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蒋华 《河南农业》2019,(25):42-42
芦笋又叫石子柏、龙须菜,百合科天门冬属多年生植物,以嫩茎供食用,可鲜食也可加工,味道鲜美,柔嫩可口,能增食欲,帮助消化。芦笋富含多种维生素、氨基酸和大量天门冬氨酸等,对心脏病、高血压和疲劳症有很好的疗效,被人们视为优良的保健食品。睢县按照“南笋北椒”的发展格局,突出特色主导农产品安全、农民持续较快增收“两大任务”,大力发展芦笋产业。2018年,睢县发展芦笋种植面积0.3万hm^2,2018年以后种植面积逐年递增,力争“十三五”末全县芦笋种植面积稳定在0.67万hm^2以上,使芦笋产业真正成为睢县的优势农业主导产业。  相似文献   

2.
<正> 芦笋,又名石刁柏,系百合科天门冬属多年生宿根性蔬菜作物。1980年前后引入我省,现有种植面积约30万亩。芦笋罐藏及速冻食品是我省蔬菜大宗外销创汇项目。但由于栽培历史短,经验不足,目前芦笋栽培仍存在着收效迟、产量低、质量差、品种混杂、植株早衰、病害重等突出问题,制约着芦笋种植、加工、出口效益的均衡提高。  相似文献   

3.
一、项目提出的背景芦笋为百合科天门冬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原产地中海沿岸。我国种植芦笋只有百年历史。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世界芦笋的需求量猛增,福建、江苏、浙江、河南、安徽、山西、四川等省在近一二十年发展了生产基地。芦笋以嫩  相似文献   

4.
一、项目提出的背景 芦笋为百合科天门冬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以抽生的嫩茎为蔬菜食用。原产地中海沿岸,在2000多年前欧洲已有栽培。我国种植芦笋只有百年历史,相对来说北京等大城市及沿海地区种植芦笋的历史较早,不过面积很小,一直没有大的发展,直到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世界芦笋的需求量猛增,加上我国南北各地的气候条件都适宜种植,我国芦笋生产的规模才迅速扩大,以满足加工出口的需要。福建、江苏、浙江、  相似文献   

5.
芦笋,别名石刁柏、龙须菜等,属百合科天门冬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芦笋以嫩茎供食,营养丰富、质地脆嫩、清香可口,可以鲜食,也可加工制成罐头。因含有天门冬酰胺、天门冬氨酸以及云香苷等特殊营养成分,对心血管病、水肿、膀胱炎、白血病等有一定疗效,是一种具有较高药用价值的营养保健蔬菜。在国际市场上,素有"蔬菜之王"的美称。  相似文献   

6.
芦笋(Asparagus offinalis L.),又名石刁柏,为百合科天门冬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嫩茎作为蔬菜和特殊医疗用品,可加工成罐头或直接速冻出口,为国际市场上的畅销品。近年来,随着我国芦笋种植面  相似文献   

7.
欧盟的芦笋市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芦笋学名石刁柏(Asparagusoficinalis),百合科,天门冬属。原产欧洲温暖地带,荷兰16世纪首先育成栽培品种并开始大量种植。我国大约于本世纪初引进芦笋栽培品种,70年代开始大量种植,目前种植面积为4万多hm2。芦笋质地细嫩,含有多种维生...  相似文献   

8.
胡平  鲁旭东 《农业与技术》2006,26(5):110-111
芦笋学名石刁柏(Asparagus Officinalis L·),英文名为Asparagus,俗称芦笋、龙须菜,为百合科天门冬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以抽生的嫩茎为蔬菜食用。因其风味独特,营养价值高而深受消费者的欢迎。芦笋被誉为世界十大名菜之一,在欧美、日本、台湾等国家及地区都是极受欢迎的蔬菜,在国际市场上很受青睐,是出口创汇的主要蔬菜。近年芦笋在我国也逐渐受到消费者的认可。1芦笋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芦笋为百合科天门冬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生长期可达15年以上,采收期10年左右。芦笋地上部株高1~1·5米,有许多分枝,分枝上密生簇状的针形拟叶,真…  相似文献   

9.
芦笋学名石刁柏(Asparagus officinalis L),百合科天门冬属植物,原产地中海沿岸。我国种植芦笋虽有百余年历史,但大规模种植只是近期内随外贸需量激增而发展起来的,现已成为我国创汇农业中的拳头产品,全国有10多个省市正在大力发展种植之中,据统计,全国种植面积已达100多万亩.可是芦笋的生产用种几乎全部依靠进口,不仅耗费大量外汇,增加农业开支,并常有种子品质低劣.混杂退化等现象。当前芦笋生产中突出的问题是茎枯病危害猖獗,对生产和出口创汇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尽管芦笋茎枯病的药剂防治和农业综合防治都有一定效果,但是根本解决病害还是要从抗病育种着手。  相似文献   

10.
罗老师:请介绍芦笋的性能、功用、价值,我省哪些地方适应种植,并告知种植技术及供种单位。上高县蒙山乡潢里村钟光明钟光明农友:芦笋是一种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高档蔬菜,并具有很高的药用和保健价值,含有天门冬酰胺物质,对高血压、心脏病、肾结石、肝硬化、肝炎均有一定疗?..  相似文献   

