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林道 《饲料研究》2003,(10):21-21
河蟹甲壳病是由细菌引起的一种疾病。在捕捞作业、长途运输、长时间暂养过程中 ,蟹体遭受创伤后容易发生。主要症状是 :病蟹背甲、胸板、步足上出现黄褐色或黑褐色的病斑 ,严重的病斑中间 ,轻戳即可穿过 ,有的步足末端还往往溃烂成黑色 ,严重影响到河蟹的生长。对河蟹甲壳病的防治方法是 :(一 )在放养之前 ,彻底清塘 ,消灭病原菌。 (二 )苗种在捕捞、运输和暂养时 ,防止伤及蟹体。 (三 )苗种入塘前进行药浴 ,避免创口感染。 (四 )扣蟹入塘后 ,用强氯精(0 .4mg/kg)或二氧化氯 (0 .2~ 0 .3mg/kg)全池泼洒 ,也可以用土霉素 (0 .5~ 1mg/kg)或…  相似文献   

2.
日本鲟又叫海鲟、石蟹,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人们喜爱的食用蟹,也是出口水产品之一。日本鲟广泛分布在我国沿海,目前,沿海各地已对日本鲟进行育肥暂养。生产者在秋季将体瘦的日本鲟收购入池,进行人工饲养,在短时间内使其卵巢充分成熟,充满甲壳,育成膏蟹或将雄蟹育成肉蟹或肥蟹,其经济效益显著。现将日本鲟池塘育肥暂养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当池水受重金属等污染时,可引起虾、蟹的幼体发生烂肢以及引起蟹的步足断落;在换水时,虹吸管的吸力太大,或管口接近网箱壁,将虾、蟹的幼体吸在网箱上撞伤或在搬运时撞伤,也可引起烂肢。患烂肢病的幼体附肢从远端开始腐烂,甲壳皱缩,尾刚毛从基部烂掉;镜检腐烂处一般无病原生物寄生,仅个别患病幼体在后期有继发细菌感染,污染较严重时可引起全池幼体死亡。患断肢病的蟹,步足在基节与座节的关节处断落,断落时间长,断落处为黑色,当步足多数或全部断落后,蟹不久即死  相似文献   

4.
河蟹,学名中华绒螯蟹,俗称螃蟹。根据地理位置、种群的不同,有长江水系、辽河水系和瓯江水系之分。从近几年养殖效果看,长江水系河蟹生长快,个体大,群体增重倍数高,易捕捞,光泽、口感好,是三类水系河蟹的上品。瓯江蟹养殖成活率低,据湖泊单养、混养试验证明,回捕率不到1%,养殖效果差。辽河蟹的养殖效果属中等水平。 鉴别这三类不同水系的河蟹,必须从购蟹的产地上严格把关。现将这三类水系河蟹的主要形态特征及养殖效果介绍如下: 长江水系河蟹,近似正方形,背部青绿色,腹部银白色,质量上好的长江蟹青壳白肚、金爪黄毛,蒸熟后呈淡红色。第4步足长而宽,多刚毛,前额齿4个,尖锐。一  相似文献   

5.
一般到年底,养殖的河蟹就要捕捉上市,其中免不了要进行暂养.现将暂养的目的和暂养技术简述如下: (一)暂养的目的 1.为集中运输、捕捉或收购暂养. 2.将集中的河蟹进行分级、分类,把尚未达到上市规格的、尚未长饱满的蟹进行催肥增重,或等待市场行情变好再出售.  相似文献   

6.
江苏省泗洪县河蟹养殖户为了错开河蟹销售高峰,大都采取网箱暂养延缓上市,以取得更大经济效益。当然河蟹暂养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如暂养死亡率问题。因此笔者提醒河蟹暂养的养殖户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入箱时间的选择。起捕入箱的时间为每年霜降之后。如过早起捕,因水温还较高,入箱后死亡率高。太晚,又会因温度低,河蟹不太活动,而不易起捕。二是暂养的地点选择。要选择无污染源、环境相对安静的地方,最好是路电  相似文献   

