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粗蛋白水平饲粮对1~42日龄"茶花鸡2号"体尺性状和器官组织生长状况的影响。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将1日龄健康、质量相近的"茶花鸡2号"180只(公母各半),随机分为5个处理组,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鸡,分别饲喂5种不同粗蛋白水平饲粮:17.0%、18.5%、20.0%、21.5%和23.0%。结果表明:不同粗蛋白水平饲粮对"茶花鸡2号"公鸡体尺性状和屠宰性能有显著影响(P0.05),对器官指数无显著影响,组5"茶花鸡2号"公鸡体重、胫长、胫围、主翼羽数、龙骨长、屠宰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胸肌率、腿肌率明显高于其他组别;不同粗蛋白水平饲粮对"茶花鸡2号"母鸡体尺性状和器官指数有显著影响(P0.05),对屠宰性能无显著影响,其中组1"茶花鸡2号"母鸡脾脏指数明显高于其他组别,组5"茶花鸡2号"母鸡体重、胸深、胸宽、胫围、龙骨长,胆指数明显高于其他组别。综上所述:不同粗蛋白水平饲粮对1~42日龄"茶花鸡2号"的体尺性状、羽毛生长和组织器官生长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组5"茶花鸡2号"生长发育状况总体优于其他组别。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边鸡的生产性能,试验采用杂交方式进行品种改良,对边鸡(BB组)及边鸡杂交组合(GB组和GBB组)的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常规肉品质进行测定与分析,分析其杂交改良效果。结果表明:GB组公鸡在70日龄,母鸡在90日龄达到上市体重;GBB组公鸡在90日龄,母鸡在112日龄达到上市体重;BB组公鸡在112日龄达到上市体重,母鸡在试验期内未达上市体重。GB组和GBB组公鸡和母鸡在90,112日龄时的料重比均低于BB组。GB组母鸡全净膛率显著高于GBB组和BB组,半净膛率显著高于BB组(P<0.05);GBB组母鸡屠宰率显著高于GB组和BB组,半净膛率显著高于高于BB组(P<0.05);GBB组母鸡胸肌和腿肌失水率显著低于另外两组(P<0.05)。说明杂交后鸡生长速度显著提高,料重比低,生产性能好。GB组可作为快速型肉鸡继续选育,GBB组可作为中速型优质肉鸡继续选育。  相似文献   

3.
《畜牧与兽医》2020,(3):23-28
本文旨在研究比较不同性别茶花鸡2号肉鸡的器官指数与屠宰性能,为今后深入研究其生长发育规律和提高生产性能提供基础数据。选取100日龄健康、体况相近的茶花鸡2号120只,分为12个重复,各重复10只,公母各半,在同一条件下进行饲养。在142日龄各重复中随机选取1公1母进行屠宰,测定器官指数和屠体性状,比较不同性别间器官指数和屠体性状间差异,分析二者相关性。结果表明:母鸡心脏、脾脏、肺脏、肌胃器官重量、屠体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腿肌率极显著低于公鸡(P<0.01),母鸡肝脏、腺胃、肠道器官指数极显著高于公鸡(P<0.01);茶花鸡2号公鸡和母鸡的肌胃指数与全净膛重存在极显著负相关性(P<0.01);公鸡与母鸡的器官指数与体质量呈负相关。综上,142日龄茶花鸡2号肉鸡器官指数与屠体性状在性别上存在较大差异;公鸡整体屠宰性能指标高于母鸡。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日粮中添加蝇蛆对散养优质肉鸡的生长性能及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选取0日龄苏禽3号优质肉鸡,随机分成2组,每组200只,相同饲养条件下林下公母鸡分开放养,公母鸡分别隔开4块养殖区域,每个区域25只。