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黑鲷幼鱼配合饲料室内喂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绍(Sparusmacro-cephelusBrasilewsky)俗称黑加吉,是深受人们喜爱的高档优质鱼类。随着其养殖、增殖工作的不断展开,研制适于黑鳃生长的全价饵料已非常迫切。虽然对其营养生理及对营.养物质的需求量已有所研究,如日本学者Yamada等(1980)对黑钢的必需脂肪酸需要进行了研究;黄海水产研究所徐学良等(19l)进行了黑鳃对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纤维素的营养需要的研究;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刘锐烙等(199)曾对黑鳃饵料中磷的需要和钙磷比进行了研究;高淳仁等(199)研究了黑髓幼鱼对蛋白质、脂肪和糖类的营养需求;刘镜格… 相似文献
2.
3.
4.
黑鲷人工配合饲料中间试验研究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梁德海王辉亮李荷芳刘发义烟台水产集团公司孙恺君段钰冯东岳于文峰黑鲷是我国东南沿海及日本、台湾、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海水养殖的名贵经济鱼类。目前,国内养殖黑鲷的饲料主要是鲜杂鱼虾等。随着近海渔业资源减少,作... 相似文献
5.
中国对虾配合饵料最适蛋白质含量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中国对虾野生养成期的食性为肉食性,因而要求人工养成用配合饲料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至于以多大数量为最宜,则是对虾配饵工作者一向所重视研究的课题。对虾配合饵料的蛋白质最适含量因虾的种类而异,如白对虾配饵蛋白质最适含量认为是28%~30%(Andrew·etc·1972),褐对虾为51.5%(Z·P·Zein-Eeding etc·1976)。由于各研究者试验条件不尽相同,即使是对同种对虾,所得结果亦异,如茂野邦彦(1972)等人认为日本对虾配饵蛋白质最适含量为 相似文献
6.
7.
黑鲷幼鱼赖氨酸需求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选用初体重(9.13±0.09)g的黑鲷(Sparus macrocephalus)幼鱼360尾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分别投饲赖氨酸水平实测值为2.08%、2.52%、2.88%、3.25%、3.68%和4.05%的等氮等能日粮.试验期为8周,观察日粮赖氨酸对黑鲷生长性能,体组成以及消化能力的影响,并确定其适宜的赖氨酸需求量.结果表明,当饲料中的赖氨酸水平从2.08%上升到3.25%,黑鲷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随着饲料赖氨酸水平升高而升高(P<0.05),此后则出现降低的趋势.赖氨酸低水平组(2.08%和2.52%)饲料效率较其他组低(P<0.05),其余各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饲料赖氨酸水平从2.08%上升到3.25%,蛋白质沉积率有显著提高(P<0.05),此后趋于稳定.存活率与肝体比与赖氨酸水平无关.全鱼蛋白质含量随饲料赖氨酸水平增加而增加,脂肪含量则呈现下降趋势;各组间的灰分和水分含量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肝脏总必需氨基酸和赖氨酸含量随着饲料赖氨酸水平升高而增加,但是在赖氨酸添加水平最高组这两个指标均有所降低(P<0.05).随着饲料赖氨酸含量增加,血清胆固醇含量、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活性呈下降趋势,赖氨酸含量为3.68%时均达最低值,而对血清甘油三酯含量没有显著性影响(P>0.05).赖氨酸含量为3.25%时,干物质和蛋白质的表观消化率最高,而脂肪消化率的最高值出现在3.68%赖氨酸的饲料组.试验结果还表明,黑鲷幼鱼胃、前肠和中肠的蛋白酶活性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随着饲料中赖氨酸水平的增加而升高(P<0.05),过高的饲料赖氨酸水平则会降低蛋白酶活性,各组间的胃、前肠和中肠的脂肪酶活性先下降后升高(P<0.05),饲料赖氨酸水平对黑鲷幼鱼胃、前肠和中肠的淀粉酶活性没有显著影响(P>0.05).使用曲线模型,根据试验黑鲷幼鱼的增重率同饲料中赖氨酸水平的相关性得出其赖氨酸需要量为3.28%,占饲料蛋白质的8.63%. 相似文献
8.
幼鱼配合饲料生产新技术到2000年,水产养殖业可向世界人类提供1/3的鱼类。然而如此继续迅猛发展,整个工业必须解决一系列关键性的饲料生产问题,包括了解有关各种饲料的营养要求,改善日粮以减少环境污染和增加渔用饲料组分的种类。最佳的解决办法就是生产质量好... 相似文献
9.
11.
12.
<正> 我国自70年代初开始研究对虾配合颗粒饵料,在对虾配饵的主要营养成分标准、原料的技术条件、添加剂和加工工艺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投饵系数还较高,一般在4.0~4.5,有的甚至达5~6,饵料成本占对虾养殖总成本的60%~70%。因此,为了提高对虾养殖的经济效益,降低饵料系数和降低斤虾饵料成本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良好的水质、池底质环境和精良的养殖管理技术是优质饵料取得低系数的保证;优质饵料是取得低饵料系数的基础。国外的优质饵料在小面积(2~3亩)养虾中,饵料系数在2.0以下,在大面积(50~100亩)养虾中,饵料系数在2.5以下。饵料的质量同多种因素有关,如原材料的质量和品种、配方(包括添加剂)以及加工工艺等。 相似文献
13.