7.
“秋风响,蟹脚痒”,大湖养殖的河蟹一般在9月中下旬就可以开始捕捞,并尽量在水温低于10℃之前捕完。但此时的蟹黄、蟹膏还没有发育成熟,蟹肉质感也欠佳;同时,此期河蟹集中上市,市场供应量较大,价格偏低。因此,可以将河蟹起捕进行暂养,强化培育,以利育肥增重,提高品质,适时销售,增加养殖的经济效益。笔者现将大湖网箱暂养河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蟹种是河蟹养殖的物质基础,科学放养蟹种是养好河蟹的关键环节。现将蟹种放养技术介绍如下。1 放养时间 生产实践证明,蟹种放养以冬放为宜,其优点有:①此时气温低,蟹种活动能力弱,捕捞、运输、放养等操作过程中不易损伤蟹体。放养后成活率高。②蟹种放养后,能很快进入冬眠状态,逃跑机率小。③蟹种越冬后,能很快适应水体新环境,开食早、生长快。④有利于蟹池混养鱼种及其它配套工作的安排。  相似文献   

9.
稻田人工养殖河蟹,由于受到环境条件的限制,或管理不当,很容易死亡,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1.水质污染:稻田养蟹池中,四周常有含农药、化肥或含盐较高的积水流进池内,致使池内水质受到污染,造成河蟹中毒死亡。 2.病菌感染:稻田养蟹过程中,由于运输、暂养等各种环节,常会感染细菌而致病。病菌侵入蟹体后,常可引起河蟹瘫软无力、摄食量下降、腹脐红肿、蜕壳不遂、黑鳃、腐肢、外壳长毛等症状,若不及  相似文献   

10.
大水面放流养殖河蟹是指将人工繁育的或天然捕捞的蟹苗(大眼幼体)或仔蟹或幼蟹直接投放于湖泊、水库、河沟等水域,让其摄取天然饵料生物,自然生长直至起捕上市这一生产过程。现将河蟹放流增殖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河蟹养殖在我国养殖行业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但目前河蟹养殖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为了促进我国河蟹养殖业的发展,本文介绍了高温对河蟹养殖的危害:使河蟹生长速度变慢、病害增加,使养蟹水体水草死亡腐烂、水质降低,使蟹塘发生虫害;提出了防治措施:保持均衡营养、增强河蟹的体质,维护良好水质、确保健康的生长环境,重视底质改良、降低池塘有毒物质含量,加强对蟹塘虫害发生的防控。  相似文献   

12.
“秋风起,蟹脚痒”,每年8月下旬起至11月下旬水温为15℃时止,为河蟹的捕捞旺季。但是市场销售要到“国庆”、“中秋”节才逐渐趋旺,元旦、春节才达到顶峰。就价格而言,捕捞初期(8月下旬)与元旦、春节相比,上规格河蟹(100克/只以上)增值达一倍,每公斤可增值40元以上。为了取得好的销售效果,我们利用空闲水泥池暂养河蟹,既提高了生产经营收益,又调节了节日市场供求矛盾。现将水泥池暂养河蟹的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一、暂养池的选择:选择具有良好水源,且靠近养蟹池的水泥池作为暂养池;面积100~200平方米,池壁高1.5米左右,水位1~1.2米为宜,四壁、池底要求光滑  相似文献   

13.
沈莉 《江西饲料》2010,(6):38-40
河蟹的人工育苗可用自己培育的亲蟹人工诱导产卵孵化,也可直接捕捞洄游的天然抱卵蟹孵化。1捕捞天然抱卵蟹每年12月至翌年3月间,亲蟹和抱卵蟹都在河口外海中密集。这时,可在河口外海上,藉助潮汐接力,用拖网、张网或插网捕捞抱卵蟹。天然捕捞的抱卵蟹比人工诱导的坏卵量大,但胚胎发育不太整齐。  相似文献   

14.
河蟹养殖,苗种是关键。如何识别河蟹苗种的优劣,装运及放养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要注意哪些关键事项,这些都关系到苗种成活率高低、养殖成败。如果在某一环节疏忽,将造成苗种大批死亡。 一、优质蟹苗的识别 较好的蟹苗应具备以下几点要求: (1) 蟹苗已经3~5天充分淡化暂养。也就是暂养蟹  相似文献   

