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表位疫苗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防控禽流感的新型疫苗。从表位的筛选方法、候选基因及免疫效果等方面综述表位疫苗的研究现状,以期为禽流感表位疫苗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病毒多表位疫苗是利用免疫学和基因工程技术筛选出病毒的抗原表位,同时结合计算机技术对表位进行优化,将同一病毒的不同细胞表位或者不同亚型病毒的细胞表位串联表达而制成的新型疫苗。由于病毒多表位疫苗在安全性、稳定性以及免疫效力等诸多方面的优势,已成为当前病毒疫苗研究的热点。本文从病毒抗原表位的确定方法、不同表位疫苗以及病毒多表位疫苗的免疫途径和安全性等几方面对病毒多表位疫苗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感染引起的偶蹄动物共患的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接种疫苗是特异性预防口蹄疫的有效手段,口蹄疫疫苗主要有弱毒疫苗、灭活疫苗及新型疫苗。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合成肽疫苗、病毒活载体疫苗、基因缺失疫苗、重组表位疫苗、核酸疫苗等新型疫苗研究日趋活跃,现对各类型疫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合成肽疫苗即是根据免疫抗原表位的氨基酸序列合成的抗原决定基小肽制作的疫苗。一般是从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并结合单克隆抗体的分析,推导出蛋白质免疫主要抗原表位的氨基酸顺序,然后合成或基因工程表达这一段肽作为抗原。  相似文献   

5.
合成肽疫苗即是根据免疫抗原表位的氨基酸序列合成的抗原决定基小肽制作的疫苗。一般是从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并结合单克隆抗体的分析,推导出蛋白质免疫主要抗原表位的氨基酸顺序,然后合成或基因工程表达这一段肽作为抗原。  相似文献   

6.
多表位基因工程疫苗是运用重组DNA技术将多个编码抗原表位的DNA序列片段进行串联组合,然后重组入原核、真核表达载体或者病毒构建重组子,并进一步表达重组蛋白而制成的疫苗.多表位基因工程疫苗是最具开发前景的疫苗之一,在细菌、病毒、寄生虫等新型疫苗的研究中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本文就多表位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构建非洲猪瘟病毒CAS19-01/2019株(GenBank登录号:MN172368.1)结构蛋白P72的合成肽疫苗,通过免疫小鼠评估合成肽疫苗的免疫效力。【方法】利用ProtParam、SOPMA等软件分析P72蛋白的理化性质与结构信息,通过ABCpred、SVMtrip、IEDB预测P72蛋白的T细胞与B细胞抗原表位,筛选出显著的表位多肽区域,合成多肽辅以弗氏佐剂腹腔注射免疫小鼠,检测免疫组小鼠产生的特异性抗体、T淋巴细胞亚群、脾脏淋巴细胞增殖、细胞因子白介素4(IL-4)、IL-2、γ干扰素(IFN-γ)、免疫球蛋白(IgG),从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角度评估合成肽的免疫效力。【结果】综合分析得出P72蛋白是稳定性亲水蛋白,二级结构中α-螺旋、β-转角、延伸链、无规则卷曲分别占19.35%、5.42%、25.08%和50.15%。筛选出了P72蛋白的8个优势抗原表位,626-634、520-528、298-306、203-211位氨基酸处为T细胞抗原表位,587-606、232-251、110-129、39-58位氨基酸处为B细胞抗原表位。整合优势表位合成2个多肽P72-1与P72-2,首次免疫小鼠14 d时可检测到P72-1与P72-2的特异性抗体,首免后28 d达到最高值,其最高抗体效价分别为1∶25 600与1∶12 800;免疫后小鼠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显著上升(P<0.05);脾脏淋巴细胞增殖试验结果显示,免疫组淋巴细胞数量均极显著升高(P<0.01);细胞因子IL-4、IL-2、IFN-γ含量均极显著增加(P<0.01)。【结论】本研究成功研制2种合成肽疫苗,在免疫效力上P72-2高于P72-1,二者都能产生高水平的特异性抗体,刺激脾脏淋巴细胞增殖,诱导产生细胞因子IL-4、IL-2、IFN-γ,本研究为非洲猪瘟合成肽疫苗研制奠定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8.
噬菌体呈现技术在抗原表位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原不是通过它的完整分子来发挥功能的 ,它的特异性是通过其表位 ( epitope)来实现的。通过对抗原表位的分析既可为抗原分子与机体免疫应答的研究奠定基础 ,又可为疫苗设计、药物研制以及特异血清学诊断方法的建立提供依据 ,所以该领域备受免疫学家的关注。研究抗原表位的方法有多种 ,其中噬菌体呈现技术依据其能容纳大量多肽信息的特性 ,成为抗原表位分析的有利工具之一。1 噬菌体呈现技术的原理噬菌体呈现技术是由 George Smith[1] 于 1 985年建立的一种基因表达筛选技术 ,其基本原理是将目的基因克隆在特定表达载体如 M1 3、fd、f1等…  相似文献   

