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解坝上长尾鸡快羽系和慢羽系的生长发育规律,运用线性、幂、指数、对数、Logistic 5种模型分别对坝上长尾鸡慢羽系和快羽系0~14周龄的体重进行生长曲线拟合分析,结果表明:慢羽系用Logistic模型拟合效果最好,拟合度最高,为0.996,体重估计值和实际观察值最为接近;快羽系用线性模型拟合效果最好,拟合度最高,为0.981。快羽系和慢羽系相比,慢羽系用Logistic模型拟合度高,拟合效果好。  相似文献   

2.
通过雏鸡胎粪中群特异性衣壳蛋白27(p27)抗原检测以判定禽白血病病毒(ALV)垂直传播是实施禽白血病净化的关键步骤,为对比不同ALV-p27抗原ELISA试剂盒对我国四类广泛流行的亚群ALV垂直传播的检测效果,本试验设置ALV-A、ALV-B、ALV-J和ALV-K感染组,以无菌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在8胚龄时以卵黄囊接种的方式感染SPF鸡胚,建立鸡胚携带ALV-A、ALV-B、ALV-J和ALV-K的垂直感染模型。采集各组雏鸡胎粪样品和血浆样品,死亡鸡胚肝脏样品,死亡雏鸡胎粪样品、血浆样品和肝脏样品,其中血浆和肝脏样品需接种鸡胚成纤维细胞系(DF-1细胞)进行病毒分离,各样品以4家公司提供的ALV-p27抗原ELISA试剂盒进行检测,并以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进行平行检测,比较阳性检出率和灵敏度。结果显示,4家公司的ALV-p27抗原ELISA试剂盒对于同一样品的阴阳性判定结果基本一致,但灵敏度存在差异;胎粪样品直接ELISA检测不能将ALV阳性鸡只全部检出,相对于胎粪样品,血浆和肝脏病毒分离样品ELISA检测更具有灵敏度优势。本试验所建立的对比方法不仅有助于评估4家公...  相似文献   

3.
试验通过寿光鸡和快羽系琅琊鸡进行测交,观察后代中羽速和羽色的表型和分离比例。选择具有纯合基因的快、慢羽兼具黑色素扩散基因的寿光鸡作为亲本,建立快慢羽纯系系谱F1代。选留F1代快羽公鸡与慢羽母鸡建立自别雌雄配套系。结果表明,黑羽对麻羽的遗传方式是完全显性遗传;快慢羽纯系后代快、慢羽比例分别达到99.72%和99.76%以上;羽速自别雌雄准确率公雏99.85%以上,母雏99.77%以上。  相似文献   

4.
为了检测从国外直接进口的蛋用型祖代鸡群是否存在外源性禽白血病病毒(ALV)的感染,将240只1日龄鸡饲养在严格的SPF环境中。在不同日龄采集泄殖腔棉拭子检测ALV群特异性p27抗原、采集血浆分离外源性ALV和采集血清检测ALV-AB及J特异性抗体。结果表明:在近3个月的6次采样检测中,6个不同的配套系间泄殖腔棉拭子检出率显著不同。其中1个配套系6次完全阴性,其余5个则在不同时期呈间隙性阳性。各品系之间ALV p27抗原检出率与快慢羽性状没有相关性。慢羽的配套系C,36只鸡中在45日龄检出了1例ALV-AB抗体一过性阳性,在60日龄检出了2例ALV-J抗体一过性阳性。分别在5、21日龄采血浆在DF1细胞分离病毒,所有的6个配套系的204只鸡外源性ALV的病毒分离均为阴性。  相似文献   

