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试验旨在通过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肠道菌群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 FMT)方式改善高原低压、低氧导致的大鼠肠道菌群失调,并探索菌群移植对大鼠肺动脉高压及其生长性能的影响。将生活在海拔3 200 m的高原鼠兔肠道菌群移植到Sprague-Dawley (SD)大鼠体内,然后转移SD大鼠至低压氧舱(模拟6 000 m海拔)中饲养30 d,再进行肺动脉压肠道菌群等指标检测。结果显示FMT可显著降低SD大鼠的平均肺动脉压(mPAP),提高SD大鼠的日增重,并且降低大鼠的日采食量。16S rRNA测序结果表明,移植组大鼠肠道菌群变化显著,特别是毛螺菌科(Lachnospiraceae)和脱硫弧菌科(Desulfovibrionaceae)。综上所述,高原鼠兔对SD大鼠的菌群移植有效地改变了大鼠的肠道菌群组成,降低了肺动脉压,且改善了大鼠的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2.
为了测定SPF级SD大鼠血液生化指标,分析不同性别、不同周龄SPF级SD大鼠血液生化指标的差异,试验采用全自动生化测定仪对3,12,21周龄SPF级SD大鼠的血液生化指标进行测定,并进行统计分析和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SD大鼠的血液生化指标与性别、周龄的关系密切。不同周龄、不同性别SD大鼠之间各项指标均存在一定差异,其中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汁酸(TBA)、间接胆红素(IBIL)、尿酸(UA)、低密度脂蛋白(LDL)、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氨酶(HBDH)、钙离子(Ca2+)、磷酸根离子(PO43-)、铁离子(Fe3+)、二氧化碳(CO2)等指标随大鼠周龄的增加而呈降低趋势,总蛋白(TP)、球蛋白(GLB)随大鼠周龄的增加而升高。此外,3,12,21周龄的SD大鼠雌、雄之间LDH、HBDH存在极显著或显著差异(P0. 01或P0. 05)。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吸入机动车尾气致空气污染建立大鼠血管内皮功能损伤模型的研究。将2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模型组,模型组大鼠暴露于摩托车尾气制造的环境中(平均颗粒物浓度为1 mg/m~3),对照组大鼠暴露于清洁环境。8周后H.E.染色观察2组大鼠主动脉病理变化,检测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一氧化氮(NO)及内皮素(ET-1)水平,观察乙酰胆碱(Ach)、硝普钠(SNP)对苯肾上腺素(PE)预收缩产生的舒张效应。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TC、TG、LDL、ox-LDL、ET-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HDL、NO水平和对ACh内皮依赖性舒张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H.E.染色见模型组大鼠血管内膜增厚,突向管腔,内皮细胞减少,细胞结构不完整,排列紊乱。表明吸入机动车尾气可以引起大鼠血管内皮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4.
探讨运动对大鼠骨骼肌细胞凋亡及钙离子含量的影响。将大鼠分为对照组、一般运动组和强运动组,对照组大鼠正常活动,一般运动组大鼠跑台速度为18m/min,强运动组大鼠跑台速度为25m/min,一般运动组和强运动组大鼠均运动至力竭。分别检测大鼠比目鱼肌和胫骨前肌细胞凋亡情况,大鼠血清和大鼠后肢组织匀浆上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和钙离子水平,大鼠肌肉组织中Bax、Bcl-2表达水平。结果发现,一般运动组大鼠比目鱼肌中细胞凋亡率和SOD活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强运动组大鼠比目鱼肌中的SOD活性明显低于一般运动组,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组大鼠血清中MDA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一般运动组大鼠胫骨前肌和比目鱼肌中MDA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强运动组,差异极显著(P0.01)。一般运动组大鼠比目鱼肌中钙离子水平和Bax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一般运动组大鼠比目鱼肌中Bcl-2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表明一般运动比高强度运动更易导致比目鱼肌细胞凋亡,作用机制可能与钙离子浓度、氧自由基水平、Bax、Bcl-2有关。  相似文献   

5.
