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福建省三元区杂交水稻测土配方施肥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试验结果看,3个试验点(三个主栽杂交水稻组合)有2个表明不施氮肥、不施磷肥、不施钾肥均会影响作物产量,1个试验点表明不施磷肥对作物产量影响不大;有2个试验点表明不施氮肥与不施钾之间产量差异不明显,说明氮肥与钾肥增产作用相差不大,在增产作用中氮肥〉钾肥〉磷肥。缺磷区和缺钾区相对产量与土壤有效磷、速效钾测定值分析结果。与“福建省土壤养分含量分级标准”中土壤有效磷、速效钾分级标准无差异;缺氮区相对产量和碱解氮测定值分析结果.与“福建省土壤养分含量分级标准”中土壤碱解氮分级标准有较大差异,因此,水田土壤养分分级标准中土壤碱解氮丰缺指标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探讨。肥料利用率分析结果。只有1个试验点氮肥利用率在平均值区域,2个偏低;只有1个试验点磷肥利用率在平均值区域,2个偏低;有2个试验点钾肥利用率在平均值区域,1个偏低。因此,认为该试验区在近年来化肥年使用量普遍较高的状况下,氮、磷、钾肥利用率较低,有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2.
临猗县土肥站在水地安排了冬小麦"3414"肥效试验,通过对试验结果分析得出,水地试验点的肥料增产效果为:磷>钾>氮,并对试验结果进行回归分析,获得冬小麦的三元二次肥料效应方程式,由此数学模型得出水地冬小麦的最佳施肥量为纯氮6.55 kg/667 m2、五氧化二磷3.21 kg/667 m2、氧化钾2.14 kg/667 m2,最佳经济产量373.94 kg/667 m2,对指导临猗县冬小麦生产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
利用四因子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进行种植密度和氮、磷、钾肥施用量对品种鲁单9002产量及其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4个试验因素对产量的影响为密度>氮肥>钾肥>磷肥;通过计算机分析和模拟寻优,提出3套鲁单9002高产的综合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冬小麦是山西省重要的粮食作物,气候变化对冬小麦产量影响显著。利用模型模拟评估气候变化对山西省冬小麦产量的影响,为山西省冬小麦种植规划提供重要科学依据。【方法】利用山西省 2017—2018 年气象资料和 2018 年县级冬小麦产量数据,采用 DNDC 区域模拟方法,对山西省冬小麦种植区单产进行模拟和验证;模拟未来 8 种气候变化情景(温度上升 1、2℃,降水减少 20%、10% 以及温度和降水耦合)对冬小麦产量产生的影响。【结果】DNDC 模型可以较好模拟出山西省冬小麦产量整体水平(4 335.6 kg/hm2),总体平均误差为 4.63%,空间上的模拟误差主要由于山西省地形和气候差异导致。【结论】未来气候变化背景下,不同程度的增温对产量的影响不一,在温度平均升高 1℃情况下,山西省冬小麦单产下降 4.60%,而气温上升 2℃情景下,单产增加 16.44%;降水减少 10% 和 20% 情景下,产量均降低,说明水分依然是制约冬小麦产量的重要因子;但在增温和降水减少的耦合作用下产量增加 7.41%~15.84%。未来还需根据山西省种植特点,从轮作角度评估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针对湖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中等肥力耕地,设计3414测土配方试验,开展甘薯田间肥料效应研究,利用SPSS 19.0版软件对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模拟出甘薯氮、磷、钾肥施用量与甘薯产量、利润关系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1)单因素施肥条件下,氮、磷、钾肥最大施肥量范围分别为8.71~23.32、5.59~6.32、7.69~23.77 kg/667m2,最大产量范围分别为2 960~3 595、2 866~3 205、2 993~3 678 kg/667m2。(2)实现甘薯最大产量的氮、磷、钾施用量分别为8.73、6.64、7.06 kg/667m2,最高产量为3 190 kg/667m2,4个试验点较对照增产51%~101%。(3)根据市场价格计算,实现最大经济效益的氮、磷、钾最佳施肥量分别为14.03、11.75、32.2 kg/667m2,最高产量为3 288 kg/667m2,此时最大经济效益为3 147元/667m2,4个试验点较对照增产54%~91%。根据甘薯田间肥效研究结果,推荐氮、磷、钾肥施用范围分别为8.71~23.32、5.59~6.32、7.69~23.77 kg/667m2,甘薯产量对氮肥施用最敏感,需要结合各地实际情况调整。  相似文献   

