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明确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天峨县发生严重的珍珠李叶枯病病原,采集天峨县珍珠李病叶,对病原进行分离和鉴定。本研究从病叶中分离到2种真菌,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序列分析表明2种真菌分离物分别与GenBank中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和拟盘多毛孢菌Pestalotiopsis sp.具有99%的相似性。离体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分离菌株均能使健康叶片产生症状,并通过柯赫法则(Koch’s postulates)验证。结合真菌分离物的分离比率,将广西天峨县珍珠李叶枯病病原初步鉴定为胶孢炭疽菌。  相似文献   

2.
宁夏枸杞炭疽病病原菌的分子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枸杞为试材,对宁夏枸杞炭疽病果、病叶进行了组织分离、致病性检测和分子鉴定研究。结果表明:分离获得4株菌株,经致病性检测,有3株菌株有致病性;经形态学鉴定3株致病菌株属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利用真菌保守的rDNA-ITS序列进行扩增和同源性分析,3株致病菌株与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的序列相似性达99.4%。  相似文献   

3.
【目的】确定引起琯溪蜜柚炭疽病的病原种类,为针对性地防治炭疽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4—2015年从平和县4个乡镇采集发病材料,对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致病性测定以及形态特征观测、r DNA-ITS序列分析,对病原菌的种类进行鉴定。【结果】经单孢分离后,所获得的菌株对琯溪蜜柚果实可致病,并产生典型症状,对病原菌进行显微形态观测,病原菌分生孢子及附着孢的形态为炭疽菌属真菌,以菌株GX(3)的DNA为模板,扩增得到全长为600 bp的DNA片段,并获得该菌的rDNA-ITS序列,发现其与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的相似性高达100%。【结论】根据病害症状、病菌的形态特征及ITS序列同源性比较的结果,将琯溪蜜柚炭疽病的病原菌鉴定为胶孢炭疽菌C.gloeosporioides。  相似文献   

4.
【目的】确定引起琯溪蜜柚炭疽病的病原种类,为针对性地防治炭疽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4—2015年从平和县4个乡镇采集发病材料,对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致病性测定以及形态特征观测、r DNA-ITS序列分析,对病原菌的种类进行鉴定。【结果】经单孢分离后,所获得的菌株对琯溪蜜柚果实可致病,并产生典型症状,对病原菌进行显微形态观测,病原菌分生孢子及附着孢的形态为炭疽菌属真菌,以菌株GX(3)的DNA为模板,扩增得到全长为600 bp的DNA片段,并获得该菌的rDNA-ITS序列,发现其与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的相似性高达100%。【结论】根据病害症状、病菌的形态特征及ITS序列同源性比较的结果,将琯溪蜜柚炭疽病的病原菌鉴定为胶孢炭疽菌C.gloeosporioides。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明造成江津龙华W·默科特桔叶片黄化的致病真菌,开展组织分离、致病性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研究。结果表明,共分离鉴定出7株致病菌,其中,4株属于链格孢属Alternaria sp.,1株与喀斯特炭疽菌Colletotrichum karstii有99%的同源性,1株与蚕豆葡萄孢Botrytis fabae有99%的相似性,1株与蚕豆叶壳二孢菌Ascochyta fabae(Peyronellaea pinodella或Phoma pinodella)有100%的同源性。此研究为江津龙华叶片黄化的防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在山东省泰安市林业局实验林场泰山黄精栽培基地采集泰山黄精病株,用组织分离法对其寄生真菌进行分离、培养和鉴定,共分离出寄生真菌18株,其中链格孢属(Alternaria sp.)真菌7株、刺盘孢属(Colletotrichum sp.)真菌5株、镰刀菌属(Fusarium sp.)真菌2株,其他聚生小穴壳菌(Dothiorella gregaria)、高粱附球菌(Epicoccum sorghinum)、Diaporthe eres、数丝顶多毛孢(Bartalinia robillardoides)各1株。  相似文献   

7.
枸杞采后病害及主要病原真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枸杞采后病害进行了分离、鉴定的研究。从病害的枸杞中分离得到了5株真菌菌株,回接后,发现病害与自然发病症状一致,而且从接种的枸杞果实上又得到了此病病原真菌,经鉴定和致病性确定,确定为真菌:青霉属、链格孢属、曲霉属中的黑曲霉、木霉属、黄曲霉,它们都是该品种枸杞的主要致腐病原真菌。  相似文献   

