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开展了长豇豆(Vigna unguiculata L. ssp. sesquipedalis)与其近缘种饭豆[V. umbellata(Thunb.)Ohwi & Ohashi]的远缘杂交,对亲本和杂交高世代(F7)进行了田间抗虫水平和荚果性状观测鉴定。结果表明:(1)饭豆品种的田间抗虫水平普遍高于长豇豆品种;(2)在长豇豆和饭豆远缘杂交的全分离谱世代(F6)363 个株系中,初选了 41 个虫害发生较轻的单株,组成 F7 代供后续鉴定;(3)田间试验观测到 F7 代株系抗虫水平有较大分离,复选出 7 个高抗水平的重组株系;结合单荚质量、荚长和籽粒密度等荚果相关性状数据特征,决选出在营养生长期对斜纹夜蛾、甜菜夜蛾等主要害虫综合抗性达到高抗(HR)水平且荚果性状近似于长豇豆的株系 2 个,实现了长豇豆抗虫的种质创新。  相似文献   

2.
长豇豆锈病抗性遗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4个不同抗性水平的长豇豆品种,配制杂交组合,采用成株期田间自然发病鉴定F1、F2、B1C1、B1C2杂种抗性的方法,研究了长豇豆抗锈病的遗传。结果表明,抗病品种白荚和紫荚对锈病的抗性各受一个显性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3.
菜豆植物凝集素(phytohaem agglutinin,PHA)是重要的植物抗营养因子,也是引起菜豆食物中毒的主要化学成分。在前期对233份食荚菜豆商品成熟荚PHA含量性状检测的基础上,选取PHA含量差异明显的6个菜豆品种作亲本,通过人工杂交和后代培育构建了4个杂交组合的F_1和F_2遗传群体。同期开展亲本及各遗传群体田间试验,测定各单株商品成熟荚的PHA含量,并进行性状遗传分析。结果表明:F_1群体内单株间商品荚PHA含量变异均较小,但不同亲本杂交后其杂种优势强度明显不同,显性度分析表明该性状主要为单一亲本不完全显性遗传;F_2群体内单株商品荚PHA含量水平均呈极显著差异,表明在F_2该性状出现明显分离,不同组合间分离程度不同;F_2群体依PHA含量水平的单株频率分布曲线主峰明显,多偏离中亲值,曲线两尾均有单株分布,表明在该世代分离出了较为极端PHA含量的单株,这为选育低(高)水平PHA品种提供了机会;菜豆PHA含量性状的广义遗传力在95%以上,说明相关基因型效应在该性状决定中起主导作用。因此,菜豆豆荚PHA含量性状遗传属数量性状遗传,且主要受遗传基因控制。本试验从F_2群体分离出的PHA含量极低的重组体中筛选出兼具优良综合性状的单株6个,实现了低PHA水平菜豆的种质创新。  相似文献   

4.
为了培育出能够在内蒙古地区大面积推广的优良三叶草品种,以高加索三叶草(2n=6×=48)为母本,白三叶(2n=4×=32)为父本,通过远缘杂交及胚拯救技术得到了杂种F_1代,选择9个杂交F_1代稳定株系,以亲本为对照,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分析其遗传差异性。结果表明:16个适宜引物共扩增出111条条带,多态性条带72条,多态性条带百分率为64.86%;11个供试材料间的遗传距离变幅为0.073 4~0.477 1,平均值为0.241 2;9个杂种F1代的株系与父本白三叶之间的遗传距离较大,遗传相似系数较小,表明9个杂种F_1代的株系表达了更多源于母本的遗传信息。  相似文献   

5.
长豇豆锈病抗生遗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4个不同抗性水平的长豇豆品种,配制杂交组合,采用成株期田间自然发病鉴定、F1、F2、B1、C1、B1C2杂种抗性的方法,研究了长豇豆抗锈病的遗传。结果表明,抗病品种白荚和紫英对锈病的抗性各受一个显性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6.
中国野生葡萄种间杂交F_1代抗黑痘病遗传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原产我国野生葡萄5种11个株系和9个欧洲葡萄品种杂交,组合成抗病×抗病和抗病×感病两类,获F_1代杂种1238株,采用田间自然鉴定的方法研究了亲本抗黑痘病及其在F_1代的遗传表现。结果表明,中国葡萄属野生种抗黑痘病在F_1代表现为极强的显性遗传特性。  相似文献   

7.
以普通型豌豆脆皮蜜为母本,半无叶型豌豆宝峰2号为父本,进行杂交,通过世代选育,运用1年3代加代选择法,选育出半无叶型甜豌豆新品种须菜1号。该品种株高75cm左右,有效分枝2个左右,托叶正常,小叶突变成卷须,白花,单株结荚7个左右,荚果圆柱形,荚皮嫩厚,无革质膜,籽粒柱形,皱粒黄子叶,千粒质量220g左右,鲜荚产量1200kg/667m2。具有高抗倒伏、抗病、耐热、口感好、甜度高等特性。适于鲜食和菜用。  相似文献   

