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选取广西蚕桑科普文化旅游产业为研究对象,阐述广西推进蚕桑科普文化旅游产业的意义,分析了广东、江西等国内各地发展蚕桑科普文化旅游产业取得的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结合广西蚕桑发展实际提出了加大蚕桑科普活动示范基地的建设、大力开展蚕桑科普进校园活动、探索多元蚕桑科普活动机制及运营模式、推进蚕桑科普与休闲旅游有机结合、加大政策资金支持力度等开发策略,旨在为广西蚕桑科普文化旅游产业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弘扬蚕桑科普文化,通过在南宁市多个幼儿园、小学开展蚕桑科普活动,阐述蚕桑科普在青少年儿童教育中的意义,结合项目组的调研,分析总结近年来活动中取得的成效、不足及宝贵经验,并提出对今后广西蚕桑科普发展提出可供参考的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3.
李兴  李冰 《北方蚕业》2023,(3):53-60
开展蚕桑文化科普教育活动有利于深度挖掘蚕桑资源价值、弘扬与传承深厚的中华蚕桑文化,有利于提高公众科学素质、丰富中小学素质文化教育,有利于科研院所拓展科研成果转化方式、促进蚕桑产业转型和多元化发展,有利于提升区域蚕桑产业综合影响力、丰富民众休闲旅游方式。本文主要阐述了安徽省蚕桑文化科普教育基地具备过硬的基础设施条件与发展基础、坚实的科技保障和充实的人才支撑、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有利的环境条件、发达的交通条件和良好的旅游环境等发展优势,介绍了基地丰富多元的科普活动模式及具体开展情况,总结了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进一步发展策略与规划,以期为我国蚕桑文化科普教育事业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宝桑园科普基地实行蚕桑产业开发和生态保护并举,形成资源再利用和良性循环的基本情况;该基地是以蚕丝文化为主题的综合性基地,开拓了生产与科普教育相结合的新路线,具有丰富的知识内涵。宝桑园科普基地坚持以教促乐,以乐促教,使游乐、教育内容相互渗透,互为促进;突出“自然生态、环保教育、农业科技”三大特色,在青少年科普活动中发挥了重要的功能与作用。  相似文献   

5.
中国蚕桑产业的转型升级赋予了蚕丝文化新内涵。通过归纳总结蚕桑产业转型升级呈现出的发展中心区域、发展方向、产品特点3个方面的转变,分析蚕丝文化新内涵产生的条件和内容,认为蚕丝文化新内涵应是一种"创业创新、携手同行,自强不息、迎难而上"的精神体现。明确和赋予蚕丝文化新内涵,可为蚕桑科技发展注入内生动力,提升现代蚕桑科技的创新能力。提出以蚕丝文化新内涵丰富与发展传统文化、以多种形式传播蚕丝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和促进蚕桑产业发展、以传统蚕丝文化与少数民族蚕丝文化的融合创新形成文化共识的创新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6.
本文简述了苏州蚕桑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并结合当前形势特点和区域发展要求,提出了政策性保护和生产性发展相结合的办法,既加大政策保护力度,又拓展蚕桑产业功能,探索发展"文化蚕桑、生态蚕桑、休闲蚕桑",立足巩固传统优势,重在发展现代蚕业,推动蚕业规模经营、多元发展、高效产出,实现苏州蚕桑产业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7.
《蚕桑通报》2014,(1):32-32
4月14日,吴每平理事长在杭州主持召开了省蚕桑学会常务理事(扩大)会,会议传达了省科协九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中国蚕学会常务会议精神,研究落实了2014年学会工作重点:(1)办好《蚕桑通报》,组织开展《蚕桑通报》创刊60周年纪念活动;(2)举办江浙两省"家蚕新品种繁育与推广学术研讨会";(3)组织开展第三届浙江省自然科学学术奖评选;(4)开展有关科普活动:①在5月17~18日于德清·蚕乐谷开展一次蚕桑科普活动;②万名科学使者进校园(社区)活动和“蚕丝被进社区”活动;③“浙江南浔第二届辑里湖丝文化节暨第二届浙江南浔桑果采摘旅游节”;(5)组织参加中国蚕学会有关活动;(6)加强学会自身建设。  相似文献   