5.
快慢羽对蛋鸡生产性能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一、前言快慢羽基因被广泛用来进行雏鸡的1日龄雌雄自别。要实现1日龄雏鸡羽速自别,必须有专门的快羽系和慢羽系,然后通过两个系杂交(快羽公鸡配慢羽母鸡)达到羽速自别。据报道,带k基因的快羽鸡和带K基因的慢羽鸡由于所携带基因的不同在一些生产性能和抗病力上有差异,一般认为k基因对大多数经济性状有利。Kumar和Acharya(1975)报道,白来航快羽新母鸡的开产日龄早于慢羽新母鸡。Vermar和Sing(1983)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河南某斗鸡原种场禽白血病病毒(ALV)感染状况,分别于2017年1、4、9、12月和2018年7月随机或全群采集该场核心鸡群雏鸡胎粪棉拭子40份、泄殖腔棉拭子973份、血清150份以及留种用公鸡精液42份,采用ELISA方法分别检测雏鸡胎粪棉拭子、泄殖腔棉拭子、精液的ALV-p27抗原和血清样品的ALV-A/B、ALV-J亚型抗体。采集33份泄殖腔棉拭子ALV-p27阳性鸡的血浆,接种DF-1细胞,分离外源性ALV,并对分离株env基因进行了序列测定和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初次检测的雏鸡胎粪棉拭子ALV-p27阳性率为0,之后3次检测的成年鸡泄殖腔棉拭子ALV-p27抗原阳性率分别为84.48%、88%和78.10%;血清ALV-A/B、ALV-J亚型抗体阳性率两次检测结果分别为17.14%、0%和79.31%、24.14%;留种用公鸡精液ALV-p27抗原阳性率9.52%。DF-1细胞培养共分离到6株ALV,其中2株env基因序列与ALV-A亚型SDAU09E2株、ALV-J亚型HPRS103株同源性分别为89.2%、56.4%和89.2%、56.0%。表明该核心鸡群ALV感染率较高,且以A亚型为主。  相似文献   

7.
禽白血病和羽速基因对白壳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对2700只白来航母鸡禽白血病检测,慢羽鸡的白血病阳性率(56.78%)极显著高于快羽鸡(10.93%)。对快羽鸡(k)、慢羽鸡(K)、白血病阴性鸡(-)和阳性鸡(+)的生产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几种鸡之间的死淘率都无显著差异;K的140日龄体重极显著(P<0.01)高于k,开产日龄(od)K比k推迟(P<0.01);产蛋数(tn)k比K多(P<0.01)。阴性鸡和阳性鸡之间在od和tn方面差异显著(P<0.01)。慢羽阴性鸡和慢羽阳性鸡之间、以及快羽阳性鸡和快羽阴性鸡之间140日龄的体重差异不显著(P>0.05)。总产蛋数快羽阴性鸡最多,与慢羽阴性和慢羽阳性差异都显著(P<0.05)。慢羽阳性鸡产蛋数最少,和慢羽阴性鸡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8.
广西鸡传染性贫血流行病学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应用PCR检测技术 ,对采自广西五个主要养鸡地区 5 0多个鸡群 3 2 1羽病鸡的组织样品 ,进行了鸡传染性贫血病毒核酸的检测。结果检测的病例平均阳性率为 2 8 3 4%;三黄鸡的阳性检出率最高 ( 3 9 2 8%) ;各种日龄的鸡均可检出 ,其中最小的为 7日龄、最大的为 3 5 0日龄 ;对 5个免疫器官的检测结果显示 ,骨髓的检出率最高( 84 3 8%) ;CIAV阳性病例中与MDV、REV和ALV的混合感染率共计 48 40 %。  相似文献   

