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同配方的桑枝培养基生产灵芝的对比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西年产废弃桑枝300多万t,具有开发桑枝食用菌的巨大潜力。以桑枝屑为栽培灵芝的主料,通过不同培养基配方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桑枝屑(干)85%、麸皮10%、玉米粉3%、石膏粉1%、红糖1%为栽培灵芝适宜的培养基配方。利用桑枝作为培养基栽培灵芝,对开发桑树资源的综合利用新途径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西北半干旱雨养条件下,研究了不同覆盖材料、覆盖方式对春小麦土壤水分、土壤温度、产量及重要农艺指标的影响。试验以无覆盖栽培为对照(CK),设置了秸秆覆盖及地膜覆盖(平作全地面覆膜、微垄全地面覆膜、大垄半覆膜),共8个覆盖处理。结果表明:处理间土壤水分、土壤温度、产量等都存在显著差异;各覆盖处理均较CK显著增产7.6%~44.9%,其中以微垄全地面覆膜增产最显著,处理间单位面积穗数的差异是引起产量差异的主要结构因素;与CK相比,全生育期0~200 cm土壤水分含量各覆盖处理均高于CK 0.3%~1.7%,其中以平作黑膜全覆盖(B2)和微垄白膜全覆盖(C1)最高;比较全生育期025 cm土壤平均温度差异,除小麦秸秆覆盖(A1)和大垄黑膜半覆盖(D2)较CK分别降低1.4和0.9℃外,其他6个覆盖处理较CK提高0.3~1.8℃,其中以平作白膜全覆盖(B1)增温幅度最大;但进一步分时期、分土层比较发现,各覆盖处理在不同生育时期和土层,基本出现较CK增墒与降墒、增温与降温的双重效应。各处里增墒点次比例为54.2%~83.3%,相应降墒点次比例为16.7%~45.8%,时期上,增墒效应以开花期和灌浆期最明显、降墒效应以孕穗期最明显;土层上,增墒效应以20~40 cm土层最明显、而降墒效应以60~90 cm土层最明显。各处理较CK增温的点次比例为4%~100%,时期上,覆盖增温效果以灌浆期最明显,降温效果以均分蘖期和开花期最高;从土层来看,以土壤25 cm处增温幅度最高。  相似文献   

3.
<正>桑树是落叶树种,木质松,富含纤维素,是生产香菇较为理想的原料。为探索桑枝屑与青(木冈)栎屑生产香菇最佳配比和栽培技术,2004年我们在卢氏县横涧乡淤泥河村进行了本试验。结果表明,50%的桑枝屑与50%的青(木冈)栎屑混合,200筒产菇511.3kg,与纯青冈栎屑产量基本相当。现将试验方法与结果小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桑枝屑:选3年生冬伐桑枝条,通过切片粉碎晒干的屑粉。 青冈栎屑:为当地产8-15年生青冈栎粉碎的屑,是山区群众生产香菇普遍采用的原料。 香菇菌种:母种选西峡县食用菌研究所生产的中温型9608菌种,栽培种由县食用菌菌种厂提供,培养基以木屑(青冈栎)、麦麸为主料。 栽培袋:采用20cm×50cm×0.04cm的高密度低压聚乙烯塑料袋。 1.2 栽培方法  相似文献   

4.
以园林废弃物(枝叶)为研究对象,以裸土无覆盖(CK)为对照,设置单覆盖(T1)、喷施尿素(T2)、喷施阿维菌素(T3)、预干化(T4)和预半堆肥化(T5)共5个处理,探究园林废弃物用于地表覆盖的不同处理方式对植物生长和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结果显示:与CK相比,园林废弃物覆盖处理的植物株高、茎粗、生物量和氮含量均有所增加,其中T3和T4处理的增幅达到显著水平(P<0.05),植物磷和钾含量均以T1处理最高。园林废弃物的覆盖不同程度地降低了土壤pH,同时提高了土壤养分含量。土壤有机质和有效磷(AP)含量均以T1最高;碱解氮(AN)含量以T4处理最高,是其他处理的1.02~2.49倍;速效钾含量以T3处理最高。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土壤细菌物种数和Shannon指数均以T1处理最高,相较对照分别增加了11.16%、4.63%;土壤Chao1指数表现为T4>T1>CK>T3>T5>T2。土壤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和酸杆菌门,优势菌科为科里氏菌科和鞘脂单胞菌...  相似文献   