冯颖  吴君  杨建成  胡建民 《饲料工业》2005,26(12):31-33
通过给不同年龄雄性Wistar大鼠饮用添加1%的牛磺酸或1%的β-丙氨酸(牛磺酸转运抑制剂)的水,研究牛磺酸对不同年龄雄性大鼠血清NO含量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牛磺酸对不同年龄大鼠血清一氧化氮(NO)含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显著提高了不同年龄雄性大鼠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P<0.05);显著降低了丙二醛(MDA)含量(P<0.05);并显著提高了大鼠血清T-AOC水平(P<0.05)。  相似文献   

6.
观察牛磺鹅去氧胆酸 (taurochenodeoxycholic acid,TCDCA)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adjuvant arthritis,AA)模型成纤维样滑膜(fibroblast-like synoviocytes,FLS)细胞脂皮素-1(lipocortin 1,LC-1)基因表达的影响,并探讨TCDCA对AA大鼠FLS的作用机制。 制备AA大鼠模型,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分离培养AA大鼠FLS,应用荧光定量RT-PCR技术检测TCDCA对AA大鼠FLS细胞LC-1 mRNA表达的影响。与模型组相比,TCDCA作用组AA大鼠FLS细胞LC-1 mRNA的表达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说明TCDCA能显著促进AA大鼠FLS细胞LC-1 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7.
探讨游泳训练对糖尿病大鼠的降血糖作用。通过高糖高脂饲料喂养6周,后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方法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28只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游泳组,15只健康大鼠为对照组。游泳组大鼠进行8周的游泳训练。检测各组大鼠的空腹血糖(FBG)、糖化血清蛋白(GSP)、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C-肽(C-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葡萄糖转运子蛋白4(GLUT4)和胰十二指肠同源盒因子(PDX-1)的水平。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FBG、GSP、MDA水平明显升高(P 0. 05),Fins、C-P、SOD、GLUT4、PDX-1水平明显降低(P 0. 5);与模型组比较,游泳组大鼠FBG、GSP、MDA水平明显降低(P 0. 05),Fins、C-P、SOD、GLUT4、PDX-1水平明显升高(P 0. 05)。说明游泳训练可以改善促进糖尿病大鼠GLUT4和PDX-1的表达,提高抗氧化能力,促进胰岛素和C-肽分泌,从而降低血糖。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旨在研究马齿苋多糖对早期断奶大鼠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肠道形态的影响。选取30只SD断奶大鼠,随机分为3个组,每组10只。各组大鼠均饲喂相同的饲粮,Ⅰ组(对照组)大鼠灌胃2 mL生理盐水,Ⅱ和Ⅲ组(试验组)大鼠分别按照100、200 mg/kg BW的剂量灌胃马齿苋多糖(溶于2 mL生理盐水),每日1次,连续28 d。结果显示:1)马齿苋多糖对断奶大鼠体重、平均日增重(ADG)、平均日采食量(ADFI),血清尿素氮(UN)、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含量和谷丙转氨酶(GPT)活性,回肠绒毛高度、结肠长度等指标均无显著影响(P>0.05)。2)与Ⅰ组相比,Ⅱ和Ⅲ组断奶大鼠血清中总蛋白(TP)、白蛋白(ALB)、高密度脂蛋白(HDL)、葡萄糖(GLU)含量和谷草转氨酶(GOT)活性显著或极显著提高(P<0.05或P<0.01),回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V/C)及结肠绒毛高度显著或极显著增加(P <0. 05或P <0.01)。3)与Ⅰ组相比,Ⅲ组断奶大鼠血清中球蛋白(GLO)、总胆固醇(TC)含量及碱性磷酸酶(AKP)活性显著或极显著提高(P<0.05或P<0.01),料重比(F/G)及回肠隐窝深度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果提示,马齿苋多糖可提升断奶大鼠血清相关代谢酶活性,增加血清中蛋白质、胆固醇和葡萄糖的含量,促进肠道绒毛发育,降低料重比,从而改善早期断奶大鼠的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9.
通过实验研究建立大鼠高脂蛋白血症模型。取雄性SD大鼠采用腹腔注射维生素D3联合高脂乳剂喂养法建立大鼠高脂蛋白血症模型。造模24 d后测定大鼠血清中总胆固醇(T-CHO)、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甘油三酯(TG),观察造模后各组大鼠肝脏组织变化。结果显示:高脂蛋白血症模型组与空白组比较大鼠血清中T-CHO、LDL-C和TG显著升高,HDL-C显著降低(p 0.01),模型组大鼠肝脏组织表面有明显脂肪粒。实验结果表明,腹腔注射维生素D3的联合高脂乳剂喂养法可以成功建立大鼠高脂蛋白血症模型。  相似文献   

10.
