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南丰蜜橘’园生草对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明果园生草后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的变化情况,为构建合理的果园土壤管理模式提供科学依据,进而推进‘南丰蜜橘’产业可持续发展。【方法】以‘南丰蜜橘’园为对象,分析行间播种白三叶草(Trifolium repens)、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和清耕条件下土壤总有机碳(TOC)、微生物量碳(MBC)、水溶性有机碳(WSOC)、易氧化有机碳(ROC)、轻组有机碳(LFOC)、重组有机碳(HFOC)、团聚体有机碳的差异。【结果】与清耕对照相比,生草后能明显提高土壤TOC、MBC、WSOC、ROC、LFOC、HFOC的含量,其中种植白三叶草后分别提高了11.74%、52.69%、80.20%、67.95%、92.45%、18.08%,种植黑麦草后分别提高了3.72%、19.38%、23.35%、32.69%、56.60%、7.51%,且2者间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表明豆科类牧草白三叶草处理在提高土壤各有机碳含量上优于禾本科类牧草黑麦草处理。生草处理能显著提高粒级>2 000μm和粒级250~2 000μm团聚体和团聚体中的有机碳含量,降低粒级53~250μm微团聚体占比。【结论】生草能明显提高‘南丰蜜橘’园土壤有机碳含量,改善土壤结构稳定性,提升土壤质量。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生草栽培对桃园土壤结构特征及酶活性的影响,在浙江省嘉兴市水蜜桃园设置了白三叶、紫花苜蓿、黑麦草、清耕等4个处理3次重复,经过2年的试验后,采集0~20cm土壤样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清耕相比,套种白三叶、紫花苜蓿、黑麦草,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别增加了31.6%、25.0%和21.1%,差异达显著水平;生草栽培显著提高了粒径0.25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和几何平均直径(GMD)、土壤总孔隙度、孔隙维数,大小顺序为白三叶紫花苜蓿黑麦草清耕;生草栽培显著提高了桃园土壤脲酶、蔗糖酶、酸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同时生草栽培显著降低了土壤容重和团聚体分形维数,大小表现为清耕黑麦草紫花苜蓿白三叶。综上所述,桃园生草增加了土壤有机碳含量,增强了土壤结构的稳定性,提高和改善了土壤孔隙的均匀性及连通性,可降低土壤侵蚀风险和减少养分流失,其中以白三叶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
以东北黑土区庆安、绥陵、明水、海伦、望奎、绥化北林区、哈尔滨等地区的设施栽培地区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设施栽培土壤进行采样和分析,系统研究了设施农业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团聚体粒径分布特征及其有机碳含量、各粒径团聚体的有机碳对土壤总有机碳贡献率。结果表明:从不同粒径来看,团聚体有机碳主要分布在粒径1 mm的水稳性大团聚体范围内,而粒径0.106 mm的团聚体有机碳含量最低。粒径在0.5~1.0 mm的团聚体对有机碳的贡献率达到23%,粒径在0.25~0.50 mm的团聚体对有机碳的贡献率最大,达到26%。对不同栽培年限下各粒径团聚体的有机碳含量进行具体分析可知,栽培年限为0~5年和15年时,粒径5.0 mm的团聚体对土壤总有机碳贡献率最大。  相似文献   

4.
2017年,对‘灵武长枣’迚行行间生草试验,共设5个生草处理,分别为自然生草及行间种植紫花苜蓿、百脉根、黑麦草、白三叶草,以清耕为对照,探讨行间生草对‘灵武长枣’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行间生草对‘灵武长枣’树高、地径、枣吊长度、叶片叶绿素含量有抑制作用,能控制树体营养生长,同时能提高果实维生素C含量,降低果实黄酮含量,改善果实品质;在坐果率方面,除行间种植黑麦草处理明显高于对照(清耕)外,其他4个生草处理均低于对照。综合来看,‘灵武长枣’行间种植黑麦草处理的树高适中、枣吊粗壮、叶面积较大、坐果率高、果实品质佳,推荐其作为生产种植的首选草种。  相似文献   

