培早熟品种马铃薯成熟上市时间早10d以上,比直播早熟品种马铃薯成熟上市时间早30d以上。日光温室加扣小拱棚栽培早熟品种马铃薯,产量3~4kg/m^2,产量效益都十分可观。主要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3.
雷山县地处贵州省东南部的雷公山区 ,位于东经 10 7°5 5′~ 10 8°2 2′,北伟 2 6°0 2′~ 2 6°34′,全县总面积 12 0 8km2 境内最高海拔 2 178m ,最低海拔 480m ,高差 16 98m ,沟谷纵横 ,切割强烈 ,土壤pH值 4 4~ 6 5 ,年降雨量 12 0 0~15 0 0mm ,年均气温 14 6℃ ,是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 ,县境内的自然环境条件 ,极有利于马铃薯的生长发育 ,1999年全县种植马铃薯 2 5 5 6hm2 ,总产鲜薯 32 83 5万kg ,单产85 6 4kg/ 6 6 7m2 。马铃薯的种植面积和总产量仅次于水稻 ,为雷山县第二粮食作物。雷山县于 1998年由省扶贫…  相似文献   

4.
马铃薯施钾效果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铃薯是我市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它既是粮又是菜,也是重要的加工原料和饲料作物,为了发展我市的马铃薯生产,研究马铃薯施钾的适宜用量,提高和完善平衡配套施肥技术,特作该项试验。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地基本情况该试验于1998年2~7月,在站街镇茶林村干井坝韦义学农户的责任地上进行,海拔1260m,土壤为黄泥土,肥力中等均匀,质地较轻,前作玉米,地势开阔,年均温13.5~14℃,年总幅射351.7~360.9kJ/cm2,年降雨量1200~1300mm。1.2 供试验材料马铃薯品种为姜黄马铃薯,肥…  相似文献   

5.
戴树荣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2):154-159
马铃薯是南安市主要冬种经济作物,合理施肥是提高产量和商品率的重要技术措施。应用"3414"田间肥料试验设计方法,于2006—2007年连续2年,对马铃薯主产区不同土壤类型进行田间肥效试验。结果表明,5种主要土壤类型能获得的马铃薯产量在20780.6~41818.66kg/hm2之间,平均为31264.05kg/hm2。最高产量的氮磷钾推荐施肥量分别是N173.09~243.57kg/hm2、P2O556.25~82.60kg/hm2、K2O182.63~324.76kg/hm2,平均则分别是N204.24kg/hm2、P2O568.01kg/hm2和K2O253.62kg/hm2,三要素比例是1:0.26~0.44:0.93~1.44;最佳施肥效益的推荐施肥量分别是N165.19~292.78kg/hm2、P2O55.45~82.50kg/hm2和K2O178.66~418.25kg/hm2,平均则分别为N219.09kg/hm2、P2O556.77kg/hm2和267.08kg/hm2,三要素比例为1:0.02~0.50:1.08~1.43。由于不同土壤类型的速效氮磷钾含量有一定差异,马铃薯适宜施肥量应因土壤类型而适当调整。  相似文献   

6.
黔西北山区的毕节地区,海拔高,气候冷凉,马铃薯是重要的粮饲菜及加工兼用作物.常年播种面积16万~18万hm^2.约占粮食播种面积的18.0%.产量(原粮)270万~300万t.折粮后约占粮食产量的25%。近几年.毕节地区作为马铃薯的优势区.2006年已将马铃薯产业发展列入地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产业加以扶持,在政策、资金等方面予以倾斜。  相似文献   

7.
马铃薯是中国重要的粮食和蔬菜作物,其面积和产量居世界首位。调整马铃薯施肥结构,提高马铃薯产量和品质,已成为马铃薯种植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在2年的田间试验中,研究了有机肥料和微生物肥料在减少化肥的条件下提高马铃薯质量和产量的潜力。该试验旨在为马铃薯化肥减施和增效模型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与单独施用化肥相比,施用有机肥或微生物肥可显著提高马铃薯产量23.5%~34.5%,提高马铃薯淀粉含量4.2%~17.5%,降低马铃薯硝酸盐含量9.0%~56.0%,显著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肥料能显著提高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双向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施肥水平对马铃薯营养品质有显著影响,而肥料类型是影响土壤理化性质的主要因素。冗余度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碱解氮、有效磷含量和pH对马铃薯营养品质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雷山县常年种植马铃薯0.37~0.4万hm^2,稻田种植面积占总面积的65%以上。为摸索稻田脱毒马铃薯增产增效技术措施,2003年开展“稻田免耕、稻草覆盖”脱毒马铃薯技术研究,免耕覆盖长势优良,增产增效显著,是一项行之有效的高产栽培农艺措施。  相似文献   