9.
旨在探明禽白血病病毒(ALV)在地方鸡种惠阳胡须鸡和汶上芦花鸡的垂直传播特性。以惠阳胡须鸡和汶上芦花鸡为素材,43周龄时进行血液与精液ALV病毒分离检测,结合系谱追溯筛选个体组建两个大试验组:阳性惠阳胡须鸡♂×阴性汶上芦花鸡♀;阴性汶上芦花鸡♂×阳性惠阳胡须鸡♀。后代群体隔离饲养,进行1日龄胎粪p27抗原、42日龄泄殖腔拭子p27抗原和病毒分离检测,并对ALV分离检测阳性样本进行PCR扩增、测序和遗传演化分析确定ALV的亚型。结果表明,阳性公鸡后代胎粪p27抗原、泄殖腔拭子p27抗原和血浆病毒分离阳性率显著高于阳性母鸡后代(P0.05),阳性公、母鸡后代病毒分离阳性率分别为8.54%和0%;阳性公、母鸡S/P值高低与其后代的p27抗原阳性率没有显著相关性(P0.05);胎粪和棉拭子p27抗原的假阳性率较高,且与病毒分离相比,胎粪p27抗原检测的漏检率为15%;序列分析和遗传演化分析结果表明病毒分离检测阳性个体均为ALV-J。公鸡在地方鸡种惠阳胡须鸡和汶上芦花鸡ALV垂直传播中发挥重要作用,在禽白血病净化过程中要加强对于公鸡感染的监测。  相似文献   

10.
经三年多的选种和培育,我们已建立了石岐杂鸡的快羽系与慢羽系,并成功地进行繁衍和杂交,作为石岐杂鸡商品代自别雌雄的亲本.快、慢羽两系的主要差异在于其羽毛生长状态.按照遗传理论,负责雏鸡翼羽生长速度的基因在性染色体上,带有慢羽基因的公、母雏,出壳时主翼羽短于或等于覆主翼羽,有的主翼羽尚未长出;带有快羽基因的母鸡或带有纯合快羽基因的公雏,出壳时主翼羽长于覆主翼  相似文献   

11.
为充分体现快慢羽性状对生长的作用,消除品种或品系不同对试验结果的影响,本试验以1日龄罗曼蛋鸡商品代快羽母雏和慢羽母雏作为试验动物,进行同一配套系鸡种商品代母雏鸡中快慢羽性状对生长影响的试验。结果显示:罗曼蛋鸡商品代的快羽母雏鸡要比慢羽母雏鸡生长快,饲养至42日龄时,快羽母雏体重极显著高于慢羽母雏(P<0.01)。  相似文献   