9.
多肽疫苗抗病毒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固相合成多肽及蛋白质序列测定方法的建立 ,通过对病毒三维结构及其免疫原性的研究 ,人们对病毒抗原表位已能较精确地分析及定位并人工合成这些抗原表位。肽类疫苗即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人工疫苗 ,它是以合成的一段免疫原性肽抗原配以适当的载体或 /和佐剂制成的疫苗。实验证明 ,这些抗原表位可诱生中和抗体或 /和病毒特异性的CTL反应。第一个较为成功的多肽疫苗是 1963年Anderer用蛋白酶切割烟草花叶病毒时 ,获得的一短肽序列Thr_Ser_Glu_Pro_Ala_Thr_OH ,该多肽诱生的抗体能与完整的…  相似文献   

10.
多肽表位作为抗原的重要组成成分,可以被宿主免疫系统B细胞产生的抗体(Ig)和T细胞受体(TCR)识别,从而诱导机体产生免疫保护作用。传统的研究方法如交叠肽合成等费时费力,极大地限制了多肽表位的研究。随着生物信息学、高通量测序、CRISPR/Cas9、质谱(MS)等技术出现以及TAP非依赖型蛋白加工机制的不断阐述,使表位的研究得到不断完善。作者介绍了最新的多肽表位研究方法,包括利用计算机对B细胞和T细胞表位的预测、基于MHC与抗原肽结构作用为基础的方法、结合高通量测序技术的表位筛选方法、结合新型基因编辑技术的表位筛选方法、TAP非依赖性T细胞表位的最新研究等,并对今后多肽表位研究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细胞的抗原表位研究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多表位疫苗有望成为预防多种病原体感染的理想疫苗,因而被认为是将来疫苗的发展方向。抗原表位是研究抗原的免疫机制和表位疫苗的基础,近年来在表位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可喜的进展,特别是抗原表位的研究方法。B细胞表位的研究方法已经不局限于通过交叠合成多肽进行研究,又诞生了噬菌体随机肽库以及表位预测等方法;在T细胞抗原表位的研究方面也有了相应的预测方法,尤其是将ELISPOT试验、体外抗原提呈试验等应用于T细胞表位活性的鉴定,极大的促进了T细胞表位的研究进展。文章全面系统地对B细胞表位与T细胞表位的研究方法的进展进行了综述。旨在为表位和表位疫苗的研究提供先进的多种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设计针对猪急性腹泻综合征冠状病毒(Swine acute diarrhea syndrome coronavirus,SADS-CoV) S、M及E蛋白的多表位疫苗。【方法】 本研究选用IEDB预测SADS-CoV S、M及E蛋白T淋巴细胞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MHCⅠ)类分子结合表位;用NetMHCIIpan 4.0 Serve预测T淋巴细胞MHCⅡ类分子结合表位;用Immunomedicine Group、IEDB预测B淋巴细胞表位。将各个服务器预测结果筛选出重叠表位区域作为优势表位,运用IEDB、AllerTOP v 2.0 Servers筛选出高保守性、非致敏性的优势表位区域,通过柔性linker串联成多表位疫苗。对构建的多表位疫苗进行抗原性、理化性质、N-糖基化位点、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预测。使用分子对接评估多表位疫苗与免疫受体的结合能力,最后进行基因克隆。【结果】 经筛选后的高保守性、非致敏性优势表位构建的多表位疫苗相对分子质量为35.30 ku,为稳定亲水蛋白,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存在1个N-糖基化位点,在二级结构中α-螺旋、β-折叠、无规则卷曲和β-转角分别占22.11%、20.35%、50.88%和6.67%。三级结构Ramachandran作图显示优势区域中含有残基数占到90.00%,进行细化后优势区域的残基数增加到91.92%,三级结构突出表位作图也证明多表位疫苗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分子对接表明多表位疫苗与TLR3具有高亲和力。经密码子优化、反向翻译和基因克隆确保设计的多表位疫苗在大肠杆菌K12表达系统中高效、稳定的表达。【结论】 构建的多表位疫苗抗原可有效表达并可能诱导强烈的T细胞和B细胞免疫应答。本研究为SADS-CoV多表位疫苗的设计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为SADS-CoV多表位疫苗的研发提供了理论依据及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3.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偶蹄动物发生的一种急性、烈性传染病,给发病地区的畜牧业造成巨大的损失,目前应用疫苗来防控口蹄疫仍是最主要的手段。作为一种新型疫苗,表位疫苗是用病毒相关抗原表位制备,可同时携带多个抗原表位及辅助性表位的疫苗,具有安全性好、易操作和可控等优势,受到人们密切的关注。近些年来,对于口蹄疫表位及疫苗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现对口蹄疫病毒相关的细胞表位及其以此为基础的表位疫苗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为研制更加安全有效的口蹄疫疫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Foot and mouth disease (FMD) is caused by 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 (FMDV) and affects cloven hoofed animals,it is an acute and potent infectious disease which has caused great loss in some regions. Up to now, people still use vaccines to prevent and control FMD which has become the the popular ways. Prepared by virus'antigen epitopes and carried with multiple epitopes and helper epitope,the epitope-based vaccine against FMD which has caught people's attention to it owing to it has high safety and is easy to be manipulated and controlled.In recent years,the research based on epitope of FMDV has made great progress.Now we review the latest progress of the FMDV epitopes and the epitope-based vaccine against FMD in this paper, in order to provide relevant preferenc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vaccines with high security and efficiency.  相似文献   