5.
2008—2011年进行了梨园行间种植白三叶草和多年生黑麦草试验。结果表明,与清耕相比,生草后第3~4年梨果实单果重和单位面积产量显著提高;0~40 cm土层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增加,0~20 cm土层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显著提高,20~40 cm土层土壤速效磷含量显著提高;种植白三叶草土壤碱解氮含量比种植多年生黑麦草高;种植多年生黑麦草土壤速效钾含量比种植白三叶草高。这2个草种可有效提高梨园0~4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调节梨园近地层的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调节土壤温度。  相似文献   

6.
猕猴桃园行间生草对土壤养分的影响及有效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猕猴桃园行间生草对土壤养分的影响并评价其有效性,为改善果园土壤肥力和生草技术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上海金山猕猴桃示范园区行间生白三叶草(Trifolium repens)、黑麦草(Lolium perenne)、自然生草和清耕(对照)土壤进行采样,测定分析0~40 cm土层有机质、大量营养元素和微量元素状况,并对养分有效性进行分级评价。【结果】相比于清耕对照,种植白三叶和黑麦草均可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但黑麦草提升效果更显著。种植白三叶草能显著提高土壤碱解氮和有效锌含量,而种植黑麦草更有利于土壤速效钾、有效铁含量的提高。自然生草仅对土壤碱解氮的提升效果较好。猕猴桃园土壤锰元素普遍缺乏,行间生草对果园土壤有效锰的提升效果不显著,需适当补充锰肥。【结论】行间生草对猕猴桃园土壤养分的显著调控作用主要在0~20 cm表层土壤,不同生草类型对猕猴桃园土壤养分改善效果不同,对土壤有机质和大量营养元素的调控效果以黑麦草最佳,对微量元素的调控效果以白三叶草最佳。  相似文献   

7.
为改良南疆果园土壤和推广果园生草制提供理论基础,以阿拉尔垦区清耕枣园为对照,选用早熟禾(Poa annua L.)和三叶草(Trifolium repens L.)2种牧草进行试验,比较分析了各处理枣树行间土壤水分与盐分含量变化,以探讨生草栽培对枣园土壤水分与盐分时空格局及其迁移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生草栽培能减少表层土壤水分蒸发,显著提高土壤水分含量,增强土壤蓄水保墒能力,0~40 cm土壤含水量平均比清耕处理提高38.09%,在抑蒸保墒方面三叶草优于早熟禾;生草栽培能明显影响土壤盐分迁移过程,降低耕层盐分含量和抑制盐分表聚,0~40 cm土壤含盐量平均比清耕处理降低28.56%,在抑盐降盐方面早熟禾优于三叶草;生草栽培能降盐保墒、改善枣园土壤环境,促进果树根系发育和生长。  相似文献   

8.
选取玉米和水稻秸秆为供试材料,采用室内模拟的方法,研究了秸秆还田对土壤呼吸强度及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和水稻秸秆添加能够显著增强土壤呼吸作用,且秸秆添加量越大,土壤的呼吸强度越高,CO2的累积释放量越大。在秸秆添加培养处理的0~180d,秸秆对于土壤中较大的稳定性团聚体的形成并无促进作用。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添加秸秆处理后土壤中团聚体开始由小团聚体向大团聚体团聚,但秸秆添加量过高(>7.5%)会对团聚体的形成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在未添加秸秆条件下,土壤有机碳从大团聚体中向微团聚体中转移。秸秆添加能够有效增加大团聚体中土壤有机碳含量,且秸秆添加量越大,大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越高。在培养的0~270d,水稻秸秆添加处理中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增加,但培养270d后,玉米秸秆作用效果强于水稻秸秆。  相似文献   

9.
以不同施肥处理的3个梨园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干筛法和湿筛法,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0~60 cm土层梨园土壤团聚体的质量分布比例及其稳定性的影响,以期为库尔勒梨园土壤合理施肥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在干筛条件下,与CK相比,NPK+BIO处理显著提高0~20 cm, 20~40 cm和40~60 cm土层>2 mm、0.25~2 mm团聚体含量(P<0.05),增幅为62.00%、59.98%(0~20 cm),12.15%、22.71%(20~40 cm)和22.40%、29.61%(40~60 cm);显著降低0.053~0.25 mm、<0.053 mm团聚体含量(P<0.05),降幅为35.98%、43.86%,48.70%、67.65%和40.63%、33.16%,DR0.25含量占总数量的70.87%,78.87%和75.61%。湿筛条件下,NPK+BIO处理显著提高0~20 cm和20~40 cm土层>2 mm、0.25~2 mm团聚体含量(P<0.05),增幅为47.56%、6.15%(0~20 cm)和28.43%...  相似文献   

