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从102个三倍体桑交组合中,经三年小区调查选出比对照(塘10×伦109)桑叶增产10%以上,万头蚕产茧层量,万头蚕收茧量,五龄担桑产茧量均增产6%以上的优良组合七个。自从1986年诱导广东桑获得四倍体植株成功后,随之开展了桑树三倍体杂交组合选育的研究,曾先后选取了102个组合参加选择试验,初步选出优良的三倍体杂交组合一批,现将试验结果整理报导。  相似文献   

2.
桑树三倍体杂交组合—粤桑2号育成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广东桑特点,开展多倍体桑树杂交优势的利用研究,育成桑树三倍体杂交组合粤桑2号,并创下头年1/15公顷产种子59.75kg的高产纪录。粤桑2号具有三大特点:高产、优质、多籽。以塘10×伦109为对照,桑叶产量增产11.05%,万蚕茧层量提高7.61%,单蛾产卵量增加25.98%,单果实粒增加58.88%,而且抗青枯病性能提高1.47倍。  相似文献   

3.
高效桑树多倍体杂交组合“粤桑11号”选育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步选育出高效桑树多倍体杂交组合“粤桑11号”,单位面积桑叶产量比时照种“沙2×伦109”提高19.8%~30.7%,万蚕产茧量提高6.0%以上,万蚕茧层量提高4.0%以上,100kg桑叶产茧量提高4.3%~13.9%。  相似文献   

4.
桑树三倍体杂交组合粤桑2号的育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人工诱导和杂交育种的方法 ,育成优质高产桑树三倍体杂交组合粤桑 2号 ,已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该杂交组合的桑叶产量比对照组合塘 10×伦 10 9增加 11 1%,万蚕收茧量增加 6 4 %,万蚕茧层量增加7 8%,5 0kg桑产茧量增加 7 6 %,6 6 7m2 桑园产值增加 2 5 4 %。  相似文献   

5.
对2个桑树试验圃共44个多倍体杂交组合的叶质进行养蚕鉴定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区(沙2×伦109)相比,大部分桑树多倍体杂交组合饲养的蚕儿食欲强、蚕体较大、发育较快、5龄期缩短;第10号试验圃有8个杂交组合、第11号试验圃有6个杂交组合的叶质成绩较优。两个桑树试验圃的百公斤桑叶产茧量、百公斤桑叶茧层量和万头蚕产茧量3个数量性状的方差分析表明在各个杂交组合间存在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桑树多倍体杂交组合粤桑11号的育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多倍体诱导技术与杂交育种技术相结合的方法,育成桑树多倍体杂交组合粤桑11号。该杂交组合群体整齐,生长势旺,叶大肉厚,产量高,叶质优,耐剪伐,种子产量高且发芽性能好。在同等栽培条件下,粤桑11号的单位面积桑叶产量平均比对照种沙2×伦109提高22.5%,春秋季平均万蚕产茧量提高7.3%,万蚕茧层量提高6.6%,100kg桑产茧量提高8.4%,100kg桑茧层量提高6.2%。  相似文献   

7.
桑树杂交组合桂桑优12的育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应用遗传互补和杂种优势原理 ,育成桑树新品种 (杂交组合 )桂桑优 12。其F1群体整齐、发条数多、枝高节密、叶大叶厚、耐剪伐、再生能力强、发芽较早、收造较晚、产叶量较高、叶质较优、繁育较易 ,适宜常规栽培以及加速生丰产和省力化养蚕栽培。与对照沙 2×伦 10 9相比 ,每公顷桑叶产量增产 11 36 % ,桑叶养蚕万头蚕产茧层量增加 4 4 2 % ,10 0kg桑叶产茧量增产 3 18% ,每公顷桑园产茧量增产 19 6 3%。  相似文献   