15.
The protozoan parasite Theileria parva causes a usually fatal disease in cattle, known as East Coast fever. Cattle can be vaccinated by injecting live parasites simultaneously with long acting oxytetracycline (the infection and treatment method, ITM). The immunity induced by ITM is believed to be mediated by cytotoxic T lymphocytes (CTL). Although effective, the ITM vaccine has disadvantages such as the need for a liquid nitrogen cold chain and a complex production process, which may be overcome by the development of a subunit vaccine. However, the high level of antigenic polymorphism among different strains of T. parva may hinder the development of a subunit vaccine aimed at induction of a protective CTL response. In this study, the CTL cross-reactivity among T. parva strains was examined. The Tp1(214-224) epitope has previously been shown to be recognized by cattle of the A18 BoLA type. Three different variants of this epitope have been identified from different T. parva strains. Here, bulk CTL and CTL clones were generated from two animals using both the live sporozoite vaccine composed of three different strains and a Muguga strain for immunization. The cross-reactivity of these CTL with the three variant Tp1 epitopes was examined in interferon gamma ELISPOT assays and CTL killing assays. CD8(+) cells from both animals cross-reacted with the three variant CTL epitopes in interferon gamma ELISPOT assays, although the CD8(+) cells from the Muguga-immunized animal showed a more epitope restricted response. Clones from the vaccine immunized animal showed diverse response patterns with clones responding to each variant peptide. Although some variability in the cytotoxic response was observed, overall strong cross-reactivity among the variant Tp1 epitopes was seen in both animals. Such epitope polymorphism does not, in this case, serve as a potential challenge in a putative subunit vaccine as it would be sufficient to only include one of the variant epitopes.  相似文献   

