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对黄瓜褐斑病原菌产孢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培养基上多主棒孢霉菌产孢量存在显著差异,PDA+黄瓜叶片和Richard培养基有利于产孢,碳源麦芽糖、氮源硫酸铵和蛋白胨有利于产孢,光照和紫外线照射可促进产孢,其中在紫外线照射60~80 min时产孢量达到最大;温度为30℃,pH 5~pH 7最有利于产孢.  相似文献   

2.
在对泰山腐生丝孢菌的研究中,从腐木上发现了长棒孢属的2个中国新记录种,即触须长棒孢和新月长棒孢,对其进行了描述和讨论,并附有插图,该属在中国属首次报道。研究标本保存在山东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标本室(HSAUP)。  相似文献   

3.
广西橡胶树棒孢霉落叶病病情调查与病原鉴定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由多主棒孢(Corynespora cassiicola)引起的橡胶树棒孢霉落叶病是继南美叶疫病之后最具破坏性的橡胶树叶部病害,该病已在东南亚主要植胶国造成严重危害.本文首次报道了广西橡胶树棒孢霉落叶病病情调查结果,并通过病害诊断、病原菌基础生物学特性测定和分子分析,明确该病病原为多主棒孢病菌[Corynespora cassiicola(Berk et Curt.)Wei].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从烟粉虱上分离的If B01菌株进行分类学鉴定并优化其产孢条件.【方法】采用形态学、ITS1-5.8SITS2 rDNA和β-微管蛋白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方法鉴定该菌株;比较不同培养基、培养基含水量、pH、接种量与金属元素对分生孢子产量的影响,优化产孢条件.【结果和结论】该菌株菌落形态、分生孢子及产孢结构与玫烟色棒孢霉Isaria fumosorosea相似,其ITS1-5.8S-ITS2 rDNA和β-微管蛋白DNA序列与玫烟色棒孢霉和爪哇拟青霉Paecilomyces javanicus相似性高于97%,将该菌株鉴定为玫烟色棒孢霉.培养基配方对If B01菌株分生孢子产量影响显著,玉米粉+麦麸混合培养基产孢量最多,1 g培养基产孢量为6.07×109;麦麸∶玉米粉质量比为5∶5、培养基含水量(w)为42%、接种量为6 m L菌液时,其产孢量最高;该菌株对pH的适应范围较广,pH 5~8时,都有较好的产孢量;金属元素对产孢无促进作用,且镁、铁、钠和钙对If B01产孢均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广州地区规模种植的野生蔬菜秋葵Abelmoschus esculentus(L.)Moench、紫背天葵Gynura bicolor DC.、香麻叶Corchorus capsularis L.、黄花菜Hemerocallis citrina Baroni、四稜豆Psophocarpus tetragonolobus(L.)DC.、一点红Emilia sonchifolia(L.)DC等的病害进行调查及病原菌鉴定,明确了8种真菌病害,分别是秋葵链格孢叶斑病Alternaria malvae Roum.et Letendre、秋葵壳二胞叶斑病Ascochyta abelmoschi Harter、紫背天葵链格孢叶斑病Alternaria tenuissima(Fr)Wiltshire、紫背天葵棒孢叶斑病Corynespora cassiicola Berk.&Curt.、香麻叶炭疽病Colletotrichum capsici(Syd.)Butl.&Bisby、黄花菜炭疽病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Penzo)Sacc.、一点红壳针孢叶斑病Septoria lactucae Passerini和四棱豆小球腔叶斑病Leptosphaeria blumeri E.Muller,并对各病原真菌的形态进行了描述。除黄花菜炭疽病外,其它7个均为国内未报道的植物真菌新病害。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风扇夜间内循环通风来降低温室湿度,减少结露的发生,阻止黄瓜棒孢叶斑病病原菌的侵染,减小发病的概率。[方法]采用随机调查的方法,对风扇能吹到的范围之内和之外的黄瓜棒孢叶斑病进行分级调查。[结果]在风扇吹到的15 m范围内,均对黄瓜棒孢叶斑病的发展起到控制作用,防效最高达58.26%。[结论]该研究结果为黄瓜棒孢叶斑病的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对海南发生的茄子棒孢霉叶斑病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测定。根据该病原菌的形态特征、致病性及rDNA-ITS序列测定,将引起该病害的病原菌鉴定为多主棒孢霉;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24~30℃、pH值7~9和完全光照为该病原菌菌落生长的最适条件,菌株在常用真菌培养基上均能生长,且影响不显著。病原菌菌株分生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28℃,致死温度为55℃10 min。  相似文献   