10.
不同有机物料对枸杞园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宁杞1号"为试材,研究了糠醛渣、生物有机肥、腐殖酸、秸秆、羊粪5种有机物料施入土壤5a后对土壤含水率、土壤容重、孔隙度、水稳性团聚体等物理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羊粪对提高土壤含水率最有效;糠醛渣对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孔隙度最有效;生物有机肥能够提高0.25~5mm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含量。  相似文献   

11.
以白三叶草和黑麦草为试材,清耕区为对照,采用田间和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生草对丘陵地苹果园0~60 cm土层土壤物理性状、土壤肥力及土壤微生物的影响,以期为通过生草改善丘陵地苹果园土壤环境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生草提高了丘陵地苹果园土壤含水量、孔隙度、有机质含量、pH、全氮、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及细菌、真菌、放线菌的数量,降低了土壤容重,影响主要集中在0~40 cm土层,不同草种对果园土壤环境的影响存在一定差异。综合分析可知,生草改善了丘陵地苹果园土壤微域环境,尤其是对0~40 cm土层效果显著,种植白三叶草的效果好于黑麦草。  相似文献   

12.
生草栽培对龙眼果园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学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优选出南方龙眼果园适宜的生草品种,在‘四季蜜’龙眼果园分别在行间套种假地豆、白花三叶草、鼠茅草、阔叶丰花草和自然生草,幵以清耕为对照,研究套种不同草种对龙眼果园土壤理化性质及生物学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果园行间生草能提高土壤含水量,降低土壤pH值;生草刜期,各生草处理0~15 cm土层土壤中全氮、全磷含量下降,钙、镁含量上升,15~30cm土层中的全氮含量上升,生草对土壤营养元素的影响随着土层的加深而逐渐下降;生草栽培总体来看能够提高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各生草处理的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均显著高于清耕;各生草处理土壤中β-葡萄糖苷酶、氨肽酶和磷酸二脂酶活性高于清耕,阔叶丰花草处理土壤中β-葡萄糖苷酶、磷酸二脂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草种,鼠茅草处理土壤中氨肽酶含量最高。龙眼果园生草能增加土壤中微生物数量,提高碳、氮含量和磷循环相兲酶活性,改良土壤环境,生草栽培刜期消耗土壤中矿物质元素,在生长刜期要及时给肥。综合各生草草种对土壤理化性质和生物学性状的影响,以白花三叶草为佳,适宜在南方龙眼果园推广。  相似文献   