16.
为得到羊口疮病毒(ORFV)B2L蛋白的可能抗原表位及截短后高效表达的表位蛋白,本试验采用DNAStar、Mega 7.0等软件对部分NCBI已登录的B2L基因序列进行分析,并应用不同在线服务器对其编码蛋白的信号肽、跨膜区、细胞毒性T细胞表位、辅助性T细胞表位、B细胞表位和二级结构进行预测,同时参考多模板进行三级结构预测,综合抗原表位、亲水性、表面可及性和抗原指数等主要预测数据进行抗原位点分析及融合His·tag抗原表位蛋白的设计,构建并原核表达截短后高效表达的表位蛋白。结果显示,得到了几个可能的优质抗原表位,分别为88-93、133-138、172-175、251-254、311-313和370-377位氨基酸;纯化并复性的蛋白以多聚体形式存在;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其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该研究确定了ORFV B2L蛋白抗原位点,构建并原核表达了截短后高效表达的表位蛋白,为羊口疮诊断制剂及亚单位疫苗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猪圆环病毒2型(PCV-2)衣壳蛋白(Cap)是研制基因工程疫苗和血清抗体检测方法的主要候选抗原。为筛选免疫原性强的Cap抗原表位,将定位在Cap上的6个B细胞线性表位的编码基因序列重新组合,命名为R1234、R1235、R1236、R2345、R2346和R3456,然后克隆至pET32a原核表达载体,转化到大肠埃希菌中进行诱导表达。通过对表达和纯化条件的优化,最终获得6个多抗原表位串联体的重组蛋白。Western blot和间接ELISA结果显示,6组重组表位蛋白均能被PCV-2阳性血清特异性识别,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将其与完整Cap分别免疫Balb/c小鼠,检测免疫后血清中特异性抗体和细胞因子水平以及脾脏淋巴细胞中CD4^+和CD8^+T淋巴细胞的比例。结果表明,R2346组合刺激机体产生的特异性抗体和细胞因子IFN-γ、IL-4的水平明显高于其他组,脾脏淋巴细胞中CD4^+和CD8^+T淋巴细胞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增加(P<0.05),说明该重组蛋白能够刺激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反应。因此,筛选获得的R2346重组表位蛋白可以作为研制PCV-2多表位基因工程疫苗和血清抗体诊断方法的候选抗原,用于PCV-2的预防和控制工作中。  相似文献   

18.
抗原表位是抗原分子的主要功能单位。B细胞抗原表位的准确定位对疫苗设计、诊断试剂的研发及高通量抗体的制备均具有重要意义。作者对目前常用的B细胞线性表位预测方法和B细胞构象表位预测方法进行概述,并对不同预测方法进行比较,旨在为病原微生物抗原表位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Antigen epitopes are the basic functional units of antigen.B-cell antigen epitope prediction is important for vaccine design, development of diagnostic reagents and preparation of high-throughput antibody.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recent advances on prediction methods of B-cell linear epitopes and B-cell conformational epitopes, and compared these prediction methods in order to provide theoretical references for the researches of antigen epitopes.  相似文献   

20.
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H6亚型禽流感病毒血凝素蛋白(HA)线性抗原表位,并对所获表位的免疫原性进行初步鉴定,为流感病毒表位疫苗研制和H6亚型特异性ELISA检测方法奠定基础。依据近年流感病毒流行趋势,从GenBank下载具有代表性的H6、H5、H7和H9亚型禽流感病毒血凝素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利用DNA Star软件进行H6同亚型间氨基酸序列保守性分析,再将H6与H5、H7、H9不同亚型之间氨基酸同源性进行比较,然后借助在线服务器ExPASy和IEDB对序列进行抗原性、亲水性、柔韧性、二级结构和表面可及性预测。最后去除H6与H5、H7、H9亚型氨基酸同源区域,选择H6亚型氨基酸相对保守区域并且抗原表位综合预测结果较优的几个片段,所选择表位长度为15个氨基酸。合成所获得的优势线性表位,并用间接ELISA方法对所获表位的免疫原性进行鉴定。预测后获得4个线性抗原表位,经鉴定免疫原性最好的为表位A,最差的为表位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