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前,我国伐区集材的主要方式为拖拉机集材和架空索道集材。前者适于坡度小于50%的林地集材使用,后者适于坡度大于50%的林地集材使用。一、集材机牵引力和阻力的计算集材机牵引力的选择决定于集材阻力和集材量。集材阻力与集材方式、林地(集材道)状况和坡度大小有关。集材方式有全悬空式、半拖地和全拖地三种,如图1所示。图1中a与g为全拖地式集材,b、d、与e为半拖地集材,c与f为全悬式集材。  相似文献   

2.
空中集材     
在木材生产中,把伐区内大量分散在采伐迹地上的木材集中在一起,叫做集材。集材有多种方式,如机械集材(拖拉机集材、绞盘机集材)和手工集材(牛、马套子集材和人力集材)等。当今所谓空中集材,主要是指飞机和气球集材。现分别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沾河林业局现有的兴安落叶松人工林抚育机械即割灌机、油锯、集材机械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国产机型与国外先进机型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改进空间。短距离集材,畜力集材具有优势;随集材距离加大,拖拉机集材效率明显高于畜力集材。影响集材效率的关键因素是回空和重载时间。  相似文献   

4.
集材作业是伐区木材生产的重要工序,集材成本约占伐区木材生产总成本的2/3左右.集材方式的选择对集材任务完成的好坏、提高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至关重要.目前,由于“天保工程”的实施,可采森林资源逐渐减少,承包经营的发展,使畜力原木集材方式转变为重要的集材方式.山河电林业局于1985年后全部采取伐区造材、畜力原木集材作业方式。现结合多年的生产实践,对畜力原木集材的特点、措施、发展方向探讨如下:l畜力集材的特点 畜力集村适用于伐区坡度大、森林资源分散、公顷出材量小、集材距离长的林相。畜力集材具有机动灵活;…  相似文献   

5.
不同采伐、集材方式对林地土壤理化性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9,自引:5,他引:34  
选择5种不同集材方式的皆伐作业与采伐强度为30%的择伐作业,进行土壤理化性质指标变化程度的比较。在考虑各种作业的集材量和集材道面积的情况下,经主成分分析得出不同采伐、集材方式对林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干扰程度。认为,以皆伐作业手扶拖拉机集材为最大,其次为皆伐作业土滑道集材,其余依次为皆伐作业半悬索道集材,皆伐作业手拉板车集材,皆伐作业全悬索道集材,最低为择伐作业人力集材。  相似文献   

6.
竹材集材是有效衔接竹子砍伐和竹材运输的关键一步,实施竹材集材关键技术装备的机械化可使竹林场从砍伐、集材到运输真正实现集约化、机械化、连续化运营。文章分析了我国竹林场经营面临的问题,综述了国内外竹材集材关键技术装备的研究现状以及竹材集材可借鉴的木材集材的方法与装备。文章认为,竹材集材技术装备的研究还处于初级探索阶段,存在着机械化程度低、缺乏自主创新、社会重视程度低等问题,未来在借鉴木材集材技术装备的同时,应努力提升竹材集材的机械化程度,加大自主创新力度。  相似文献   

7.
基于从欧洲最新引进的自行式缆索起重集材机(KOLLER-K303H)及集材作业技术,"陡坡山地森林择伐作业技术及其设备引进"项目组对森林采运的缆索集材作业工艺进行了研究,旨在为提高森林集材作业的效率、降低成本,减轻集材作业过程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破坏,并消化吸收和完善所引进的集材作业技术,为其推广应用做准备。根据引进设备的机构功能特点,本研究详叙了"塔架上置式"和"塔架下置式"集材作业工艺技术,及探讨了"正反坡同步集材"和"超范围集材"的集材技术。伐区实地的集材试验结果表明:本研究所探讨的集材作业工艺效率高,能较好地适应中国南方林区复杂地形集材作业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高坡集材方式,是根据山形地势条件、资源情况和不同的采伐方式而选定的。为了选出经济合理、技术可能的最佳集材方案,现将几年来我省采用的几种高坡集材工艺的经济效果及技术情况,简介如下。一、高坡集材方式高坡集材方式有以下三种: (一) 自行式绞盘机集材与J—50拖拉机接力集材这种工艺的特点,是架设简单,折转容易,准备作业的用工量少,经济效果比较显著。在我省应用比较广泛,是目前可以推广应用的一种集材方式。在集材距离650米的条件下台班产量20.9立方米,集材成本为3.6元/来~3,其中摘山帽集材成本为1.49元/米~3。这种集材方式成本较低,但由于绞盘机卷筒容绳量较少,一次集材不能达到装车场,需要接集,增加  相似文献   

