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旨在研究补充料中不同粗纤维水平对林麝生长性能以及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选取9头林麝随机分为3组,分别饲喂不同粗纤维(分别为12.74%、15.9%、18.53%)水平的日粮,试验期为2个月.结果表明:饲喂12.74%粗纤维水平的补充料能显著提高林麝的平均日增重、降低林麝的料重比(P<0.05);饲喂粗纤维水平为18...  相似文献   

2.
为筛选效益较好的肉牛饲料配方,研究设计了3个饲料配方,用杂交牛进行了为期60 d的对比育肥试验,同时为探索肉牛饲料中蛋白质的过瘤胃保护效果,以3号配方配制的补充料为基础,用醋酸和甲醛对菜籽粕和豆粕进行了过瘤胃蛋白保护处理。结果表明:在配方筛选试验中,使用3号配方的第3组效果最好,日增重达1 273 g,饲料价格仅为1 500元/t。在过瘤胃蛋白保护处理中,以第4组甲醛保护的效果较理想,日增重达1 508 g,比未保护的对照组(第3组)提高18.46%;用醋酸保护的第5组,日增重为1 402 g,较对照组提高10.08%。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不同饲料添加剂对育肥牛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选取生长状况和年龄(1.5岁)相近的生长育肥期牛16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4头,四组牛的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四种不同的精料补充料(赛克林、T720、半胱胺和赛诺肥)进行饲喂试验,预饲期10 d,驱虫健胃,正试期120 d,每天饲喂2次,早、晚各1次,保证充足的饮水和牛舍清洁,共计130 d。试验结束后,测定日增重、采食量,计算饲料转化率。试验结果表明:在4组试验中,II组的平均日增重最大,显著高于其他三组;I组的平均日采食量最大,显著高于IV组,II组次之;料重比方面,II组的数值最小,显著低于其他三组。综合本试验的研究,得出在育肥牛育肥阶段添加0.10%的T720能有效的提高肉牛的日增重和采食量,降低料重比,缩短育肥期,为养殖户增添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5.
R  C.  Sulabo  M.  D.  Tokach  E.  J.  Wiedemann  冯占雨 《国外畜牧学(猪与禽)》2009,(2):34-37
本试验的目的是测定不同设计类型的教槽料饲喂器和较高的采食便利性对仔猪教槽料采食量及其断奶前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选用54头PIC1050系母猪及其所产仔猪,根据胎龄和分娩日期将试验母猪分成两批,再根据随机完全区组设计将每批试验母猪分入三个试验处理组中。处理1组为对照组,仔猪使用料斗型旋转式饲喂器;处理2组仔猪使用非料斗型旋转式饲喂器;处理3组仔猪使用长条式饲喂器。试验仔猪从分娩后第18天至断奶(第21天)进行自由采食教槽料,日粮含代谢能1585kcal/Ib、真回肠可消化赖氨酸仃IDLys)1.56%,并添加1.0%的三氧化二铬。母猪在整个哺乳期自由采食单一日粮(ME:1586kcal/Ib,TIDLys:0.97嘲。仔猪在出生后第0(出生当日)、18和21天(断奶时)进行个体称重,以计算总增重和日增重。计算饲喂器内饲料消耗量,并以此作为窝教槽料采食量。在断奶前3~12h,用无菌棉签对所有处理组的仔猪采集两次粪便样本。在两次取样中,仔猪粪便颜色至少有一次为绿色时,该仔猪就被认为采食教槽料仔猪(简称采食仔猪)。结果表明,使用不同设计类型的饲喂器进行饲喂的仔猪,断奶时在个体重(p〈0.18)和窝重(P〈0.51)上均没有显著差异,在个体和窝的总增重伊〈0.20)及日增重(P〈0.31)上也很接近。采用非料斗型旋转式饲喂器或长条式饲喂器饲喂的仔猪,所消耗的总教槽料比使用料斗型旋转式饲喂器饲喂的仔猪多2.7倍(P〈0.0001)。对于料斗型旋转式、非料斗型旋转式和长条式饲喂器饲喂的仔猪,每12h平均饲喂频率分别是1、2.3和4.2次。饲喂器设计类型对饲喂教槽料仔猪中采食仔猪的比例有显著影响(P〈0.0001)。在使用料斗型旋转式、非料斗型旋转式和长条式饲喂器的仔猪中,采食仔猪分别占69%、47  相似文献   

