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天麻生长离不开蜜环菌,而人工培育蜜环菌种多采用木屑或枝条固体培养基,因培育蜜环菌培养基含水量要求在80%以上,因此在灭菌、接种或培养时稍不注意就会污染杂菌。几年来,本所试用半固体培养基培育蜜环菌取得了较好效果。具体方法:用1cm粗的枝条截成约3cm长的小段,装入菌种瓶,灌水浸没枝条(水中加入适量菌需营养料更佳),瓶口包扎塑料膜,  相似文献   

2.
香菇菌袋污染原因剖析及预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污染香菇菌袋的主要霉菌有绿霉、根霉、毛霉、青霉等种,其次是链孢霉和曲霉(包括黄曲霉和黑曲霉)。这些种类广泛分布于环境中,因而制袋期围绕杜绝和杀灭霉菌营养体、繁殖体和休眠体采取相应技术措施至关重要。1 菌袋污染原因剖析杂菌污染菌袋分为两种类型:先天性污染和后天性污染。先天性污染,即杂菌繁殖体、休眠体和营养体本身存活于培养料中而没有被杀死,萌发后造成培养基污染;后天性污染,即杂菌已在培养基中不存在,由于料袋搬运、接种、扎袋封口不严密造成杂菌乘隙而入导致的菌袋污染。11 袋头污染 为塑料袋两头扎封不牢固或是扎封过…  相似文献   

3.
在食用菌栽培过程中,杂菌污染是造成减产甚至失败的主要原因,如何将杂菌污染的损失降至最低,现总结如下(以黑木耳为例),以供读者参考。1试管母种(斜面培养基)在菌种分离或继代扩繁时,由于种种原因,造成培养基受杂菌污染,早期发现可采取如下处理。1.1种接前发现细菌污染早期表现在斜面培养基周围的乳白色糊状物。不论面积大小,应立即淘汰被污染试管,之后将剩余  相似文献   

4.
李喜范  潘冰 《中国食用菌》1992,11(3):27-27,26
(一) 产生杂菌及病害的原因榆耳在培养过程中,产生杂菌及病害的主要原因有如下几点: 1.夹生料污染:拌料不均,有干料颗粒,灭菌不透。 2.瓶(袋)裂口染菌:在制作菌种过程中由于振动,特别是灭菌时,由于温度突变,会使瓶(或袋)壁产生裂缝,造成裂口处污染。 3.棉塞潮湿污染;由于瓶口不净或棉塞与料接  相似文献   

5.
在食用菌栽培中,有时会遇到下种后因菌丝不萌发或吃料慢,杂菌乘虚而入造成栽培失败。造成菌种不萌发或吃料慢的原因有:菌种培养基营养失调,菌种培养时因温度过高而烧菌,细菌污染,菌种老化以及其它病害引起的菌种干散等。初学者对菌种污染后期易产生色素的杂菌(如木霉、黄曲霉)等容易看出,而对上述的劣种不易鉴定。笔者经试验后摸索出一点经验,同行们不妨一试。现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6.
在指导食用菌生产的过程中,发现陕西省汉中市各县(区)黑木耳原种生产成品率普遍不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易感染杂菌。主要原因有:①培养料灭菌不彻底。表现为整个培养袋上都长出均匀的杂菌菌落,污染率达90%。②接种过程不规范或菌袋有问题。表现为杂菌在袋口周围或培养袋被刺破的地方形成圆形扩散的菌落,且菌丝稀疏。③菌种本身  相似文献   

7.
灰树花液体培养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灰树花(Grifola frondosa)也叫栗蘑、莲花菇等,是一种含有海藻糖、多糖、氨基酸、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钙、铁、锌、硒等营养成份的食用菌.其所含多糖的抗癌能力优于香菇多糖及云芝多糖,具有较大的开发价值,但由于其子实体生长需氧量大,容易污染杂菌,加之生长周期长,故目前在我国固体栽培者不多,而液体培养尚未见报道.本文通过不同液体培养基筛选、不同pH和通气量对发酵影响及发酵周期试验,确定液体培养条件为:培养基配比麸皮5%,玉米粉1%,麦芽糖2%等,初始pH6,25℃培养6天,菌体及胞内多糖达最大量.  相似文献   