12.
为了改善种鸡的健康状况,2013~2016年对北京油鸡5个种群开展了禽白血病的检测与净化工作。净化方案为在出雏、开产和纯繁3个时间点采用ELISA方法进行禽白血病病毒(ALV)p27抗原检测,淘汰出现阳性的个体或家系。出雏时每只雏鸡采集胎粪样品进行检测,淘汰出现阳性个体所在家系的全部雏鸡。母鸡在开产和纯繁时收集3个种蛋进行检测,淘汰种蛋出现阳性的母鸡个体。公鸡在开产和纯繁时同时采集精液和肛门棉拭子样品进行检测,淘汰精液或肛试样品出现阳性的个体。经过三年时间的检测和净化,北京油鸡5个种群43周龄纯繁前母鸡蛋清p27抗原阳性率平均从4.8%降低到1%以下,个别种群降低到0.5%以下。结果表明:在出雏、开产、纯繁3个时间点采样进行ALV p27抗原的检测,对禽白血病净化效果较为明显,可为其它地方鸡种禽白血病的净化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了彻底消灭禽白血病病毒(ALV)感染,北京市华都峪口禽业有限责任公司在2009~2016年期间对京红和京粉两个蛋鸡品种原种鸡群的6个配套系开展了全面检测和净化,蛋清、胎粪和泄殖腔棉拭子样品ALV p27抗原检测及血浆病毒分离率数据表明,在实施净化前,部分配套系在蛋清、胎粪的ALV p27抗原检测及血浆病毒分离三项指标上都出现一定的阳性率,但随着净化的实施,这三项指标的阳性率迅速下降,并在最近5年稳定保持在零检出。在此期间,泄殖腔棉拭子p27阳性率仅从12.1%缓慢下降,维持在3.5%~5.4%。在其他三项指标已连续多年维持在零检出时,泄殖腔棉拭子p27的检测阳性率极大可能为假阳性。比较不同采样人员、采样部位、样品处理方法对ALV p27抗原检测的影响表明,不同人员采集的泄殖腔棉拭子样品p27抗原阳性检出率不稳定;不同部位采集的棉拭子样品p27抗原检出率不同,泄殖腔棉拭子样品p27抗原阳性率比阴道棉拭子样品高31%;样品的处理方式对检测结果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如p27抗原的检出率随样品稀释液用量的增加而降低,冻融样品阳性率显著高于未冻融样品的阳性率。综合以上结果表明泄殖腔棉拭子ALV p27抗原检测不适合作为禽白血病净化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4.
试验旨在探究禽内源性白血病病毒ev3、ev6和ev21对雏鸡免疫性能的影响。试验利用PCR技术检测太行鸡、大午金凤雏鸡的羽型和ev3、ev6、ev21整合性,测定雏鸡的体重、免疫器官指数,利用ELISA技术检测雏鸡血清免疫球蛋白G (IgG)、免疫球蛋白M (IgM)、免疫球蛋白A (IgA)、白细胞介素4 (IL-4)和白细胞介素10 (IL-10)含量。结果显示,ev3在太行鸡的整合阳性率显著高于大午金凤鸡(P<0.05)。ev3整合阳性太行鸡的法氏囊指数显著高于阴性个体(P<0.05),体重显著低于阴性个体(P<0.05)。ev21阴性太行鸡体重显著高于阳性鸡(P<0.05)。太行鸡母鸡体重和免疫器官总重显著高于公鸡(P<0.05)。ev3阳性太行鸡血清IgG和IL-4含量显著高于ev3阴性鸡(P<0.05)。ev6阳性太行鸡血清IL-10含量显著低于ev6阴性鸡(P<0.05)。ev3阳性大午金凤鸡血清IgM含量显著低于ev3阴性鸡(P<0.05)。ev21阳性慢羽大午金凤公鸡血清IL-4含量显著高于ev21阴性快羽母鸡(P<...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明四川山地乌骨鸡黄羽系快、慢羽群体羽毛与体重早期发育的关系,试验测定了1~35日龄四川山地乌骨鸡黄羽系的主翼羽、覆主翼羽、尾羽羽毛长度及其体重并鉴定快、慢羽基因型。结果显示:四川山地乌骨鸡黄羽系在21日龄之前快羽鸡主翼羽长度显著或极显著长于慢羽鸡(P0.05或P0.01);整个试验周期中,3日龄快羽鸡的覆主翼羽显著长于慢羽鸡(P0.05),而在14和21日龄等长慢羽鸡的覆主翼羽显著长于快羽鸡和典型慢羽鸡(P0.05);快、慢羽鸡14日龄开始出现尾羽,在14、21和28日龄,快羽鸡的尾羽显著长于慢羽鸡(P0.05),35日龄等长型慢羽鸡的尾羽显著长于典型慢羽鸡(P0.05);5日龄等长慢羽鸡体重显著高于快羽鸡(P0.05),14日龄典型慢羽鸡的体重显著大于快羽鸡(P0.05),21日龄之后典型慢羽鸡体重显著高于等长慢羽鸡和快羽鸡(P0.05);表型鉴定为慢羽的群体中有5只基因型鉴定为快羽,表型鉴定为快羽的群体基因型鉴定均为快羽,基因型鉴定结果与表型鉴定吻合率达91.7%。研究表明,通过主翼羽与覆主翼羽的相对长度及基因型鉴定,可在1日龄有效判断四川山地乌骨鸡黄羽系快、慢羽个体,结果为建立四川山地乌骨鸡黄羽系快、慢羽亚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据伴性遗传基因的遗传原理和羽速基因的遗传特点,选择8只珍禽贵妃鸡快羽公鸡与32只慢羽母鸡按1:4的公母比例组成8个组合进行配套杂交。其杂交种蛋经孵化出雏,观察每只公鸡的后代中快慢羽雏鸡的数量,再通过翻肛鉴别和解剖验证。结果表明贵妃鸡快慢羽杂交后代雏鸡自别雌雄的总体准确率的96.77%,其中7个组合后代雏鸡的雌雄自别准确率达到100%。因此珍禽贵妃鸡商用配套系的杂交后代完全可以实现商品雏鸡自别雌雄。  相似文献   