Ⅰ组为空白对照组,饲喂不添加蝇蛆的基础日粮,Ⅱ组为试验组,在饲喂不同配比基础日粮中添加20%蝇蛆,试验周期为70日龄。结果表明:(1)两组鸡0~21日龄生长缓慢,公母鸡体重在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21日龄后生长增幅加大,第Ⅱ组公母鸡体重显著高于第I组(P0.05),70日龄时第Ⅱ组公母鸡体重比第Ⅰ组分别高105.3 g和86.2 g;(2)整个生长期全程Ⅱ组的采食量显著高于Ⅰ组(P0.05),料重比和死淘率则显著相反(P0.05),而后期22~70日龄内两组之间无差异显著性(P0.05);(3)从经济效益上看,Ⅱ组虽然比Ⅰ组成本增加了4.7%,但是售价提高20%,上市率提升了1.5%。由此可知,饲粮中添加蝇蛆可以大大提升优质肉鸡生长性能,且能够获得较佳的经济效益,因此建议加大推广蝇蛆在家禽养殖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DL-蛋氨酸(DLM)和蛋氨酸羟基类似物(MHA-FA)是常用的两种蛋氨酸添加剂。本试验旨在研究两种蛋氨酸添加剂对肉仔鸡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7日龄艾维茵肉仔鸡560只,随机分为7个处理,每处理5个重复,每重复16只,试验持续至42日龄。自由采食饮水。计算各周及全期增重、采食量和料肉比。试验结果显示,基础日粮中添加适宜水平的蛋氨酸可显著改善肉鸡的生产性能(P<0.05),但不影响肉鸡的采食量。以料肉比为指标肉仔鸡的蛋氨酸需要量为:肉小鸡阶段0.44%(ME12.12MJ/kg,CP19.5%);肉中大鸡阶段0.35%(ME12.25MJ/kg,CP18.0%)。MHA-FA的相对生物学效价分别是:64%(肉小鸡日增重)、55%(肉小鸡料肉比);85%(肉中大鸡日增重)、60%(肉中大鸡料肉比);74%(全期日增重)、61%(全期料肉比)。  相似文献   

6.
试验旨在比较白羽肉鸡、茶花鸡、茶花鸡2号肌肉氨基酸含量差异,选择达上市日龄的白羽肉鸡、茶花鸡和茶花鸡2号各30只(公、母各半),屠宰后取胸肌和腿肌,制成冻干粉样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样品的氨基酸含量。结果表明,茶花鸡、茶花鸡2号胸肌和腿肌必需氨基酸(EAA)、苦味氨基酸(BAA)、总氨基酸(TAA)含量显著高于白羽肉鸡(P<0.05);茶花鸡胸肌鲜味氨基酸(UAA)含量显著高于茶花鸡2号(P<0.05),BAA含量显著低于茶花鸡2号(P<0.05);茶花鸡公鸡腿肌EAA、UAA、甜味氨基酸(SAA)、BAA、TAA含量显著高于茶花鸡2号(P<0.05),茶花鸡2号母鸡腿肌EAA、BAA含量显著高于茶花鸡(P<0.05)。性别对茶花鸡胸肌、腿肌和茶花鸡2号腿肌氨基酸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3种鸡的必需氨基酸组成模式基本符合人体理想蛋白质的要求,氨基酸比值系数分值(SRC)均在70左右,具有较高的氨基酸营养价值。研究表明,茶花鸡、茶花鸡2号肌肉氨基酸含量优于白羽肉鸡,茶花鸡和茶花鸡2号之间差异较小,茶花鸡略优于茶花鸡2号。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测定了放养与笼养条件下126日龄太行鸡活重、平均日增重、屠体重、屠宰率、全净膛率、剪切力、肌苷酸、肌内脂肪、pH值及肌肉颜色、肌纤维密度等指标,分析了不同饲养方式对太行鸡产肉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放养太行鸡公母鸡活重、平均日增重稍低于笼养鸡(P0.05);屠体重、胸肌重、腿肌重显著低于笼养鸡(P0.05);而屠宰率、全净膛率无论公母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肉品质方面,除笼养太行鸡母鸡胸肌肌内脂肪含量、颜色黄度值明显高于放养母鸡外(P0.05),其它同性别之间肉质指标均无呈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8.