苦味西葫芦粗提物抗炎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苦味西葫芦粗提物的抗炎作用。采用醋酸诱导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角叉菜胶诱导大鼠足跖肿胀及棉球诱导大鼠肉芽肿模型研究苦味西葫芦粗提物的抗炎作用。ip苦味西葫芦粗提物(小鼠4 g/kg,大鼠2.8 g/kg)可显著抑制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及大鼠棉球肉芽肿(P<0.05)、ip苦味西葫芦粗提物(大鼠1.4 g/kg及2.8 g/kg)均能显著抑制角叉菜胶诱导大鼠足跖肿胀(P<0.05)。苦味西葫芦粗提物具有抗急、慢性炎症作用。  相似文献   

11.
高脂饲粮和高碳水化合物饲粮对大鼠脂肪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以相同代谢能水平为基础,研究高脂饲粮和高碳水化合物饲粮对大鼠脂肪代谢的影响。选取48只8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2只。3个组分别饲喂高脂饲粮(HF组)、高碳水化合物饲粮(HC组)和对照饲粮(CON组),试验期9周。结果表明:1)与CON组相比,HF组、HC组大鼠的初重、末重、日增重均无显著差异(P0.05),日采食量极显著降低(P0.01),饲料转化效率极显著升高(P0.01)。2)各组大鼠的Lee’s指数、肾脏指数、胃指数、脾脏指数、肝脏指数无显著差异(P0.05)。3)与CON组和HF组相比,HC组大鼠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或P0.01);与HC组和CON组相比,HF组大鼠血清葡萄糖含量极显著增加(P0.01),血清尿素氮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与CON组相比,HF组和HC组大鼠肝脏甘油三酯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HF组大鼠肝脏总胆固醇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4)与CON组相比,HF组和HC组大鼠肝脏磷酸烯醇式丙酮酸激酶(PEPCK)mRNA表达量极显著增加(P0.01);与CON组和HC组相比,HF组大鼠肝脏胆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SREBP1)mRNA表达量极显著增加(P0.01)。综上所述,相同代谢能水平下,HF组和HC组大鼠体重无显著增加。HC组大鼠血脂升高;HF组大鼠血清葡萄糖、肝脏总胆固醇含量升高,血清尿素氮含量下降。HF组和HC组大鼠肝脏甘油三酯含量升高,且通过肝脏PEPCK和SREBP1基因表达调控途径影响脂肪代谢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旨在通过对雄性SD大鼠长期饲喂高脂饲料建立大鼠代谢综合征模型。将30只4周龄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试验组24只,对照组6只。试验组饲喂正常饲料并添加鸡蛋黄、花生,两周后将体重排在后1/3的肥胖抵抗大鼠剔除,对照组饲喂正常饲料,饲喂32周后称量大鼠体重并计算Lee's指数,采用小动物无创血压计测量大鼠收缩压。禁食12 h,做口服糖耐量试验后腹主动脉采血测定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含量。结果显示,饲喂32周后,试验组大鼠体重达到(794.0±63.5)g,对照组大鼠体重(571.8±61.9)g,试验组大鼠体重超过对照大鼠体重的38.9%;试验组大鼠的Lee's指数为343.0±8.7,对照组大鼠的Lee's指数为319.2±7.1,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组大鼠TC、TG含量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大鼠收缩压为140.0±15.4,对照组大鼠收缩压为117.9±11.4,试验组大鼠血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口服糖耐量试验结果显示试验组大鼠有显著的胰岛素抵抗作用(P<0.05)。结果表明通过高脂饲料饲养32周诱导SD雄性大鼠能成功的建立大鼠代谢综合征模型。  相似文献   

13.