8.
采用锯木屑培养担子菌,除非是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培养,不然几乎都会受到木霉菌等杂菌的污染。为了防止这种污染,通常采取如下两种措施:①先用常规方法对培养基进行灭菌处理,接上菌种后置5~10℃的低温下培养,能抑制杂菌的生长;②采用苯并咪唑衍生物等药剂,来抑制培养中的杂菌。然而,采用5~10℃的低温培养,会延长担子菌的培养时间;采用药物抑  相似文献   

9.
在食用菌制种和栽培上,因各种原因引起的杂菌污染屡见不鲜。各种杂菌(如霉菌和细菌)几乎无一例外地都是竞争性的,它们和食用菌生活在同一培养基上,争夺食用菌的营养和生活空间,影响食用菌的生长;许多杂菌还通过产生一些有毒物质来抑制食用菌菌丝的生长。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食用菌制种和栽培的中心工作就是如何来防止和控制各种杂菌的污染,以获得菌丝体或栽培体的纯培养。  相似文献   

10.
历来试管斜面培养基都是用棉塞封口,但棉塞易吸潮,夏季气温高时培养菌种容易污染杂菌,特别是培养好的菌种放入冰箱内保藏时,时间一长,棉塞上便滋生杂菌。为此,我们试将棉塞封口改成聚丙烯塑料布包扎封口。结果,这种方法,很成功。一,塑料不吸潮;二,塑料无营养,不生杂菌;三,塑料保温性能好,培养基水分不易散失,从而提高了试管菌种生产成活率,并延长了保存时间。  相似文献   

11.
(二)菌筒成品率低培养基污染杂菌是香菇袋式栽培的一大难题,菌筒严要污染,造成生产亏损的事常有所闻。引起污染的杂菌主要有链孢霉、曲霉、青霉、根霉、毛霉、木霉等,这几类霉菌传播扩散非常迅速,尤其是链孢霉,在高温高湿的天气,常在数天之内突然暴发,有时是毁灭性的。降低菌筒污染率的办法是采取综合防治措施。造成污染的原因经常是多种多样的,也不可能指望喷射某一种特效药剂就能彻底解决杂菌污染的问题,同时又不会影响香菇菌丝的生长。香菇生产中目前使用的一些杀菌剂,既能杀灭杂菌,同时也能杀伤香菇菌。具有选择性,对霉菌等有特效,而对  相似文献   

12.
用液体菌种生产食用菌 ,同固体菌种相比 ,除降低成本、缩短周期、提高产量外 ,而且大大降低污染率 ,但有些用户因不注意相关环节的细节问题 ,也会造成接种后菌袋污染率上升 ,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培养基灭菌不彻底 在对菌袋灭菌过程中因温度或时间等问题处理不当 ,造成灭菌不够彻底 ,液体菌种接入后 ,菌丝长至 1/ 3左右时 ,杂菌由料中间向外生长造成菌丝不再向内生长。2 接种环境不达标 接种环境不标准 ,不卫生而导致接种环境无菌率低 ,因而在接种过程中杂菌孢子落入菌袋中的数量太多 ,形成优势而导致染菌。3 接种不熟练 使…  相似文献   

13.
答:食用菌菌种一般分母种、原种和栽培种。母种是直接从子实体(组织或孢子)、菇木(耳木)分离得到的菌种。培养基常采用营养丰富、较易吸收的马铃薯琼脂培养基(又称PDA培养基,其成份:去皮马铃薯200克,葡萄糖20克,琼脂18~20克,水1000毫升)。为了便于保藏、运输和防止杂菌污染,一般采用试管里培养,故又称“试管菌种”。原种是将培养好的母种接种到木屑、麦草等培养基中得到的菌种。一般一支母种可接原种3~5瓶。常用的培养基有木腐菌和草腐菌两种。木腐菌(如银耳、香菇、灵芝等)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省种植的平菇面积迅速在扩大,裁培期也越来越长,至使病虫害的种类日趋增多,危害亦越来越重,其中威胁较大的是杂菌污染问题.为了探讨平菇高产优质的栽培技术,有效地控制杂菌污染,我所于1986至1987年先后在高温(外界气温31.5~38.5℃)条件下进行了平菇防杂菌污染试验,现将初步结果简报如下:(一)试验材料供试菌种为佛罗里达平菇.母种培养基为PDA,二、三级种均为纯棉籽皮培养基。培养料为干燥、无霉变的纯棉籽皮。栽培容器为40×26×0.025cm 的聚乙烯塑料袋。(二)试验方法每袋装干料1000克,于7月20和21日播种,每个处理5袋,2次重复,一组置27~34℃的地上室培养,另一组置19~21.5℃的地下室培养。栽培袋均单层排放,菌丝长满袋后移入半地下棚内出菇。  相似文献   