为了测试油麻鸡在高温干旱地区林下养殖的适应性,总结林下养鸡的经验,课题组在吐鲁番饲养了3 000羽油麻鸡。通过测试,49日龄公鸡平均体重1 351.72 g,母鸡平均体重956.85 g,成活率为98%;90日龄公鸡平均体重2 431.2 g,母鸡平均体重1 754.4 g,出栏率为87%,公鸡料重比(配合料+原粮)3.65∶1,母鸡料重比(配合料+原粮)5.07∶1。  相似文献   

9.
选择2个小规模的肉鸡场为研究对象,鸡场A养殖施行严格的环境消毒措施,而鸡场B除空舍消毒外,在46d的饲养周期内未进行任何环境消毒。两个试验养殖场,各选定一个养殖批次,分前后两期进行生长性能指标检测,1日龄至21日龄为前期,21日龄至46日龄为后期阶段。经过前期指标测定后发现,鸡场A检测末重极显著高于鸡场B(P<0.01);鸡场A的死淘率极显著低于鸡场B;14日龄时日增重,鸡场A比鸡场B差异显著(P<0.05);21日龄时日增重,鸡场A极显著高于鸡场B(P<0.01);前期料肉比鸡场A极显著低于鸡场B(P<0.01)。在后期观测发现,始重、死淘率、存活率、21~28日龄日增重、料肉比各组差异均不显著(P>0.05);鸡场A出栏重极显著高于鸡场B(P<0.01);28~35日龄鸡场A日增重极显著高于鸡场B(P<0.01);35~46日龄鸡场A日增重极显著高于鸡场B(P<0.01)。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重庆秀山鸡放牧饲养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及其与肉用型青脚麻鸡的差异,试验选择1日龄秀山鸡和青脚麻鸡各200只(公母各半),60日龄采用林下放牧方式进行饲养。150日龄时每组随机选取40只鸡(公母各半)进行屠宰,取肉样,测定其生长、屠宰、肉质等指标,并通过各组总增重、饲料采食量和死亡率等分析其经济效益。结果表明:青脚麻鸡的生长速度较快,且60,90,120日龄各阶段体重极显著高于秀山鸡(P0.01),150日龄体重显著高于秀山鸡(P0.05);青脚麻鸡在整个试验期的平均日增重和总增重显著高于秀山鸡(P0.05),但死亡数和死亡率青脚麻鸡高于秀山鸡;秀山鸡公鸡活重极显著低于青脚麻鸡公鸡(P0.01),母鸡活重二者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屠宰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和胸肌率在群体间和性别间均差异不显著(P0.05),但青脚麻鸡略高于秀山鸡;秀山鸡胸肌肌苷酸含量极显著高于青脚麻鸡(P0.01);青脚麻鸡公鸡胸肌肌内脂肪含量极显著高于秀山鸡(P0.01),母鸡显著高于秀山鸡(P0.05)。说明通过2品种的综合经济效益分析,养殖秀山鸡的经济效益明显高于青脚麻鸡。  相似文献   

11.