5.
为建立桑枝药用品质的评价指标体系,在对广西蚕区16个栽培桑品种的桑枝主要功能活性成分(包括特征化学成分)含量进行检测的基础上,采用因子分析法评价其综合药用品质,筛选适合桑枝药用开发的专用桑品种。分析结果表明,从8项检测性状指标提取的4个公因子的累积方差贡献率为80.57%,较好地反映了桑枝药用品质的综合信息。影响桑枝药用品质的最主要的指标为总黄酮、多酚、多糖、绿原酸和芦丁含量,综合得分排列前3位的桑品种是桂诱M200、桂诱M161和桂诱M208,这3个品种可作为桑枝药用开发的专用桑树品种。  相似文献   

6.
夏志松 《中国蚕业》2005,26(3):71-72
桑瘿蚊属双翅目(Diptera)、长角亚目(Suborder Nematocera)、瘿蚊科(Cecidomylidae).我国发生的桑瘿蚊有为害桑苗、幼年桑树根颈部的根瘿蚊(又称黄瘿蚊)、为害桑叶的叶瘿蚊(又称黑瘿蚊)、为害桑椹的椹瘿蚊、为害桑树枝条的桑枝斑瘿蚊和为害桑树枝条顶芽幼叶的桑芽瘿蚊等许多种,其中以桑芽瘿蚊分布最广、危害最重.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生物质炭对退化盐碱草地土壤养分的影响,试验在松嫩平原退化盐碱草地连续两年(2019年和2020年)施用不同水平的秸秆生物质炭,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共设6个处理,即空白对照(CK),未种植鹅头稗+未施加生物质炭;M0,种植鹅头稗+未施加生物质炭;M30,种植鹅头稗+施加生物质炭30 t/hm2;M60,种植鹅头稗+施加生物质炭60 t/hm2;M90,种植鹅头稗+施加生物质炭90 t/hm2;M120,种植鹅头稗+施加生物质炭120 t/hm2。2019年9月份和2020年9月份采集土壤样品,测定其pH值、有机质、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同时测定牧草的株高和鲜重。结果表明:与CK平均值相比,连续两年施用生物质炭可显著降低土壤pH值(P<0.05),在2020年,M120处理pH值的平均值虽降低,但没达到显著水平(P>0.05);与M0处理和CK相比,M30、M60、M90、M120处理可以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含量(P<0.05);M90处理鹅头稗牧草株高及鲜重达到...  相似文献   

8.
《江苏蚕业》2017,(1):11-14
用不同比例的桑枝屑和蚕沙作为主要栽培基料,研究不同配方对平菇菌丝和子实体生长及产量的影响,并筛选出适宜配方。结果表明,桑枝屑、蚕沙的含量不同对平菇菌丝、子实体生长和产量影响不同。采用70%桑枝屑、12%的蚕沙和15.8%的麦麸作为主要基料配方栽培的平菇菌丝体和子实体生长良好,产量高。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桑芽品质在不同季节的变化规律,对3~10月采收的桑芽感官品质、主要营养物质和活性成分含量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4~6月桑芽的感官品质较优,不同季节桑芽的蛋白质、可溶性总糖、维生素C、总酚、黄酮和1-脱氧野尻霉素(DNJ)等成分含量差异显著,其中可溶性总糖和维生素C含量在10月份最高,可溶性蛋白含量在8月份最高,总酚和黄酮含量在5月份最高,DNJ含量在6月份最高。  相似文献   

10.
试验旨在探明不同覆盖材料对西北地区青贮玉米生长性状及产量的影响。在甘肃省中部的永登县中川镇廖家槽进行田间试验,以青贮玉米品种“陇青贮1号”为材料,设置4个处理,分别为普通白色地膜(M1)、黑色地布(M2)、生物降解膜(M3)、液态地膜(M4),测量株高、茎粗、叶面积、花后干物质积累量、果穗产量、果穗率、籽粒含水率、全株含水率、鲜草产量、干草产量。结果显示,成熟期M1玉米的株高较M2、M3、M4分别高0.7%、7.7%、14.2%。M1、M2、M3、M4在拔节期对玉米茎粗、株高具有显著性影响(P<0.05)。成熟期单株叶面积表现为M4>M2>M1>M3。与M2、M3、M4处理相比,M1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分别高122.2%、68.7%、68.3%,果穗产量分别高26.6%、24.7%、57.8%,鲜草产量分别提高6.5%、9.0%、10.2%,干草产量分别提高20.4%、25.2%、36.9%。果穗率、籽粒含水率表现为M4>M2>M3>M1,全株含水率表现为M4>M3>M2>M1。研究表明,液态地膜不利于西北地区青贮玉米种植。  相似文献   