6.
将18头平均体重为129±7.4kg的三元杂交公牛(本地黄牛×西门塔尔×夏洛来)分成(稻草+米糠)组、(稻草+米糠+棉粕)组、(氨化稻草+米糠)组、(氨化稻草+米糠+棉粕)组、玉米青贮料组、(玉米青贮料+米糠)组共6个组用于研究比较干稻草、氨化稻草和玉米青贮料的饲喂价值。结果表明:(氨化稻草+米糠+棉粕)组肉牛的平均日增重最高(1.01kg/d)且每千克增重成本最低(3.53元)。冬季农户用"氨化稻草+米糠(5g/kg体重/d)+棉粕(1.5g/kg体重/d)"这种方法来饲喂肉牛可获得较理想的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选择1日龄海兰褐蛋雏鸡1350只,随机分为3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150只。3个处理分别饲喂颗粒料、粉料和破碎料。试验期14d。结果发现,与粉料组相比,试验期采食量颗粒料组提高7.28%(P0.05),破碎料组提高3.54%(P0.05);试验期日增重颗粒料组提高7.17%(P0.05),破碎料组提高8.36%(P0.05)。颗粒料组和破碎料组日增重相似(P0.05)。与颗粒料组和粉料组相比,破碎料组料重比分别降低5.75%(P0.05)和5.20%(P0.05)。试验第6d、10d和14d,各处理胫骨长度相似(P0.05)。  相似文献   

8.
把100日龄、体重约9kg的60只山羊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只放牧不补饲,试验Ⅰ组放牧后每只每天补饲100g玉米粉、试验Ⅱ组放牧后每只每天补饲100g精料补充料,其他饲养管理完全相同,正试期90d。结果表明,试验Ⅱ组、试验Ⅰ组及对照组试验期内每只羊平均日增重分别为109g、91g和72g,只均收益分别为207.4元、180.4元和155.5元。经方差分析,试验Ⅱ组的末重、增重、日增重与试验Ⅰ组比较均为显著(P0.05),与对照组比较均为极显著(P0.01),试验Ⅰ组的末重、增重、日增重与对照组比较均为显著(P0.05)。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不同精料补充料对育成期梅花鹿母鹿消化率和生产性能的影响,随机选择健康、年龄体重相近的21头育成期母鹿,随机分成A、B、C 3组,每组7头,分别饲喂a、b、c 3种不同组成的精料补充料。日粮精粗比分别为35∶65。结果表明:育成期母鹿干物质、有机物质的采食量C组显著高于B组和A组,B组显著高于A组(P0.05),粗蛋白消化率C组最高,且C、B两组显著高于A组(P0.05)。其他营养物质消化率差异不显著(P0.05)。梅花鹿平均日增重C组显著高于B、A两组(P0.05),B组显著高于A组(P0.05)。  相似文献   

10.
试验选择8头肉用牛,设计2个不同蛋白质补充料来源精料的日粮,即以DDGS为主的试验组和以棉籽粕为主的对照组,粗饲料为玉米芯,采用全收粪的消化试验测定日粮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结果表明,不同蛋白质来源的试验组和对照组日粮有机物、粗蛋白质、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的表观消化率没有差异(P>0.05),肉牛日粮有机物、粗蛋白质、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的表观消化率的变化范围分别为65%~71%、60%~70%、68%~70%和63%~65%。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旨在利用体外法研究微生物发酵蛋白补充料对绵羊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体外试验分为6组,其中对照组只含培养底物,5个试验组分别添加占全混合日粮5.66%、8.44%、11.30%、14.27%和17.24%的发酵蛋白补充料,并保持0.200 0 g培养底物不变,测定培养液产气量、pH、挥发性脂肪酸(VFA)、菌体蛋白(BCP)和氨态氮(NH3-N)等指标,比较分析发酵蛋白补充料及其不同添加量对瘤胃发酵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发酵蛋白补充料可以提高培养液产气量和NH3-N浓度(P0.05),而对pH和TVFA浓度无显著性影响;在日粮精粗比6:4时,随着添加量的升高,瘤胃微生物数量增加,饲料中培养液产气量、干物质消失率和BCP含量均提高(P0.05),培养液NH3-N浓度降低(P0.05)。经过DPS软件Topsis法综合分析发现,在精粗比6:4日粮下,微生物发酵蛋白补充料最适添加量为14.27%。  相似文献   