<正> 嵊县养肉鸡专业户赵柱森,从1986年4月~1987年1月,分三批饲养新浦东、海新肉鸡共6285只,成活率92.5%,平均60日龄开始上市,先后投售市场鲜活鸡5815只,每只均重1.67公斤,获利1.7万多元,每只平均获利3元,料肉比2.84:1。他是怎样获得如此良好的成绩呢? 一、选择优良鸡种新浦东、海新鸡种,均由上海畜牧研究所选育而成。在良好饲养条件下,新浦东肉鸡70日龄平均体重可达1,819公斤左右,料肉比2.83:1。海新肉鸡8周龄公母鸡平均活重1.5公斤,料肉比2.2~2.5:1。这两种鸡均为黄羽毛鸡,适应性强,疾病少,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不同饲粮蛋氨酸水平对杂交鸡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的影响,将126只29日龄杂交鸡(罗斯308公鸡×大骨鸡母鸡,公母鸡各半),按2×3因子分别随机分成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7只,分别饲喂低、中、高水平蛋氨酸饲粮,饲养期9周,测定生长性能及屠宰性能。结果表明:(1)不同蛋氨酸水平对29~49日龄杂交公母鸡的平均采食量影响显著,中水平组和低水平组极显著高于高水平组(P0.01),50~91日龄杂交公母鸡平均采食量低水平组高于高水平组(P0.01),中水平组显著高于高水平组(P0.05)。(2)屠宰性能结果显示:49、91日龄公鸡腿比率、胸肌率、腿肌率中水平组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91日龄母鸡在中水平下腿比率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5)。提示中水平组饲粮有利于提高29~49日龄杂交鸡生长性能,低水平组饲粮有利于提高50~91日龄杂交鸡生长性能,中水平组饲粮有利于提高杂交公鸡屠宰性能。  相似文献   

13.
选用1日龄济宁百日鸡(纯种)母鸡800只、公鸡80只,分为地面散养和传统笼养2个试验组,对不同饲养方式下济宁百日鸡生产性能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济宁百日鸡育雏期(0~6周龄)雏鸡的体重增长迅速,育成期(7~18周龄)笼养公鸡的体重始终高于笼养母鸡体重。在22、32、42、52四个周龄,笼养组母鸡体重均高于散养组母鸡,散养母鸡的产蛋期饲料转化比和每个鸡蛋耗料量高于笼养母鸡。在整个产蛋期,济宁百日鸡笼养组蛋重都高于散养组。综上,笼养鸡具有低耗料及高产蛋性能的特点,但是笼养鸡的死亡率比较高。  相似文献   

14.
边鸡不同杂交组合的性能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边鸡作为母本,引进快长麻鸡作为父本进行杂交配套,组成包括亲本在内的6个组合,观测边鸡纯系及其试验组F1代体重变化、饲料转化率,测定试验组F1代的屠宰性能,以此探究试验组F1代在生长发育及屠宰性能等方面的杂交优势,为筛选出适合北方市场推广的优质边鸡肉用配套系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F1代公鸡70日龄体重(1 478.79 g)、母鸡90日龄(1 548.62 g)达到最佳上市体重,符合试验设计要求。试验组F1代70日龄公鸡体重极显著高于边鸡纯繁系70日龄公鸡体重,试验组F1代90日龄母鸡体重极显著高于边鸡纯繁系90日龄母鸡体重;试验Ⅰ、Ⅱ、Ⅲ组70日龄的料重比比对照1、2、3组分别低0.25、0.38、0.17,饲料利用率有所提高,饲料消耗降低;此外,试验组F1代公鸡的屠宰率在90%以上,母鸡屠宰率在85%以上,公母鸡的全净膛率均在65%以上,肉用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饲养方式对南川鸡生长及屠宰性能的影响,本试验选用28日龄、体重大小基本一致的南川鸡200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100只,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分别采用笼养与地面平养方式进行饲养,饲养至80日龄时进行屠宰性能指标的测定。结果显示:地面平养南川鸡80日龄体重、平均日增重显著低于笼养(P0.05),料重比显著高于笼养(P0.05);笼养南川鸡80日龄的屠体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腿肌重和瘦肉率均高于地面平养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肝重、脾脏重显著高于地面平养组(P0.05),其他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饲养方式对南川鸡的生长速度和饲料消耗有显著影响,对屠宰性能指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试验旨在研究日粮添加胆汁酸对肉鸡生产性能、血液生化指标以及屠宰性能的影响。