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婺源是中国茶叶之乡,产茶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茶叶是婺源走向世界的通行证,发展地域经济的助推器,茶业经济见证了婺源经济社会发展史。笔者从产业现状、存在问题和潜在优势分析人手,对婺源茶产业持续发展提出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婺源县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SWOT”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婺源是中国绿茶之乡,茶产业是婺源的传统特色产业.2006年,全县茶园总面积9 180hm.,茶叶总产量5 800t,茶业总产值3.08亿元.笔者运用战略性分析模式--SWOT法,分析与评价婺源县茶产业发展的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遇(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并据此提出新形势下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3.
自古以来茶叶就是婺源的特色产业、富民产业和民生产业.为做优、做强、做大茶产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江西婺源县结合本县茶产业的实际情况,制订了从茶叶生产、加工、市场营销等一系列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4.
婺源绿茶产业链延伸与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婺源茶产业迅速发展,茶叶的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不断提升,促进了婺源绿茶产业链延伸,生态旅游观光茶业、茶文化产业、茶叶深加工项目,已成为该县茶业经济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婺源茶业资源的调查,从婺源茶产业发展的历史、现状,茶业经济对婺源经济社会发展的地位,加快农民增收致富的作用分析入手,阐述了茶产业的全民性、社会经济性和发展潜力性。根据婺源的地理、生态、品质和产业基础优势,提出了打造"中国有机茶第一县"的构想,并在对产业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婺源茶产业转型升级和做强做大的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婺源县为了将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绿色发展优势,大力实施“发展全域旅游、建设最美乡村”战略,努力打造全国乡村旅游及乡村振兴的示范和标杆,诠释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内涵。茶产业作为婺源传统特色优势产业,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近年来,婺源县在发展茶产业进程中,以“全域有机、质量兴茶、品牌强茶、茶旅融合”为发展理念,通过政府引导、科技创新、平台搭建,深入挖掘茶叶资源优势,在转型升级上下功夫,不断延伸和拓展茶产业链,推进茶产业提档升级,探索走出一条以茶助脱贫、以茶促增收、以茶保生态的高质量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的新路子。深入分析总结了婺源特色茶产业在推动县域经济发展、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主要做法、经验、成效及启示,并就如何更好促进婺源茶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2008年春天,茶乡婺源遭受百年不遇的特大冰雪灾害.山,覆盖着厚厚的冰雪;茶树,遭受严重冻害;大片茶叶初制加工厂倒塌……人们焦急如焚.面对特大的冰雪灾害,茶农们在党和政府的关心下,在财政的大力扶持和技术人员的精心指导下,成功抗击了"冰魔",稳定了茶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1婺源茶叶的历史地位 茶叶自古以来就是婺源传统的特色产业,追溯历史,婺源产茶始于汉而盛于唐."唐载茶经"说明了婺源产茶历史与规模;"宋称绝品"则说明婺源茶叶的天然品质被人们认同和推崇;"明清入贡"是婺源茶叶政治地位的升华;"中外驰名"表明婺源茶叶走出国门,被世界公认,享有较高的国际声誉.  相似文献   

9.
为了实现“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下婺源茶产业发展壮大,分析了婺源茶产业发展现状,并从基地建设、加工升级、扩大出口三方面提出了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0.
婺源县茶产业发展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婺源位于江西省东北部,地处赣、浙、皖三省交界,面积2 967平方公里,人口36万。2014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80亿元,财政总收入11.7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 578元。婺源境内生态环境优美、文化底蕴厚重,被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婺源是中国茶叶之乡,中国绿茶金三角核心产区,中国十大特色产茶县,中国十大生态产茶县,中国茶叶产业发展示范县,中国茶业十大转型升级示范县,中  相似文献   

11.
"十五"期间,婺源在上级相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茶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产业结构更趋于合理,茶业经济突破了2亿大关.  相似文献   

