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新法二则     
(一)平菇木耳玉米立体种植高产新法笔者通过几年来摸索出一种新的培植食用菌方法,使得大田种植三高产新模式。平菇亩产5000多公斤,鲜木耳2000多公斤,玉米500多公斤,每亩地纯收入达万元,比单种玉米的经济效益提高30—50倍,是一项值得推广的立体种植模式。其方法是:早春适时整地造墒,并进行土壤消毒。消毒药品:甲醛、高锰酸钾、多菌灵(或苯菌特)选一种喷洒地面,于4月初按20×20厘米的播种行播种2行玉米,2行之间留出1米的大行。玉米选用高产大穗型沈单7号,播后覆盖地膜。玉米大行之间,在离玉米20厘米处分别挖30厘米宽的平  相似文献   

2.
1985年—1983年,我们进行了“玉米平菇大田间作”的试验,初步探讨了平菇与玉米大田间作的高产栽培工艺。结果表明,玉米条幅间各种生态条件基本上能够满足平菇的生长发育。由于平菇与玉米间密切的互惠作用,从而取得了亩产鲜菇3500—5000斤,玉米1300多斤的好收成,每亩收入达2500—3000元左右,较单种玉米的经济效益提高了10倍以上,从根本上解决了粮菇争地问题,为大面积栽培平菇开拓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我省有丰富的棉籽壳、玉米芯等资源,为了充分开发利用这些资源,开拓一种高效益,大面积栽培平菇的新方法,让美味高档食品早日成为大众佳肴,我们从1985年开始进行玉米大田间作平菇高产栽培技术研究.通过两年来的试验,取得了亩产鲜菇1750~2500公斤,玉米650公斤的好收成,比单种玉米的经济效益提高10倍以上,为玉米产区农民开辟了一条致富均新途径,现初报如下.一、材料与方法(一)供试品种:平菇品种采用高温侧5,中温353,中温宁野24.玉米品种为紧凑型,叶片上冲、高  相似文献   

4.
山东省莱阳农学院研究的平菇、玉米立体种植高产技术,最近在山东通过了省级鉴定。与会的全国著名专家教授认为,这一研究成果是我国种植业上的一项创新,探索了一条立体农业和生态农业发展的新路子,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1987年始,该院农学系讲师蔡德华、宋爱荣等有关科技人员经过了三年多的探索和反复试验,采用菌丝袋植室内外结合的方法,充分利用平菇、玉米间作田间气温、地温、空气相对湿度、光照强度等适于平菇、玉米生长的良好环境条件,成功地研究出平菇、玉米立体种植双高产的新模式。该项技术工艺具有不争光、不争地、不争肥、成本低、双高产的特点,可把棉籽壳、玉米芯等  相似文献   

5.
为了更好地利用开发本地自然资源,发展生态农业,提高耕地的复种指数,增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我们从1987年开始对粮、耳、菜立体种植高产栽培模式进行了试验与开发,全市已推广面积200多亩,平均亩产玉米586.6kg,木耳2531.4kg,马铃薯2003.2kg,亩纯收入为7342元,增产增收效益显著,该技术已被国家农业部列入"丰收计划"项目.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相似文献   

6.
李清法 《食用菌》1993,15(5):27-27
近几年,各地逐步发展起了食用菌与粮棉林菜间作的立体种植技术,成为立体农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项技术有效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弥补了室内栽培食用菌生长条件受限制的不足之处,故产品质量优于室内栽培。现就我们实验的平菇、木耳、玉米三高产技术简介如下:玉米分大小行播种,大行1.2m 宽,小行40cm 宽,平菇距玉米行10cm 播在大行内,两边各播一条,中间留40cm 的走道,以便管理。  相似文献   

7.
四川忠县城郊三线蔬菜基地人均耕地仅0.6亩,粮经作物争地的矛盾十分突出。近年来,我们在不断地实践中,摸索出了粮、瓜、菜间套,一年七熟种植模式,即小麦十(榨菜-菜豆)-西瓜+玉米-秋玉米-大白菜。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一、效果 1989~1991年3年多点调查,全年平均亩产粮食505公斤,西瓜2500公斤,各类蔬菜8885公斤,合计产值3723.67元。其中小麦亩产186公斤,产值107.86元;榨菜亩产3500公斤,产值350元;菜豆亩产嫩荚785公斤,产值471元;西瓜亩产2500公斤,产值1250元;玉米亩产165公斤,产值84.98元;秋玉米亩产155  相似文献   

8.
浙江省慈溪县胜东乡安乐桥村承包户罗志良,种植辣椒经验丰富。1982~1987年,他种植的辣椒(品种为四川“二金条”),平均亩产干椒472公斤,亩产值1018.50元,其中:1984年种0.5亩,折亩产510.2公斤;1985年种1.1亩,亩产干椒530.9公斤;1986年种1.0亩,亩产干椒483.1公斤,产量比大田  相似文献   

