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龄中华鲟生长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龄中华鲟生长特征研究肖慧,李淑芳(葛洲坝中华鲟研究所)中华鲟是我国一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由于其在鱼类演化、生态习性和地理分布等方面的独特地位,许多水产工作者相继对其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果。为了保护与增殖中华鲟资源,进一步完善中华鲟早期阶段的生...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我国长江第一个中华鲟人工繁殖放流站的建设情况,概述了实施救鱼措施以来所取得的主要技术成果及生态经济综合效益,表明中华鲟研究所实施中华鲟人工增殖的尝试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3.
廖时权 《内陆水产》2004,29(12):25-25
近日,四川省从宜宾珍稀水陆生动物研究所传来消息,中华鲟驯养全人工繁殖成功。11月3日晚上23时开始,该所长宁基地的中华鲟人工受精卵孵化开始生出鱼苗,第2天,已出苗约6000尾。这标志着国家‘级保护水生珍稀动物中华鲟内塘驯养全人工繁殖成功。这将为我国中华鲟的放流、种群复壮和长江水生动物增殖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4.
我国长江和珠江正面临着中华鲟的繁殖保护问题。随着江河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修筑拦河犬坝,阻挡了中华鲟的溯河产卵洄游通道,因此,开展鲟鱼的人工繁殖和鱼苗的增殖放流,乃是巾华鲟的繁殖保护措施之一。现将美国开展鲟鱼人工繁殖和养殖的经验介绍如下,为我国今后开展中华鲟的增养殖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中华鲟是我国古老鱼类中生存至今的活化石它对丰富教学、科研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现将中华鲟的剥制方法简介如下,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6.
三、长江大型水利枢纽对中华鲟资源的影响和补救措施的研究 中华鲟是一种大型的洄游性鱼类,平时栖息于我国大陆架的沿海地带。夏秋之间,鱼群由海入江,向上溯游,监在长江上游和金沙江下游越冬和产卵,每年长江沿岸各地捕捞400-500尾,产量在6.0-7.5万公斤之间。葛洲坝枢纽阻隔了中华鲟生殖洄游的通道,使其不能到达长江上游产卵场产卵。枢纽对中华鲟资源影响的评价和补救措施成为人们注目的另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7.
用人工养成史氏鲟雄鱼的精液给野生史氏鲟及野生中华鲟雌鱼的成熟卵子授精,结果证明,人工养成史氏鲟的精子,其活力不低于野生史氏鲟,前者的受精率为79.3%,孵化率84.2%;后者的受精率为73.8%,孵化率81.7%。与中华鲟原种的后代相比,人工养成史氏鲟(♂)与野生中华鲟(♀)的杂交后代具有生长速度快、存活率高,抗病力强和耐运输等优点;与史氏鲟原种的后代相比,杂交鲟的适温范围明显大于史氏鲟,它具有中华鲟适应高温的能力。中华鲟与史氏鲟的杂交种有可能成为我国鲟鱼养殖中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8.
目前中华鲟研究所宣布,经过7年多时间的研究,试验,中华鲟活体产卵技术已趋成熟,这项科研成果对中华鲟种群资源保护有重要意义。据中华鲟研究所科研中心主任介绍,每年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中华鲟洄游产卵季节,经农业部批准,中华鲟研究所从长江里捕捉野生亲鱼进行人工取卵、授精,繁育出幼苗再放入长江。  相似文献   

9.
中华鲟是我国特有的大型溯河性珍稀名贵鱼类,是我国的一级野生保护动物。作者搜集了大量资料,根据目前长江口中华鲟资源状况,提出保护中华鲟幼鱼资源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正>郑跃平(奉献奖)2007年7月,郑跃平进入上海市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管理处(以下简称中华鲟保护区管理处)工作,成为我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事业中的一员。工作6年多来,郑跃平一直驻守在中华鲟保护区管理处嘉定和崇明临时基地一线,从事中华鲟驯养和人工繁殖、中华鲟抢救、中华鲟及其它珍稀濒  相似文献   

11.
中华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华鲟为国家一级水生保护动物,介绍了中华鲟生物特性和研究现状,人工养殖中华鲟应注意敏感期,营养需求,受伤和疾病防治问题。  相似文献   

12.
肖慧 《水库渔业》1985,(1):32-32
葛洲坝水利枢纽大江截流以后,为保护中华鲟资源,利用坝上游的中华鲟产卵场,我处自1982年以来,在鲟鱼渔汛期间捕捞涸游上溯的中华鲟亲鱼,运送过坝,标志放流。但送到坝上游的中华鲟能否下坝,回到大海,当时仍然是个谜。  相似文献   