8.
蚕桑文化起源于中国,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对蚕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从蚕桑文化的起源、蚕桑文化的发展历程进行了简要的概述和分析,认为蚕桑产业是蚕桑文化发展的基础和栽体,要确保蚕桑生产稳定、推进茧丝绸业健康发展、促进蚕桑资源多元化开发,并针对上述论点分别提出了将蚕桑文化融入到蚕桑生产中、将蚕桑文化融入到茧丝绸业中、将蚕桑文化融入到旅游消费中等促进蚕桑文化与产业融合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从丝绸文化、中医药文化、桑茶文化和桑酒文化角度阐述了蚕桑文化的价值,对传承蚕桑文化、提升蚕桑文化国际影响力、增强国民文化自信和弘扬中华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杨虎  沈浩 《蚕业科学》2021,47(4):374-379
中国是蚕桑起源地之一,传统蚕桑产业发达。桑树作为其基础环节,与国民经济息息相关,积淀了丰富深厚的文化意蕴。文中在梳理文献基础上,分析中国古代桑树资源利用变迁,其主要体现为桑叶饲用、桑椹果用、桑树药用、桑林文化、桑基鱼塘等5个层面。以史为鉴,文中进一步分析桑树的当代生态价值,其功能集中表现为涵养水源、修复土壤、防风固沙、净化空气等4个方面。进而结合当前中国蚕桑产业转型升级和美丽乡村建设的时代任务,尝试性阐述其具体应用路径,包括蚕桑科技完善、传统蚕桑产业升级和蚕桑生态旅游,以期能够更好地开发桑树资源,为传统蚕桑产业升级和桑树多元化产业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蚕桑文化在蚕业经济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对蚕桑文化内涵、作用与价值以及蚕桑文化在蚕业经济中发挥的作用加以深入的探讨和分析。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加深人们对蚕桑文化内涵的理解,认识到文化和经济发展联系是十分紧密的,蚕桑文化的作用和价值是加快我国蚕业经济发展的一个基础。因此,蚕桑文化的发展对蚕业经济发展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能够真正加快我国蚕业经济健康、快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构建和谐校园,传播先进文化,是科学发展观在高校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体现,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高校文化建设在传承文明中所面临的新形势进行分析,指出教育部门和高等学校应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高校文化建设的自觉性与主动性,力求使高校文化建设在构建和谐校园、传承文明、服务社会的进程中,体现社会主义特点,并突出时代特征与学校特色。  相似文献   

13.
胡小军 《江苏蚕业》2007,29(1):47-49
<正>近年来,千阳县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蚕桑生产,提出了建设蚕桑之乡、创建西北蚕桑大县的目标。我们从旱地高产桑园栽培技术和优质蚕茧生产技术两个方面入手,不断创新蚕桑标准化养蚕水平,坚持引进与试验相结合,示范与推广相结合,积极开展科技创新,大力普及蚕桑实用技术,提高了蚕桑产业科技含量,促进了蚕桑产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4.
<正> 重视蚕桑行业职工教育,提高全行业职工素质,对我省蚕桑事业的发展有重要作用。我省蚕桑职教通过多渠道、多层次的办学途径,坚持紧密与生产相结合的办学方向,受到生产单位、广大蚕桑科技人员和职工的欢迎,对促进蚕桑生产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我国种桑养蚕缫丝织绸的历史已有5000多年,蚕桑文化成为一种精神现象,其影响源远流长.蚕桑文化产品则是以蚕桑文化为基础建立的综合产业,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本文在概述蚕桑文化的意识形态载体和非意识形态载体的基础上,提出当代蚕桑文化产品的市场将向着高质量、绿色低碳、多元化、现代化和国际化方向发展,并指出四川省当前蚕桑文化产品产业发展应以实现超大集群的产业规模、培育壮大具有文化属性的新型生产经营主体为基础.  相似文献   

16.
曹昳晗  黄凌霞 《蚕桑通报》2022,(1):36-37+39
我国是毋庸置疑的蚕桑大国,是全球最早养蚕缫丝编织丝绸的国家,蚕桑文化产品在几千年的岁月长河里,已然拥有了各地的文化特色和民族精神。如今的一大问题是,蚕桑制品的代表性产品丝绸在生活中实际的使用频率并不高,更多的时候它是作为床垫、布料的添加物。准确把握蚕桑制品的文化内涵,创造更符合当代人需求的寓历史性、文化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蚕桑文创,本文将对标其他文化产品的优秀文创,为未来蚕桑文化产品打入文创市场提供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为发掘蚕桑资源综合利用的新途径,对蚕桑资源药用价值的开发和利用进行了探讨和分析,旨在提高蚕桑附加值和推动蚕桑产业可持续发展。分析了蚕桑资源的各种药用价值,主要从桑资源和蚕资源的研究成果论证蚕桑资源的药用价值,分析了当前开发蚕桑资源药用价值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加强蚕桑资源药用价值的深入研究、加强产学研相结合、加大宣传的力度和促进多领域融合等措施,以实现充分开发和利用蚕桑药用资源。通过开发蚕桑资源药用价值,提高蚕业经济效益,保证蚕业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8.
蚕桑丝绸文化与乡村旅游业的融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消费者的需求、企业的利益和政府的支持三个方面对蚕桑丝绸文化和乡村旅游业融合发展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分析,探讨了蚕桑丝绸文化与旅游业融合的模式,并进行了蚕桑丝绸文化与乡村旅游业融合的效益分析。  相似文献   

19.
《江苏蚕业》2017,(1):39-42
本文通过查阅大量历史资料,力求对扬州蚕桑历史文化有一个完整的了解,并通过具有代表性的蚕桑文化事件或符号,充分反映扬州蚕桑历史文化的发展历程。同时结合历史文化,联系目前当地蚕桑生产现状,提出下一步蚕桑生产发展的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20.
旨在探究镇江蚕桑文化与城市形象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镇江城市形象构建和传播提供有效策略,打造镇江蚕桑文化名城的城市名片。以城市文化资本理论为基础,将蚕桑文化分为物质层面、理念层面和制度层面,研究了这3个层面的蚕桑文化与镇江城市形象建设存在的问题:蚕桑文化别具特色但关注度较低,理念形态的蚕桑文化缺乏提炼,制度形态的蚕桑文化有待完善。针对镇江蚕桑文化与城市形象建设的现状和问题,从提升物质形态城市文化资本的整合功能,发挥理念形态城市文化资本的价值功能,强化制度形态城市文化资本的规范功能等3个方面提出了构建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