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温度对鱼类生存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鱼类进化发展至今,分布在全世界各个水域中的鱼类形成了能够在不同水温环境条件下生存的各种类型:如温水性鱼类、广温性鱼类、冷水性鱼类/耐低温鱼类和暖水性鱼类/耐高温鱼类。水温的变化不仅导致鱼类的夏眠和冬眠,而且还影响鱼类的繁殖和水体溶氧量,是与鱼类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关系最为密切、并进而影响鱼类生存的重要环境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2.
鱼类作为变温脊椎动物,水温是影响其生命活动的重要环境因子之一。水温直接或间接的影响鱼类能量生态过程。为此,本文从水温对鱼类呼吸与排泄、摄食与消化、游泳能力、免疫功能、生长发育与繁殖等方面探讨水温对鱼类能量生态影响,以期为鱼类的资源保护和养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水污染对鱼类性腺和胚胎发育的影响,是当前作为生物学监测水污染的一项标志,也是为保护渔业资源及台理制订渔业用水指标而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水温对不同鱼类的急性致死效应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采用半静态急性毒性实验方法,设置不同温度梯度对四种海洋鱼类按突然升温和逐步升温两种方式进行96h热冲击实验。结果显示:在突然升温情况下大黄鱼、鮸鱼、黑鲷和鲻鱼的96h-UILT50值分别为33.00℃、32.40℃、35.00℃和36.19℃;在逐步升温的情况下大黄鱼、鮸鱼、黑鲷和鲻鱼的96h-UILT50分别为32.72℃、33.47℃、36.40℃和37.11℃。突然升温试验结果表明,四种受试鱼类中鮸鱼对高温耐受能力最差,大黄鱼对高温的忍耐能力也较差,黑鲷对高温冲击的耐受能力较强,鲻鱼耐受能力最强;逐步升温试验结果表明,四种受试鱼类中大黄鱼对逐步升温的耐受能力最差,鮸鱼对逐步升温的忍耐能力也较差,黑鲷对逐步升温冲击的耐受能力较强,鲻鱼耐受能力最强。现场温度下逐步升温方式对不同受试生物的影响程度明显小于突然升温方式。  相似文献   

5.
水温对半滑舌鳎性腺组织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娣  田永胜  陈松林 《水产学报》2012,36(2):262-271
探讨了不同温度(19,21,23,25和27 ℃)对半滑舌鳎的性腺组织发育的影响。在受精后39~106 d对半滑舌鳎进行温度控制处理,通过石蜡组织切片,对半滑舌鳎早期性腺分化发育进行组织学观察。发现在19 ℃饲养条件下,受精后46 d(pfd46)半滑舌鳎性腺原始生殖细胞数量增加,有分化成卵巢的倾向;在该条件下,pfd82半滑舌鳎性腺开始分化为精巢。pfd82时,27 ℃条件下的幼鱼卵巢中卵原细胞数目大量增殖;精巢中精小叶多而密,结缔组织间隔清晰。pfd129时,27 ℃处理的幼鱼卵巢发育到Ⅱ期,其他温度处理组仍处于Ⅰ期卵巢,但随着温度的提高,卵巢中卵母细胞数目增多,且由散乱分布变为有序的排列在卵巢小叶中;精巢中贮精囊数量增多,囊腔中精子增多。pfd142时,高温处理组幼鱼性腺发育最快,其Ⅱ期卵巢中卵母细胞数目最多,精巢中后期生精细胞偏多,精子几乎分布到各个精小叶中,且贮精囊结构发达,内纳高密度精子,在周围输精管中也分布着精子。结果表明,温度影响了半滑舌鳎性腺发育程度,二者呈现线性关系,在适当温度范围内,性腺发育速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加快。  相似文献   

6.
沙塘鳢(Odontobutis obscura)又称塘鳢、沙乌鳢、梁子湖一带俗称"土才鱼"、"土憨巴"、江浙地区俗称"土蒲鱼",皖南一带俗称"呆子鱼"、"虎头鱼"等,隶属于鲈形目(Perciformes)、塘鳢科(Eleotridae)、沙塘鳢属(Odontobutis),在我国广泛分布于长江、珠江、钱塘江、闽江等水系,多生活于湖泊、河沟的静水区,喜栖于泥沙、杂草和碎石相混的近暗浅水区,是淡水底栖小型肉食性鱼类。  相似文献   

