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小白鼠人工复制亚硝酸盐中毒病模型,观察临床症状、检测血液Hb含量、剖检、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表明:中毒小鼠主要表现呼吸急促,肌肉震颤,耳、嘴、尾部皮肤及可视黏膜暗紫色,血液呈咖啡色,血液中Hb含量急剧下降,各组织器官淤血、出血、血栓形成,实质器官以变性、坏死为特征性变化。  相似文献   

2.
传染性法氏囊病疫苗免疫种鸡后子代雏鸡的免疫学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现代免疫学新技术对传染性法氏囊病 (IBD)疫苗免疫种鸡后 ,其子代雏鸡外周血液和免疫器官组织的免疫学变化进行了动态研究。结果发现 :传染性法氏囊病疫苗免疫种鸡后 ,其子代雏鸡外周血液 T、B细胞数量和 Ig G,Ig M,Ig A含量及免疫器官组织的 T细胞、Ig G,Ig M,Ig A抗体生成细胞数量均不同程度地高于未免疫的相应对照雏鸡 ,表明 IBD疫苗免疫母鸡后 ,子代雏鸡外周血液和免疫器官组织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明显增强。而传染性法氏囊病超强毒攻击子代雏鸡后 ,未免疫的子代雏鸡 ,外周血液和免疫器官组织的上述各项指标均明显低于疫苗免疫的子代雏鸡 ,这与 IBDV感染雏鸡后 ,其免疫器官组织严重损害 ,淋巴细胞变性坏死等有关 ,也是导致感染雏鸡免疫抑制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张虎林  王洪波 《百姓》2004,(9):17-18
二战期间,当中国抗战后方与世界相连的最后一根"输血管"--滇缅公路被彻底封锁后,美国飞行员陈纳德上校率领着他组建的第十四航空队,开辟了被称为"死亡之路"的"驼峰航线".但人们很少提起的是:就在这条航线下的高山深谷与大江大河之中,有一条几乎是和这条航线并行的,由中国云南西部马帮开辟的中印国际运输线.这条运输线,完全是由那些穿着皮领褂大裆裤的云南滇西马帮用生命开辟的!  相似文献   

4.
MDH和G6PD同工酶在家鸡个体发育中的表现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连续缓冲系统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PAGE法)结合组织特异性染色技术,对家鸡不同发育阶段和不同组织器官的苹果酸脱氢酶(MDH)和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同工酶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MDH同工酶在家鸡体内既有阶段发育特征,又有组织器官特异性表现,且s-MDH和m-MDH的分布和表达的量上有较大差别,表现在s-MDH在谱带多少、组织分布普遍程度和酶活性高低上都强于m-MDH.认为MDH同工酶在家鸡体内主要参与该组织器官的脂肪代谢.G6PD同工酶在家鸡未成年之前各发育阶段和各组织器官只呈现酶谱痕迹,成年之后仅在肝、心、肾、睾丸、胸肌中出现1~2条谱带,显示出分布的发育阶段和组织器官局限性.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研究了饲粮不同锌水平对幼猪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和球蛋白含量,以及心脏、肝脏、肾脏、脾脏、肺脏、肌肉、胰脏、血液、骨骼和被毛中锌、钙、镁、磷、铁、铜和锰浓度的影响.结果末见饲粮锌水平对幼猪生长发育有影响.根据血液生化指标和组织器官锌浓度,作者建议6~43公斤幼猪锌需要量为106~114毫克/公斤饲粮.对组织器官各元素浓度的相关分析表明,锌与其它矿物元素在代谢上可能存在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6.
将30日龄四川白鹅分别肌肉注射接种50μg、100μg和200μg的GPV-VP3基因疫苗(pcDNA-GPV-VP3),以生理盐水和空载体质粒pcDNA3.1(+)为对照,于免疫接种后1h、12h、1d、3d、7d、21d、35d、63d、105d和217d采集全血以及各组织器官,用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pcDNA-GPV-VP3在雏鹅体内的动态分布。结果表明:①pcDNA-GPV-VP3各剂量免疫雏鹅1h即可在各组织中被检测到,其中注射部位含量最高,肝、淋巴器官(脾、法氏囊、胸腺、哈氏腺)含量较高;②到217d时,50μg组免疫雏鹅各个组织器官内仍检测到pcDNA-GPV-VP3的存在,但多数组织器官中的含量比1h时约少了103~104;③血液中pcDNA-GPV-VP3的含量较少,且1h~217d各时间点的差异不显著(P≥0.05);④不同剂量pcDNA-GPV-VP3免疫雏鹅各组织中的含量呈现的总体规律为200μg组>100μg组>50μg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因此,pcDNA-GPV-VP3免疫雏鹅后1h时可分布至雏鹅体内各组织器官中并持续存在217d以上。  相似文献   

