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羊副结核病是由副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以顽固性腹泻、肠粘膜显著增厚为主要临床特征的慢性传染病,多呈现隐形感染,该病潜伏期长,传播迅速,呈全球性分布,对畜牧业的危害巨大。本文立足羊副结核病研究进展的实际情况,梳理总结了目前学术界对羊副结核病病原学、流行病学、致病机制、临床诊断和免疫综合防控等方面的研究讨论,为羊副结核病的诊断与防控提供了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提出防控羊副结核病政府需制定有效政策,养殖场需加强饲养管理,形成科学有效的防控系统,为我国畜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2.
2006年4月10日,开原市赵家沟个体养羊户所养羊群出现了一起以持续腹泻、渐进性消瘦和衰弱为主要特征的疾病,经临床、剖检及实验室检查等综合诊断为羊副结核病。1发病情况该养殖户共养羊70余只,2006年3月初畜主发现5只羊出现软便,继而腹泻,采用抗生素治疗,病情有  相似文献   

3.
国外很早就有人推荐用琼脂扩散反应方法诊断羊副结核病。我国至今还没有应用该种方法诊断羊副结核病。内蒙某羊场自1983年以来,不断有软便、消瘦而死亡的病羊发生,给畜主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后经吉林省兽研所用细菌学和病理组织学方法确诊为羊副结核病。我们于1987年采用牛副结核胞浆抗原,用琼脂扩散方法对该场23群,3516只羊进行了检查。结  相似文献   

4.
副结核是全球养羊业的一种慢性潜伏性细菌性疾病,通常造成感染动物死亡、生产力下降和经济贸易损害等。传播途径主要是粪口途径,生物安全措施和传统扑杀发病动物不能根除该病。此外,目前可用的诊断工具还不足以进行早期和特异性诊断。目前没有商品可供预防。本文综述了羊副结核病的最新知识,包括发病机制、诊断和已成功应用的疾病控制方案,特别是疫苗接种。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次在国内对羊副结核病进行ELISA检测,并与皮内变态反应(DTH)、补体结合反应(CF)和琼脂扩散试验(AGID)进行比较。对1869只羊的检测结果表明,ELISA、、CFAGID和DTH的检出率分别为10.8%、、6.6%4.1%和4.9%。以ELISA的检出率为最高。ELISA可以替代CF和AGID。AGID操作简单方便,尚有一定的实用价值。ELISA和DTH结合检测,可提高羊副结核病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6.
2004年4月18日,长春地区某个体养羊户所养羊群出现了一起以持续腹泻、渐进性消瘦和衰弱为主要特征的疾病,经临床、剖检及实验室检查等综合诊断为羊副结核病。  相似文献   

7.
羊副结核病又称羊副结核性肠炎,是一种由副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羊的慢性传染病。该病的主要特征是肠壁增厚,形成皱褶,顽固性腹泻,逐渐消瘦。在我国呈散发或地方性流行,对养殖业危害较大。笔者结合生产实践经验,简要介绍了该病的病原、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剖检病变和鉴别诊断,最后提出了综合防控措施,以期为该病的诊治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一起羊副结核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实验室检查及鉴别诊断,并提出相应的防控措施,以供兽医人员和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摸清澳大利亚进境种羊副结核病的感染情况。[方法]采用皮内变态反应试验(TST)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6810头种羊进行调查。[结果]104头羊副结核病检测呈阳性,阳性率为1.53%。[结论]澳大利亚进境种羊副结核病的感染率虽然不高,但此病严重威胁着羊业的发展,应该高度重视该病的防控。  相似文献   

10.
反刍动物副结核病尚缺乏一个较灵敏而特异的血清学诊断方法。用粗制多糖抗原作牛羊血清的补体结合试验(CFT)已有若干年。自1981年以来,也有用超声裂解物或培养过滤物制备抗原进行琼脂凝胶免疫扩散试验(AGID)诊断羊副结核病。近来发展  相似文献   

11.
<正>羊副结核病又称羊副结核性肠炎,是由副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反刍动物的慢性消化道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病畜渐进性消瘦和间歇性腹泻,以肠黏膜增厚并形成皱褶为病变特征。笔者从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剖检病变等方面对本病进行了简要阐述,同时提出了防治措施,以供参考。1流行特点1.1本病的病原为副结核分枝杆菌,该病原具有抗酸染色特性,在污染的圈舍和牧场中能够存活数月,对外界环境有较强的抵抗力,但对热抵抗力较差,10%漂白粉、75%酒精能够  相似文献   