8.
杧果果实潜伏侵染真菌种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明杧果果实真菌的潜伏侵染状况,采用组织分离法对采自华南6省区的杧果果实真菌潜伏侵染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杧果果实普遍存在真菌的潜伏侵染现象,但不同省区的带菌率存在显著差异,果柄和果实蒂部的带菌率极显著高于果实中部和端部的带菌率。共鉴定11种潜伏侵染真菌,分别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gloeosporioides Penz.)、可可球二孢菌(Botryodiplodia theobromae Pat.)、尖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acutatum Sim-monds.)、杧果拟茎点霉(Phomopsis mangiferae Ahmad.)、杧果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mangiferae(P.Henn.)Sutton.)、多米尼加小穴壳(Dothiorella dominicana Pet.et Cif.)、杧果大茎点霉(Macrophoma mangiferae Hing.&O.P.Sharma)、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Fr.)Keissl.)、曲霉(Aspergillus sp.)、弯孢霉(Curvularia sp.)、镰刀菌(Fusarrium spp.)。其中,胶孢炭疽菌(C.gloeosporioides)、可可球二孢菌(B.theobromae)为主要潜伏侵染真菌,杧果大茎点霉(M.mangiferae)为首次报道的杧果潜伏侵染真菌。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近年四川省石棉县黄果柑果实田间普遍发生的果面病斑的致病菌,2016年12月在当地采病果为试验材料进行病菌分离,并对分离菌株进行形态学鉴定、分子鉴定及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分离共获得12株真菌,5株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5株为互隔交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2株为果生刺盘孢菌C. fructicola。分离获得的胶孢炭疽菌株和互隔交链格孢菌株均能侵染果实和叶片形成病斑且与田间病斑基本一致,两者是生产中石棉县黄果柑果面病斑的致病菌。  相似文献   

10.
以大理州"红阳"猕猴桃枝干为试材,采用田间调查法调查病原菌对其危害状况,对采集的10份病样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分离病原,单孢纯化法获得病原菌,采用形态和分子法鉴定病原种类,以期明确大理州"红阳"猕猴桃枝干病害的发生状况及危害病原。结果表明:大理州"红阳"猕猴桃枝干病害发生严重,病株率高达69.6%,5个采样点共分离得到15个菌株,其中以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厚坦镰刀菌(Fusarium chlamydosporum)、小新壳梭孢菌(Neofusicoccum parvum)和间座壳属中一种(Diaporthe bohemiae)共4类病原菌出现频率最高,是优势种,分离率分别为55.6%、52.4%、49.8%和50.1%。利用柯赫氏法则对分离所得的所有菌株进行致病性测定,证实了优势菌株对猕猴桃茎杆的致病性,进一步明确了引起大理州猕猴桃茎杆的病原真菌。  相似文献   

11.
采用日光温室穴盘育苗,在黄瓜播种时接种2种不同的捷克商品丛枝菌根真菌(AMF)组合菌剂BF和VT,比较了不同菌剂对黄瓜苗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VT和BF组合菌剂均能不同程度地侵染黄瓜幼苗根系,接种35d时侵染率分别为49.30%、37.65%;接种BF和VT菌剂的幼苗株高、茎粗、干质量、鲜质量均明显高于未接菌处理,且以接种VT菌剂表现最佳;与未接菌对照相比,接种VT菌剂可使黄瓜幼苗的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显著提高,表明蔬菜专用菌剂VT对黄瓜幼苗生长有较好的促进效果。  相似文献   

12.
怀黄菊黑斑病病原的分离及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喜亭    王苗  王添乐  李明军 《园艺学报》2015,42(1):174-182
对怀黄菊(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Huaihuang’)上发生的一种叶片变黑枯死的主要病害进行了病原分离和鉴定,通过形态观察、产孢表型分析、致病力检测和rDNA-ITS序列分析,初步确定该病是由链格孢属(Alternaria)的交链孢菌(Alternaria sp.)引起的怀黄菊黑斑病。从发病植株中分离纯化得到2个致病菌株A1和A2;PDA培养基上的2个致病菌株菌落质地、颜色、边缘整齐度等特征存在一定差异,显微镜下产孢表型也存在差异,但致病力没有差异,其rDNA-ITS序列一致性达100%,序列已在GenBank上登录,登录号为KF688111。  相似文献   