7.
为了检测NAS中草药复合制剂的毒性,对其药物安全性做出客观评价,进行了大鼠亚急性毒性试验.设高、中、低3个药剂量组和一个空白对照组,每天以金属胃管经口给Wistat大鼠灌服1次NAS中草药复合制剂,连续14 d,空白组大鼠自由采食饮水.通过对大鼠行为、饮水、精神状态、食欲状况、剖检后各试验大鼠组织器官和组织学变化的观察以及对其体质量变化、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表明NAS中草药复合制剂对大鼠的各项生理活动、血液生理生化指标、主要组织器官均无不良影响.试验过程中,各给药剂量组大鼠未出现中毒反应,无死亡现象,据此认为NAS中草药复合制剂对实验动物大鼠安全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鸭瘟又名鸭病毒性肠炎,是鸭、鹅、天鹅等的一种病毒性、急性、高度致死性的传染病。其特征是病毒引起广泛性血管损害导致组织出血、体腔溢血、消化道粘膜的出血、坏死病变、淋巴器官受损、实质器官的退行性变化。[病原]本病病原是疱疹病毒科的鸭瘟病毒,常大量存在于病鸭的血液、组织器官、分泌物和排泄物中。不同的病毒株毒力不同,但它们都有相同的免疫学特性。本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  相似文献   

9.
蛋白酶抑制剂在鳞翅目昆虫的生长、发育以及免疫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该文采用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Native-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 Native-PAGE)结合胰凝乳蛋白酶抑制剂(Chymotrypsin inhibitor,CI)和胰蛋白酶抑制剂(Trypsin inhibitor,TI)活性染色的方法,调查了棉铃虫部分组织中胰凝乳蛋白酶抑制剂和胰蛋白酶抑制剂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在碱性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下,血液中可检测到5条CI活性带,分别命名为H-CI1~H-CI5.同样能检测到几条迁移率很近且难以分开的TI活性带,而在头、丝腺、脂肪体、体壁、中肠和生殖腺等组织器官中没有检测到CI和TI活性带.在酸性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下,血液中检测到一条CI活性带,命名为H-CIb1;两条TI活性带,命名为H-TI1和H-TI2.其他组织与碱性电泳的结果一致,未检测到CI和TI的存在.  相似文献   

10.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急性、发热、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病原为诸瘟病毒,存在于病猪的各组织器官、血液、尿液、鼻液及粪便中。该病毒抵抗力强,但怕高温,煮沸5分钟即死亡,最常朋且最有效的消毒剂有3%氧氧化钠溶液、含氯消毒剂、生石灰等.均可在短时间内灭绝。  相似文献   

11.
选用27头约35日龄的健康仔猪,用250 mg/L-1二嗪农药浴2min.按药浴前(0)及药浴后0.5,1.0,2.0,4.0,7.0,14.0,21.0,27.0 d捕杀,采集血液、肌肉、肝脏、肾脏和脂肪,研究二嗪农的组织残留消除规律.结果表明:二嗪农在血浆浓度低、消除快,而在各组织浓度高、消除缓慢.肝脏可以作为二嗪农残留检测的代表性组织器官,肌肉为必须检测组织,脂肪和肾脏为参考检测组织.  相似文献   

12.
开展了检测小鹅瘟病毒(GPV)VP3基因的荧光定量PCR(FQ-PCR)的建立和基因枪轰击不同剂量(6μg/只、3μg/只和1μg/只)GPV-VP3基因疫苗(pcDNA-GPV-VP3)在BALB/c小鼠各组织器官(心、肝、脾、肺、肾、脑、肠和免疫部位皮肤)分布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①建立的FQ-PCR特异性强、灵敏度高、重复性好,核酸模板数与FQ-PCR测定的Ct值具有很好的直线相关性(相关系数达到0.999);②pcDNA-GPV-VP3在各剂量免疫小鼠1h即可在各组织中被检测到,其中在免疫部位皮肤含量最高,在心与肺中含量也较高,在脑中含量最低;③pcDNA-GPV-VP3在组织器官里的含量于3h开始下降,31wk仍能在3个剂量免疫组小鼠的各个组织器官中检测到,但多数组织器官中的含量比1h时约少了102,免疫部位皮肤减少了103;④不同剂量免疫组各组织器官中pcDNA-GPV-VP3含量6μg/只组>3μg/只组>1μg/只组,但剂量组之间的差异并不显著(P>0.05)。研究表明:FQ-PCR是定量检测pcDNA-GPV-VP3在免疫小鼠各组织器官含量的可靠实验手段,pcDNA-GPV-VP3免疫小鼠后1h时可分布至小鼠体内各组织器官中并持续存在31wk以上。  相似文献   

13.
<正> 禽造白细胞组织增生病(罗文名:Leucoz,英文名:Leukesis,惯用名:白血病)复证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一类不同病型的综合。禽造白细胞组织增生病呈散发性或地方流行性,病原为病毒,急性或慢性经过,其特征是神经受害或髓细胞和淋巴细胞系统的增生过程,表现为各组织和器官有肿瘤性病变形成,存在或者缺如血液变化。关于禽造白细胞组织增生病的第一篇报告是Roloff于1868年发表的;1907年,Ma-  相似文献   

