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梨瘿蚊是黔北地区为害梨树芽叶的主要害虫,在该地区每年发生4代,以老熟幼虫越冬。介绍梨瘿蚊的形态特征和发生规律,重点分析梨瘿蚊在黔北地区的发生特点及重发生原因,并提出综合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
高涛 《落叶果树》2014,(1):29-31
对梨瘿蚊的越冬场所、出蛰时间、形态、危害状况等进行了调查,并进行了田间药物防治梨瘿蚊的试验。结果表明,梨瘿蚊以幼虫吸食梨幼嫩芽叶汁液,在黄河故道地区一年发生2—3代,为全变态害虫,以老熟幼虫在土壤中及树干翘皮下越冬。冬春季深翻树盘下土壤及刮除枝干上的粗翘皮是防治梨瘿蚊的有效措施。越冬幼虫出蛰期与梨树的花期基本一致,花期前后是药物防治的关键期,可选用40%毒死蜱、5%功夫菊酯乳油等地上地下同时喷洒,防治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桔实雷瘿蚊是我县近年发现的新害虫。该虫主要以幼虫为害果实,受害轻的柚园一般损失10%~20%,受害重的柚园损失50%以上,严重影响了我县瑁溪蜜柚的产量和品质。通过几年的调查,就该虫的发生为害特点以及防治技术进行探讨。1形态特征桔实雷瘿蚊属双翅目,瘿蚊科。成虫体小,像小蚊子,体长1.6~3.0 mm,淡红色,密被黑色微毛,雌雄异型。卵长椭圆形,微小,初呈白色透明,后颜色逐渐变深,孵化前卵内出现红色点状。初孵幼虫白色透明,开始为米灰色,后变黄,老熟时体长3~4  相似文献   

4.
蘑菇瘿蚊在漳州地区发生和为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顺章 《食用菌》2008,30(4):59-60
通过培养观察,蘑菇瘿蚊幼虫的适宜温度为16-18℃,相对湿度为80%~90%。在菌丝和子实体上主要进行无性繁殖,6-8d繁殖1次,每条老熟幼虫可产生6-17条小幼虫;蛹对环境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在气温35~36℃,相对湿度50%~60%条件下,可存活48d。对漳州三个蘑菇主产区蘑菇瘿蚊发生情况调查:子实体感染率10.6%~18.8%,菇房污染率33.3%~42.9%,主要以成虫在蘑菇菌丝阶段进入菇房产卵繁殖,蘑菇生长期以老熟幼虫无性繁殖的幼虫为害菌丝和子实体。蘑菇休闲期蘑菇瘿蚊以蛹的虫态存活,主要栖息地为蘑菇培养废料堆积地、菇房周边垃圾粪土及菇房内残留废料。  相似文献   

5.
朱富春 《中国瓜菜》2009,22(6):48-49
<正>平菇瘿蚊又名小红蛆、瘿蝇、菇蚋,属双翅目瘿蚊科,成虫形似小蚊子,微小细弱,肉眼很难看到,幼虫头部、胸部、背部深褐色,其他为灰褐色或淡橘色。  相似文献   

6.
中原地区梨瘿蚊的发生特点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梨瘿蚊在河南一年发生三四代,以老熟幼虫在土中越冬。使用25%吡虫啉WP2500倍液,2%阿维菌素EC3500倍液,15d防效分别为85.35%和81.36%.15d保梢效果在80%以上。龟纹瓢虫、小花蝽对梨瘿蚊具有较好的控制效果.应注意保护和利用。  相似文献   

7.
以梨瘿蚊为研究对象,采用显微观察及田间统计方法,调查了梨瘿蚊的危害症状,梨瘿蚊卵、幼虫、成虫的形态特征及其产卵习性等生物学特性,系统研究了梨瘿蚊成虫种群和幼虫种群动态变化及梨园天敌昆虫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梨瘿蚊在湖北省梨产区1年发生3代,越冬代成虫羽化出土时间周期较长,从2月下旬出土,一直持续到3月下旬羽化达到高峰,梨瘿蚊幼虫种群在1年中出现3次危害高峰,危害高峰在梨瘿蚊成虫羽化后20~30d后出现;当环境温度高于30℃时,梨瘿蚊幼虫结茧化蛹,不再羽化;梨园中梨瘿蚊的天敌昆虫的种类主要包括草蛉、异色瓢虫、龟纹瓢虫、食蚜蝇、蜘蛛和蚂蚁等。  相似文献   

8.
平菇瘿蛟又名小红蛆、瘿蝇,属双翅目,瘿蛟科,瘿蚊成虫形似小蚊子,微小细弱,肉眼很难看到,幼虫头部、胸部、背部深褐色,其他为灰褐色或淡桔色。  相似文献   

9.
对浙西北梨区梨花瘿蚊幼虫的发生危害与化学防治策略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梨花瘿蚊幼虫发生在2月底至3月底,危害期为15~20d。梨树小花蕾露出时间越早,梨花瘿蚊幼虫发生就越早。气候条件明显影响梨树的开花时期和梨花瘿蚊幼虫的发生危害时期。80%敌敌畏EC和90%敌百虫TK对梨花瘿蚊幼虫的防效最好,在药后3~7d防效分别为92.7%~96.4%和87.1%~93.2%;其次为5%氟虫腈SC和40%毒死蜱EC,防效分别为84.7%~88.8%和78.2%~89.7%;而1.8%阿维菌素EC、37%氯·马EC、17%阿维·毒EC的防效很差,在64.4%以下,尤其是阿维·毒基本无杀虫效果。7种药剂的保花效果次序为敌敌畏、敌百虫氟虫腈、毒死蜱阿维菌素、氯·马、阿维·毒。防治梨花瘿蚊幼虫的最佳时期是少部分梨花花苞开始露白的时间。  相似文献   