6.
采取长期定位的研究方法,研究了氮、磷、钾、麦秸覆盖还田和种植密度对青岛市冬小麦—夏玉米栽培系统中夏玉米的产量、净产值和土壤肥力的影响,获得了五因素与产量、净产值、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的模拟回归方程,最终建立了青岛市夏玉米减氮减磷、增钾增密的栽培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7.
在旱棚控制条件下研究了氮磷水三因素交互效应及耦合模型,根据试验的产量结果建立了冬小麦产量与氮磷水三因素之间的产量函数模型。通过产量函数的主因素分析得出各因素对产量的影响顺序为水〉氮〉磷,并对渭北旱塬不同施肥条件冬小麦降水产量效应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8.
土壤磷钾供应能力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为给冬小麦-夏玉米高产提供合理施肥和培肥土壤的科学依据,采用田间试验法,在河北省宁晋县大陆村镇试验地,研究该地土壤磷钾供应能力。结果表明,冬小麦季,土壤磷素贡献率达100%,钾素贡献率为94.5%;不施肥处理的土壤供P、K量分别为55.4和139.2 kg/hm^2,NP配施土壤供K量比对照提高15.7%;NK配施土壤供P量比对照提高6.3%。施入钾肥改善了冬小麦的株高、基本苗数、分蘖数、总茎数、成穗数、穗粒数和最终产量,提高土壤的钾素营养。增施磷肥,不能增加冬小麦产量,只能增加生产成本,造成土壤中磷的残留增多。对照区土壤中的磷钾在支持6 750 kg/hm^2的小麦产量后,还能继续满足9 810 kg/hm^2的夏玉米需求,说明供试土壤补钾能显著提高冬小麦产量,土壤中的磷钾不是限制夏玉米产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冬小麦土壤养分丰缺指标研究及推荐施肥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介绍了利用测土配方施肥工作中的"3414"试验数据,对无肥区相对产量与土壤养分的相关性进行函数拟合,从中计算出土壤养分的丰缺指标;并对每个试验点进行氮、磷、钾肥料效应函数拟合,计算出最佳经济施肥量,从氮肥最佳施肥量与目标产量的关系函数推算出氮肥施肥指标,从磷肥和钾肥最佳施肥量与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关系函数推算出磷肥和钾肥的施肥指标,结合专家经验,最终确定了冬小麦的推荐施肥指标。  相似文献   

10.
应用最优回归设计研究葱头的高优施肥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311-A拟饱和最优回归设计,对葱进行施用氮、磷、钾肥料试验。试验结果运用计算机DPS数据处理系统进行统计分析,模拟出葱的氮、磷、钾肥料施用量码值与产量及利润回归方程,获得葱头较高产量施肥量及较佳利润施肥量。  相似文献   

11.
临猗县水地冬小麦最佳施肥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临猗县土肥站在水地安排了冬小麦"3414"肥效试验,通过对试验结果分析得出,水地试验点的肥料增产效果为:磷>钾>氮,并对试验结果进行回归分析,获得冬小麦的三元二次肥料效应方程式,由此数学模型得出水地冬小麦的最佳施肥量为纯氮6.55 kg/667 m2、五氧化二磷3.21 kg/667 m2、氧化钾2.14 kg/667 m2,最佳经济产量373.94 kg/667 m2,对指导临猗县冬小麦生产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孕穗前期叶面喷施赛苗旺对小麦穗粒数和粒质量的调控效应,以半冬性小麦品种郑麦379为供试材料,在冬小麦孕穗前14 d,以叶面喷清水为对照,研究叶面喷赛苗旺对冬小麦穗粒数和粒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孕穗前14 d,喷施赛苗旺可抑制冬小麦败育阶段基部和中部穗位的小花败育速率,显著提高该部位的小花数,对顶部穗位小花的败育速率和小花数影响不大。与对照相比,在基部穗位,两试验点喷赛苗旺处理的小花败育速率分别显著降低23.30%、21.96%,小花数分别显著增加1.60、1.31个;在中部穗位,两试验点喷赛苗旺处理的小花败育速率分别降低31.65%、33.72%,小花数分别显著增加3.80、4.07个。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进一步分析发现,与对照相比,两试验点喷施赛苗旺处理穗数、千粒质量均有所提高,但不显著,穗粒数和产量分别显著提高11.85%、13.13%和7.50%、7.08%。综上说明,在冬小麦发育中后期,叶面喷施赛苗旺主要通过提高冬小麦基部和中部穗位的穗粒数来提高产量,且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选用3种不同品质类型的4个冬小麦品种,研究其产量在新疆乌鲁木齐、昌吉和木垒3个试验点的环境变异。结果表明,不同品质类型的冬小麦品种产量差异较大,中筋小麦的产量高于其他类型;同一品质类型小麦的产量在不同地区间存在差异,其中木垒点小麦产量高于乌鲁木齐点,乌鲁木齐点高于昌吉点;不同品质类型的小麦在不同试验区产量差异显著,中筋冬小麦与其他品质类型相比,其产量受生态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小;冬小麦的千粒重和穗粒数在不同生态环境条件下呈现出较大的变异,不同品质类型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4.
在弱碱性石灰性土壤的3个试验点对大蒜设置5种钙素化肥处理:硫酸钙、氯化钙、过磷酸钙、钙镁磷、不施钙素化肥(对照),探讨钙素化肥对大蒜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以期优选出适宜河南中部大蒜产区施用的钙素化肥。结果表明,在3个试验点,施用钙素化肥均可以显著提高大蒜茎粗,其中硫酸钙处理最高,其较对照提高17.12%;氯化钙、过磷酸钙、钙镁磷处理分别较对照提高10.94%、14.25%、11.59%。在3个试验点,施用钙素化肥均可以显著提高单蒜头质量,进而显著提高大蒜产量,且二者在不同处理间均表现为硫酸钙氯化钙过磷酸钙钙镁磷,其产量分别较对照增加28.06%、25.68%、23.84%、20.14%。  相似文献   