7.
倒刺鲃的临界水温和临界溶氧量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测定了倒刺鲃鱼种的临界水温和溶氧量.倒刺可生存的水温范围约是4℃~37℃,开始致死的临界上、下限水温分别为3℃和38℃;鱼开始浮头和窒息时的水溶氧量分别为1.84mg/l和0.96mg/l.并对有关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比较探讨.  相似文献   

8.
水温是影响鱼类生命活动的重要生态学因子。综述水温对淡水温水性鱼类的影响,为鱼类资源的增殖和水体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参考。从繁殖、摄食生长、代谢速率、临界游泳能力、免疫功能5方面的鱼类生命活动进行综述,其中,水温对鱼类的繁殖和生长影响最大,当水温适宜时,多数淡水温水性鱼类的各项生理活动都能正常进行;但当水温超过临界温度时会导致机体内代谢紊乱、活动能力降低、甚至造成鱼类死亡,最终引起鱼类种群结构和数量分布的显著变化。鱼类的临界游泳能力和高强度运动之后的重复运动能力也会受到水温的影响;鱼类免疫应答受水温影响较大,水温严重不适会导致免疫防御机制紊乱。水温只是影响鱼类生存的生态因子之一,但在航道建设、河流生态修复、鱼类资源评估以及水生态系统保护过程中均占据不容忽视的地位。在河流开发以及水文调节过程中,要最大限度降低其对水温生态因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单因素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培育水温和饲料对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人工促熟效果的影响。在实验条件下,分别设置2种升温模式(水温从5℃逐渐升至12℃后恒温培育,从5℃逐渐升至15℃后恒温培育)和3种不同饲料[鼠尾藻(Sargassum thunbergii)粉组:50%鼠尾藻粉+50%海泥;海带(Laminaria japonica)粉组:50%海带粉+50%海泥;混合藻粉组:25%鼠尾藻粉+25%海带粉+50%海泥]。实验过程中,定期测量刺参体壁粗成分;实验结束后,分析雌性刺参性腺粗成分,同时检测雌参的繁殖力指标和子代质量指标。结果显示,在15℃水温培育的雌参性腺中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高于在12℃水温培育的雌参,分别为(62.54±1.78)%和(10.83±1.04)%。15℃水温下培育的雌参性腺指数、排放率和平均排卵量均高于12℃水温下培育的雌参,分别为(6.87±2.02)%、(16.00±2.31)%和(312.0±59.3)×104粒。饲料实验中,鼠尾藻粉和混合藻粉组雌参性腺中的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海带粉组(P<0.05),为(60.82±0.52)%和(59.18±1.26)%,海带粉组雌参性腺中粗脂肪含量为(8.82±1.55)%,高于鼠尾藻粉和混合藻粉组。3个饲料实验组的雌参在繁殖力指标上差异不显著,但混合藻粉组的雌参繁殖力指标最高。混合藻粉组受精卵孵化率和早期幼体体长均显著高于海带粉组。研究表明,采用15℃水温培育的雌参繁殖力高于12℃水温培育的雌参,但二者产生的子代质量差异不显著;在实验范围内,采用不同饲料培育的雌参繁殖力指标没有显著差异,但混合藻粉组亲参所产子代质量高于鼠尾藻粉组和海带粉组。  相似文献   

10.
温度对排卵、产卵的关系极为密切,每种鱼在某一地区开始产卵的温度是一定的,产卵温度到来.是产卵行为的有力信号。产卵行为的发生是在外界条件的刺激下,通过脑垂体问叶嗜碱性细胞分泌促性腺激素,激发鱼体排卵和产卵。如果已在产卵的鱼,遇到水温突然下降,往往发生停产现象。孵化工作是人工繁殖最后一个环节,必须据受精卵的胚胎发育的生理生态特点,创造适宜的孵化条件和进行细致的管理工作,才能使胚胎发育正常。受精卵的孵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包括水温、溶氧、水质,敌害生物等。它们都会影响到孵化率的高低。家鱼人工繁殖…  相似文献   