9.
粮菇间作是一种新的农业栽培技术,我们从1987~1990年进行了地膜玉米与平菇蔬菜间作试验,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玉米平均亩产750kg 以上,平菇亩产1500kg,中间还多收了一批蔬菜,每亩纯收入4000元以上,比单种玉米提高效益15倍。现将四年的试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通辽位于内蒙古东部地区,在茫茫沙海之中,唯独通辽这块土地是玉米产区,素有“内蒙粮仓”之称,也是东北平原的玉米主产区之一。玉米芯、玉米秸资源极为丰富,为更好地利用开发这一自然资源,发展二高一优农业,提高土地利用率,以增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我们从1992年开始,在133m~2土地上对菜粮菌大田立体种植高产栽培模式进行了小区试验,取得了折合亩产玉米850kg、马铃薯1200kg、黑木耳(干品)150kg的好收成,增产增收效果十分显著。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  相似文献   

11.
我省农副产品非常丰富,为充分利用和开拓这些资源,我们研究成功了蔬菜与平菇间作新技术,不仅解决单纯利用阳畦栽培占地多、成本高的缺点;而且经济效益也得到提高,比单纯种蔬菜增加收入4—5倍。此一技术研究始于1985年,通过3年的试验、示范及推广,取得了亩产鲜菇2500公斤,蔬菜亩产4000公斤的好收成。现初报如下:  相似文献   

12.
菇粮立体栽培,为食用菌的生长发育提供了最佳的自然生态环境,使病虫害大大减轻,还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促进生态良性循环,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资源,使食用菌与农作物互相促进,相得益彰进而获得高产高效益。我们在国内外菇粮立体栽培实践基础上,结合我省实际进行了玉米、小麦、平菇、木耳一地四收栽培试验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初步探讨了丝瓜、草菇间作和大白菜、平菇轮作两种高产栽培技术。取得了亩产鲜苗菇724.5公斤,丝瓜多收1627.5公斤,每亩纯收入增加1817.62元,较单作丝瓜的经济效益提高一倍以上;收完秋菜早、中熟大白菜后。复种一季平菇,不影响下茬大春播蔬菜生产。每亩多收平菇2853.25公斤,比不复种地增加纯利1224.39元提高经济效益1.5倍以上,从而缓解了菇房紧张,菜菇争地的问题,为提高菜地复种指数和经济效益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曾晓军 《蔬菜》1994,(5):15-15
早辣椒大面积栽培高产技术早辣椒生产在短短的几年内即成为江西永丰县种植业中仅次于水稻的第二大支柱产业,大田种植面积由1983年的1.5亩发展到1993年的19000多亩,1993年平均亩产2627公斤,亩纯利3305元,比常规辣椒提早50~60天上市,...  相似文献   

15.
目前,平菇在农村种植比较普及,但生物效率不高.为此,我们进行了平菇袋栽与阳畦结合二次出菇试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自1986年春季至1988年冬季先后投料16250公斤,培植13000袋,共收鲜平菇63537.5公斤,生物学效率达391%.现将本项技术介绍如下:一、常规培植(一)配料、装袋和接种供试菌种为低温型平菇SZ-P117菌株和佛罗里达平菇.培养基配方为:棉子壳90%,玉米面6%,石膏粉1.5%,生石灰0.5%,多  相似文献   

16.
稻田套平菇一般多在杂交稻田进行,为了使推广面更大,1989年我县在粳稻田套放平菇获得成功,亩产鲜菇4350.5公斤,中稻523.5公斤,亩纯收入达6968元.实践证明,这是一条稳粮增收、发家致富的好途径.现将其主要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稻田生态基础稻田中后期的温、光、湿很适合中、高温型平菇的生长,这是室内外搭棚或利用旱地高秆作物栽培平菇  相似文献   

17.
在冬暖式塑料大棚内进行黄瓜间平菇越冬栽培是一种高效立体种植模式。黄瓜亩产量6458公斤,产值11458元,平菇亩产量3125公斤,产值6250元,总收入17709元。黄瓜间作平菇比单作黄瓜亩净增产值8543元,明显提高了单位面积产出和产值。本技术采用冬暖式大棚,东西长50米,跨度8.2米,面积410平方米。  相似文献   

18.
春末至秋季高温时节,室内栽培平菇管理较难.为探索高温季节生产平菇的途径,我们于1988年进行了菇豆间作试验,收到了较好的效果.1989年我们又在栽培技术方面进行了进一步研究,获得了亩产黄豆288公斤,鲜菇2649~5200公斤的好收成,现总结如下:(一)材料和方法供试平菇品种为双耐3号.黄豆品种是一宝圆粒,该品种株型紧凑,株高90厘米,耐肥抗倒伏,不吐蔓,春播生育期110天左右.试验  相似文献   

19.
通过三年的粮菜间作套种试验,先后种植了土豆、西瓜、玉米,大白菜,冬小麦,甘蓝,生姜,玉米,冬小麦,圆葱、花生、玉米,共十二作十二收,平均每年四作四收,总共生产粮油1526.23公斤,瓜菜15080公斤,折款收入3237.48元,扣除成本494.7元,平均每年亩收粮油418.75公斤,瓜菜经济纯收入914.26元,为沂河两岸沙壤河土地的立体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河北省兴隆县大河南村食用菌实验小组,从1983年开始在玉米地里种平菇,获得亩产平菇1813~2100斤的好收成,而且玉米增产18.7%,为玉米产区发展平菇生产闯出了一条新路。兴隆县位于燕山山脉雾灵山脚下,常年平均气温7.5~10.3℃,最高温度7月份22.5~24.7℃,最低温度1月份为-7~-10.5℃。一般年份春季雨水少,夏季雨水较多,且多半集中在7、8月间,平均年降水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