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清宫液3号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兽医研究所根据中兽医理论研制的一种复方液体油混悬制剂,系由丹参等中药经科学加工后制成,具有消炎、抗菌、止痛等功效。主要用于奶牛子宫内膜炎的治疗,经临床试用疗效显著。本药剂申报新兽药,其主要药材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是不可缺少的内容。笔者等用HPLC法对清官液3号组方的主要药材丹参中的丹参酮ⅡA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该方法专属性强,重现性好,可作为该制剂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2.
猪静注隐丹参酮尿药排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6头猪单剂量静注隐丹参酮后,收集自然排出的尿液,以后相高压液相色谱法检测隐丹参酮及其活性代谢物丹参酮ⅡA在尿中的浓度,分时间段计算排泄量及排泄总量,并计算排泄量占给药量的百分比,结果表明,在测定时间内,尿中隐丹参酮排泄量平均为0.2376%,丹参酮ⅡA排泄量为0.0952%  相似文献   

3.
清宫液3号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兽医研究所根据中兽医理论研制的一种复方液体油混悬制剂,系由紫草等中药经科学加工后制成,具有消炎、抗菌、止痛等功效。主要用于奶牛子宫内膜炎的治疗,经临床试用疗效显著。本药剂申报新兽药,其中组方主要药材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是质量控制中一项不可缺少的内容。笔者等应用HPLC法对清宫液3号组方主要药材紫草的有效成分β,β′-二甲基丙烯酰阿卡宁含量进行测定,测定结果表明其可以作为清宫液3号的质量控制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为了建立清宫液2号的质量标准,试验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对清宫液2号中丹参、红花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丹参中主要有效成分隐丹参酮和丹参酮ⅡA的含量。结果表明:供试品薄层色谱中,在与丹参、红花对照药材相应的位置上,分别显示相同颜色的斑点;隐丹参酮检测浓度在7.384~36.92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线性关系良好(r=0.999 5),丹参酮ⅡA检测浓度在39.32~196.6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线性关系良好(r=0.999 1)。说明建立的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以用于清宫液2号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制定复方茜草灌注液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制剂中的丹参、茜草、苦参进行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制剂中丹参酮ⅡA和隐丹参酮的含量。结果:隐丹参酮的回归方程Y=1×106 X+744 462,r=0.999 5,平均回收率为98.5%,RSD为1.61%。丹参酮ⅡA的回归方程Y=2×106 X+2×106,r=0.999 5,平均回收率为97.8%,RSD为2.05%。结论:建立的鉴别方法直观、简单、专属性强;含量测定方法准确、重现性好。可作为制定复方茜草灌注液质量标准的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建立清宫促孕灌注液的质量控制方法和评价其对母猪子宫内膜炎的疗效。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制剂指标成分总黄酮的含量,并以0.1%高锰酸钾溶液和缩宫素合用作对照,观察清宫促孕灌注液治疗母猪子宫内膜炎的临床效果,其结果,线性范围0~49.968ug,平均回收率101.02%(n=6),RSD为0.97%。清宫促孕灌注液对母猪脓性子宫内膜炎的治愈率为96.2%,疗效优于对照药物,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重  相似文献   

