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1症状车轮虫寄生部位因鱼体大小而异,一般在苗种阶段时寄生在体表,规格大时则大多寄生在鳃上。镜检患病鱼体表和鳃便可确诊。鱼体少量寄生时不显症状,严重侵染皮肤、鳍、鳃时,车轮虫用其“齿轮环”磨损香鱼体表皮细胞和鳃丝、鳍条的上皮细胞,刺激鱼体产生大量粘液,病鱼不摄食,成群沿塘边狂游,在水中跳跃,严重感染时能够使鳃丝和体表上皮细胞破坏、脱落,导致细菌侵入,造成鱼类大批死亡。  相似文献   

2.
【病原】车轮虫和小车轮虫两属中的许多种,根据它们对寄主的侵袭部位和致病情况,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侵袭鱼体表的车轮虫,大约有8~9种,有显著车轮虫、粗棘杜氏车轮虫、中华杜氏车轮虫和东方车轮虫。此类虫体个体较大。另一类为侵袭鳃瓣的车轮虫,有卵形车轮虫、微小车轮虫、球形车轮虫和眉溪小车轮虫等,这一类虫体一般较小。【症状】病鱼黑瘦,不摄食,体表有一层白翳附着。若为放养10天后的鱼苗患此病,显现病鱼烦躁不安,成群沿池边狂游,欲称“跑马病”。【诊断】此虫寄生鱼苗至夏花鱼种体表时,病鱼的鳃和嘴周围呈微白色,粘液分泌很多,…  相似文献   

3.
采用银染色方法对广西地区奥尼罗非鱼鱼苗体表寄生的车轮虫进行抽样检测,运用国际通用的方法“统一定位法”和“齿体定位描述法”对检测的车轮虫进行形态学描述,发现寄生于广西奥尼罗非鱼幼鱼体表的车轮虫有两种:异齿车轮虫(Trichodina heterodentata Duncan 1977)与紧密车轮虫(Trichodina compacta Van As&Basson,1989),其中紧密车轮虫为国内首次报道,而罗非鱼是国内发现异齿车轮虫的新寄主。  相似文献   

4.
一、车轮虫病1.症状车轮虫寄生部位因鱼体大小而异,一般在苗种阶段时寄生在体表,规格大时则大多寄生在鳃上。镜检患病鱼体表和鳃便可确诊。鱼体少量寄生时不显症状,严重侵染皮肤、鳍、鳃时,车轮虫用它的齿轮环磨损香鱼体表皮细胞和鳃丝、鳍条的上皮细胞,刺激鱼体产生大量粘液,病鱼不摄食,成群沿塘边狂游,在水中跳跃,严重感染时能够使鳃丝和体表上皮细胞破坏、脱落,导致细菌侵入,造成鱼类大批死亡。2.流行与危害全国各地一年四季都有发生、水质混浊且有机质多的池塘较易发生,适宜繁殖温度20~28℃,4~7月份较流行。鳗…  相似文献   

5.
《海洋与渔业》2008,(4):47-47
病原:我国常见车轮虫科车轮虫属和小车轮虫属中的一些种类,主要有显著车轮虫、杜氏车轮虫、东方车轮虫等种。  相似文献   

6.
周治山 《内陆水产》2013,(11):65-65
3.5为什么有些池塘不发生车轮虫病,即使发生也能一下子控制住病情.笔者分析原因有五:一是这类池塘本身车轮虫病原体少,而且是“大车轮虫”,不是“小车轮虫”;二是部分新池或清池后在三年以内的池塘;三是春季用过硫酸铜、硫酸亚铁和敌百虫“三合一”杀虫;四是放养密度不大的池塘;五是投放草鱼规格均在0.5kg以上的池塘,没有套养小草鱼,或投放的是自己精心培育的草鱼种.  相似文献   

