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模拟大肠杆菌O78在血液中被鸡异嗜性粒细胞吞噬杀伤的过程,利用激光共聚焦和涂板茵落计数的方法研究中药单体成分穿心莲内酯对异嗜性粒细胞吞噬杀伤大肠杆菌O78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穿心莲内酯质量浓度为1 mg/L时有极显著的提高异嗜性粒细胞吞噬大肠杆菌O78的作用(P<0.01),并且在异嗜性粒细胞发挥杀伤作用的12h后有极显著的增强其杀伤作用的功效(P<0.01).结果表明,穿心莲内酯能够提高异嗜性粒细胞吞噬、杀伤大肠杆菌O78的活性,从而起到增强机体抗病能力,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对雏鸡骨髓内异嗜性粒细胞的形态结构特点进行了光镜和龟镜观察。异嗜性粒细胞内的颗粒从早幼阶段开始出现,随着细胞从幼稚到成熟,颗粒的形态,数量发生变化。异嗜性粒细胞内的颗粒可分A、B型。  相似文献   

3.
用涂板菌落计数和激光共聚焦方法观察中药单体黄芪甲苷作用后的鸡异嗜性粒细胞吞噬和杀伤鸡大肠埃希菌O78能力的变化,结果显示,黄芪甲苷在5μg/mL有极显著提高异嗜性粒细胞吞噬大肠埃希菌O78的作用(P<0.01),并且在异嗜性粒细胞发挥杀伤作用12h后有极显著增强其杀伤作用的功效(P<0.01)。结果表明,黄芪甲苷能够提高异嗜性粒细胞吞噬、杀伤大肠埃希菌O78的活性,从而起到增强机体抗病能力,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实验旨在为提高家畜人工授精效率,寻找调控人工授精诱导子宫局部免疫反应的方法。通过添加不同浓度的咖啡因、双丁酰环磷腺苷(dbcAMP)检测嗜中性粒细胞(PMN)对精子或荧光beads的吞噬率。结果表明:1 mmol/L及以上浓度的咖啡因或0.1mmol/L dbcAMP明显地抑制PMNs对精子或荧光beads的吞噬性。咖啡因和dbcAMP抑制PMNs的吞噬性,可以作为降低子宫免疫反应的精液稀释液成分,提高人工授精的效率。  相似文献   

5.
饲养者为“斗狗”比赛的需要,大量饲喂高蛋白精饲料,没有注重比格犬的营养平衡,常期偏食导致犬发生异嗜癖,进食大块难消化异物,造成胃肠道梗阻;文章结合病例分析了犬胃肠异物阻塞的病因、临床症状、诊断和手术治疗过程,并对诊治要点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6.
对禽髓细胞性白血病(ML)自然病例和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内蒙株(IMC10200)试验感染肉鸡的骨髓组织,采用Ag-NOR染色技术,进行了瘤细胞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蛋白)的形态观察及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随着ML病变加重,瘤细胞核内Ag-NOR蛋白颗粒数量明显增多;其大小、形态均与对照组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致鸡急性肉瘤组织细胞提取液的泛嗜性,本研究采取发生急性肉瘤的山东某地饲养的36日龄817肉杂鸡肉瘤组织细胞提取液接种CEF进行细胞培养,同时人工感染1日龄817肉杂鸡、海兰褐蛋鸡与白羽肉鸡、白来航系SPF鸡等4个品系鸡,结果均复制出同样肉瘤。将复制出的新鲜肉瘤分别制备肉瘤细胞、组织切片与培养12 d的细胞同时采用IFA试验进行病毒鉴定,结果从肉瘤组织中分离到A亚型禽白血病病毒(ALV-A)、J亚型禽白血病病毒(ALV-J)与禽网状内皮增生病病毒(REV)。对1日龄817肉杂鸡进行的致瘤性与接种部位的嗜性研究结果表明肉瘤形成与接种部分密切相关。对不同日龄817肉杂鸡致瘤性结果显示肉瘤发生率对感染日龄有较强的依赖性。本研究表明来自817肉杂鸡的肉瘤组织细胞提取液中存在ALV-A、ALV-J以及REV共感染,具有急性、高致瘤性、泛嗜性等特点,在不同品系、不同日龄鸡均可诱发急性肉瘤。但急性肉瘤由不同病毒诱发还是与多种病毒共感染相关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从内蒙古某地养鸡场分离出一株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命名为ALV-J IMC10200株.通过人工感染试验建立发病模型,对诱发的肉鸡典型禽骨髓细胞瘤病的病理学变化和病毒的组织嗜性进行研究,为进一步探索本病发病机理、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洛阳、三门峡地区先后从吉林、辽宁购进梅花鹿千余只,加上自繁自养的幼鹿约有三千余只。在1999年及2000年春季普遍发生异嗜现象,发生率达90%以上,死亡率3%~5%。经诊治为矿物质及维生素缺乏所致。1 临床表现患鹿多表现消瘦、食欲降低。被毛干燥无光泽,脱毛或断毛,异嗜现象明显,患鹿彼此啃咬被毛、粪便、食品袋、编织袋等。常伴有贫血、腹泻、继发前胃驰缓、瓣胃阻塞、真胃炎等,严重者消瘦死亡。2 剖检变化对5例病死鹿剖检,均表现有消瘦、贫血,瘤胃内有大小不同的塑料布团或毛团,小至拳头大小,大者占据瘤胃三分之二体积…  相似文献   