11.
桑天牛危害和外源茉莉酸诱导桑树防御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选择试验研究了桑天牛危害和外源茉莉酸(JA)对于诱导桑树产生防御反应的影响。桑天牛危害诱导的结果表明:在危害诱导后的第3天,受害桑枝被桑天牛继续取食的面积明显少于对照,而同株系统枝被取食的面积与对照间的差异不明显;危害诱导后的第1天,被害桑枝对桑天牛卵啮小蜂的引诱活性显著高于健康桑枝,此后其引诱作用逐渐下降,第3天时与健康桑枝间的差异消失。JA诱导的结果表明:JA处理3 d后,桑枝被桑天牛取食的面积也明显少于对照;JA处理1 d后,桑枝对桑天牛卵啮小蜂的引诱作用明显高于健康桑枝,JA处理2 d后的桑枝对寄生蜂的引诱作用达到了极显著的程度,第3天时与健康桑枝的差异消失。此外,无论是桑天牛危害诱导还是JA处理诱导,对桑天牛的产卵数量均未产生影响。分析认为:桑天牛危害和外源JA均能诱导桑树通过减少桑天牛取食桑枝的面积产生直接防御,但这种抗虫性仅局限于被害桑枝;桑天牛危害和外源JA还通过增强桑枝对桑天牛卵啮小蜂的引诱作用使桑树产生间接防御能力。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桑枝抗氧化作用的物质基础,进一步开发桑枝的药用功能,采用比色法对广东桑不同品种及不同生长季节桑枝的总黄酮含量、总抗氧化活性、.OH和O2-.清除作用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品种和生长季节对桑枝总黄酮含量和体外抗氧化活性有显著的影响(P<0.05)。分析结果还显示:染色体倍数性对桑枝总黄酮含量和体外抗氧化活性无显著的影响(P>0.05);桑枝总黄酮含量与抗氧化活性间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切割长度对天然牧草青贮品质的影响,试验以呼伦贝尔草甸草原天然草地牧草为原料,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分别设置天然牧草不同切割长度(≥1~5 cm、≥5~10 cm、≥10~15 cm)为试验组(A_1、A_2、A_3),设置无任何处理(未切短)的天然牧草作为对照组(CK)进行青贮试验,青贮60 d后进行青贮饲料的感官品质评价、营养品质和发酵品质测定。结果表明:在感官品质评价上,切短处理组的综合得分明显高于CK;A_2和A_3的粗蛋白(CP)含量显著高于CK(P0.05),而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显著低于CK(P0.05);切短处理组的pH值和氨态氮占总氮比例(NH_3-N/TN)均显著低于CK(P0.05),而乳酸(LA)含量显著高于CK(P0.05),A_2和A_3的丁酸(BA)含量显著低于A_1和CK(P0.05);A_2和A_3的V-Score得分均高于90分,并且大于A_1和CK。说明切短处理可以改善天然牧草青贮营养品质及发酵品质,切割长度为≥5~15 cm时青贮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利用桑枝小规模栽培食用菌的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种桑养蚕的经济效益,利用剪伐后的桑枝,经过机械加工成桑枝屑后根据食用菌生长所需营养及其生理特性要求,利用桑枝屑结合其他成分材料栽培桑枝屑食用菌,其中消毒灭菌的好坏是成功与否的关键。选择好食用菌品种及品种的搭配,才能满足市场要求从而增加桑枝屑栽培食用菌的经济效益。我们通过食用菌营养材料的配方筛选后,选定其中一组进行30万袋的小规模种植试验,以观察利用桑枝屑栽培食用菌的生长发育情况和经济效益。结果显示,所栽培的30万袋不同品种的食用菌,平均每袋产菇0.6834公斤、产值3.4元。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添加胰岛素-转铁蛋白-亚硒酸钠(insulin-transferrin-sodium selenite, ITS)对牛体外胚胎生产、4℃低温保存及常规程序冷冻效果的影响,以期应用ITS提高牛体外胚胎的生产及保存效果。【方法】对屠宰场卵巢来源的牛卵母细胞进行体外受精,(1)研究在胚胎体外培养后期液M2中添加ITS对囊胚率的影响,试验分为M2中添加ITS组(M2+ITS)和M2中未添加ITS的对照组(M2-control);(2)研究在M2中添加ITS后进一步在前期培养液M1中添加ITS对早期胚胎发育的影响,试验分为M1和M2中均添加ITS组(M1+M2+ITS)和仅M2中添加ITS的对照组(M1-control);(3)在三气培养条件下对ITS改善胚胎发育的效果进行评估,试验分为添加ITS组(ITS)和未添加ITS的对照组(control),以上各组均统计卵裂率、7 d囊胚率及总囊胚率;(4)将获得的7 d牛囊胚在添加ITS的M2保存液(Hypo-ITS组)中低温保存(4℃)24 h后复苏培养,或者在添加ITS(Cryo-ITS组)的冷冻保存液中常规程序冷冻解冻后培养,以低温...  相似文献   