13.
以阿拉尔垦区枣园间作三叶草、剪股颖、黑麦草和百脉根的密植园为研究对象,清耕枣园作为对照,研究生草栽培对枣园微域环境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采用田间取样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枣园内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土壤温度、土壤养分等环境因子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枣园间作牧草后微域环境发生变化,4种生草枣园近地层7月日均空气温度较清耕枣园分别降低1.34、1.01、0.64、1.26℃;日均空气相对湿度同比清耕枣园分别提高15.04%、8.66%、7.36%、7.39%;日均土壤温度分别较清耕枣园土壤温度低3.46、2.22、1.76、1.60℃。土壤理化性状也发生变化,生草能降低土壤容重,其中以三叶草枣园土壤容重降低效果最明显,为1.44g/cm3;枣园生草土壤有机质含量均值同比清耕枣园分别提高了1.65、0.65、0.10、1.51g/kg;土壤全氮含量均值比清耕枣园增加1.03、0.32、0.41、0.80g/kg;土壤全磷略有降低,但随着土层增加略有上升趋势;土壤全钾含量差异均不显著。综上,说明生草枣园能改善园内的微域环境及土壤理化性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人工生草对南疆枣园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及其演变特征,为极端干旱区改进果园土壤管理措施与推广生草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以南疆枣园为研究对象,在枣树行间间作三叶草(Trifolium repens L.)、早熟禾(Poa annua L.),以清耕为对照(CK),于种植后第3年分别测定0~60 cm土壤容重、颗粒组成、持水量、贮水量、渗透速率与有机质、速效养分等性状,分析生草栽培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1)生草栽培降低土壤容重,改变颗粒组成,提高土壤含水量,增加孔隙度与通气度,明显改善土壤物理结构,影响主要集中在0~40 cm土层。(2)生草栽培提高土壤持水量和贮水量,降低最佳含水量下限和灌溉定额,土壤持水贮水性能及有效性水分供给、涵养水源功能得到显著提升。生草区最大、毛管、田间持水量和土壤吸持、滞留、饱和贮水量分别较清耕高4.02%、3.54%、3.49%和8.42mm、0.96 mm、9.42 mm,最佳含水量下限、灌溉定额则分别降低2.37 mm、3.84 mm。(3)生草栽培提高枣园土壤入渗性能,水分快速入渗转化为土壤水、减少地表径流,提高土壤水分利用率。生草区土壤初渗速率、稳渗速率、平均渗透速率和渗透系数分别较清耕高0.73、0.29、0.32、0.10 mm·min~(-1)。(4)生草栽培提高枣园土壤品质,生草区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较清耕高4.10 g·kg~(-1)、18.48 mg·kg~(-1)、49.58 mg·kg~(-1)、61.12 mg·kg~(-1)。(5)早熟禾对0~20 cm土壤改良效应大于三叶草,其他层次三叶草优于早熟禾,种植三叶草更佳。【结论】人工生草能明显降低土壤容重,改善土壤物理结构,增持土壤水分,提高土壤入渗性能和有机质、养分含量,提升土壤品质。南疆枣园以种植三叶草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生草对果园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及树体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探究了苹果园生草后土壤速效养分变化规律及对树体生长发育状况的影响。以7年生‘寒富’/GM256/山定子为试材,设置红三叶、黑麦草2个行间生草处理,以清耕为对照(CK),测定果园行间土壤养分含量、土壤呼吸速率及树体生长发育等指标。结果表明,生草使果园土壤有机质与碱解氮含量变化波动减小,种植黑麦草使果园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较对照增加82.1%和20.4%,生草果园的土壤微生物碳、微生物氮几乎都高于对照,果园土壤呼吸水平从高到低为红三叶、黑麦草、对照;红三叶与黑麦草处理的树体主枝数量较对照提高22.1%和23.2%,产量分别提高8.5%和12.5%。总之,果园生草能改善土壤环境条件,不同程度地提升果园土壤肥力,增加土壤微生物活性,加大土壤速效养分的周转速率,为树体发育提供所需养分,有效促进苹果树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6.
葡萄园行间生草对土壤养分及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改变葡萄园土壤管理制度,通过葡萄园行间人工播种多年生黑麦草、紫花苜蓿、白三叶草与清耕对比试验,分别采集0~20、20~40 cm的混合土样,研究了土壤全N、全P、全K、碱解N、速效P、速效K、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微生物等的变化情况,以期探明行间生草对土壤养分及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生草植被形成后能有效地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良中低产葡萄园,增强土壤养分供给能力,促进土壤微生物生长和繁殖.对于改善葡萄园土壤生态环境,形成优质葡萄生产能力作用较大.  相似文献   

17.
为充分阐明草皮生产对其生产基地土壤质量的影响,对长春市二道区朝阳沟草皮基地连续草皮生产7年土壤;哈尔滨市松北区乐业镇魏家屯连续草皮生产8年土壤40个样本进行了土壤性质测试分析与探讨。结果表明:连续7、8年草皮生产后,其基地土壤比表面增加;微团聚体组成中,〈0.001 mm,0.001~0.005 mm粒级均增加,0.01~0.05 mm粒级均降低。pH值、CEC(阳离子交换量)、EC(电导率)变幅不大;有机质含量降低,降低幅度达20.00%以上。土壤腐殖质的胡敏酸碳/富里酸碳(HA/FA)比降低。土壤速效氮、磷、钾含量均降低,以磷、钾含量降低幅度较大,分别高达80.00%、65.00%以上。提高了外源施入氮、磷、钾素的吸附能力,降低其释放能力,特别是磷、钾素。调查结果,表明连续7、8年草皮生产对土壤物理性质及土壤肥力造成严重破坏。  相似文献   