7.
小瓜虫病病原体为多子小瓜虫,主要寄生于河豚的躯干、皮肤及鳃瓣上,肉眼可见白色小点状囊泡,尤其是河豚的鼻腔出现两团粘液性附着物,严重时鼻腔可被小瓜虫蛀通。病鱼体色转黑、消瘦、游动迟缓、食欲不振,最后呼吸困难致死。该病感染性强,发病率可达100%,死亡率约10%。治疗方法:(1)可通过控温养殖,将水温上升到30℃左右,2~3天后,小瓜虫可自行脱落。(2)用0.3克/米3的孔雀石绿全池泼洒,同时用鱼虫必克拌饵投喂,此病要早发现、早治疗,效果很好。车轮虫病病原体为多种车轮虫,主要寄生在河豚的鳃部和体表,…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车轮虫病及其引起的继发性疾病在全国各地均有大面积发生。危害的品种很多,包括各种养殖经济鱼类以及贝类等。流行的季节较长,肉眼不易诊断,治疗难度大,容易复发。本文简要阐述车轮虫的寄生特点及该病的诊治现状,并就当前如何防治车轮虫病提出笔者个人意见。一、车轮虫的寄生特点1.车轮虫在宿主上的分布车轮虫属自建立以来已报  相似文献   

9.
顾晓 《科学养鱼》1995,(7):26-27
加州鲈常见鱼病及防治加州鲈抗病能力较强,养殖过程中病害较少,但是由于养殖中管理不当和环境条件等不完全适宜,仍有病害发生。现将已发现的几种病害及防治技术介绍如下:一、车轮虫病病原体为车轮虫,发病时间以春夏季为主,对鱼苗、鱼种危害较大。车轮虫主要寄生于鱼...  相似文献   

10.
鱼种池车轮虫病的初步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车轮虫病是鱼苗鱼种培育阶段危害较大的鱼病之一。自鱼苗出膜到鱼种出塘均有车轮虫寄生,车轮虫寄生后,鱼类食欲下降,体质消瘦,严重时造成大批死亡,使鱼苗鱼种生产遭受重大损失。为了了解该病病原体繁殖生长规律,摸索有效的防治措施,近年来我们对此病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研究,为防治此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车轮虫病是一种危害较为严重的寄生虫病,在世界各地均有大规模爆发,是影响世界水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本文在车轮虫病及其寄生特性的基础上,对化学药物防治和中草药防治方法的研究现状、优缺点、今后的发展趋势等进行阐述,以期为我国车轮虫病的防控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2.
<正>由于自然环境的变化或者管理方面的不当,春季很容易成为鱼类寄生虫病高发的季节。寄生虫对鱼体伤害很大,而且对渔业产量的影响极大,所以我们必须非常重视这类疾病。春季鱼类寄生虫病中尤其以车轮虫病、斜管虫病、小瓜虫病、黏孢子虫病最为常见。1.车轮虫病病症:由多种车轮虫和小车轮虫寄生在鱼的体表  相似文献   

13.
一、小瓜虫症状:病鱼皮肤、鳍条、鳃上肉眼可见白色点状囊泡,刺激体表产生大量粘液,镜检可见圆球状缓慢滚动的虫体,病鱼游动迟缓或跳出水面,可引起大量死亡。病原:多子小瓜虫。流行:每年冬季及开春水温较低时易流行,鲤鱼、鳊鱼易得。预防:“鱼虫清2号”0.3ppm全池泼洒。治疗:1.“鱼虫清2号”0.5ppm全池泼洒,隔一天用一次,连用2-3次,然后再隔一天,用“富氯”0.3ppm全池泼洒。2.用“鱼虫清2号”水剂0.4ppm全池泼洒。图示:A:车轮虫染色片,反口面观;B:大量车轮虫寄生在鱼苗的鳍上,反口…  相似文献   

14.
正一、鱼类常见寄生虫病的防治1.锚头鳋病(1)病症:寄生在鱼的体表或口腔,寄生部位周围组织红肿发炎,伤口出血,肉眼可见红斑和透明、细长的虫体。(2)危害:主要危害草鱼、鲢、鳙、鲤、鲫、青鱼等,对淡水鱼的各龄鱼均有危害。(3)防治:全池泼洒鱼虫宁或中水暴发停,病情严重时,隔天再使用一次,剂量减半。2.车轮虫病(1)病症:由多种车轮虫和小车轮虫寄生在鱼的体表和鳃组织而引起。病鱼表现为鱼体发黑,离群独游,病鱼鳍、头部表现出一层白翳。鱼苗患病时,成群围绕池边狂  相似文献   