14.
内毒素休克引起的多器官损伤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一方面,内毒素活化多条信号通路作用于炎性细胞,促使细胞因子和黏附因子分泌,导致全身炎症反应失控;另一方面,内毒素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中性粒细胞,引起血管反应性降低、通透性增加、血液流变性异常,导致微循环障碍。从炎症反应与微循环障碍两方面综述了内毒素休克引起多器官损伤的发病机制,为防治内毒素性休克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用猪丹毒杆菌人工发病急性死亡的猪,采取心、肾、肺、肝、脾、淋巴结、骨髓、胃、肠、肾上腺、甲状腺、骨骼肌等。以10%福尔马林液固定,石蜡切片,Gram氏和HE染色,观察丹毒杆菌在各器官中的分布和数量以及与之有关的组织器官的病理变化。其结果如下: 1.猪丹毒杆菌出现在各组织器官的小动脉小静脉及毛细血管内。全身组织器官毛细血管和小动脉内皮细胞肿大;小动脉的基层变性溶解;血管外膜细胞增生。 2.各实质器官的变性和急性炎症,其损害程度与出现的丹毒杆菌的数量有其相关性。 3.脾、淋巴结的浆细胞增生反应。 4.各组织器官出现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和组织细胞的噬菌现象。  相似文献   

16.
猪组织中乳酸脱氢酶同工酶的分离与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猪各组织器官中乳酸脱氢酶同工酶酶谱特征,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比较分析了12头三元杂交猪的心、肝、脾、肺等组织中乳酸脱氢酶同工酶酶谱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肺、脾两组织中乳酸脱氢酶有5条酶带,分别为LDH1,LDH2,LDH3,LDH4,LDH5,其中LDH3最宽,着色最明显;肝组织中只有4条酶带,分别为LDH1,LDH2,LDH3,LDH5;心肌组织中只含3条酶带,分别为LDH1,LDH2,LDH3。  相似文献   

17.
酯酶同工酶在家鸡不同组织器官中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连续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结合组织特异性染色和酶谱区带活性扫描技术,对家鸡的心、肝、肾、脾、胸肌、睾丸、卵巢、脑、眼晶体共9种组织器官的酯酶同工进行了测定,发现不同组织器官酯酶同工酶均有分布,呈现广谱性,但谱带模式又各不相同,具有很明显的组织器官特异性.酯酶谱带活性与各组织器官所执行的功能相吻合,说明酯酶在调节组织器官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选用27头约35日龄的健康仔猪,用250mg/L^-1二嗪农药浴2min。按药浴前(0)及药浴后0.5,1.0,2.0,4.0,7.0,14.0,21.0,27.0d捕杀,采集血液、肌肉、肝脏、肾脏和脂肪,研究二嗪农的组织残留消除规律。结果表明:二嗪农在血浆浓度低、消除快,而在各组织浓度高、消除缓慢。肝脏可以作为二嗪农残留检测的代表性组织器官,肌肉为必须检测组织,脂肪和肾脏为参考检测组织。  相似文献   

19.
云南乌骨绵羊的发现及其特征性状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首次报道了乌骨绵羊的发现过程和分布状况,并对其生活环境、外貌和解剖特征作了描述。IR光谱研究结果表明,乌骨绵羊黑色素的基本结构与乌骨鸡基本一致,主要是真黑色素。黑色素在乌骨绵羊组织器官中的沉积表现出明显的时(年龄)空(组织器官)差异,即随着年龄的增加,组织器官中的黑色素含量也随之增加;各组织器官中黑色素含量高低顺序为肝脏>气管、心脏、肾脏>脾脏、肺>舌、肌肉、皮肤>骨骼,与乌骨鸡的沉积模式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新型鸭呼肠孤病毒(Novel duck reovirus,NDRV)弱毒株感染雏番鸭后在体内的分布和排毒规律,本研究采用传代致弱的NDRV JDm10-150毒株接种1 d龄雏番鸭,对接毒后6 h~35 d雏番鸭的血液、脑、胸腺、心、肝、脾、肺、肾、胰腺、法氏囊、盲肠扁桃体、咽拭子和泄殖腔拭子采用qRT-PCR方法检测病毒分布情况。结果显示:接6 h后,在各组织脏器及血清中可检到NDRV核酸,且肝和脾病毒含量最高。随后,各组织脏器及血清中NDRV核酸含量逐渐减少。接毒后9 d,各组织器官及血液均检测不到NDRV核酸或NDRV核酸检测为阴性(Ct>35)。接毒后第13~35 d,除脑和血清外,大部分的组织脏器中均又检测到NDRV核酸,且NDRV核酸含量基本稳定,其中脾脏和法氏囊组织中NDRV核酸含量始终保持较高水平。对不同时间采集的咽拭子和泄殖腔拭子进行检测,发现雏番鸭在接毒后6 h开始向外界排毒,之后通过泄殖腔排毒,直至攻毒后28 d停止排毒。以上检测结果表明,NDRV JDm10弱毒株感染雏番鸭后快速侵入各组织脏器和血液,脾脏和法氏囊为主要侵染和定殖场所,主要通过泄殖腔分泌物向外界排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