12.
Heller  D  袁斌 《饲料广角》1989,(4):35-37
影响乳牛青粗料采食的因素很多.它既与乳牛本身有关(生理因素),也与饲料有关(营养因素),大致可归纳如下:生理因素营养因素技术因素休重/体格青粗料质量青粗料拥有量妊娠/  相似文献   

13.
为筛选适应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抗旱黑麦(Secale cereale L.)种质,本研究采用两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以黑麦品系C15,C33,C39,Z7和Z27为试验材料,‘甘引1号’黑麦品种(CK1)和黑饲麦品种(CK2)为对照,通过防雨棚遮雨法控制降雨,于三叶期测定上述材料在正常灌水和干旱胁迫第7 d,14 d,21 d,35 d,49 d,63 d的株高、分蘖数、叶片数、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结果表明:随着胁迫天数增加,供试黑麦材料的平均相对分蘖数、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总体呈下降趋势,而相对株高和叶片数呈上升趋势。7份黑麦材料中,C15的平均相对分蘖数,地下生物量和地上生物量最大;C33的平均相对叶片数最多;CK2的平均相对株高最高。从黑麦材料与干旱胁迫天数间的交互作用来看,重度干旱胁迫(第63 d)下各黑麦材料形态指标的相对值与轻度干旱(第7 d)的相对值差异最明显。基于隶属函数的综合评价表明:供试黑麦材料抗旱性强弱依次为:C15 > C33 > CK1 > CK2 > C39 > Z27 > Z7,可见,C15属于强抗旱型,C33属于中抗旱型,CK1和CK2属于中间型,C39和Z27属于干旱较敏感型,Z7属于干旱敏感型。说明在干旱胁迫下,参试材料C15的抗旱性最强,可作为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抗旱黑麦新品种选育和抗旱种质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14.
肉用鸡对蘑菇菌糠添加料适应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用蘑菇菌糠替代肉用仔鸡部分日粮,观察其对肉用仔鸡生产性能的影响及适应性表现。试验选用800只AA品系肉雏鸡,随机分成四组,每组200只。结果表明,6%蘑菇菌糠替代组显著提高了肉仔鸡的生产性能,仔鸡有较好的适应性能,成活率最高。  相似文献   

15.
试验用蘑菇菌糠替代肉用鸡部分日粮,观察其对肉用仔鸡生产性能的影响及适应性表现。试验选用800只AA品系肉雏鸡,随机分成四组,每组200只。结果表明,6%蘑菇菌糠替代组显著提高了肉仔鸡的生产性能,仔鸡有较好的适应必能,成活率最高。  相似文献   