8.
亚洲柑橘木虱2株高致病力病原真菌菌株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筛选对亚洲柑橘木虱Diaphorina citri Kuwayama具有高致病力的真菌菌株,为其微生物农药的研发奠定基础。【方法】测定5株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菌株A~E)和5株玫烟色棒束孢菌Isaria fumosorosea菌株(菌株A~E)的生长速率、产孢量以及对木虱若虫的侵染致死率等,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5株球孢白僵菌培养10 d后产孢量存在较大差异,A菌株的产孢量最少(7.96×107mL~(-1)),E菌株的产孢量最多(3.78×108mL~(-1)),两者差异显著;在喷施球孢白僵菌孢子1×106mL~(-1)7 d后,对柑橘木虱低龄若虫的致死率与对照差异不显著,以A菌株的致死率最高(78.0%),E菌株次之(77.0%)。5株玫烟色棒束孢菌株培养10 d后,B菌株产孢量最多(6.04×108mL~(-1)),E菌株的最少(6.28×107mL~(-1)),两者差异显著;在喷施玫烟色棒束孢孢子1×106mL~(-1)7 d后,除D菌株外,其他制剂对亚洲柑橘木虱低龄若虫的致死率均显著大于对照,B菌株的致死率最高(81.0%)。【结论】综合考虑产孢量及致病力等指标,球孢白僵菌E菌株和玫烟色棒束孢B菌株是具有良好研发前景的柑橘木虱生物防治高致病力优良菌株。  相似文献   

9.
PDA平板拮抗试验表明,哈茨木霉对黄瓜褐斑病菌--多主棒孢霉菌有较强的拮抗作用,其孢子悬浮液的含孢量为105~108个·mL-1时,对多主棒孢霉菌的抑制率高达98.2%.通过哈茨木霉菌液与4种杀菌剂对多主棒孢霉菌抑制效果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哈茨木霉对多主棒孢霉菌的抑制作用较50%多菌灵和50%扑海因相对较差,但哈茨木霉菌孢子悬浮液含孢量为106个·mL-1的抑菌效果与75%百菌清相当,含孢量为108个·mL-1的抑菌效果与70%甲基托布津相当.  相似文献   

10.
为了鉴定江西省吉安地区一种新的烤烟叶斑病病原菌,研究了该菌的致病性、形态特征以及温度对其生物学特征的影响,分析了其核糖体DNA-ITS 序列同源性。结果表明,该病原菌属于棒孢属真菌,同源性分析显示,该菌与 Gen Bank 中多主棒孢霉 ITS 序列的同源性达99%以上,确认该病原菌为多主棒孢霉〔Corynespora cassiicola(Berk. Curt.)Wei〕;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表明,菌丝在低于9℃、高于39℃条件下不生长,生长最适温度为26.5℃;最适于产孢温度为29℃,而分生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6.5℃。烤烟棒孢霉叶斑病在江西属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1.
广藿香棒孢霉叶斑病是广藿香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从种植广藿香的土壤中分离到1株能明显抑制其病原菌多主棒孢的拮抗细菌,通过序列分析将其鉴定为铜绿假单胞菌。该菌株能够显著抑制多主棒孢菌丝生长,抑菌带宽达10 mm。另外,选用6种生物药剂对广藿香棒孢霉叶斑病病原菌进行室内筛选。结果表明,300亿/g蜡质芽孢杆菌WP、2亿/mL碧拓、4%嘧啶核苷类抗菌素WG、1.1%儿茶素WP和10%多抗霉素WP等5种药剂在说明书配制浓度的范围之内都达到了很好的抑制效果,3%中生菌素WP没有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12.
保护地黄瓜褐斑病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几种相似病害的比较,明确了黄瓜褐斑病的症状表现,为早期防治提供依据。室内测定几种常用杀菌剂对黄瓜褐斑病菌的敏感性。咪鲜胺、苯醚甲环唑、氟硅唑、吡唑醚菌酯对菌丝的抑制作用明显;百菌清、百泰、代森锰锌、醚菌酯抑制孢子萌发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烤烟棒孢霉叶斑病病原菌越冬规律的研究,结果,南瓜、豇豆、辣椒、番茄和茄子等作物在大田生产中感染烤烟棒孢霉叶斑病菌的可能性小,随病株种子及碎屑越冬的病菌很少,杂草作为烤烟棒孢霉叶斑病病菌来源的作用亦是次要的,带菌烟秆才是病菌的主要越冬场所。  相似文献   