15.
唐山市丰南区冬小麦“3414”肥效试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唐山市丰南区"3414"肥料效应完全试验,研究了冬小麦中低产条件下氮、磷、钾的肥料效应,并对施肥量与产量的关系进行了模拟,构建了冬小麦施肥模型,确定了当地最佳肥料用量。  相似文献   

16.
渝薯303扦插密度和施肥量的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四元二次正交回归旋转组合设计方法,建立了渝薯303的密度、氮、磷、钾肥四因素的综合效应产量模型,评价了各因素对产量的贡献,其大小顺序为:硫酸钾>密度>尿素>过磷酸钙。通过计算机模拟,筛选出每666.7m2产量3500kg以上的农艺组合方案。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3个不同肥料配方在11个试验点对水稻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的比较,结果表明11个试验点中,配方1对水稻增产效果最好,即配方1的氮、磷、钾比例是3个配方中最适合水稻生产的配比,而在不同的试验点配方2和配方3的增产效果不一致。  相似文献   

18.
水肥条件对晋南水地冬小麦籽粒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12年对晋南3个县174个农户水地冬小麦灌溉施肥效果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农户水地冬小麦产量较高,平均为5 836.7 kg/hm2,增产潜力较大;平均灌溉次数由1.9次增加到2.3次时,水地冬小麦产量会增加;当地施肥状况极不平衡,氮肥用量偏高,而磷肥不足;在当年降雨较为充足的情况下,当氮肥用量为180 kg/hm2、磷肥用量为100 kg/hm2左右时,水地冬小麦产量达到最高。适量增加灌水次数、控制氮肥用量、增加磷素养分投入对水地冬小麦增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为提升甜菜的区域配方施肥技术水平,分别在新疆和甘肃的4个甜菜产区设置氮、磷、钾、硼、锌缺素试验,研究施肥对甜菜产量、含糖率、产糖量以及养分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甜菜试验点地力产量介于58.95%~89.51%,全肥处理提高了甜菜的产量及产糖量,甜菜含糖率与产量呈负相关,施肥对产量的影响要大于产糖量;制约甜菜产量的养分限制因子随区域不同而存在差异,昌吉和奇台的甜菜产量养分限制因子主要为磷、钾,其次是氮,伊犁试验养分限制因子顺序为氮钾锌磷硼,张掖试验养分限制因素依次为硼氮磷钾锌;4个试验氮、磷、钾肥利用率平均为38.3%、15.38%和34.13%,试验结果可为当地的平衡施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试验设2个氮肥施用梯度:0、150 kg/hm2,4个生物炭施用量:0、10、20、30 t/hm2,在新疆奇台麦类试验站开展了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碱解氮、产量的影响研究,以期明确生物炭在北疆灌区麦田应用中增产增效的作用。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施用生物炭后提高了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以及冬小麦产量,且炭氮配施效果更佳。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提高了16.51%~126.67%,炭氮互作通过提高冬小麦千粒重,促进产量提升,其中施氮肥150 kg/hm2、生物炭30 t/hm2处理较对照产量提高51.67%。相关性分析表明,冬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与土壤养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在本试验条件下,氮肥150 kg/hm2配施生物炭30 t/hm2对麦田土壤养分及冬小麦产量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可达到改善土壤养分和增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