11.
<正> 世界上种植芦笋较多的国家大约有十几个,欧、美市场的芦笋消费量仅次于番茄、马铃薯和甘蓝等主要骨干蔬菜。我国种植芦笋是做为创汇农业,近十年来取得了长足进展。台湾省自1965年芦笋罐头的出口量始居世界首位,从而取代了日本,1975年芦笋种植面积达到26.4万亩,赚取外汇1亿多美元,此后由于社会经济结构的改变和气候对质量的影响等原因使芦笋的种植和加工发生了滑坡。我们正是抓住这个契机积极发展芦笋的种植和加工的。此外,西班牙、希腊、墨西哥、菲律宾以及非洲和加勒比海地区一些国家在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支持下也正在发展芦  相似文献   

12.
<正>芦笋为百合科天门冬属植物,是"世界十大名菜之一",是一种公认的保健蔬菜,在国际上市场上享有"蔬菜之王"的美称。长期食用芦笋具有减肥、抗肿瘤、抗衰老、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等功效。笔者通过连续多年的试验,总结了一套适合黑龙江省第一、二积温带芦笋露地高产栽培技术,现将该技术介绍如下。1品种选择芦笋杂交一代种子如格兰德、阿波罗、阿特拉斯、泽西奈特、井冈701等,既有雌株又有雄株。雌株开花  相似文献   

13.
芦笋又名石刁柏、龙须菜,属百合科天门冬属的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通常以人工培植后采收的嫩茎为食。种植1次可连续收获10~15年,在管理好的基础上,寿命可达20年。近年来,芦笋无论在国际市场还是在国内市场,都十分紧俏、供不应求,备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目前,我国芦笋生产发展迅速,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已成为一种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特种蔬菜。  相似文献   

14.
芦笋是百合科天门冬属植物,被誉为"蔬菜之王",可以降血压,防治心血管病,拥有着较高药用价值。文章细致分析了芦笋覆盖育苗栽培技术的应用意义,并着重阐述了芦笋覆盖栽培技术的基本情况,提出了芦笋覆盖育苗与栽培技术管理工作实施策略,为全面有效提升芦笋种植水平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5.
芦笋又名石刁柏、龙须菜,是百合科天门冬属的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通常以人工培植后采收的嫩茎为食。种植1次可连续收获10~15年,管理得当时,寿命可达20年。芦笋又名石刁柏、龙须菜,是百合科天门冬属的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通常以人工培植后采收的嫩茎为食。种植1次可连续收获10~15年,管理得当时,寿命可达20年。  相似文献   

16.
<正> 芦笋系百合科天门冬属,宿根性多年生草本植物。芦笋的嫩茎类似芦苇笋,故名芦笋。芦笋有绿白之分,长出地面的由于阳光的作用使嫩茎变绿的叫绿芦笋,未长出地面的为白芦笋。 芦笋微苦,有特殊的香味;富含高蛋白、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具有抗癌治癌、抑制高血压、预防动脉硬化等功能,对心脏病、疲劳症、水肿、膀胱炎、前列腺炎和排尿困难等症均有疗效。所以说,它不仅是鲜嫩可口的佳肴,而且还是延年益寿的良药。 芦笋原产于欧洲及亚洲西部,我国新  相似文献   

17.
芦笋雌雄株鉴定方法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芦笋(Asparagus officinalis L.),又名石刁柏、龙须菜,属百合科天门冬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芦笋嫩茎营养丰富,脆而多汁,风味独特,是一种具有较高药用、营养和保健价值蔬菜.近几年,芦笋已成为"世界蔬菜之王",我国种植面积也逐年扩大.  相似文献   

18.
1现状1.1种植规模芦笋是一种营养丰富的蔬菜,被称为世界十大名菜之一,在国际市场上有"蔬菜之王"的美称,所含的营养物质对人体疾病的治疗有一定的效果,且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芦笋的消费需求持续升温,以及芦笋作为高效经济作物,收益较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产业发展,导致芦笋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在我国华北、西北、西南等大部分区域都有大面积种植。作为世界最大的芦笋生产国,中国芦笋最早由清末  相似文献   

19.
芦笋又名石刁柏、龙须菜,属百合科天门冬属的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通常以人工培植后采收的嫩茎为食。种植1次可连续收获10~15年,在管理好的基础上,寿命可达20年。近年来,芦笋无论在国际市场还是在国内市场,都十分紧俏、供不应求,备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目前,我国芦笋生产发展迅速,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已成为一种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特种蔬菜。  相似文献   

20.
芦笋病虫草害及田间管理技术综合治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芦笋(Asparagus Officinalis)是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又名石刁柏、龙须菜,是百合科天门冬属中的食用种。产地有美国、日本、加拿大、西德、西班牙、意大利等十几个国家。我国自70年代从美国引进种植,现已扩大到20多个省市,面积较大的有山东、福建、辽宁、四川、江苏、安徽、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