7.
HPLC测定滇丹参SFE-CO2和常规提取物中丹参酮ⅡA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丹参具有活血调经,祛瘀止痛,凉血消痈,清心除烦的功效。其药材及制剂的丹参酮ⅡA含量测定方法国内报道很多,但对丹参提取物的含量测定鲜有报道。笔者等以2005年版《中国药典》和唐丽萍的测定方法为参考,应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滇丹参对SFE—CO2提取物和常规提取物中丹参酮ⅡA含量进行测定,以期为制定丹参提取物的质量控制方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RP-HPLC测定消炎醌中隐丹参酮和丹参酮IIA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炎醌是中国农科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以甘西鼠尾草根的生物活性成分研制成功的兽用抗菌消炎新药 ,临床上用于治疗牛乳房炎、子宫内膜炎等 ,疗效显著、安全、无毒副反应。本实验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本品中隐丹参酮和丹参酮 IIA 的含量测定进行实验研究 ,结果表明 ,该法操作简便、快速、重现性好 ,可用于消炎醌的质量控制。1 仪器与试药美国 Waters6 0 0 E高效液相色谱仪 ,Waters2 4 87紫外检测器 ,Millennium32色谱工作站 ,KQ- 10 0型超声波清洗器。乙腈 (色谱纯 )、磷酸 (分析纯 )、水 (超纯水 )、隐丹参酮对照品 (中国药品生…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建立了用反相HPLC同时进行猪血浆中隐丹参酮(CT)及其活性代谢物丹参酮ⅡA(Ts-ⅡA)的快速定量检测方法。采用YWGC18键合相柱作为分析柱,甲醇-水(851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54nm,二苄基为内标。平均回收率分别为CT:88.09%,Ts-ⅡA:88.51%;原药及代谢物的检测限为10ng,血浆中最低检出浓度为16ng/ml。日内、日间的变异系数为1.54%~6.28%,血浆浓度0.04~2.5μg/m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r=0.9914(CT)及0.9988(Ts-ⅡA)。用此法对5头猪进行了ivCT后的CT及Ts-ⅡA的血浆浓度测定,得出了药时曲线数据。  相似文献   

10.
测定丹翘灌注液中丹参酮Ⅱ_A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Kromasil:100-5 C_(18)(4.6 mm×250 mm,5μm);流动相:甲醇-水(75:25),流速:1.0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70 nm。结果:丹参酮Ⅱ_A在0.217 6-2.176 0μg范围內线性关系良好(r=0.9997),丹参酮Ⅱ_A的平均回收率为100.03%,RSD为0.57%。丹翘灌注液中丹参酮Ⅱ_A含量为0.9797 mg/mL。结果表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丹翘灌注液中丹参酮Ⅱ_A含量简便、快速、灵敏、准确,可用于该制剂中丹参酮Ⅱ_A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1.
用薄层层析法分离并鉴定了中草药饲料添加剂中丹参酮ⅡA和橙皮甙,建立了该制剂中丹参酮ⅡA和橙皮甙分离及定性的色谱方法。该方法灵敏度高,重现性好,结果可靠,可作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12.
猪口服隐丹参酮排泄数据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崔颖  薛明 《中国兽医科技》1999,29(12):30-32
给猪单剂量(40mg/kg)口服隐丹参酮(cryptotanshinone,CT后),收集尿液,引流胆汁,以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法检测CT和活性代谢物丹参酮ⅡA(tanshinoneⅡA,TS)的浓度,分时间段计算排泄量、累积排泄量及排泄率。结果,在48h内尿液中CT及TS排汇率无很低,分别为0.0023%和0.0006%;CT及TS在胆汁中的浓度随给药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24h内排泄率  相似文献   

13.
挑选60羽2周龄AA白羽肉鸡,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试验组和丹参酮ⅡA组,试验期为3周,分别在第3、4、5周进行采血、分离血浆、生化测定、数据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在试验组中血浆的尿素氮、肌酐和尿酸含量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和丹参酮ⅡA组。表明丹参酮ⅡA对肉鸡腹水综合征中肾功能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丹参酮乳房注入剂有效成分隐丹参酮和丹参酮ⅡA的含量。将供试品用正己烷萃取后挥干,甲醇溶解后检测;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ZORBAX SB-C18键合硅胶柱(4.6×250 mm,5μm);柱温30℃;流动相为乙腈(A)-0.026%磷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0~20 min:V(A)60→90,V(B)40→10;20~30 min:V(A)∶V(B)=90∶10);流速1.2 m L/min;检测波长270 nm。丹参酮乳房注入剂中隐丹参酮含量在500~1750μg/g(r=0.9999)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1.15%,RSD为1.55%;丹参酮ⅡA的含量在1125~3937.5μg/g(r=0.9999)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89%,RSD为1.64%。结果显示,该方法简单、准确、灵敏,精密度、重复性好,可作为丹参酮乳房注入剂中有效成分含量测定的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15.
建立清宫灌注液质量控制标准。用薄层色谱法(TLC)对清宫灌注液中淫羊藿、地榆、苦参展开薄层鉴别,并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制剂中淫羊藿苷的含量进行测定。色谱条件:流动相为乙腈-水(30∶70),检测波长为270 nm,流速为1.0 mL/min,柱温35℃。结果表明,在选定的色谱条件下,淫羊藿、地榆、苦参含有的指标成分在与其对照品或对照药材在色谱图相应位置显示相同颜色斑点,阴性对照无干扰。在清宫灌注液淫羊藿苷含量测定时,进样量处于0.178 98~1.342 35μg范围内时,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 8),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39%,RSD为0.71%。说明该方法既能定性又能定量检测本制剂质量,且方法操作简单,特异性强,重复性好,可控制清宫灌注液的质量。  相似文献   

