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根据《水库大坝安全评价导则》及有关标准、规范,查阅分析了水库设计、施工、勘探、试验及运行资料,进行了大坝水文复核、质量复核、渗流安全复核、结构安全复核等水库大坝安全评价导则要求的复核内容,并在分项分析评价基础上,对水库枢纽工程的现状和未来高水位下安全状态进行了综合评价。分析结果指出:①大坝欠高,水库防洪能力不满足规范要求。②坝基长期渗漏危及大坝安全。③坝体填筑质量差,坝后缺乏反滤排渗的工程措施。④溢洪道两岸岩石破碎,存在失稳隐患且无消能设施。⑤抽水泵房防洪墙欠高,墙体存在贯穿裂缝,泵站钢管锈蚀。⑥大坝安全监测设施不完备。大坝属病险坝,应尽快除险加固,以防造成重大灾害。  相似文献   

2.
水泊渡水库枢纽工程是遵义灌区一期工程的水源工程,主要任务是灌溉、供水及人畜饮水。库首右岸岩溶发育,经坝线、坝型和各建筑物方案比较后确定枢纽布置,大坝坝型为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设计对大坝、溢洪道、库首防渗帷幕灌浆及导流建筑物等进行了优化,充分利用溢洪道开挖料上坝,节约工程投资。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汤河水库的大坝观测资料分析、土坝渗流复核计算,进而对汤河水库大坝渗流安全进行了科学的评估,解释了坝脚棱体排水沟内出现长年积水的现象,证明了汤河水库大坝渗流是稳定和安全的,有力地把握了水库的运行状态。  相似文献   

4.
碧流河水库2012年“8.3大洪水”开闸泄洪,最大泄量达到3100m3/s,为建库以来最大泄量。致使水库坝下近坝脚左岸河堤约500m长堤防被冲毁,直接威胁大坝安全,对下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威胁。碧流河水库泄洪及闸门运行方式方案研究目的在于确定左岸堤防重建的安全可行性,消除工程隐患,为设计提供安全可靠的方案和依据。  相似文献   

5.
锚喷挂网支护是靠锚杆、钢筋网和混凝土层共同提高边坡岩土的结构强度和抗变形能力,减小岩体侧向变形,防止变形裂缝产生,增强边坡整体稳定性的支护措施之一,主要适用于岩性较差、强度较低、易于风化的岩石边坡;杨家桥水库大坝为浆砌条石重力墙砌石坝,由于受地质条件影响坝身出现了轻微的不均匀沉降,加之年久失修前坝坡出现了多处裂纹,使得库水因坝体漏失严重,影响水库蓄水和效益的正常发挥。为了使该水库能正常蓄水运行,确保农田的灌溉及水产养殖,经技术经济比较,决定采用锚喷挂网支护方案对大坝前坝坡进行防护。以杨家桥水库大坝锚喷挂网支护技术在除险加固工程中的应用作介绍。  相似文献   

6.
以《水库大坝安全评价导则》SL258-2000为依据,根据相关工程规范,对梅林水库大坝的工程质量,主要是运行管理、防洪、结构、渗流、抗震、金属结构等方面进行全面的综合分析,提出水库在各方面存在的问题,针对水库下一步加固工程给出指导性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广西澄碧河水库防洪优化调度与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土坝漫坝风险分析理论对广西澄碧河水库整个汛期抬高防洪限制水位和分期抬高防洪限制水位运行进行漫坝风险计算与分析,在不降低大坝防洪标准以及水库大坝漫坝风险控制在标准值范围内的前提下提出水库防洪优化调度方案,即水库汛前期以原防洪限制水位185.00m迎洪,9月初起逐步将防洪限制水位提高到187.20m,从而增加水库发电与其他方面的效益。  相似文献   

8.
针对中叶水库工程大坝工程地质条件及工程区防渗土料缺乏的实际情况,对大坝坝体防渗方案进行比选,工程采用沥青混凝土心墙方案。结合水库工程,从技术特性、防渗布置、施工工艺、填筑方法等方面进行研究。施工结束后,对墙体进行质量检查,沥青混凝土容重2.35~2.43 g/cm~3,孔隙率0.5%~2.8%,渗透系数均小于1×10~(-8) cm/s,质量满足要求,高水位时,水库外坝坡无渗漏现象,大坝防渗效果明显。沥青混凝土心墙应用于大坝坝体防渗,解决了防渗土料缺乏地区的筑坝难题。这项技术在中叶水库工程的成功应用,对类似工程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地震作用下水库大坝坝体填土和坝基砂液化、坝坡失稳是大坝安全运行重点.针对天津于桥水库主坝最大断面1+150进行了大坝地震危险性分析,采用现场标贯试验和室内动三轴试验对大坝水中倒土、坝基中粉质黏土、粉砂层和沙砾石层进行了地震液化判别;进行了有效应力动力法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地震作用下,上游坝体填土在库水位以下部分的坝坡浅层在一定范围内可能液化,坝基砂层局部液化,沙砾石层也可能液化;大坝可能存在裂缝和局部隆起,但大坝整体是稳定的,可适当培厚.  相似文献   