15.
为了广辟毛木耳栽培料的来源,我们于1986~1987年对四个毛木耳菌株在稻草培养基上,采用接液体种和固体种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证明,毛木耳在稻草培养基上,用液体菌种接种,比固体菌种产量高,菌丝满袋早,杂菌污染率低。材料和方法(一)供试材料菌种有从广西科学院微生物实验厂引进的白兰、白背和黄背毛木耳,从上海嘉定县马陆菌种场引进的黑杂木耳。  相似文献   

16.
我县自推广袋栽黑木耳技术以来,栽培面积逐年扩大,杂菌污染也较严重,给耳农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损失.为此,近几年来我们在栽培过程中,对杂菌的污染进行了重点探索,现就杂菌污染的原因及防治措施谈点浅见.(一)灭菌不彻底污染的杂菌,最常见的是霉菌.我区菇农大多是采用常压灭菌,因锅封闭不严,锅内装料又较多,常常灭菌不透,幸存的霉菌孢子萌发繁殖造成料袋污染.灭菌不透的料袋(17×35cm),接种  相似文献   

17.
黑木耳代料栽培中的杂菌污染,是影响其产、质量的严重问题,试验中常出现前期(指头批耳)减产,后期无收的现象。代料栽培黑木耳,杂菌污染之所以比较严重,主要原因是:基质疏松,营养丰富;菌块  相似文献   

18.
食用菌斜面菌种在分离、培养过程中,有时会受到杂菌的污染。因此,要及时进行纯化培养。下面介绍几种简易的纯化方法。利用寄主组织或子实体进行组织分离,在分离培养基内加入链霉素(30单位/毫升)可抑制细菌生长;加入灰黄霉素(20单位/毫升)、制霉素(30单位/毫升)可抑制真菌生长。斜面受到细菌污染,可酌情采用下列方  相似文献   

19.
袋栽香菇污染率高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淑芳  张占兴 《食用菌》1998,20(1):38-39
近年来,我国香菇代料栽培发展很快,但由于有些菇农对生产中的关键技术环节重视不够,导致污染率高,造成香菇减产或绝收。 1 污染原因 1.1 料袋灭菌不彻底造成污染 特征是杂菌在料袋内普遍发生,种类多样。有时前期无任何表现,后期突然暴发。造成灭菌不彻底的原因:①灭菌灶设计不合理,仓内有“死角”。②温度达100℃保持的时间太短,袋料中心由于传热慢灭菌不彻底。③原料严重霉变,杂菌基数大,按常规灭菌达不到彻底灭菌要求。 1.2 表面微孔造成污染 特征是出锅后5~10天,在袋表有杂菌小斑点,细查在袋膜有小孔。造成微孔污染的原因:①塑料袋质量不高,韧性差,本身存在有微孔。②在装料、出锅、转运过程中操作粗放,造成的小孔。③灭菌灶仓壁粗糙,在装锅过程中扎破袋造成的微孔。 1.3 接种过程中造成污染 特征是接种穴周围有杂菌斑。主要原因:①接种室消毒不彻底有杂菌孢子存  相似文献   

20.
棉籽壳生料栽培平菇新工艺的出现,对推广平菇生产起了很大作用。但由于缺乏一套相应的技术要领,在推广中往往套用灭菌培养基纯培养法,不少地方发生大面积的杂菌污染,造成很大损失。我们经反复试验,体会到要使生料栽培获得成功,除了选育健壮菌种外,不能套用灭菌培养基纯培养法,也就是不能单纯着眼平菇菌丝生长的各种因素,要考虑棉籽壳生料培养基在整个培养过程如何抑制杂菌的各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