14.
不同寄主多主棒孢对橡胶树叶片组织防御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分离自4种寄主的5株多主棒孢菌株接种橡胶树叶片,均得到成功侵染。并按时间顺序测定了来自不同寄主的多主棒孢侵染橡胶树叶片后,细胞防御系统相关的4种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接种来自不同寄主的多主棒孢后,对橡胶树叶片4种防御酶活性的影响不同。其中分离自橡胶树的HCCGD01和HCCHN42两个菌株侵染后,橡胶树叶片组织4种防御酶活性变化最大,均有明显增强;来自木薯的MaCCGD02侵染橡胶树叶片后,酶活性变化次之;分离自番木瓜的CpCCYN01和黄瓜的PaCCSD04多主棒孢菌株侵染后,除PAL外,β-1,3-葡聚糖酶、POD、PPO活性变化很小。  相似文献   

15.
对云南各主要植胶区采集、分离得到的7个橡胶树多主棒孢菌株进行致病性测定,获得强致病力菌株DF4。分别用菌丝体接种鉴定、分生孢子悬浮液接种鉴定和粗毒素接种鉴定相结合的方法,对云南植胶区的9个主栽橡胶品种进行抗病性评价。结果表明,不同接种体或不同接种方法获得的抗性评价结果大致相同,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江西奉新县猕猴桃一种新的真菌性叶斑病病原菌种类,对采集的病叶样品进行了真菌分离,对分离菌株进行了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并作了致病性测定。共分离得到32个真菌菌株,其在人工接种实验中均具有致病性。各菌株的培养特征、分生孢子形态大小相同,均符合文献中对多主棒孢的描述。随机选取3个菌株,测定了其r DNA-ITS序列,3个菌株的序列相同,且与Gen Bank中的多主棒孢的对应序列具有100%的同源性。据此认为,奉新猕猴桃叶斑病的病原菌种类为半知菌类棒孢属中的多主棒孢(Corynespora cassiicola)。  相似文献   

17.
巴西橡胶树棒孢霉落叶病菌寄主范围测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43科74种热带胶林杂草、果树、园艺植物为供试植物,通过离体叶片接种法,测定了巴西橡胶树棒孢霉落叶病菌的寄主范围。结果表明,该病菌能侵染葫芦科、无患子科、大戟科、番木瓜科、锦葵科、菊科、茄科、旋花科、苋科、豆科、天南星科、木樨科和楝科共13科24种植物。  相似文献   

18.
黄瓜褐斑病化学药剂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多主棒孢霉(Corynespora cassiicola)引起的黄瓜褐斑病是近年来我国黄瓜上的重要病害之一,国内对其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从黄瓜褐斑病的发生及为害、防治对策、国内外对黄瓜褐斑病菌的研究现状、化学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防治黄瓜褐斑病的趋势及展望5个方面,对当前化学药剂防治黄瓜褐斑病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9.
 从表现轮斑病的豇豆叶片上分离到病原菌多主棒孢霉(Corynespora cassiicola)。将该菌接种到橡胶树叶片上,9d后接种的橡胶树叶片表现出橡胶树棒孢霉落叶病症状。表明多主棒孢霉可能可以交叉染橡胶树。通过抑菌效果试验,发现多菌灵对多主棒孢霉有良好的抑菌效果,而丙环唑、代森锰锌和百菌清的抑菌效果不理想。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多主棒孢霉菌丝体生长最适的温度是28~30℃,最适酸碱度为pH 9,最适碳源为麦芽糖,最适氮源为L 组氨酸,菌丝致死温度为5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