13.
在温室穴盘栽培条件下,对番茄幼苗接种2种商品用丛枝菌根菌剂BF(mycorrhizaforplants)和VT(mycorrhizaforvegetables),测定幼苗生长发育及光合生理等指标。结果表明:VT和BF均能不同程度地侵染番茄根系,接种35d后侵染率分别为78.3%、66.4%。接种AMF后幼苗的株高、茎粗、干质量、鲜质量、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均大于未接菌对照,且接种VT菌剂的幼苗与未接菌对照相比差异显著。综合分析表明,VT对番茄穴盘幼苗的促生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不同AM真菌菌种对番茄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育苗盘中对番茄接种 5种AM真菌菌种,比较不同菌种对移栽后番茄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 5个菌种对番茄的生物量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生物量最高可以提高 97. 2 %;开花数也因接种处理而增加; 5个菌种都能提高番茄对磷的吸收,但对氮和钾营养的促进效果并不一致。综合来看,Glomusmosseae、Glomusversiforme和Glomuscalceondium对番茄的生长发育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用采集自全国的26个灰霉病菌株,采用苗期菌片接种法和离体叶片接种法,对两个黄瓜纯系进行抗病性鉴定,分析了不同灰霉病菌株对黄瓜品系的致病力。结果表明,不同灰霉病菌株对黄瓜的致病力表现出极显著的差异,平均病斑面积在0~556.15 mm2之间。部分菌株对黄瓜不同基因型的致病力有一定差异。相关分析表明,离体叶片接种法的鉴定结果与苗期菌片接种法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6.
为探明从不同病株分离的尖孢镰刀菌对莲藕致病力的差异,通过菌丝块接种的方式对莲藕发病情况进行测定,并选用3种化学药剂与2种生防菌剂进行室内平板抑菌试验。结果表明:从发病莲藕病部分离出的尖孢镰刀菌Fusarium commune对藕块和藕叶的致病力最强,分别达100.0%与83.3%;从甜瓜病株分离的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也可使藕块和藕叶发病,但发病率仅分别为66.7%与33.3%。化学药剂中,硫·酮多菌灵的防治效果最好,浓度为1.0 mg/L时,抑制率可达100.0%;生防菌剂中的哈茨木霉菌(3.0 g/L)与枯草芽孢杆菌(3.0 g/L)对尖孢镰刀菌F.commune的抑制率分别达78.8%、65.0%;下一步可进行大田防效验证。  相似文献   

17.
针对内蒙古地区设施甜瓜土壤连作障碍严重、病虫害发生严重、植株死亡率高、产量降低、品质下降等问题,本着"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发展战略,以改善土壤环境、缓解设施土壤连作障碍发生为目的,集成设施甜瓜抗连作障碍技术:设施内空气和土壤消毒处理技术;设施土壤深耕技术;嫁接育苗技术;秸秆生物反应堆改良设施土壤技术;设施土壤科学施肥...  相似文献   

18.
研究不同时期接种丛枝菌根真菌根内球囊菌(Glomus intraradices,GI)对大棚土壤栽培黄瓜植株生长、产量及营
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黄瓜不同时期接种GI 对其生长均有促进作用,与不接菌的对照相比,播种时接菌和移栽时接菌处理使黄瓜的单株产量分别提高54%、34%;播种时接菌处理的黄瓜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比对照显著提高了14.7%~17.7%;播种时接菌和移栽时接菌的黄瓜硝酸盐含量较对照分别下降了9.4% 和15.0%,总糖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了8.9% 和7.1%;移栽时接菌处理的黄瓜粗蛋白含量比对照提高了4.6%;播种时接菌和移栽时接菌显著提高了黄瓜VC 含量。表明接种GI 对黄瓜生长和产量品质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从合肥、蚌埠、长丰、和县等地采集的番茄、辣椒、草莓、葡萄等发病组织上分离鉴定获得23个灰葡萄孢菌株, 采用菌丝块创伤接种法, 分别测定了这些菌株对草莓果实和叶片的致力。结果初步表明, 所有供试菌株接种草莓果实和叶片后均引起发病, 但病斑的平均直径有显著差异, 并在不同草莓品种上表现也有差异, 显示灰葡萄孢菌株间对草莓果实和叶片的致病力存在明显的分化。按照在草莓果实和叶片所致病斑的平均直径大小可将供试菌株划分为致病力较强、中等和较弱3种类型。总体来说, 来自草莓和番茄的菌株对草莓果实和叶片的致病力较强, 来自辣椒的菌株对草莓果实和叶片的致病力较弱, 但来自相同寄主的菌株间致病力也存在差异, 菌株致病力差异与菌株地域来源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20.
以西洋杜鹃的两种不同花色品种‘红宝石'(R.Redjacj简称RR)、‘粉冠军'(R.Brittania简称RB)的无菌苗叶片和茎段(包含茎尖)为外植体,研究不定芽的诱导、壮苗及生根。结果表明,叶片诱导不定芽最佳培养基为:DJ+ZT2.0+NAA0.2+琼脂0.8%+蔗糖30g/L,‘红宝石'增殖倍数10.9,‘粉冠军'增殖倍数29.63。茎段(包含茎尖)增殖的最佳培养基为:DJ+ZT0.5+NAA0.05+琼脂0.8%+蔗糖30g/L,‘红宝石'增殖倍数为2,‘粉冠军'增殖倍数为3。生根最佳培养基为:Read+NAA0.2mg/L+AC3g/L,‘红宝石'平均生根率达84%,‘粉冠军'平均生根率达9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