16.
清宫液2号急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测定清宫液2号的急性毒性,先经预试验确定最小致死量(Dn)和全致死量(Dm),根据结果将50只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分别为清宫液2号每千克体重16500 mg、20000 mg、24000 mg和30000 mg剂量组和生理盐水每千克体重60 mL剂量组,采用改良寇氏法,腹腔注射给药后连续观察7 d,确定清宫液2号的急性毒性,并测定清宫液2号小鼠腹腔注射的LD50。结果表明,小鼠腹腔注射清宫液2号的LD50为(23248.77±692.60)mg/kg,该值大于5000 mg/kg,所以清宫液2号为实际无毒物质,对小鼠腹腔注射无急性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盐酸土霉素及清宫液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试验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对77头患子宫内膜炎的奶牛进行治疗试验,其中46头患牛采用盐酸土霉素治疗,31头患牛采用清宫液治疗,治疗结果:土霉素治疗组治愈率80.43%,好转率10.86%,无效8.6%;清宫液治疗组治愈率87.09%,好转率6.45%无效6.45%。试验结果表明:盐酸土霉素及清宫液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的效果显著,可在生产实践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隐丹参酮在猪体内外的代谢转化与抗菌活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试验猪经口服及静脉给予抗菌活性成分隐丹参酮后,采用溶剂萃取,TLC反复分离、纯化,并用UV、IR及1HNMR鉴定。隐丹参酮在猪体内可代谢转化为丹参酮ⅡA。体外全血及肝匀浆温孵试验结果表明,隐丹参酮在体外与全血及肝匀浆温孵条件下,仍可被转化为丹参酮ⅡA。体外抑菌试验显示,代谢产物丹参酮ⅡA仍然具有抗菌活性,但与原药比较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9.
(1.西安市未央区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陕西西安710016;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院,陕西杨凌712100;)为观察中兽药制剂丹参酮乳房注入剂与头孢噻呋联合用药对奶牛乳房炎的临床疗效,选用陕西省某奶牛标准示范基地15头患有乳房炎的奶牛,随机分为丹参酮组、头孢噻呋组、丹参酮及头孢噻呋联合用药组,每组5头,每天对奶牛感染乳室灌注药物,2次/d(早晚各1次),7 d为一疗程,进行乳样体细胞计数及临床治疗效果观察。结果显示,与用药前相比,3个组均可显著降低乳样体细胞数(P0.01);各组之间,联合用药组、头孢噻呋组均与丹参酮组之间体细胞数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联合用药组的体细胞数与头孢噻呋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丹参酮组治愈率为0,头孢噻呋组治愈率为73.3%,联合用药组治愈奶牛临床性乳房炎治愈率可达83.3%。结果表明,丹参酮与头孢噻呋联合用药治疗奶牛乳房炎有明显的临床疗效,两者具有良好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0.
应用清宫液Ⅱ号、清宫消炎混悬剂、宫净宁灌注液、云南白药4种中药制剂,对36例患子宫内膜炎的牛进行治疗试验,其有效率分别为92.3%、88.8%、87.5%、83.3%。病程、胎次对疗效有影响,但不太明显。结果表明,上述中药制剂具有良好的活血化瘀和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