8.
为揭示不同家蚕品种、不同桑树品种、桑树不同剪伐方式之间的适应性,分别对用高伐(离地面70 cm剪伐)、中伐(离地面30 cm剪伐)、低伐(即根刈,平地面剪伐)3种剪伐方式的桂桑5号、桂桑6号、沙二×伦109和桂桑优12等4个桑树品种的成熟桑叶(第7~13叶位)开展家蚕品种两广二号、桂蚕N2和桂蚕2号的饲养试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100 kg桑叶产茧量、全茧量、茧层量等6个指标在参试组合间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综合比较,两广二号+沙二×伦109+高伐、两广二号+沙二×伦109+低伐、桂蚕2号+桂桑优12+低伐、桂蚕2号+沙二×伦109+高伐和桂蚕2号+桂桑6号+高伐等几个组合表现较优;供试家蚕品种中桂蚕2号总体表现优于其他2个家蚕品种,供试桑树品种中没有哪种桑树品种和桑树剪伐方式具有全面优势;桑树品种与剪伐方式除死笼率外对其余指标均有显著交互作用,家蚕品种和桑树品种对全茧量、茧层量、5龄经过有显著交互作用,家蚕品种和剪伐方式对100 kg桑叶产茧量、5龄经过有显著交互作用,家蚕品种、桑树品种和剪伐方式对100 kg桑叶产茧量、全茧量、5龄经过有显著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广东省农科院蚕业研究所曾先后选育出沙2×伦109、塘10×塘7、苗61×伦109等较优的桑树杂交组合,其中沙2×伦109,经过农村多点多年鉴定示范及全国大面积推广应用,增产效果显著,深受广大蚕农的欢迎,有力地促进了我国蚕桑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用多倍体桑杂交组合粤桑2号(2X×4X)、粤桑8号(4X×4X)、粤桑9号(2X×4X)饲养原蚕品种7·湘,结果万蚕产茧量分别增6·0%、2.7%和5.1%,万蚕茧层量分别增4.8%、1.3%和4.9%,单蛾产卵量分别增4.2%、4.8%和3.0%,百头雌蚕产卵量分别增5.8%、6.5%和3.9%,说明选育优质高产的多倍体杂交组合,应用于原蚕生产,能够提高蚕种产卵量和质量,提高单位面积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利用杂种优势增加产量,是农作物行之有效的措施之一,已广为应用.六十年代后,日本、苏联和我国不少单位对桑树杂种优势进行了研究,有较大的进展.广东省农科院蚕业研究所和顺德县农科所等单位组织协作,从1973年开始,先后配制了120多个组合,通过田间评比测产,选出了增产幅度大的沙二×伦109和北一×伦504等组合应用于生产;中国蚕业研究所配制的中桑5801×育82已通过鉴定,并在江浙蚕区进行推广杂交桑.近年来湖北、福建、四川等省区也积极引进和推广,取得了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从组配的多对桑树杂交组合中,选育出C_6×C_5组合,该组合的一代杂交种苗木,经过连续多年的观察和比较试验,杂交优势稳定。主要生物学性状和经济性状超过对照沙2×伦109,并克服了沙2×伦109一代杂交苗木在重庆地区易受冻害的弱点。该组合是适合四川和重庆蚕桑生产使用的一对强优势桑树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13.
采用杂交、系统选育和添食氟化物等方法,育成耐氟新蚕品种R21、654,并组配双交原种(R21×伦荣、654×苏学5)及其一代杂交种21·伦×65·苏。经多批次室内试验、省品比鉴定、农村试养结果表明,该品种耐氟性强、茧丝质良好,虫蛹生命力和万蚕产茧量比对照种提高12.24%和10.03%,茧丝长和解舒丝长分别增加88.01米和204.27米,净度91.8分,小蚕能耐桑叶含氟量80ppm以上。  相似文献   

14.
七十年代以来,我省先后选育出北-×伦_(540)、圹_(10)×伦_(109)、沙=×伦_(109)等一批优良杂交组合在生产上推广应用。由于采用种子繁殖,省工,成本低,繁殖快,适合我省速成高产密植桑园的栽培技术要求,受到广大蚕区蚕农的欢迎,对我省蚕桑生产的稳定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七五”期间,我们又选育出69×851新杂交组合。其在叶质、产量、抗性等方面均比现行推广的圹_(10)×伦_(109)有所提高。现将试验结果初报如下。一、育成经过 1986年从150多个材料中评选出杂交性  相似文献   