10.
<正>梨瘿蚊俗称梨芽蛆、梨红沙虫,属双翅目瘿蚊科。据资料介绍,目前其寄主植物仅为梨树,在我国北方梨园发生普遍。2006年在陕西省蓝田县梨园发现小范围零星发生,近年来呈逐年加重趋势。由于梨瘿蚊以幼虫卷叶为害,防治非常困难,又因其初期为害状与蚜虫类似,使得许多果农误  相似文献   

11.
梨瘿蚊[Dasineua pyri(Bonche)]俗称梨芽蛆,属双翅目瘿蚊科害虫,主要以幼虫舔食梨树嫩芽、嫩叶。近年来,由于一些高接梨树长势过旺,新梢停止生长晚,为梨瘿蚊提供了充足的食源;  相似文献   

12.
2007—2008年对梨瘿蚊在桂林田间消长规律及防治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梨瘿蚊越冬代羽化出土时间是在早春2月中旬~3月上旬;越冬代的羽化高峰(即危害高峰)在2月20日-3月10日;第一代发生高峰在4月10~25日,第二代发生高峰在5月10~25日,第三代发生高峰在6月10~20日。田间防治试验表明,在越冬代羽化出土之前,用40%辛硫磷乳油300倍液泼洒土壤对梨瘿蚊有良好预防效果。同时,在幼虫未老熟脱叶掉地之前,摘除第一批被害春梢并带出园外烧毁,防效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3.
为了有效阻止梨瘿蚊在我国的蔓延,作者对梨瘿蚊已成为主要害虫梨产区的受害情况进行汇总,探明梨瘿蚊在我国的分布情况,分析梨瘿蚊的蔓延因素。远距离传播是靠越冬幼虫伴随苗木调运实现的。对梨瘿蚊危害区域的年最低气温和3—6月的降水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梨瘿蚊上升为主要害虫的气象条件是,冬季最低气温高于-18.8℃,3—6月的总降水量大于114 mm。指出梨瘿蚊在我国可能蔓延的区域,并根据梨瘿蚊的生活习性提出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14.
<正>梨瘿蚊,又叫梨叶蛆,梨卷叶瘿蚊,红沙虫。属双翅目,瘿蚊科。主要分布在安徽的南部及浙江一带。1999年初迁徙砀山,并繁殖,扩展,危害逐年加重。1危害状况主要以幼虫危害梨嫩芽、嫩叶。嫩叶  相似文献   

15.
枣瘿蚊属双翅目瘿蚊科,俗称卷叶蛆,近年来在圆铃枣区危害日趋严重,据1998年在姜墩枣园调查,虫株率100%,百叶有虫169头,落叶率达到17.8%,已成为圆铃枣产区的主要害虫。枣瘿蚊以幼虫危害嫩叶,嫩叶受害后呈筒状由叶面纵向卷曲,幼虫在卷成筒的幼叶中吸食汁液,被害叶变硬发脆,...  相似文献   

16.
宋光彩  刘世儒 《落叶果树》1990,22(2):12-14,9
中华长尾小蜂属长尾小蜂科,长尾小蜂属。为栗瘿蜂幼虫的专性寄生蜂。是我国大部栗产区瘿蜂天敌的优势种群。为更好地利用保护这一天敌资源,我们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1、2、3、4、5],1996~1989年做了进一步的调查研究。 一、生活史及习性 中华长尾小峰每年发生一代,以老熟幼虫在当年生栗瘿内越冬;第二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开始化蛹,蛹期平均16.7天;成虫发生期为4月上、中旬,同期在有栗瘿蜂的芽上出现卵,卵期5~7天。随着栗瘿出现,孵化幼虫寄生于寄主幼虫体外。6~7月份,幼虫老熟,越夏越冬。 据1988—1989年6块标准地调查,成虫开始出瘦的旬平均…  相似文献   

17.
梨瘿蚊在砀山一年发生2~4代,以幼虫危害幼嫩新梢,以老熟幼虫在表土层中越冬、化蛹,3月底开始羽化、出土。出土后只要有未展开的嫩叶,该虫就能繁殖、危害,一个世代约1个月。多雨潮湿的天气有利于其发生。农业防治方法为休眠期深翻土壤,春季开花前挂黄色粘虫板,新梢生长期剪除虫梢。药剂防治要抓住卵期至低龄幼虫期,杀卵和低龄幼虫较好的药剂有毒死蜱和氯氟氰菊酯。  相似文献   

18.
为害枝1(3) 枝上有虫。2(1) 虫瘿呈园形,有时长达8公分,虫瘿内部有桔黄色、无足的小幼虫……………树莓茎瘿蚊。  相似文献   

19.
<正>梨瘿蚊Contarinia pyrivora(Riley),也叫梨蚜蛆,属于双翅目瘿蚊科,寄主植物目前只发现梨树。以幼虫危害梨树幼嫩叶片为主,同时也危害花和幼果。据调查,目前,梨瘿蚊在广西梨的种植区都有不同程度发生,富川县近两年来其危害日趋严重,部分梨园受  相似文献   

20.
柑桔芽瘿蚊又名柑瘿蚊,属双翅目瘿蚊科。以蛆状幼虫钻入嫩芽取食,形成绿豆大小淡绿色虫瘿,嫩芽因生长点被破坏不能抽梢、开花,严重影响产量及桔树生长。据报道,至今该虫仅在广东、广西和四川的局部地区发现。地处赣粤边界的全南县北部山区的江西长城企业集团下属的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