8.
半无叶型甜豌豆新品种须菜1 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普通型豌豆脆皮蜜为母本,半无叶型豌豆宝峰2号为父本.进行杂交,通过世代选育,运用1年3代加代选择法,选育出半无叶型甜豌豆新品种须菜1号.该品种株高75 cm左右,有效分枝2个左右,托叶正常,小叶突变成卷须,白花,单株结荚7个左右,荚果圆柱形,荚皮嫩厚,无革质膜,籽粒柱形,皱粒黄子叶,千粒质量220 g左右,鲜荚产量1200 kg/667 m2.具有高抗倒伏、抗病、耐热、口感好、甜度高等特性.适于鲜食和菜用.  相似文献   

9.
夏秋早熟豇豆新品种连豇1号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 6份长豇豆地方品种资源中 ,经多代系统选育 ,选育出早熟豇豆新品种连豇 1号。该品种主蔓结荚为主 ,主蔓第 4~ 5节开花挂荚 ,平均荚长 72 .8cm ,荚色淡绿 ,产量 2 2 0 0kg·(6 6 7m2 ) -1左右 ,高抗锈病和煤霉病 ,商品性好 ,适宜长江流域夏秋栽培。  相似文献   

10.
长豇豆荚色的遗传及其与花蕾瓣和籽粒色泽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豇豆[Vingna unguiculata W. ssp.sesquipedlis( L.) Verd]的荚色与籽色是衡量其商品品质的重要指标。关于荚色、籽色的遗传,国外曾以普通豇豆(V.un-guiculata W.ssp.unguiculata W )为材料作过较多研究,但以长豇豆为材料的研究报道很少。笔者于1978年、1981年、1983年分别以不同夹色、籽色的长豇豆品种为材料,研究几种荚色的遗传及与花蕾瓣色、籽色的相互关系,试图为育种提供依据。 材料与方法 试验选用红嘴燕、杭州青皮、沙富青及上海红豇4个品种,根据其性状表现分成三类;(1)红嘴燕,呈淡绿蕾、淡绿荚、黑籽,(2)杭州青皮及沙富青,绿蕾…  相似文献   

11.
长豇豆新品种‘丰优油青豇豆’是由‘揭西豇豆06-12’的变异株系选育而成。植株生长势强,分枝能力强,叶色深绿有光泽。豆荚长圆条形,荚色绿白,荚长46.6 cm,荚粗0.93 cm,单荚质量26.1 g,双荚率高,整齐饱满,头尾均匀,鼠尾荚少,肉质紧实爽脆。中早熟,丰产性好,品质优,不易老化,耐采收,高抗枯萎病,田间表现耐热性、耐寒性和耐旱性强。适宜在广东省豇豆产区春、秋季种植。  相似文献   

12.
应用模糊聚类方法,以果实多种性状综合差异为依据,对EL—F_1厚皮甜瓜后代分离群体进行了连续3代分离选择,所得EL-1和EL-2两个群体性状稳定性好.聚类结果表明,两种群体内个体性状差异远小于传统分类所得群体T-1.对以EL-1为母本配制的4个杂交组合进行田间鉴定,植株生长发育良好,抗霜霉病,高抗白粉病;果实性状稳定,多数经济性状明显优于母本.  相似文献   

13.
辣椒种质资源对桃蚜的抗性鉴定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青 《长江蔬菜》2003,(1):41-43
温室苗期接蚜鉴定与田间鉴定结果表明,24个参试辣椒品种对桃蚜的反应不同,其中凉椒一号等4个品种对桃蚜表现为高抗;苗丰三号等4个品种对桃蚜表现为抗;超丰五号等8个品种对桃蚜表现为中抗;大羊角椒等4个品种对桃蚜表现为高感;保椒二号等4个品种对桃蚜表现为感。以高抗品种猪大肠和高感品种大羊角椒为亲本进行杂交,其杂交F1代对桃 蚜的反应表现为高抗(HR),F2代的抗虫与感虫植株分离符合3:1的比率,表明辣椒抗蚜性能够稳定遗传,其遗传方式为显性单基因控制的质量遗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基于果实品质筛选酿酒葡萄杂交F_1代优系的方法。【方法】以‘2-1-3’ב阿列尼’、‘2-1-3’ב宝石解百纳’2个酿酒葡萄杂交组合F_1代和亲本、对照品种共74份成熟期果实为材料,连续4 a(年)对22个果实主要品质数量性状进行主成分和聚类分析,从中筛选出优系。【结果】69份杂交F_1代与亲本、对照品种成熟期果实22个品质性状指标有差异,除果皮总酚含量无F_1代介于对照品种‘赤霞珠685’与‘美乐181’之间外,其余21个指标有1~36份F_1代介于对照品种之间,果皮单宁含量仅31-5-2-2介于对照品种之间。对74份材料的22个品质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其中前4个主成分贡献率分别为32.26%、26.25%、15.20%、11.58%,累计贡献率达85.28%。根据22个品质指标和4个主成分值,对69份F_1代和亲本、对照品种进行聚类分析结合田间观察评选出综合性状优良的杂交单系2份,为31-5-2-1、44-6-7-1。【结论】对葡萄杂交F_1代果实品质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可简化酿酒葡萄杂交后代果实品质的评价指标,对酿酒葡萄杂交后代进行综合评价并选出杂交优系,为今后酿酒葡萄新品种选育提供了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15.
79个甜椒(Capsicum annuum var.grossum Sendt.)花粉株系(H_2、H_3)的植物学性状和农艺性状比较表明,同一诱导材料的花粉株系变异幅度很大;株系内个体间性状整齐一致;同一株系世代间遗传稳定。通过主要农艺性状的比较,30%花粉株系显著优于其诱导材料。22%株系显著高于对照品种,增产幅度较大。实验证明,甜椒花药培养是一种速度快、效率高的育种方法。  相似文献   