<正> 本文就东方对虾配合饵料的营养特点及加工方法试述如下。一、对虾的营养需要特点我国北方养殖的东方对虾和日本对虾同属肉食性对虾。东方对虾配饵中蛋白质最适含量问题,说法不一。天津农学院水产系认为在32%~33%为最佳,而青岛海洋大学李爱杰教授认为仔虾以44%为宜,成虾则应大于45%。一般的看法是,虾体幼小时,池中基础生物饵料多,虾体长大后生物饵料的 相似文献
14.
《饲料工业》2017,(10):15-20
采用四因素三水平L_9(3~4)正交试验设计,制成蛋白质含量为25%、30%、35%,脂肪含量为4%、8%、12%,糖含量20%、25%、30%,纤维素含量1.6%~2.0%、2.0%~2.4%、2.4%~2.8%的9种泥鳅幼鱼配合饲料,进行为期38 d的饲养试验,以探讨初始体重为(1.23±0.09)g的泥鳅幼鱼配合饲料中蛋白质、脂肪、糖、纤维素的适宜含量。结果表明,各营养素对泥鳅幼鱼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的影响顺序为:蛋白质脂肪纤维素糖;当配合饲料中粗蛋白质为35%,脂肪为8%,糖为25%~30%,粗纤维为1.6%~2.0%时,泥鳅幼鱼的WGR、SGR最大,PER最高,FCR最小,CF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通过综合分析,在本试验条件下,蛋白质为主要营养素(P0.05),脂肪、纤维素、糖的作用并不明显(P0.05),泥鳅幼鱼配合饲料中蛋白质、脂肪、糖和纤维素的适宜含量分别为35%、8%、25%~30%、1.6%~2.0%。 相似文献
15.
一、试验目的在对虾养殖生产中,解决了虾苗种问题以后,饵料便成为养殖生产中的关键。天然饵料在数量上已远远不能满足需要,解决饵料供应、降低饵料成本的主要途径,就是研制和应用对虾人工配合饵料,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为此,商业部给我们下达了《中国对虾人工系列配合饵料的研究》课题,目的是:1、探讨用人工配合饵料完全代替天然饵料养殖中国对虾的生产效果;2、研究运用微机设计对虾人工饵料配方的数字模型,软件及操作方法;3、研究能有效防治虾病,促进对虾生长的高效添加剂; 相似文献
16.
中华绒螯蟹俗名河蟹,是属于杂食性甲壳类水生动物。生存在自然界中,既摄食动物性的饵料,又摄食植物性的饵料,其中有活体的,也有死亡腐烂的,直至腐殖质土。随着河蟹人工养殖的发展,市场需求的激增,近年来养殖单位和养殖面积逐年增加, 相似文献
17.
鱼虾饵料原料主要是指生产鱼虾配合饵料的原料,其中也包括与配合饵料并用或根据情况以单品种使用的部分。一、鱼虾饵料原料及其营养特点1动物性原料动物性原料的特点是蛋白质含量高,氨基酸种类齐全,但价格较昂贵,来源也不太丰富。动物性原料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鱼粉... 相似文献
18.
一、养虾概况世界上约有40个国家或地区在养殖对虾,养虾总面积1990年为1500万亩,养虾总产量为63.3万吨.约为对虾上市量的25%。主要养虾国家多分布在东半球,有养虾场16565个,养虾面积约为1340万亩,养殖虾53.5万吨,为世界养虾总产量的84.5%。养虾业有逐年增长之势。中国大规模养虾始自1980年,养虾面积和产量逐年增加,到1988年达到第一次高峰,详见表1。表1 我国1980—1988年养虾面积及亩单 相似文献
19.
对虾人工配合饵料粘合剂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分子合成树脂PVA含有多量羟基,具有粘结性,但羟基对水有亲和力,耐水性欠佳。本试验通过PVA缩醇化,或与某些物质生成络合物等方法,提高其耐水性。用PVA缩醛与PVA络合物两种粘合剂生产的饵料,适口性良好,且在水中保形时间分别达6、12、24小时以上。在静水中浸泡8小时后,干重及蛋白质的溶失率分别为9.02%和9.65%,蛋白质表观消化率为83%。 相似文献
20.
<正> 由于鱼粉蛋白质含量高(在60%以上),并含有丰富的脂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因此,历来在对虾配饵中是以鱼粉作为主要动物蛋白源,并以鱼粉调节对虾配饵中的蛋白质达到对虾对蛋白质适宜需要量(在40%以上)。且由于我国养虾事业的发展迅速,鱼粉需要量急骤增加,以致鱼粉供应紧缺,价格年年上涨,已成为影响配饵成本增高,养虾利润降低的主要因素,既不利于饲料厂销售廉价质高的配饵,也不利于养虾业者获得节省饲料成本的利益。国内外都在研究以廉价的蛋白源代替鱼粉,近年来,美国、日本对用黄豆粉代替鱼粉作了较多的研究,我国尚未进行这方面的研究。黄海所等单位在配饵中添加饲料酵母或以饲料酵母代替部分鱼粉的研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以饲料酵母全部代替鱼粉的研究尚未报导,这是因为目前生产的饲料酵母,其蛋白质含量一般在40%~50%,不如鱼粉蛋白含量高,因而难以全部代替鱼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