9.
小型环境友好集材装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建伟  王立海 《森林工程》2012,28(4):31-36,40
在集材过程中,集材作业不当会造成林地的土壤压实,会对幼苗、保留木造成损伤,影响森林生态环境。本文介绍国内外集材拖拉机和集材拖车的研究进展,对国内外的集材装备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和陈述,根据以上分析得出今后集材装备设计的理念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集材作业是伐区木材生产的重要工序,集材成本约占伐区木材生产总成本的2/3左右.集材方式的选择对集材任务完成的好坏、提高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至关重要.目前,由于"天保工程”的实施,可采森林资源逐渐减少,承包经营的发展,使畜力原木集材方式转变为重要的集材方式.山河屯林业局于1985年后全部采取伐区造材、畜力原木集材作业方式.现结合多年的生产实践,对畜力原木集材的特点、措施、发展方向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1.
集材就是将木材从伐木地点汇集到装车场或山上楞场(或推河场)的作业。集材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在逐步前进。解放初期是靠畜力即牛马套子进行集材。1950年辽东地区创造了单轨木马、木轨双滑杠等集材工具,随之在东北林区全面推广应用了这些集材工具。1952年末至1954年在黑龙江省带岭实验局实验了拖拉机原条集材和绞盘机原条集材。1955年用拖拉机试验常年集材。1956年乌敏河林业局安全伐木场  相似文献   

12.
奥地利林务局为提高疏伐集材作业劳动生产率,降低集材成本,研制了循环链式集材索道。现将其结构、架设以及操作方法简介如下: 一、结构循环链式集材索道包括一根大约750米长的闭合式循环集材链(见图1)。循环链为高  相似文献   

13.
考虑环境保护的集材方式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秀容 《森林工程》2006,22(2):17-18,38
通过对农用车、板车和人工集材3种集材方式的集材效率和集材成本比较,对森林环境因子和采伐后对山体滑坡影响的对比研究,从经济效益及生态效益2个方面综合考虑,为合理地选择集材方式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亚布力林业局适宜集材方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几种集材方式的特点,结合亚布力林区的实际情况,对目前亚布力林业局适宜的集材方式进行了探讨。通过比较论证,认为畜力原木集材是目前亚布力林区适宜的集材方式。今后集材方式的改革应是机畜结合,以畜力原木集材为主,机械原条集材为辅。  相似文献   

15.
低强度择伐伐区集材方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勤  刘金顶 《林业科技》1994,19(6):57-58
这篇文章探讨了低强度择伐伐区集材方式,分析了各种集材方式的优缺点,讨论了新的集材工艺和集材方式。新的集材工艺和集材方式是:由轻型绞盘机或小型拖拉机或畜力将原木或原条运到集材道两侧,完成小集中作业;再由拖拉机或索道或畜力将这些原木或原条运到伐区楞场,完成集材作业。  相似文献   

16.
在索道集材中,一般用一根集材杆来改变绞盘机钢索的牵引方向。为保持集材杆在集材作业中稳定,用几根绷索把它固定在附近的伐根上。正确地计算集材杆及绷索的受力,是保证集材作业顺利进行的基本条件。关于集材杆和绷索受力的计算方法,尤其是  相似文献   

17.
集材是木材生产的基本工序之一,约占伐区生产工作量的70%。其作业在工业化采伐所造成表土流失的影响中占有主导地位。因之,合理的选择集材方式和确定相应的集材工艺,不仅对降低木材生产成本有着重要作用,而且也是森林集约经营、发挥森林宏观生态效益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但限于人们的认识水平,既往在集材方式与集材工艺的选择上,只着重于集材生产率和集材作业自身经济效益的提高。而对于集材作业造成的地表破坏所带来的表土流失,以及幼荫、幼树的损伤,所带来的森林恢复时间的  相似文献   

18.
伐倒木集材是一新工艺。本文通过试验,对伐倒木集材与原条集材的台班生产率、生产成本等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对伐倒木集材进行了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19.
据国内外调查研究表明:拖拉机集材对作业区面积的破坏为5-12.54%;对幼树的损伤率为13-50%;集材后使土壤容重提高20%,大孔隙减少40%、对水份的渗透速率降低47%.为减少拖拉机集材对林地破坏和对幼树的损伤及有利森林更新,应采取如下措施:(一)拖拉机集材应安排在冬季进行;(二)在择伐伐区,拖拉机原条集材应不离道,绞集单根抽;或拖拉机原木集材,集材道间距加宽到100M,以畜力或人力将原木小集中到集材道旁;(三)在皆伐伐区,拖拉机集材也应尽可能保护幼树和保留一定株数母树;(四)采用特宽低压轮胎轮式集材机集材.  相似文献   

20.
我国营林、集材拖拉机的基本情况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营林、集材拖拉机的特点及我国营林、集材拖拉机的基本现状和发展历史;分析了营林、集材拖拉机目前的需求状况及市场前景;提出了保留和发展营林、集材拖拉机的必要性和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