15.
对8个抗青枯病桑树杂交组合经三年品比结果,其抗病性均极显著高于推广品种沙2×伦109,但均不同程度低干抗青品种抗青10号。不同菌株的致病力有差异,以化州菌株致病力强于顺德菌株。在未发病或轻微发病情况下参试组合的产桑量均低于对照,但当发病严重时则极显著高于对照种沙2×伦109。桑叶养蚕结果与对照没有显著的差异。根据抗性、产桑量和叶质等方面评选出以顺农3号、顺农2号、桑抗1号和283×抗10等4个组合较优,建议可在青枯病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16.
现在推广的杂交桑,是广东省农科院蚕研所等单位,从广东荆桑中选用优良品种桑作亲本,经过杂交而育成的一代杂交种。杂交组合主要有塘10×伦109、沙2×伦109、北1×伦540等杂交桑种。广东杂交桑与嫁接湖桑相比,具有发芽  相似文献   

17.
从杭g×春5(中×中系统)子三代群体出发,以茧层量和茧丝长为指标,分别向茧层量大、茧层量小、茧丝长长、茧丝长短4个极端方向作选择.经连续4代选择后,各原种品系分别与杭8杂交,计算杂种优势率,比较歧化选择对各原种品系及其杂种优势的影响.结果认为:(1)在同一分离世代群体中,选择极端的表型,经连续4代,可以分离出具有不同经济性状的原种品系.(2)向茧层量大和茧丝长长的方向选择,全龄经过稍有延长的倾向,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万蚕产茧量、万蚕产茧层量、茧丝量、茧丝长、解舒丝长均增加,其他性状与小系和短系相比互有高低或相仿.(3)在本试验条件下,各原种品系的产卵量、不良卵和良卵率开差不大.(4)各原种品系与抗8组成的杂交种,主要经济性状的观测值与原种品系大体一致,即大系×杭8和长系×杭8的全龄经过稍长.茧层量、茧层率、万蚕产茧量、万蚕产茧层量、茧丝量、茧丝长均增加,其他性状与小系×杭8和短系×杭8相比,互有高低或相仿.(5)杂种优势多数性状均以小系×杭8为最大,大系×杭8最小,优势率绝对数的合计顺序为小系×杭8(323)>短系×杭8(274)>长系×杭8(248)>大系×杭8(241).(6)从原种品系及其杂种的主要经济性状来看,向茧层量大和茧丝长长的方向作选择.具有相似的结果.即均向高茧层、多丝量的方?  相似文献   

18.
以鲁桑系二倍体湘7920为母本,以化学诱导广东桑组合塘10×伦109获得的四倍体诱59为父本,采用杂交育种的方法育成了人工三倍体桑树新品种湘桑6号(2n=3x=42)。该品种具有丰产优质的特点:桑叶产量比对照湖桑32号提高30.8%;养蚕试验万蚕茧层量提高6.2%,100 kg桑叶产茧量提高6.5%,单蛾良卵数提高7.8%;桑叶干物粗蛋白的含量提高2.35%。  相似文献   

19.
两对家蚕杂交组合稚蚕人工饲料育饲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进  张升祥  徐世清  崔为正 《北方蚕业》2011,32(4):40-42,49
本试验以1~2龄颗粒人工饲料育、3~5龄桑叶育饲养形式,调查了人工饲料适应性杂交组合ZHG×春54正反交和广食×春54正反交的饲养成绩。结果表明,2对杂交组合对人工饲料的摄食性良好,24h疏毛率均达到或高于98%,3龄起蚕率广食×春54正反交显著高于ZHG×春54正反交,但1龄和2龄眠蚕体重广食×春54低于ZHG×春54,发育经过以广食×春54短于其他3个杂交组合;茧层量和茧层率正反交平均值ZHG组合高于广食组合,但全茧量和小区产茧量则是广食组合略高于ZHG组合;4个杂交组合1~2龄存活率均为100%,虫蛹生命率均达到97%以上,但广食组合的死笼率略低于ZHG组合。试验结果初步证明,2对杂交组合具有很高的配合力,在摄食性、产茧量、生命率等方面能够达到小蚕人工饲料育实用化要求。  相似文献   

20.
桑树新品种农桑12号农桑14号的育成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人工有性杂交,单株选择,系统选择,区试鉴定,育成中熟桑树新品种农桑12号、农桑14号,与对照荷叶白相比,公顷桑叶产量高37.86%和41.36%,万头蚕产茧层量高8.38%和16.37%,区试鉴定结果公顷桑产叶量高46.44%和50.14%,万头蚕产茧层量高18.15%和19.56%,抗桑黄化型萎缩病和黑枯型细菌病力强,抗桑蓟马、红蜘蛛、桑粉虱能力强,生长势旺.可用扦插繁殖,农艺性状优良,适应性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