16.
采用田间自然鉴定的方法,研究分析了湿热地区28个葡萄栽培品种、7个毛葡萄野生株系对黑痘病的抗性差异。结果表明,毛葡萄野生株系红蔓一号、西坡一号、春莓一号、香牛一号、香山五号、香山四号、香山六号等均对黑痘病表现为免疫。欧美杂交种品种,大部分表现为抗病,有的甚至高抗,其中,  相似文献   

17.
长豇豆资源的遗传距离估测和聚类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张渭章  汪雁峰 《园艺学报》1994,21(2):180-184
对39份长豇豆品种进行了煤霉病抗性鉴定。并对其14个重要农艺性状进行考查,以综合性状组、丰产性状组和早熟性状组的遗传相关矩为基础矩阵,分别进行主成分转换并计算欧氏遗传距离,用最长距离法进行品种聚类。结果表明,39份品种中,有7份对煤霉病表现免疫、高抗或抗病。通过主成分分析、测试、确定了具有较优综合性状的品种11个,丰产性较优或早熟性较优的品种各9个,试验结果还表明,选择不同的性状组分析,遗传距离及  相似文献   

18.
绵紫豇1号是从龙豇24单株优选株系403-2和春秋红紫皮长豇豆优选株系2441的杂交后代中,采用系统选育法育成的紫色豇豆新品种。中熟,生育期71 d(天)左右。始花节位为第5~6节,花淡紫色,种子肾形,红褐色。商品荚长45~55 cm,单荚质量15 g左右,紫红色,肉厚,粗细均匀,顺直不弯曲,荚纤维含量少,鼠尾少。综合性状优良,花青素含量为0.97 mg·g~(-1)。春季栽培产量为1 800~2 100 kg·(667 m~2)~(-1),适宜四川豇豆产区种植。  相似文献   

19.
1995~1996年进行杂交配组和种间远缘杂交,1997年开始并采用系谱法对其杂种后代进行筛选鉴定,淘汰雌雄异株及抗性差的单株.在F2杂种后代中得到两性花、抗病性较强且坐果率高的单株(取编号:NW213,母本是经过优选的东亚种野生毛葡萄雌能花优良单株,父本是欧亚种酿酒葡萄品种'白玉霓'),通过2年的田间性状观察,该株系表现优良性状稳定、丰产稳产且品质优良.2002年春进行品种比较试验,结果后进行了测产验收和酿酒试验,并专门请国家级葡萄酒评酒师孙军超和广西酿酒协会组成专家组对该株系酿的酒进行鉴评.2005年该株系命名为'凌优',已通过广西农作物新品种审定,开始在都安、罗城、玉林等地示范种植,并逐步扩大示范面积.  相似文献   

20.
早熟豇豆新品种之青3号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选育经过1988年以红嘴燕为母本 ,绿荚的杭州青皮为父本进行杂交 ,对杂交后代中的绿荚单株进行系统筛选 ,经多代选育 ,发现 2 0号、2 3号、30号株系性状优异。通过对这 3个株系进一步的比较鉴定 ,并经系统纯化后 ,最终选出了早熟、抗病、绿荚、优质的 30号品系 ,定名为之青 3号。 1992年后扩大示范试种 ,1999年通过浙江省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2 选育结果2 .1 丰产性 据 1993和 1997两年的品种比较试验结果 (表 1) ,之青 3号 667m2 产量分别为 1773.9kg和 10 80 .4kg ,比之豇 2 8 2增产 10 .0 %和7.0 % ,比宁波绿带增产 34 .6%和 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