选取2 400只1日龄AA肉仔鸡,分为4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100只。处理1(公鸡)和处理2(母鸡)饲喂基础日粮,处理3(公鸡)和处理4(母鸡)饲喂添加500 g/t胆汁酸的日粮。在21和35日龄时统计生产性能。36日龄时,每个重复随机选取两只鸡静脉采血后屠宰,测定血清生化指标及屠宰性能。结果显示:饲养前期(1~21 d),日粮添加胆汁酸显著提高了公鸡和母鸡平均体重、平均体增重和欧洲效益指数(P0.05),料肉比有降低趋势(P0.1);饲养全期,公鸡生产性能极显著高于母鸡(P0.01),日粮添加胆汁酸显著提高了肉鸡血液中总胆固醇的含量(P0.05),显著提高了肉鸡的腿肌率(P0.05),胸肌率也有升高的趋势(P0.1),母鸡的腹脂率显著高于公鸡(P0.05)。结果表明,胆汁酸能显著提高肉鸡前期生产性能,并且能改善肉鸡屠宰性能,对血液中脂肪代谢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甘露寡糖脂质体纳米制剂对鸡生长发育及免疫功能的影响,在饲料中添加不同剂量的甘露寡糖脂质体纳米制剂(100、50、25mL g/kg),饲养49d后,测定了鸡体重、料肉比、免疫指标及血液中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结果表明,甘露寡糖脂质体纳米制剂能提高正常鸡的平均日增重,降低料肉比,其中在1日龄~21日龄阶段,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平均日增重明显高于药物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甘露寡糖脂质体纳米制剂高、中、低剂量组鸡血浆中一氧化氮含量,与药物对照组、空白对照组比较均极显著升高(P<0.01)。说明甘露寡糖脂质体纳米制剂对鸡的免疫功能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发挥抗病促生长作用。  相似文献   

18.
选择1日龄AA肉鸡(父系)与褐壳蛋鸡商品代(母系)的杂交肉鸡2400只,采用饲养试验,研究肉杂鸡在一个生产周期中对能量的适宜需要量。将肉杂鸡随机分成3个处理(中能组、高能组和低能组),三个处理除能量水平不同外,其余营养水平均一致。试验结果表明,在杂交肉鸡的整个饲养周期内,中能组的料重比显著高于高能组和低能组(P<0.05),本试验条件下肉杂鸡的最适能量水平前期(0~3周)和后期(4~6周)均为11.30MJ/Kg,这表明在不同的饲喂阶段选择合适的能量水平能够节约生产成本,提高肉杂鸡的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19.
随机选取京海黄鸡配套系商品代1日龄雏鸡200只,测定其2、4、6、8、9、10周龄体重、料肉比、成活率,并对生长拐点进行分析,以期为京海黄鸡配套系选育积累资料。结果表明:杂交公鸡的生长拐点为5.899周,最佳上市日龄为56日龄,体重为1 548.78 g,料肉比为2.34∶1;杂交母鸡的生长拐点为5.757周,最佳上市日龄为63日龄,体重为1 581.16 g,料肉比为2.32∶1。  相似文献   

20.
为保护贵州地区倒毛鸡的种质资源和遗传多样性,研究其生长性能和肉用价值,试验对倒毛鸡的生物学特性、屠宰性能及肉品质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倒毛鸡的蛋重为(42.75±2.18)g,孵化率约为75%。倒毛鸡在0日龄时,公、母鸡之间的体重差异不显著(P0.05),30日龄后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180日龄平均体重公鸡为1 776.12 g、母鸡为1 455.68 g,差异显著(P0.05)。180日龄腹脂率母鸡高于公鸡,而活重、屠体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胸肌重、腿肌重、屠宰率、全净膛率、腿肌率等性状指标公鸡优于母鸡,差异均显著(P0.05);其他性状指标在性别间差异不显著。公、母鸡腿肌p H值和剪切力均高于胸肌,失水率低于胸肌,公、母鸡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品尝实验显示,倒毛鸡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比普通土鸡更受欢迎。结论:倒毛鸡具有较好的肉用性能,有较大开发价值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