为了确定金菊解毒颗粒在大鼠体内毒性的潜在靶器官和观察不到毒性反应的剂量,试验采用大鼠长期毒性试验方法,每天对大鼠按体重灌胃给予低、中、高剂量(生药浓度为11.25,22.50,45.00 g/kg)金菊解毒颗粒1次,连续给药5周,停药恢复2周。给药期间和恢复期间观察各组大鼠的一般状况,每周测定大鼠体重及进食量,给药期结束和恢复期结束检测大鼠各项尿常规指标、血液学指标和血清生化学指标,并对大鼠脏器进行系统观察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表明:金菊解毒颗粒高剂量组大鼠球蛋白(GLB)降低,谷丙转氨酶(ALT)升高,谷草比值(ALT/AST)升高,雄性大鼠体重减轻;中剂量组大鼠谷丙转氨酶升高,雄性大鼠体重减轻;低剂量组大鼠各项指标无明显变化。说明金菊解毒颗粒对大鼠灌胃给药的基本安全剂量按体重为11.25 g/kg(生药浓度)。  相似文献   

14.
以氢化可的松建立的肾阳虚模型大鼠为研究对象,测定灌服列当水煎液对肾阳虚模型大鼠内分泌激素水平的影响,为兽医临床肾阳虚病例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肾阳虚大鼠模型建模成功后,分别灌服不同剂量(1.0,2.0,4.0 g/kg)的列当水煎液和肉苁蓉水煎液(2.0 g/kg),1次/d,持续30 d,试验期间每天观察1次各组大鼠一般状态,每7 d称量各组大鼠体质量。采用ELISA方法检测大鼠血清中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促卵泡素(FSH)、促黄体激素(LH)、睾酮(T)、雌二醇(E2)、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TRH)、促甲状腺素(TSH)、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酮(CORT)的含量。结果显示,造模后,与空白组相比其他各组大鼠体质量均明显降低(P0.05),试验结束后,与模型组相比,高剂量组大鼠体质量明显增加(P0.05);高剂量列当水煎液能显著提高肾阳虚雌性大鼠血清中的GnRH和E2(P0.05),降低血清中的FSH、LH、T(P0.05);高剂量列当水煎液能显著提高肾阳虚雄性大鼠血清中GnRH和T(P0.05),降低血清中的FSH、LH和E2(P0.05);高剂量组血清中RH、T3、T4、CRH、ACTH、CORT显著上升(P0.05),TSH显著降低(P0.05)。结果表明,以氢化可地松建立肾阳虚模型大鼠的内分泌有一定程度的紊乱,4 g/kg的列当水煎液能有效纠正其内分泌紊乱,具有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旨在探讨牛磺鹅去氧胆酸(taurochenodeoxycholic acid, TCDCA)对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的影响。试验采用完全弗氏佐剂(CFA)法制备了AA大鼠,并将其分为5组,即模型组、TCDCA低剂量(0.1 g/kg)预防组和治疗组、TCDCA高剂量(0.2 g/kg)预防组和治疗组,并以正常的Wistar大鼠作为对照组,每组8只。给药方案:预防组于致炎前3 d,按照相应的药物剂量进行灌胃给药,1次/d,连续31 d。治疗组于致炎后第14天,按照相应的药物剂量进行灌胃给药,1次/d,连续14 d。通过外观观察对AA大鼠模型进行评价,并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和皮质醇(CORT)的含量。结果显示:与正常组大鼠相比较,造模后14 d左右,模型组大鼠对侧足跖肿胀,造模后18~21 d,模型组大鼠尾部出现明显结节,提示AA大鼠模型制备成功。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中ACTH、CORT含量显著升高(P<0.05),TCDCA低剂量治疗组可显著提高AA大鼠血清中C...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康复新液对人工诱导大鼠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初步作用机制,采用人工诱导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灌肠给予柳氮磺胺吡啶肠溶片(Salazosulfapyridine,SASP)和康复新液高、中、低剂量药物治疗,通过大鼠DAI、CMDI、HS评分,结合血清IL-8、IL-17和结肠组织中EGF、MPO、TNF-α表达水平来评价康复新液对UC大鼠的作用。结果显示,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康复新液能降低UC大鼠的DAI、CMDI、HS评分,减少UC大鼠血清IL-8(P<0.01)、IL-17(P<0.01)和结肠组织中MPO(P<0.01)、TNF-α(P<0.01)的表达,增加组织EGF(P<0.01)的表达,明显改善UC大鼠结肠组织的病变程度。