12.
副结核病,是以驼羊持续性,顽固性腹泻为特征的慢性,消耗性传染病,自1987年阿左旗在锡林高勒苏木新井嘎查首次发现羊副结核病以来,现已蔓延至十二个苏木(镇),给牧民群众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并严重威胁着我国旗牧业的健康发展,通过临床应用抗菌药新诺明+抗结核药异烟肼+抗厌氧菌药甲硝唑治疗本病取得了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3.
<正>2005年5月,辽宁某山羊养殖场,部分羊出现了持续性腹泻和进行性消瘦为主要特征的疾病,经过临床症状观察、病理剖检和实验室检测等综合诊断为羊副结核病。1发病情况该饲养场共养殖山羊500余只,3月份出现6只左右羊出现腹泻,用抗生素治疗3d后,腹泻停止,半个月后,该6只羊又出现腹泻,用药效果  相似文献   

14.
羊副结核病是由副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以进行性消瘦、长期顽固性腹泻和贫血为特征的疾病。1流行特点病羊和带菌羊是主要传染源,各年龄羊均可感染该病,以幼龄羊最易感染。致病菌存在病羊的肠黏膜上,可通过粪便排出体外,污染饲料、饮水和饲养用具等,并经消化道感染健康羊。本病无明显季节性,饲养条件差、通风不良、饲养密度过大等原因可诱发该病。  相似文献   

15.
对羊副结核病的诊断是一个困难的问题,这是由于羊只感染副结核病后,很少出现临床症状,常用的几种诊断方法,又都存在者不同程度的非特异性反应,因而,给羊的诊断工作增添了不少困难。为此,我们选择了经细菌学检验证实为副结核感染的某羊场,对场内全部绵羊进行了变态反应、补体结合反应、琼脂免疫扩散反应。并对有反应羊的粪便进行细菌学检验。与此同时,选取有代表性的病羊及反应羊,剖杀后采集病料,进行细菌学和组织病理学检验。然后以头两种方法检验结果为依据,对其他几种检验方法的特异性和灵敏度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6.
羊副结核病又称副结核性肠炎,是由副结核分支杆菌引起绵羊、山羊的慢性、接触性传染病。1流行特点本病主要经消化道传播,易感羊通过食入被污染的饲料和饮水而感染发病。分布广泛,主要发生在成年绵羊,山羊自然感染的病例较少。幼龄羊对本病的易感性较高,月龄越小,易感性越大,但很少出现临床症状。随着年龄增长,特别是怀孕、分娩后哺乳  相似文献   

17.
<正>羊伪结核病是由假结合棒状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慢性、接触性人畜共患传染病,又称山羊皮下淋巴脓肿、山羊假结核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皮下淋巴结肿大、发炎、化脓、干酪样坏死等症状。一年四季均可发生,随着羊年龄的增大发病率增高,羔羊发病率极低,呈散发性或地方性流行。随着养羊业的不断发展,羊伪结核病的发病率和检出率不断增多,给养羊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笔者就近几年的临床经验进行阐述,分享给大家。  相似文献   

18.
羊发生干酪性淋巴结炎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某良种山羊繁育场及乡镇部分养羊专业户的羊只发生了一种不明原因的皮下淋巴结脓肿病,经送样福建农林大学化验,确诊为山羊干酪性淋巴结炎,该病又称假结核病,是由假结核棒状杆菌引起绵羊和山羊的一种慢性细菌性传染病。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我地区某肉用种羊场于1996年从澳大利亚引进一批萨福克肉种公羊.在2000年秋季发现羊只腹泻而且久治不愈,最终死亡3只,经我们县站刮检、化验最终确诊为羊副结核病.此后我站一直跟踪观察并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历经一年半时间的检疫净化达到连续4次检疫未发现疑似阳性病羊,取得了满意的效果.虽然该病呈散在发生,但由于该种羊价格昂贵,饲养经济成本高,一旦发病造成的损失很大,而且本病发生后多无治疗意义,故应采取以预防为主的方针.现将笔者诊断与控制本病的过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养羊产业的迅速发展,羊传染病也变的日趋严重和复杂,成为制约养羊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中由伪结核棒状杆菌侵入机体引起的羊伪结核病发病率很高,但致死率较低,且多呈亚临床症状,在生产实践中常被人们忽视,而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本研究分析了近年来该病在国内外的流行趋势、伪结核棒状杆菌的病原学特点和国内外对该病原菌致病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同时对该病的疫苗研究进展及综合防控技术研究进展也进行了综述,发现伪结核棒状杆菌已经发展成为养羊业的一个世界性难题,其危害较大,造成的经济损失明显,但目前疫苗研发和防控技术研究尚不足以应对该病快速的发展,需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