9.
《作物育种信息》2005,(2):20-21
马铃薯已由粮菜兼用型作物转变为经济作物,其种植面积和总产量正逐年增加,全世界马铃薯产量已达28978.0万t。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马铃薯生产大国,马铃薯栽培面积和年产量分别达到了4/2万hm^2和6600万t。马铃薯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据分析,其块茎中约含淀粉15%~25%,蛋白质2%~3%,脂肪0.7%,粗纤维0.15%,还含有丰富的钙、磷、铁、钾等矿物质及维生素C、维生素A及B族类维生素。  相似文献   

10.
<正>天水市位于甘肃省东南部,海拔在1000~2100m之间,年平均气温为11℃,年平均降水量491.7mm,年均日照2100h,可耕地面积39.3万hm~2,山区耕地面积占比较大,光照、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适宜于马铃薯生产,群众也有种植马铃薯的传统,但种薯来源一般为自留自用或者以商品薯代替种薯,造成马铃薯病毒常年积累引起品质退化,马铃薯产量低、品质差,种植效益低下。  相似文献   

11.
春玉米与春小麦吨粮田高产栽培技术适宜在无霜期为120~150d,大于或等于l0℃活动积温2600~3400℃的冀北、辽宁、内蒙古等地种植。据承德市几年来试验示范实践平均亩产达1045.3kg,比单一种植玉米亩增产608.6kg,增产58.2%。1春小麦与春玉米间作高产栽培技术增产机理1.1充分合理利用光热资源在适宜区春小麦播种是在土壤5cm深地温达到2~4℃进行的,一般在3月10~20日。比一年一作大田正常播种提前一个月。可以充分利用当地大于等于零度的积温240℃以上。玉米是C4作物,有充分利用光能的生理基础,与小麦间作是高矮秆搭配,小麦占地的空间可以供玉…  相似文献   

12.
1精细整地秋作马铃薯要选择地势高、排灌方便、土壤肥沃的田块,以壤质土为好。2种薯催芽8月中旬,将春薯按种薯芽眼切块,每块纵切成4~6块,用0.1g赤霉素兑水100kg配成药液浸泡10~20min,取出晾干后,用湿砂层积催芽。催芽温度保持在30℃以上。  相似文献   

13.
陕西省铜川市处于关中平原向陕北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属典型的陕西渭北旱原生态类型地貌,海拨高度700~1700m,地貌类型主要分为:南部川原区、中南部山区、中部残垣沟壑区、北部原梁丘陵区。2011年小麦种植面积逾3.7万hm^2。  相似文献   