12.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婺源茶产业紧紧围绕把婺源建成中国著名绿茶之乡,赣、浙、皖三省交界区域茶产业发展中心,茶业经济综合实力进人全国县级前三强的战略目标,实施科技兴茶战略,大力发展生态标准高效茶业,推动名优茶比重,产品附加值和出口创汇实现“三个提升”,全面增强婺源绿茶综合竞争力,促进了茶产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3.
1婺源概况 婺源是江泽民同志的祖籍之地,朱熹、詹天佑故里.婺源是中国茶叶之乡,全国首批无公害茶生产、出口示范基地县.婺源是中国最美的乡村之一,全国文化与生态旅游示范县,全国生态农业先进县.  相似文献   

14.
婺源地处赣东北 ,与皖、浙两省交界。自然条件优越 ,水、热、土、气等综合资源不仅适宜茶树生长 ,而且孕育了婺源茶叶“香高、味醇、汤清、叶绿”的独特品质 ,为世人所赞赏 ,成为世界著名的绿茶产区。改革开放以来 ,婺源茶业发展迅速 ,已成为全国无公害生产示范基地县 ,被命名为中国绿茶之乡。1 婺源茶业发展现状婺源现有茶园 13.2 7万亩 ,茶叶年产量 5 0 0 0t,茶叶农业总产值 6 6 0 0万元 ,出口创汇 5 0 0万美元 ,茶园面积、茶叶产量、出口创汇均居全省第一。目前 ,婺源茶叶生产形成六大特点。1 1 生态优势得到发挥  我县由于自然环境纯…  相似文献   

15.
婺源是中国茶叶之乡,全国首批无公害茶生产、出口示范基地县、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县。茶叶是婺源传统的特色富民产业,实施“一县一业”的主导产业,发展农村经济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16.
婺源产茶历史悠久,茶产业作为传统产业之一,在供给侧方面呈现较为复杂的状态.婺源县在茶园建设和管理上取得一定的成绩,但茶树品种单一、零散茶园较多且管理不规范,茶园建设标准化有待进一步提升.在茶叶生产上,婺源县茶企加工设备较为先进,但茶叶加工工艺技术较为传统,主要原因是缺少制茶工匠,人才瓶颈影响到产品的创新.  相似文献   

17.
华夏民族发现和利用茶叶已有五千年的历史,茶产业也有两千多年的发展史。在社会发展历程中,茶产业是唯一从农业跨人工业化较先进的产业,也是农业产业中最具有持续性发展的产业。茶叶是江西广大山区的主要经济作物,虽然其产值只占全省农业总收入的一小部分,但茶叶可使广大山区农民走出贫困,迈向小康。凭借优越的品质,依赖区域品牌和悠久的历史,“浮梁茶”、“婺绿”、“狗牯脑”、“庐山云雾”使浮梁的瑶里和西湖、婺源的大鄣山和水岚、遂川的汤湖和戴家铺等偏远山区的茶农富了。  相似文献   

18.
婺源绿茶一直以生产出口原料为主,对内销市场开发不够,导致现有品牌小而散,各品牌各自分散运营,未能使婺源绿茶赢得更大的市场品牌效应,缺乏整体意识和统一品牌运作,使得婺源绿茶在茶业市场竞争力不强。借2015年"婺源绿茶"品牌成为江西省茶叶品牌整合"四绿一红"重点扶持品牌的东风,在"十三五"期间通过做好品牌管理、壮大龙头企业、加强宣传推介、发展茶旅结合以及强化各项保障措施,全面提升婺源绿茶品牌在国内的影响力,实现婺源绿茶品牌综合实力进入全国茶叶品牌第一方阵。  相似文献   

19.
自2003年以来,修水县新一轮茶产业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茶园面积由不足2万亩发展到10.2万亩,2011年茶叶产值突破了2亿元大关,修水县也先后被评为江西省首个"中国名茶之乡"和"全国特色产茶县"、"中国茶叶学会茶叶科技示范基地"、  相似文献   

20.
简要介绍了婺源茶叶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和近年来发展茶叶产业的一些主要做法,并提出了婺源茶业的今后发展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