16.
桑枝的纤维素、粗蛋白、矿物质等含量丰富,可以用作培养基生产桑黄。本研究根据培养基中桑枝屑不同添加量分别设A、B、C、D四个配方组及不含桑枝屑的对照组来培养桑黄。试验结果表明,A配方组、B配方组的桑黄子实体平均产量、子实体最高产量、平均生物学转化率均高于对照配方组,而C配方组、D配方组的桑黄子实体平均产量、子实体最高产量、平均生物学转化率均低于对照配方组。桑枝屑添加量为80%时,其生物学转化率和产量最高,因此可以得出最佳配方组为A配方组,桑枝屑代料栽培的桑黄的多糖含量均高于对照配方组,桑枝屑的添加量控制在80%内为宜。  相似文献   

17.
桑树枝条是蚕桑生产的副产物,一般作为柴火处理,经济价值极低。利用桑枝屑栽培食用菌可明显提高枝条的附加值,大大提高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有利于蚕桑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报道了利用桑枝屑栽培平菇的研究,结果表明,用桑枝屑替代部分栽培料培养平菇获得了成功,其发菌情况、子实体生长和平菇产量等与棉籽壳培养料为对照的基本相同,生物转化率达76.8%,处于较高水平,因此该方法可用于平菇的生产和开发。  相似文献   

18.
为了低成本获取生产桑芽茶的原料,将冬季重剪的桑枝条(长2.7 m)作插条扦插于苗床中生产桑芽,调查桑品种、桑芽采摘期、插条扦插密度、苗床土壤含水率对桑芽产量和桑芽中DNJ含量的影响。桑品种对插条的鲜芽产量和桑芽中的DNJ含量均有显著影响,其中桑品种湘7920插条的桑芽产量最高,为12.68 g/根,川826插条的桑芽中DNJ含量最高,质量分数为0.145 5%;插条的扦插密度对桑芽产量、鲜芽含水率、DNJ含量均没有显著影响;苗床土壤含水率对桑芽产量、鲜芽含水率和DNJ含量均有显著影响,其中土壤相对含水率为19%±2%时桑芽的DNJ产量最高,为14.36 mg/根;不同时期采摘桑芽中的DNJ含量差异较大,随着桑芽的生长发育DNJ含量随之显著降低。根据试验结果,选用桑品种川826的枝条作插条,设置扦插株、行距均为10 cm,苗床土壤含水率为19%±2%,采摘初展期"一芽两叶"的桑芽,可以获得较高的桑芽产量,且桑芽中的DNJ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9.
利用入秋后桑园空闲期,以粉碎后的桑枝作为主要基料,以不同比例桑枝屑的配方开展金针菇室外种植试验。结果表明:基料中添加75%的桑枝屑与22%的棉籽壳,出菇率高、整齐度好、综合效益高。同时菌料作为桑园有机肥料可以直接利用。  相似文献   

20.
正据《核农学报》2020年第7期《不同颜色防雨布对杨梅生长发育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作者任海英等)报道,为提高杨梅综合品质及经济效益,研究延迟杨梅成熟期、降低落果率的技术措施,在杨梅硬核期和转色期分别设置覆盖防虫网及防虫网配合覆盖白、蓝、绿、红、黑色防雨布处理,以无覆盖处理为对照(CK),测定不同处理对杨梅生长发育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绿色和蓝色防雨布有利于降低温度和相对湿度,而红色和黑色防雨布有利于温度升高,所有处理均显著抑制光合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