10.
作者概述了引起免疫抑制病的RNA病毒如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禽呼肠孤病毒、禽网状内皮增生症病毒、禽白血病病毒等的生物学特性和理化特性,为进一步研究新的免疫抑制性病毒提供参考。   相似文献   

11.
干扰素是一种诱生性糖蛋白,有抗病毒、抗肿瘤与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物学作用.当畜禽感染病毒时,干扰素是最先发挥作用的抵抗分子.干扰素参与早期黏膜免疫并通过产生一系列与免疫调节相关的细胞因子来活化机体的天然免疫与适应性免疫应答从而使机体处于抗病毒状态.干扰素因其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在流行性病毒病防治的应用中越来越广泛.本文从不同...  相似文献   

12.
Toll样受体(TLRs)是模式识别受体家族的一员,在天然免疫反应中扮演重要角色。在禽类中至今已发现10种TLRs。研究表明在机体感染病原体时,将激活TLRs并引起一系列抗病毒相关因子的上调,参与宿主抗感染免疫反应。论文主要介绍禽类TLRs的基本特征及抗病毒信号转导通路,同时对TLRs的抗微生物作用进行分析,为TLRs的分子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呼吸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IBV)对蛋鸡免疫反应的影响及重组禽β-防御素(avian β-defensins,AvBDs)的抗病毒作用。【方法】试验将70只7日龄SPF白来航鸡随机分为2组,每组35只。攻毒组通过滴鼻点眼途径接种呼吸型IBV强毒(CK/CH/LSD/05I),对照组以相同途径接种等剂量灭菌PBS。定时观察临床症状14 d并记录,在攻毒后12 h、36 h、3 d、7 d和14 d 2组各随机选取5只鸡心脏采血处死,检测血清抗体水平并收集部分气管和肾脏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测。采集法氏囊、脾脏、肾脏和气管,提取RNA,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组织中IBV的病毒载量、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s)及信号转导分子、AvBDs基因表达量变化。将重组AvBD11和AvBD12转染鸡胚肾细胞(chicken embryo kidney,CEK)并在病毒感染细胞后6、12、24、36和48 h收取细胞上清和细胞用于提取RNA,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病毒载量。【结果】感染呼吸型IBV强毒后,鸡出现轻微呼吸道症状,剖检无明显病理变化。在感染14 d后,鸡血清抗体水平转阳且阳性率为100%。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对照组均未检测到病毒,攻毒组仅在感染14 d后的气管中检测到病毒且病毒载量低。与对照组相比,攻毒组脾脏中TLR1、TLR5、AvBD9和AvBD12基因表达量在感染后7 d均显著升高(P<0.05),攻毒组法氏囊中TLR1、TLR2、TLR3、AvBD5和AvBD9基因表达量及气管中核转录因子-κB p65(NF-κB p65)、NF-κB c-Rel、AvBD5、AvBD9、AvBD11和AvBD13基因表达量在感染14 d后均显著升高(P<0.05)。体外抗病毒结果显示,与转染空载体组相比,转染AvBD11的CEK细胞在感染24和48 h后病毒载量显著下调(P<0.05),细胞上清的病毒载量在感染48 h后显著下调(P<0.05);转染AvBD12的CEK细胞在感染12和24 h后病毒载量显著下调(P<0.05),细胞上清的病毒载量在感染12和48 h后显著下调(P<0.05),说明重组AvBD11和AvBD12在CEK细胞中具有抗IBV活性。【结论】呼吸型IBV强毒感染机体后增强了相关受体的基因表达和信号转导,上调了AvBDs基因表达,加强了机体免疫反应。重组AvBD11和AvBD12具有抗病毒作用,为无抗饲料的配制及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禽流感病毒感染的宿主免疫应答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禽流感病毒(AIV)亚型众多、宿主广泛、抗原易变,不同种类的宿主对AIV的反应差异很大。体液免疫可提供抗疫病的保护,抗血凝素的中和抗体是主要的决定因素。细胞毒性T细胞(CTL)反应主要是针对比较保守的内部蛋白,细胞免疫在不同亚型或不同毒株间有交叉反应性,但保护性低。AIV感染的早期,CTL和细胞因子等细胞免疫对限制病毒扩散等起一定作用;感染后期,中和抗体的产生对病毒的清除和宿主恢复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禽流感(Avian influenza,AI)是由A型流感病毒所引起的禽类的一种传染病。能引起禽类呼吸系统到严重全身败血症等多种症状的烈性传染病。禽类感染后病死率很高,但对野生禽类多为不显性感染。自从1997年香港发生禽流感病毒H5N1亚型首次突破种属屏障感染人类并引起死亡以来,世界各国纷纷报道各种人禽流感病例的发生,人禽流感的关注程度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近几年全球共有三大洲的19个国家和地区发生禽流感疫情。一些地区的疫情呈现蔓延的趋势,并且出现了人感染禽流感病毒的病例。禽流感不仅对养殖业造成重大损失,更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本文全面地介绍了禽流感的病原、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和防制。  相似文献   