16.
为了杜绝兔子扒料造成的浪费,设计了一种兔子料盒采食仓中防止扒料的装置。该装置包括采食仓中用于限制兔爪活动的纵杆与横杆;料盒贮料仓与采食仓之间的隔板上,用于调节出料口高度的控料闸。适用于兔子的各种料盒,包括人工给料和机械投料的料盒、传送带供料的料道。该装置不影响兔子采食,专用于限制兔子扒料,避免兔子扒料造成饲料泼撒,也能减少兔子衔料造成的饲料浪费,免除兔子因扒料、衔料造成的采食量不足,保证兔子健康地生长发育。该装置结构简单,容易加装或制作,成本低廉,能限制扒料,也能减少衔料造成的浪费,适用性强,容易推广。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旨在研究哺乳仔猪采食教槽料的日龄规律。选用出生7日龄、窝均仔猪数11.7头、母猪2.5胎的哺乳仔猪13窝,统一补饲教槽料直至28日龄断奶,以窝为单位记录采食量,计算仔猪的平均日采食教槽料量并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哺乳仔猪70%以上采食教槽料发生在21~28日龄,7~28日龄平均日采食教槽料量符合指数型增长曲线(R2=0.899,P<0.001),根据试验结果和拟合曲线,提出哺乳期教槽料补饲方案:7~14日龄5~10 g/头/d、15~20日龄10~15 g/头/d、21~24日龄20~30 g/头/d、25日龄至断奶50~60 g/头/d。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养羊效益,研究设计了3个饲料配方,在贵州省镇远县开展了为期60天的对比育肥试验.同时为探索杂交肉牛对饲料的利用率,以3号配方配制的补充料为基础,用甲醛和醋酸对菜籽粕和豆粕进行了过瘤胃蛋白保护处理.结果表明:在配方筛选试验中,使用3号配方的第3组效果最好,日增重达1 273 g,饲料价格仅为1 500元/t;使用2号配方的第2组,日增重为1 275 g,饲料价格为1 750元/t;使用1号配方的第1组,日增重为1 142 g,饲料价格为1 710元/t.在过瘤胃蛋白保护处理中,以第4组甲醛保护的效果较理想,日增重达1 508 g,比未保护的对照组(第3组)提高18.46%,呈显著差异(P<0.05);用醋酸保护的第5组,日增重为1 402 g,较对照组(第3组)提高10.08%,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探讨粗料以玉米生产副产品为主的玉米种植带地区精料补充料的营养成分,以获得一个适合南北两地情况,经济合理的饲养效果。我们试图通过试验来证明科学饲养的必要性。一、时间、地点:1986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为正式期,此前10天为预试期。地点在长春市城西奶牛场成母牛一队。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的目的是测定不同设计类型的教槽料饲喂器和较高的采食便利性对仔猪教槽料采食量及其断奶前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选用54头PIC 1050系母猪及其所产仔猪,根据胎龄和分娩日期将试验母猪分成两批,再根据随机完全区组设计将每批试验母猪分入三个试验处理组中.处理1组为对照组,仔猪使用料斗型旋转式饲喂器;处理2组仔猪使用非料斗型旋转式饲喂器;处理3组仔猪使用长条式饲喂器.试验仔猪从分娩后第18天至断奶(第21天)进行自由采食教槽料,日粮含代谢能1 585kcal/lb、真回肠可消化赖氨酸(TID Lys)1.56%,并添加1.0%的三氧化二铬.母猪在整个哺乳期自由采食单一日粮(ME:1 586kcal/lb,TID Lys:0.97%).仔猪在出生后第0(出生当日)、18和21天(断奶时)进行个体称重,以计算总增重和日增重.计算饲喂器内饲料消耗量,并以此作为窝教槽料采食量.在断奶前3~12h,用无菌棉签对所有处理组的仔猪采集两次粪便样本.在两次取样中,仔猪粪便颜色至少有一次为绿色时,该仔猪就被认为采食教槽料仔猪(简称采食仔猪).结果表明,使用不同设计类型的饲喂器进行饲喂的仔猪,断奶时在个体重(P<0.18)和窝重(P<0.51)上均没有显著差异,在个体和窝的总增重(P<0.20)及日增重(P<0.31)上也很接近.采用非料斗型旋转式饲喂器或长条式饲喂器饲喂的仔猪,所消耗的总教槽料比使用料斗型旋转式饲喂器饲喂的仔猪多2.7倍(P<0.0001).对于料斗型旋转式、非料斗型旋转式和长条式饲喂器饲喂的仔猪,每12h平均饲喂频率分别是1、2.3和4.2次.饲喂器设计类型对饲喂教槽料仔猪中采食仔猪的比例有显著影响(P<0.0001).在使用料斗型旋转式、非料斗型旋转式和长条式饲喂器的仔猪中,采食仔猪分别占69%、47%和42%.总之,在饲喂教槽料的仔猪中,采食仔猪的比例会受非日粮因素的影响,例如饲喂器设计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