11.
谢承荫  张永兴 《水产科技》1981,(4):1-19,i001
本文节译自俄文版《渔业海洋学》一书的第三章“环境对鱼类习性及其数量的影响”,作者全面论述了水温对产卵期、仔鱼发育及成活率的影响;水温对鱼类摄食、新陈代谢过程和生长的影响;水温对鱼类洄游和集群的影响;水温对鱼种分布和习性的影响,以及其他环境因素对鱼类的影响。本文可作为水产科研工作者、教学工作者综合研究环境对鱼类和渔业资源影响的参考资料。现以“环境对鱼类习性及其数量的影响”为题刊出。  相似文献   

12.
水温对鄱阳湖地区黄鳝性腺发育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82d越冬,以黄鳝性成熟系数、卵径、怀卵量、雌雄比例等为指标,研究水温对黄鳝性腺发育的影响。实验表明,水温对黄鳝性腺发育有显著影响(P(0.05);在性成熟系数方面,试验组黄鳝性腺成熟系数(0.796±0.511%)高于对照组(0.213±0.182%)244%;卵径方面,试验组黄鳝卵粒(卵径为0.74±0.30mm)明显大于对照组的(卵径为0.59±0.34mm);怀卵量方面,试验组绝对怀卵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试验组雌雄比例为4.4:1,对照组雌雄比例为11:1。  相似文献   

13.
在亲鱼产卵池中,水中的溶氧量对亲鱼产卵影响甚大。尤其是在雌亲鱼产卵期间,溶氧更需充足。如若水中溶氧量较低,满足不了亲鱼产卵时的需要量,那末,雌亲鱼就会停止排卵。据作者测量,每升水中的含氧量低于3毫克时,排出的卵不易受精;每升水中的溶氧量在4~5毫克时,30%的雌亲鱼能排出优质卵;每升水中的溶氧量在6~20毫克时,  相似文献   

14.
海产鱼的生活环境对其成熟、产卵有密切的关系,但是关于每个环境因子对各种鱼类的详细研究报告尚未见到。较之淡水鱼,海产鱼的生活环境的调查更困难,饲养也更不容易,这大概就是有关成熟、产卵报告少的主要原因吧!根据笔者近十多年来在和歌山县白浜近畿大学水产研究所进行的黑鲷、扁棘鲷、  相似文献   

15.
姜礼燔  曹萃禾 《水产学报》1985,9(3):223-230
本文报导了对含酚水的自净试验、鱼类急性中毒试验、鱼类对含酚水的回避试验、鱼体酚污染的嗅感与味感测定、以及鱼体酚的积聚与消除试验和鲤鱼酚中毒的组织学检查的研究结果。试验表明,水温越高,水中酚浓度降低越快;白鲢、草鱼、鲤鱼在水温28℃时,酚污染的半致死浓度分别是25.14毫克/升、30.98毫克/升、31.00毫克/升,水温降低酚毒性增强,即其半致死浓度下降;白鲢、草鱼、罗非鱼在水温21—26℃的含酚水中,都无回避表现,即使在含酚量高达25毫克/升时,仍无明显回避行为;酚中毒的鲤鱼,在肝脏组织切片上可以发现细胞膜收缩、核增大、细胞间出现空泡等现象。  相似文献   

16.
大豆凝集素是大豆中主要的抗营养因子之一。不仅会降低鱼类对饲料的利用率,而且会影响鱼类的生长,甚至引起鱼类大批死亡,对鱼类的健康养殖具有一定的影响。概述了大豆凝集素的定义和结构、抗营养作用的途径、对鱼类的主要抗营养作用、消除方法及未来的研究展望,旨在为合理开发利用植物蛋白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将废水稳定和鱼的养殖结合在单独的一个池塘系统中,既可废水再生又可养殖鱼类,具有双重收益。人们已知,在传统的鱼塘,由于鱼的活动(生物扰动作用)搅动了沉淀层从而会带来生态效益,它改善了此沉淀层的含氧状况,增强了腐质的氧化。然而,对鱼的生物扰动在废水稳定与鱼类养殖集成系统中的作用还了解甚少。  相似文献   

18.
19.
重金属对鱼类危害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随着工业的发展,大量的污染物包括重金属排入河流、湖泊和海洋,使水质恶化,严重影响了水产养殖业的发展。主要就重金属污染对鱼类免疫功能、呼吸强度、呼吸运动、生理生化作用、鱼类胚胎发育和仔鱼毒性的影响以及基因毒性等方面的危害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硒是鱼类必需微量元素,本文介绍了硒的生物学作用及其对鱼类作用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