16.
禽类基因工程重组干扰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近年来 ,多种禽类干扰素基因已被克隆和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禽类基因工程重组干扰素在抗马立克病毒、劳斯肉瘤病毒、新城疫病毒、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和禽流感病毒方面效果显著 ,展现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文章对禽类基因工程重组干扰素的研究进展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17.
禽用核酸疫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核酸疫苗是近 2 0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疫苗 ,它应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技术 ,克服了传统疫苗所存在的一些问题 ,具有传统疫苗不可比拟的优点 ,成为国内外学者争相研究的热点之一 ,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和应用前景。在禽病学领域 ,禽流感、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法氏囊等疾病的核酸疫苗得到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为禽用核酸疫苗乃至其他领域的核酸疫苗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也将会为养禽业带来不可估量的经济效益。通过对禽用核酸疫苗研究概况的综述 ,不仅可以了解国内外研究动态 ,借鉴最新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也可以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进而寻求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鹅细小病毒 (GPV)和鸭细小病毒 (MD-PV)是两种感染禽类的自主性细小病毒 ,由它们引起的鹅细小病毒病和雏番鸭细小病毒病是目前严重危害养鹅业和养鸭业的主要疫病。 GPV和 MDPV在形态结构、理化特性、免疫学特性甚至基因组结构等方面十分接近 ,但是二者在致病性上却有较大差异。对于这种差异 ,国内外学者从分子生物学角度进行了大量研究。文章主要从这两类病毒的基因组核苷酸序列、非结构蛋白基因、核衣壳蛋白基因、非结构蛋白和核衣壳蛋白的分子生物学上的同源性和差异性进行了综述 ,同时 ,对于禽细小病毒有待研究的方面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禽流感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禽流感不仅对世界养禽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可以感染人,公共卫生意义重大。由于其病毒亚型众多,抗原性变异极快,毒株的致病性也相差很大,早期快速诊断和血清学检测就成为预防和控制禽流感的前提条件。禽流感病毒的传统诊断方法是分离病毒和检测抗体。近年来,又相继建立了血凝抑制试验、神经氨酸酶抑制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血清学诊断技术及分子诊断技术。文章对禽流感检测方法快速诊断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20.
禽流感病毒非结构蛋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感病毒含8个负链单股独立的RNA片段,共编码10种蛋白。每种蛋白具有不同的结构和功能。其中NS基因合成NS1和NS2两种蛋白质,NS1为非结构蛋白,NS2为结构蛋白,这两种蛋白质大量存在于感染的细胞中。NS1蛋白在病毒转录及感染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与禽流感病毒的致病性密切相关,其主要功能是以多种方式解除宿主干扰素防御系统。随着分子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关于NS1蛋白在禽流感病毒致病性方面的作用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文章主要对流感病毒NS基因的特点及其编码蛋白质功能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