10.
以新泰市东周水库为例,根据工程除险加固的需要,首先对坝址区地震特性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粘土心墙砂壳坝的抗震安全性进行了动力试验研究和有限元分析计算,提出了大坝的抗震加固方案,为类似工程的除险加固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体系和方法,并在山东省得到推广。  相似文献   

11.
抗滑稳定分析是多软弱夹层高重力坝坝基设计工作中的关键内容.针对某一高重力坝工程,采用刚体极限平衡三滑面法与有限元强度折减法相结合的研究手段,开展了抗滑稳定计算分析,并确定了适宜的泥化夹层坝基处理措施.研究结果表明,刚体极限平衡三滑面法与双滑面法相比,抗滑稳定结果更为准确、合理,更适合用于软弱夹层坝基的重力坝深层抗滑稳定...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某混凝土重力坝垂直位移观测数据的回归分析,验证SPSS软件在大坝安全监测数据分析中的可应用性。利用SPSS软件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功能自动完成回归分析模型的回归参数计算、回归方程的统计检验和预报方差分析,确定出大坝垂直位移的影响因子为温度、水位及时效,总结出不同影响因子对位移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3.
结构的可靠度设计法由于考虑了变量的随机性及分布状态,比安全系数法更接近实际,将逐渐取代安全系数法而成为一种新的设计法。而JC法则是国际上通用的计算结构可靠度的有效方法。文章从可靠度的基本概念入手,向读者介绍了目前国际国内可靠度的实用计算法,并用JC法的电算程序(可求截尾的和不截尾的)算出了某一重力坝基面的抗滑、抗压、抗拉等极限状态的可靠度及相应的失效概率。结果和实际吻合良好。在目前阶段,可以用来验证和校核重力坝的安全性能。当《水工结构设计统一标准》开始实施时,本程序可作为设计程序用来设计、修改重力坝剖面等。  相似文献   

14.
考虑到重力坝沿岩基软弱结构面的深层滑动问题属于典型的局部位移非连续的接触问题,传统算法在求解此类问题上有较大的局限性,采用分区有限元与块体界面元混合算法对某重力坝进行深层抗滑稳定分析。鉴于该算法需预先知道可能的接触面,先采用弹塑性有限元强度折减法搜索出可能的深层滑动面,然后在滑面上生成接触点对。再采用分区有限元与块体界面元混合算法,整体折减滑动面的抗剪断强度参数,定义接触点对全部失效时重力坝失稳,求出抗滑稳定安全系数,并将结果与传统的弹塑性有限元强度折减法计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方法能较好模拟岩基不连续结构面的力学行为,计算效率高,有效避免了弹塑性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在失稳判据上的人为性。  相似文献   

15.
2011年6月湖北房县因山体滑坡形成堰塞湖,后续处置时,因工期紧,滑坡体尚未处置,施工难度大。设计时秉着“不扰动滑坡体”的原则,采用三重防护措施,第一重防护措施为堰顶防护,第二重防护为在堰脚布置首座透水型混凝土重力坝拦渣,第三重防护为在下游布置第二级透水型重力坝拦渣。经三重防护,有效阻止了推移质向下游推移,消除溃堰风险,实现了堰塞湖长治久安。提出的透水型混凝土重力坝的设计,减少了上游水压力和基底扬压力,增加了抗滑、抗倾覆稳定性,减小了工程量,降低了工程投资。  相似文献   

16.
观音岩重力坝深层抗滑稳定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基于非线性有限元理论的强度储备安全系数法,对观音岩重力坝坝基的深层抗滑稳定进行了研究。通过塑性屈服区的发展过程,得到坝基的渐进破坏过程、可能的失稳模式以及强度储备安全系数,并根据《混凝土重力坝设计规范》(DL5108-1999)采用基于分项系数的刚体极限平衡法对坝基抗滑稳定进行了核算,各坝段的深层抗滑稳定安全系数均大于1.0,满足规范要求;结果表明大坝坝基深层抗滑稳定是有保证的。  相似文献   

17.
以宝珠寺混凝土重力坝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重力坝外观变形的影响因素和变化规律。在对重力坝外观变形统计模型建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进行研究的基础上,用因子扩充和组合进行建模,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提出了构建重力坝外观变形统计模型的最佳模型因子。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统计模型拟合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模型。  相似文献   

18.
该文对三门滩水电站枢纽布置及水工建筑物设计的若干特点进行了介绍,即:电站布置形式;坝轴线定位;引水渠布置;前池设计;厂房布置;闸坝设计。并进行了方案比较,各方面设计新颖独特。尤其是闸坝设计,采用了空腹填渣重力坝、框格填渣坝、升卧式闸门、双坎短池式戽消能工,别具一格  相似文献   

19.
大坝安全自动化监测过程中,大量数据中的异常值识别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将一种较为实用的识别方法——数据跳跃法进行改进,并利用Matlab进行编程实现。通过对某混凝土重力坝自动监测数据进行处理验证,证明此改进数据跳跃法更准确实用。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土粒比重值Gs在箐门水库大坝安全评价分析中的具体应用进行系统阐述,说明在计算分析坝体土料的三相比例指标、颗粒组成、压缩特性、渗透变形及抗滑稳定性方面,土粒比重值属必不可缺的基础数据。为此,在大坝安全评价分析中,为了能切合工程实际准确探明大坝的病害及病因,进行土粒比重值的准确测定及选用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