15.
<正>3月份,进入初春时节,由于自然环境的变化或者管理方面的不当,很容易成为鱼类寄生虫病高发的时候。寄生虫对鱼体伤害很大,另外对渔业产量的影响也极大,所以我们必须非常重视这类疾病,尤其以车轮虫病、斜管虫病、小瓜虫病、黏孢子虫病最为常见。一、车轮虫病病症:由多种车轮虫和小车轮虫寄生在鱼的体表和鳃组织而引起。病鱼表现为鱼体发黑,离群独游,  相似文献   

16.
养殖欧鳗寄生虫病调查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养殖欧鳗寄生虫病有隐鞭虫、多子小瓜虫、车轮虫、斜管虫、粘孢子虫、伪指环虫、复殖吸虫囊蚴、血居吸虫、九江头槽绦虫、鳗居线虫、寡毛类环节动物和锚头鳋等20多种。其中小瓜虫、粘孢子、伪指环虫危害严重。寡毛类环节动物,体内寄生纤毛虫,鳗居线虫形成局部流行,危害日趋严重,本文着重描述小瓜虫、粘孢子虫,伪指环虫病流行危害的原因和防治现状,建议从改善养殖模式、杜绝病原和科学管理三方面进行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17.
正小瓜虫病又叫白点病,病原是原生动物多子小瓜虫。多子小瓜虫主要寄生于寄主的皮肤、鳍和鳃;感染部位上皮及结缔组织增生,形成白色囊泡,鳍条被挤压变形;严重感染者,鳍有不同程度的缺失。无鳞鱼、鳞片保护相对较弱的幼鱼以及免疫力低下的鱼更易受小瓜虫感染。小瓜虫病也是观赏鱼中最为常见的多发病之一,它的发病特点是传染快、流行广、危害大。目前用以治疗小瓜虫的药物多数只能杀灭小瓜虫幼虫,对寄生鱼体的成虫由于有表皮囊泡包裹着加上有黏液覆盖,有效药物浓度很难到达寄生的  相似文献   

18.
青蒿素对小瓜虫病治疗作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曼红 《齐鲁渔业》2005,22(8):10-10
小瓜虫病是由小瓜虫感染各种淡水鱼类引起的疾病,此病最明显的症状就是鱼体表形成白点,所以生产上又称“白点”病。以前国内治疗小瓜虫病常采用硝酸亚汞、孔雀石绿、福尔马林等药物,但由于这些药物有致癌、致突变性、毒性大的缺点,而且低毒药物对小瓜虫胞囊和寄生在鱼身上的虫体的杀灭作用不明显,冈此,筛选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无公害药物迫在眉睫。本文就青蒿素对小瓜虫病的治疗效果做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鳗鱼患车轮虫病虽没有患拟指环虫病对鳗鱼影响那么严重,治疗也没那么艰难,但因虫体繁殖力强,易侵及多数鳗鱼并造成伤亡,因而也是威胁鳗鱼养殖的重要外寄生虫。从欧洲鳗、日本鳗到美洲鳗,鳗苗、黑仔、幼鳗到成鳗等各阶段,皆易受到本虫之侵袭而导致较重大的病害。该虫传播速度快,一旦鳗池有本虫侵入,即使开始时仅有数尾发病,也会很快蔓延全池的鳗鱼。因此若不能及早正确诊断本病而施以对策,将会给养鳗场带来较重大的损失。车轮虫主要寄生于鳗鱼的鳃、鳍及体表,并不侵入体内。鳗苗及幼鳗多见寄生于体表及鳍,而成鳗多见寄生于鳃部,少量寄生时对…  相似文献   

20.
青蒿素对小瓜虫病治疗作用的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雷曼红 《内陆水产》2005,30(8):33-33
小瓜虫病是由小瓜虫感染各种淡水鱼类引起的疾病,此病最明显的症状就是鱼体表形成白点.所以生产上又称“白点”病。目前国内治疗小瓜虫病常用硝酸亚汞、孔雀石绿、福尔马林等药物。但这些药物有致癌、致突变性、毒性大等缺点:而且对小瓜虫胞囊和寄生在鱼身上的虫体杀灭作用不明显。因此,筛选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无公害药物迫在眉睫。本文就青蒿素对小瓜虫病的治疗效果做一初步研究.为生产上杀小瓜虫的药物选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