18.
以内蒙古科尔沁地区盐碱土为研究对象,采集不同治理措施下的盐碱土0~20、20~30 cm和30~50 cm土样分析其土壤团聚体组成和碳氮含量的变化.试验处理分为2个梯度中度M和重度L,空白处理(MCK、LCK)、铺细沙处理(MS、LS)、有机质处理(MY、LY)、腐殖酸处理(MF、LF)和脱硫石膏处理(MT、LT),研究人为治理措施对盐碱土团聚体组分和碳氮的影响,以期揭示不同治理措施下土壤有机碳、全氮的固持机制,为合理的治理措施提供参考依据.结果 表明:中度盐碱对照和4种不同治理措施下土壤机械稳定性团聚体以<0.25 mm和0.25~2.00 mm粒经为主,重度盐碱以>5.00 mm为主;与中度盐碱对照相比,4种治理模式下不同土层<0.25 mm粒经明显增加;与重度盐碱对照相比,0~20 cm土层<0.25 mm粒经明显增加增加,>5.00 mm粒经明显减少,其它土层粒经无明显差异;与对照相比,不同梯度(中度、重度)4种不同治理措施下土壤有机碳不同程度地增加,MF>MY>MS>MT,并且随着土层的加深而降低,具有表矩形特征;与对照相比,不同梯度4种不同治理措施下土壤全氮不同程度地增加,中度盐碱0~20 cm土层MS>MF>MY>MT,其它MF>MS>MY> MT,重度盐碱0~20 cm土层MF>MS>MY>MT,20~30 cm土层MF>MY>MS>MT,30~50 cm土层无显著差异MF比其它处理要低,并且随着土层的加深而降低.相对于对照盐碱化裸地,不同治理措施能够有效改善土壤团聚体特性,优化土壤主要理化性质,其中以添加腐殖酸为最佳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9.
试验以川梨砧翠冠(Pyrus pyrifolia Nakai/P. pashia Buch. Ham.)初结果树为试材。试验设3个处理,分别为梨园间作百喜草(Paspalum notaturn Flugge)、白三叶草(Trifolium repens L.)和"早熟梨—榨菜(Brassica juncea var.tumida)—黄豆(Glycine Max)"生态种植模式,以清耕为对照。单行小区,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结果表明,在干旱季节,所有生草处理区都显著改善了根际土壤水分和温度状况,处理区土壤丛枝菌根真菌孢子数和梨根系菌根侵染率显著高于清耕区。试验还表明在干旱季节,生草区与生态种植模式促进了果园土壤丛枝菌根真菌的生长和梨根系菌根的形成,从而促进了梨根系对水分和磷素营养的吸收利用。试验认为梨园生态种植模式增加梨园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生草覆盖‘寒富’苹果园土壤优势细菌的碳代谢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土壤管理制度对果园土壤微生物碳代谢特征的影响,研究了生草覆盖‘寒富’苹果园不同时期土壤优势细菌碳代谢功能及种群组成。结果表明,6月、7月土壤中优势细菌数量及碳代谢能力明显高于4月、5月、8月和9月。生草覆盖处理4月分离到的优势细菌菌株数较清耕少1株,5—8月相同,而9月较清耕多1株。除4月外,生草覆盖处理分离到的优势菌株明显增强了对蔗糖、葡萄糖、淀粉等糖类化合物,山梨醇、肌醇等醇类化合物,天门冬氨酸及白氨酸等氨基酸类化合物的利用能力。16S rDNA序列分析可知,53.8%的优势细菌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存在于多数供试土壤中,产碱菌属(Alcaligenes)、假单胞杆菌属(Pseudomonas)和厚壁菌属(Firmicutes)也因季节和管理措施影响而成为不同土壤的优势菌属。与4月、5月、8月和9月相比,整体上6月和7月土壤中相对增加了产碱菌属(Alcaligenes)和厚壁菌属(Firmicutes),其中7月生草覆盖处理较清耕增加了厚壁菌属(Firmicutes)和一些不可培养的菌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