15.
纤毛虫病是秋季河蟹徜徉发生的一种寄生虫病,病原体是由累枝虫、钟形虫、斜管虫等纤毛虫类虫体寄生与河蟹体表、附肢、鳃部等部位所引起。多发生于秋季鱼蟹混养塘,幼蟹、成蟹都能感染。由于鱼蟹放养密度大、夏季头饵施肥过多,排泄无长期累积,换水次数少等原因,导致水过肥有机质含量过高,从而诱发次病。  相似文献   

16.
池塘养蟹一般应在10月上旬或中旬开始捕捉,过早,一部分河蟹尚未完成生殖蜕壳变为绿蟹,其生产潜力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捕捞过晚,由于气候转凉,蟹因生殖洄游,均穴居越冬,不易捕捞。  相似文献   

17.
三、稻田养蟹的苗种放养 1.放前准备。放前20天,用生石灰等药物彻底清沟(塘)消毒,杀灭有害生物;待毒性消失后,加水使环沟及暂养池内水位控制在0.6~1米的范围内;蟹虾混(?)田,每公顷(1公顷=15亩)施畜禽粪肥12~15(吨),以培肥水质;同时移栽轮叶黑藻、马来眼子菜、水花生等水生植物,要求占环沟及暂养池面积的1/2~1/3,供蟹虾觅食或附着,为蟹、虾的放养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条件。  相似文献   

18.
1细菌性疾病鱼类主要预防赤皮、烂鳃、肠炎、打印、竖鳞、白皮、疖疮等病。注意养殖水域的环境卫生,加强水质管理,保持水质清新,平时可经常加换新水,定期用漂白粉、强氯精、消毒灵、全氯等杀菌药物,兑水全池泼洒,一般每半月一次,也可在食场周围挂药篓,或用适量药物拌饵投喂,都能起到调节水质,杀灭细菌的作用。蟹类主要预防烂鳃、肠炎、腐壳、黑肢等细菌病,除经常加换新水外,注意用人工的方法营造适宜的养蟹环境是很有必要的。可以用小瓦、砖块等在池中设置宜于河蟹穴居的人工蟹巢,也可到外河外沟中捞取新鲜水草入池,以供河蟹…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旨在研究暂养时长对苏北地区雄性中华绒螯蟹生长性能和营养品质的影响。选取平均体质量为(118.10±1.35) g的健康雄性中华绒螯蟹进行室外网箱越冬暂养,试验周期为90 d,每30 d采样1次,每次采样随机选取36只体格完整的试验蟹(每个网箱6只),检测生长指标以及常规营养成分、游离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以暂养前(0 d)为对照,1~30 d为暂养第1阶段,31~60 d为暂养第2阶段,61~90 d为暂养第3阶段。结果显示:1)不同暂养时长试验蟹的体质量和出肉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2)随着暂养时间的延长,试验蟹的体质量、肝胰腺指数、出肉率、总可食率、存活率以及常规营养成分中粗蛋白质、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均呈下降趋势。第3暂养阶段试验蟹的总可食率和存活率显著低于对照和第1、2暂养阶段(P<0.05)。相比于对照,第2、3暂养阶段试验蟹的性腺指数显著升高(P<0.05),第3暂养阶段试验蟹的肝胰腺指数显著降低(P<0.05)。3)相比于对照,各暂养阶段试验蟹三大可食组织(肝胰腺、性腺、肌肉)中非必需氨基酸总量(ΣNEAA)和氨基酸总量(ΣTAA)均降低...  相似文献   

20.
河蟹,又称毛蟹、螃蟹等,学名为中华绒鳌蟹,隶属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方蟹科、绒螯蟹属。是我国特有的大型淡水经济蟹类,一直以来深受消费者的青睐,是一种养殖价值很高的特种经济动物。要养出优质大规格的河蟹,必须探索建立适宜河蟹生存和快速生长的生态环境,实施生态养殖。本文总结了河蟹生态养殖试验结果,重点介绍了生态养殖大规格河蟹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水草种植、幼蟹的培育与性早熟的预防、河蟹的营养与饵料、水质调控与病害防控等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