17.
为建立日照麻鸡自别雌雄配套系,依据鸡的快慢羽显隐性关系以及伴性遗传的原理,通过个体选择、测交和纯繁扩群等方法建立了日照麻鸡快、慢羽纯系,将建立起来的日照麻鸡快、慢羽纯系进行纯繁,其后代快羽及慢羽比例分别达到了99.5%和99.7%以上。经两系配套,其后代雏鸡羽速自别雌雄的准确率达到98%以上,从而节约了人工翻肛鉴别雌雄的费用,并减少了该方法引起的损伤及传染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以检测羽髓中禽白血病病毒抗原的琼扩试验(AD)与检测卵清和泄殖腔棉拭中禽白血病病毒抗原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SA)对两群鸡进行对比试验表明,AD 阳性率为63%和35.5%,ELISA 阳性率为10%和6.5%,ELISA 从卵清和泄殖腔棉拭中各检出阳性鸡7只,两者都为阳性的仅1只鸡,各右6只为单阳性,而 AD 法可检出 ELISA 的全部阳性鸡。从 ELISA净化的无白血病鸡群中,用 AD 法检出5.6%和15%的阳性鸡。跟踪试验表现,AD 阳性鸡,在 ELISA 多次检查中逐渐显示阳性。用 AD 法和 ELISA 同时检查羽髓,阳性率分别为55.2%和74.8%。  相似文献   

19.
鸡的快慢羽性状受Z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Kk)所控制。据报道,慢羽K基因通常携带有插入的内源性病毒基因21(ev21基因)。同时,慢羽K基因还可能包含由SPEF2基因和PRLR基因的非编码区融合组成的重复片段(dSPEF2/dPRLR基因)。为明确乌骨鸡新品系的快慢羽分子结构特点,本试验选择HW1系黑羽乌骨鸡,在1日龄时,对756只健康雏鸡进行羽速观察,区分快羽和慢羽鸡。在90日龄时,分别采集快羽和慢羽鸡各40只血液,采用ev21基因和dSPEF2/dPRLR基因扩增引物及双重PCR方法扩增特异性片段。结果显示:HW1系乌骨鸡的快羽和慢羽鸡比例分别为72.2%和27.8%。慢羽乌骨鸡样本采用ev21基因引物扩增电泳后出现396 bp和341 bp两条带,而快羽乌骨鸡仅出现396 bp一条带。采用dSPEF2/dPRLR基因引物扩增电泳后,慢羽乌骨鸡样本出现1950 bp和1437 bp两条带,而快羽乌骨鸡仅出现1950 bp一条带。40只快羽鸡和40只慢羽鸡的ev21基因和dSPEF2/dPRLR基因PCR分型结果与出雏时的羽速观察分型结果一致。本试验表明,HW1系乌骨鸡中存在快慢羽性状,慢羽鸡的K基因上同时含有ev21插入基因和融合基因dSPEF2/dPRLR。因此后续研究中,将重点考虑以ev21和dSPEF2/dPRLR作为乌骨鸡快慢羽筛选的分子标记,达到准确区分纯合(Z~KZ~K)与杂合(Z~KZ~k)的慢羽公鸡,加快品系的选育速度。  相似文献   

20.
对固始鸡自然群研究得知,快羽占8.60%,慢羽占91.40%,说明固始鸡的原始种群主要以慢羽为主。其羽型分布结果为:快羽中R1型占68%,R2型占32%;慢羽中,倒长型占58.8%,等长型占16.5%,未长型占24.7%,未出现微长型。依据鸡的快慢羽显隐性关系以及伴性遗传的原理,通过个体选择、测交和纯繁扩群等方法建立了固始鸡快、慢羽纯系。将建立起来的固始鸡快、慢羽纯系进行纯繁,其后代快羽及慢羽比例分别达到了99.5%和99.7%以上。经两系自别配套知,其后代雏鸡羽速自别雌雄的准确率达到了99%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