13.
9月26日,经崇明县中华鲟抢救中心救护的22尾中华鲟在距离崇明岛东滩20海里的长江口水域被放流。这是上海市渔政系统进行的第16次中华鲟放流活动。长江口崇明岛东滩水域是中华鲟幼鱼进入海洋前的集中地,亦是中华鲟幼鱼洄游过程中数量最集中,栖息时间最长的天然场所。但是,从事渔业生产的插网、流刺网极易对幼鲟造成伤害和误捕,渔民误捕以后通常会及时送交中华鲟抢救中心救治。今年,崇明县中华鲟抢救中心共抢救中华鲟幼鱼620尾,其中481尾经救治即放入长江,另有139尾经救治后暂养于抢救池中。本次放流的22尾是误捕受伤后,经过抢救中心…  相似文献   

14.
回眸中华鲟幼鱼保护13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88年以来,崇明县渔政站在东海区渔政局、市渔政处等有关上级部门的领导关心下,共抢救幼鲟2126尾,放流419尾,为保护中华鲟资源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保护中华鲟幼鱼是保护中华鲟的重要环节 1980年以前,中华鲟在长江里的年平均捕捞量为400尾至 600尾之间,约 25万公斤,崇明奚家港等地有专门船只从事中华鲟捕捞。1981年葛洲坝截流后,把中华鲟产卵洄游群体阻隔在坝下,并导致产卵群体的多极化。据长江水产研究所有关材料显示,1983-1984年调查认为长江中达到产卵群体的中华鲟资源量为2176尾,…  相似文献   

15.
《淡水渔业》1975,(9):29-30
为了在我站进行中华鲟幼鱼培育的试验研究,和摸索运输中华鲟鱼苗的经验,我站在四川省合川水产学校的协助下,进行了一次中华鲟鱼苗的长途运输试验。  相似文献   

16.
1984年以来,长江葛洲坝中华鲟人工繁殖研究所共向长江放流仔幼中华鲟77万多尾,增殖了中华鲟资源。1988年3月中旬,来自全国的20多名专家教授在听阅了5万多字的技术论文,观看了人工繁殖、放流中华鲟的电视片、图片和培育的幼鱼,实地察看了各种设施以后,  相似文献   

17.
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是一种大型溯河产卵洄游性鱼类。历史产卵场分布于长江上游,距离长江口2500-3000公里。1981年葛洲坝工程阻断了中华鲟洄游通道,随后天然种群数量急剧减少。人工繁殖放流补充工作从1983年开始。由于野生和人工繁殖中华鲟幼鱼有相似的洄游入海特征,因此通过在长江口水域捕获滞留的中华鲟幼鱼并区分人工繁殖个体和野生个体,可以评估中华鲟人工繁殖放流效果。本研究构建了基于四倍体遗传的微卫星标记的亲子鉴定方法,并用全同胞家系、半同胞家系和非亲缘关系群体样本验证本方法的有效性;最后将该方法用于1999年度中华鲟人工繁殖效果评估案例中,评估人工繁殖个体在长江口中华鲟幼鲟群体中的比例。亲子鉴定方法结果显示,三个全同胞家系个体间的平均遗传距离分别为0.43、0.44和0.44;半同胞家系的遗传距离居中(0.57);长江口中华鲟幼鲟群体间的平均遗传距离是0.74。人工繁殖效果评估结果显示:在2000年度长江口幼鱼群体中,人工繁殖个体的比例较低(0~3.8%),中华鲟补充群体主要来源于自然繁殖,人工繁殖放流个体对中华鲟野生群体增殖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西江中华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中华鲟因修建葛洲坝水利枢纽而名闻一时。西江有中华鲟,尤其广西象州境内还有中华鲟的产卵场,这就鲜为人知了。最近因在黔江上游发现了一尾300kg的中华鲟被害身亡并在中央电视台、广西电视台、广西日报等新闻媒体及时做了报道,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  相似文献   

19.
中华鲟幼鱼现状调查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葛洲坝枢纽于1981年1月截流后,中华鲟被阻予坝下,不能溯游到上游产卵场。1982年秋季首次发现中华鲟在葛洲坝下自然产卵,至今在坝下的繁衍活动已历时四年。为了进一步了解坝下新形成的中华鲟产卵的效能,客观地评价葛洲坝水利枢纽对中华鲟资源的影响,1982~1985年我们连续四年对长江口崇明地区的中华鲟幼鱼资源状况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20.
《水产养殖》2009,(11):46-46
文汇报讯:被誉为“水中熊猫”的古老物种——中华鲟全人工繁殖在湖北宜昌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中华鲟研究所三峡坝区研究基地获得重大突破。日前,该研究所养殖的子一代中华鲟个体成功催产并授精。从此,中华鲟人工繁殖可不再依赖稀有野生亲鱼,这对该物种的保护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