康复新液对人工诱导的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有治疗作用,机理可能与降低大鼠IL-8、IL-17、MPO、TNF-α的表达水平,提高大鼠EGF的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苦参素(OMT)对硫代乙酰胺(TAA)所致大鼠肝纤维化的改善作用及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含量的影响。[方法]试验分为阴性对照组、模型组和OMT高、中、低剂量给药组以及水飞蓟素阳性对照组。除阴性对照组外,其他各组采用硫代乙酰胺(TAA)腹腔注射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采用OMT和水飞蓟素分别对OMT高、中、低剂量给药组和水飞蓟素阳性对照组大鼠灌胃抑制大鼠肝纤维化,同时对模型组和阴性对照组大鼠给予生理盐水灌胃。灌胃结束后采血并取肝组织,检测大鼠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谷胱甘肽(GSH)的含量以及大鼠肝组织中TGF-β1含量。[结果]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中ALT、AST含量极显著(P<0.01)升高,GSH水平极显著(P<0.01)降低;肝组织中TGF-β1含量极显著(P<0.01)升高。与模型组相比,OMT高、中、低剂量给药组和水飞蓟素阳性对照组大鼠血清中ALT、AST含量显著(P<0.05)降低,OMT高剂量和中剂量给药组GSH水平极显著(P<0.01)升高,而OMT低剂量给药组GSH水平显著(P<0.05)升高;同时,OMT高、中、低剂量给药组和水飞蓟素阳性对照组大鼠肝组织中TGF-β1含量显著(P<0.05)降低。[结论]苦参素在肝纤维化大鼠体内能明显下调其肝脏组织中TGF-β1的基因表达,这一结果提示OMT治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之一可能是苦参素对肝组织中TGF-β1表达的抑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CD26在自然衰老大鼠肾组织中的表达,及何首乌饮对自然衰老大鼠肾组织CD26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动分组:青年对照组(12月龄)大鼠10只,自然衰老对照组(18月龄)大鼠10只,何首乌饮干预组(18月龄)大鼠10只,何首乌饮灌胃60天。免疫组化法观察CD26在肾脏分布。结果:何首乌饮干预组的肾小球数目明显高于自然衰老对照组(P0.01),与青年组接近;CD26在老年对照组大鼠肾组织的表达较青年对照组明显增强,何首乌饮干预组其表达显著下降(P0.05)。结论:何首乌饮减弱自然衰老大鼠肾脏CD26的表达,具有延缓衰老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为了进一步探讨牛磺鹅去氧胆酸(TCDCA)对佐剂性关节炎(adjuvant arthritis,AA)模型大鼠治疗作用的分子机制,以AA模型大鼠成纤维样滑膜细胞(fibroblast-like synoviocytes,FLS)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技术(enzyme linked immune sorbent assay,ELISA)检测了TCDCA对AA模型大鼠FLS中三磷酸肌醇(inositol trisphosphate,IP3)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TCDCA作用15 min和60 min时AA模型大鼠FLS中IP3的含量显著升高(P0.05),而当TCDCA作用30 min时AA模型大鼠FLS中IP3的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由此可知,TCDCA能够提高AA模型大鼠FLS中IP3的含量。  相似文献   

20.
建立大鼠卡氏肺孢子虫肺炎模型几种方法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住家附近透捕的 13只黄胸鼠、6只褐家鼠和 10只 Wistar大鼠 ,经皮下注射醋酸可的松建立野鼠和实验大鼠PCP模型。取野鼠和大鼠肺脏分别制备含 PC包囊的接种物 ( )和接种物 ( )。实验 组 15只大鼠接种接种物 ( ) ,给予皮下注射醋酸可的松 ;15只大鼠接种后不注射醋酸可的松。实验 组 15只大鼠接种接种物 ( )后注射醋酸可的松 ;15只大鼠接种后不注射。实验 、 组分别注射醋酸可的松和地塞米松。注射醋酸可的松的 、 、 组和注射地塞米松的 的大鼠先后相继出现严重的临床症状 ,病理变化呈典型的 PCP,未注射醋酸可的松 、 组大鼠发展为亚临床症状。实验结果表明 ,实验 、 组接种 PC包囊的大鼠用免疫抑制剂处理和直接应用免疫抑制剂处理的 、 组大鼠均可建立 PCP模型 ,但接种 PC包囊的大鼠比不接种 PC包囊的大鼠出现典型 PCP的时间要早 ;而接种 PC包囊不用免疫抑制剂处理的大鼠则呈隐性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