14.
为筛选晋薯16号马铃薯的最适贮藏温度,研究了5个不同贮藏温度(0~1 ℃、2~3 ℃、4~5 ℃、10~12 ℃和15~18 ℃)下马铃薯块茎的呼吸强度、干物质含量、淀粉含量、还原糖含量、腐烂率、失重率、发芽率以及茎肉色泽等生理、品质指标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2~3 ℃条件下贮藏可明显抑制马铃薯块茎的呼吸代谢速率,降低马铃薯块茎中干物质、淀粉以及还原糖营养物质消耗,有效抑制马铃薯块茎失重率、腐烂率和发芽率的上升,并较好地维持了块茎新鲜色泽,获得理想的贮藏效果。与之相比,0~1 ℃贮藏温度引起马铃薯块茎的呼吸强度和腐烂率上升,并加快了块茎内部的淀粉向还原糖的转化速率;当环境温度高于4 ℃时,随贮藏温度的升高,马铃薯块茎的呼吸强度、失重率、腐烂率和发芽率明显上升,茎肉色泽变暗,新鲜程度明显下降。通过对马铃薯生理、品质指标以及贮藏效果综合比较分析,2~3 ℃是适用于晋薯16号马铃薯长期贮藏的最适温度。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在不同土壤类型上种植马铃薯后对土壤肥力和马铃薯植株营养动态变化,在相同施肥条件下采用随机区组试验方案,研究不同栽培土壤类型的肥力指标和马铃薯地上部和地下部氮、磷和钾含量在不同时期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使用复合肥可以使马铃薯栽培土壤的pH变小,栽培土壤缓效钾和土壤有机质含量减少,5种栽培土壤全氮、全磷、有效氮、有效钾、有效磷含量增加,而全钾的含量变化因土壤类型而异;马铃薯各个生育期地上部N含量高于地下部N含量,地上部N平均含量在2.5%~5.0%之间,地下部N平均含量在0.5%~2.5%;马铃薯从苗期到成熟期地上部P含量在逐渐降低,苗期 > 蕾期 > 结薯中期 > 成熟期;不同的生育时期马铃薯地下部P含量的变化表现为整体变化趋势均为下降;苗期含量显著的高于成熟期含量;马铃薯在不同的生育期地上部K的含量变幅较小,不同土壤类型中种植马铃薯地下部K含量从苗期到马铃薯成熟期逐渐下降;不同栽培土壤类型地上部和地下部N、P、K含量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马铃薯种植面积保持在7000万亩(1亩为0.067hm^2,下同)左右,产量为6500万t~7200万t,占世界总产量的20%。2008年,我国马铃薯产业克服了国内外经济、自然环境等不利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7.
据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统计.2009年全国玉米主要品种推广面积44298万亩.种植10万亩以上的品种有596个。常说的“大品种”.即超过1000万亩者只有3个:郑单958、浚单20和先玉335。种植玉米面积超过100万亩的省、市、区已达到24个。我国种植玉米的生态区域较为复杂.气候条件和地形土壤不同.长期形成的耕作栽培制度差别很大.因此需要品种类型较为繁多,也是不难理解的。  相似文献   

18.
不同类型地膜覆盖对马铃薯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张维国 《作物杂志》2013,29(1):87-90
在青海省互助县曹家堡进行不同类型地膜覆盖马铃薯单因素试验,以白膜覆盖、黑膜覆盖、降解膜覆盖为处理,以起垄露地种植和平地种植为对照。试验结果表明,在土壤深度0~10cm处,增温效果为白膜起垄>起垄降解膜>起垄黑膜>起垄露地>露地平种,10cm深处的增温效果>土壤表面。各种地膜覆盖后均可缩短马铃薯的生育期,提前收获,白膜覆盖和降解膜覆盖缩短生育期的作用大,黑膜覆盖作用小。白膜、黑膜和降解膜起垄覆盖马铃薯后,均可增加马铃薯株高、茎粗,提高马铃薯的结薯数和大薯率,提高马铃薯块茎产量和块茎淀粉产量,但干物质含量和淀粉含量下降,黑膜覆盖后干物质含量、淀粉含量下降的少,白膜覆盖和降解膜覆盖下降的多。普通白膜和黑膜的残留量大,降解膜到收获时基本腐烂。采用白膜或降解膜进行马铃薯覆盖最好。  相似文献   

19.
郑文江 《种子科技》2008,26(2):60-61
新疆兵团农四师垦区位于新疆天山西部伊犁河上游河谷盆地,河谷平原年平均气温7.9~9.2℃,无霜期160~180天,河谷丘陵地区年平均气温5.4~7.5℃,无霜期110~150天,≥10℃的年积温为2900~3700℃,地表水资源丰富,为典型的灌溉农业,日照时数2500~3500h,全师共有21个农牧团场,150万亩耕进。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兵团半军事化的管理体制,使我师对外制种业迅速发展,从1995年的对外预约制种几百亩发展到近5年的10万亩。  相似文献   

20.
千阳县地处渭北丘陵沟壑区西部,海拔710~1545.5米,年平均降雨量653毫米,年平均气温10.8℃,光热资源比较丰富。2009年该县建设脱毒马铃薯良种繁育网室,繁育马铃薯良种。为了增加收入,充分利用光热资源,我们探索种植早春马铃薯一秋冬蒜苗高产高效设施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