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7 毫秒
1.
育苗与移栽密度对油桃砧木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尤超  孙锦 《农学学报》2014,4(8):59-62
为提高油桃砧木——毛桃播种苗的产量和质量,笔者开展了毛桃育苗及移栽试验,论述了宿迁地区毛桃的形态特征、生态习性等,研究了播种育苗密度及苗期田间管理等综合技术。结果表明,毛桃育苗及移栽密度以15株/m2为宜,当年生苗木平均地径可达0.9~1.0 cm;播种密度与苗木生物量呈负相关;苗木地径与株高、主根长、地下部鲜重及叶片数呈正相关,与地下部干重、Ⅰ级侧根长、Ⅰ级侧根数及Ⅰ级侧根位置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福建柏进行在不同施肥措施下育苗、不同家系种子育苗试验,以及不同苗木留床密度对苗木质量的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1)福建柏播种前施足基肥钙镁磷(50kg/667m2)效果最好,苗期遮阴为关键环节。1a生福建柏苗木平均密度为123株/m2时,当年平均地径0.43cm,平均苗高达33.4cm,Ⅰ级苗率为77.46%,Ⅱ级苗率为18.26%,苗木合格率可达95.72%,苗木保留密度以115~120株/m2为宜。(2)在37个家系种子育苗试验中,3号、7号、12号、16号、25号、34号、37号表现较好,苗木合格率达97%以上。(3)对福建柏播种苗分别设计施加钙镁磷、农家肥、火烧土和不施肥等4个处理小区试验,与对照相比,施用钙镁磷肥效果最好,其次是农家肥,火烧土苗木长势较差。  相似文献   

3.
杉木不同育苗密度对苗木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水利 《安徽农学通报》2012,(19):145-146,165
在福建省洋口国有林场通过5个不同育苗密度的对比试验,研究杉木不同育苗密度对苗木生长量和鲜重的影响。结果表明:杉木幼苗随着育苗密度的增大,苗木生长会出现不良的趋势。其中以育苗4万~5万株/667m2生长较好,育苗6万株/667m2以上便出现程度不同的被压苗和徒长苗,并且苗木下部有枯枝现象。  相似文献   

4.
闽东北沿海地区木荷合理育苗量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福建省霞浦杨梅岭国有林场开展的木荷合理育苗量试验结果表明:不同保留密度对木荷Ⅰ、Ⅱ级苗数量、地径、主根长、≥5cmⅠ级侧根数有极显著或显著的影响,对苗高无显著影响。木荷育苗以播种量82.5kg/hm2,留苗量43.5万~49.5万株/hm2苗木质量较好,产出投入比最高。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厚朴苗木留苗密度与地径、苗高、根系和叶面积等苗木主要生长因子的相关关系,认为厚朴播种育苗的最佳留苗密度为25.7万株/hm-2。  相似文献   

6.
黄菠萝不同密度播种育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燕超  龙作义  李雪  李红莉  孙强  逄宏扬 《安徽农业科学》2014,(34):12130-12131,12186
[目的]研究不同密度育苗对黄菠萝生长的影响,为黄菠萝优质苗木的规模化生产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采用不同规格的容器进行黄菠萝苗木培育,定期观测黄菠萝苗木生长,苗木停止生长后,测定苗木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生长量,确定黄菠萝最佳的育苗密度.[结果]不同密度对黄菠萝苗木生长进程有一定影响,对黄菠萝苗木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生长影响也很显著,黄菠萝最佳育苗密度为200株/m2.[结论]为了培育大量优质壮苗,提高经济效益,应合理控制育苗密度.苗木密度适宜时,苗干粗壮,根系发达,高径比值较小,合格苗木数量多,抗逆能力较强;密度过小,不但不能充分利用土地,而且苗木质量也不一定高.  相似文献   

7.
圆齿野鸦椿播种育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沙藏催芽处理和不同浓度赤霉素对圆齿野鸦椿种子发芽率的影响,以及不同基质播种育苗的差异和不同播种量对苗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圆齿野鸦椿种子沙藏催芽至第3年的2-3月份春播,用不同浓度赤霉素处理均能显著促进其发芽,发芽率最高达75%,出苗快而整齐;以沙壤土加竹炭粉为播种基质,播种量为6.0g.m-2的Ⅰ、Ⅱ级苗产量最高,生长均匀整齐,是最佳播种育苗组合。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不同育苗方式对光皮树出苗率及苗木生长情况和质量的影响,为掌握光皮树育苗技术和大面积造林选择优质苗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播种和营养袋2种方式育苗,根据苗木形态指标和外观柔弱程度进行苗木分级。[结果]播种育苗和营养袋育苗的成苗率较低,分别为48.5%、61.2%,平均仅为54.9%。播种苗和营养袋苗的平均苗高和地径分别为98.0、0.88 cm,109.6、1.02 cm,前者的规格小于后者,但后者育苗程序和用工多于前者。根据苗高、地径、根幅、>5 cm根长数、主根长、须根数等指标,大致将苗木划分为Ⅰ、Ⅱ、Ⅲ3个等级。密度控制在17~24株/m2为宜。[结论]播种育苗和营养袋育苗方法简单易行,实用性强,在1年内就能获取优质规格苗;合理密度是优质等级苗产出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杉木播种育苗密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邓荫伟  李洁荣  黄连桂  麻捷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17582-17584
[目的]探索杉木苗木生长量与育苗密度之间的关系,为培育杉木壮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37.5万、45.0万、52.5万、60.0万株/hm^2 4个处理和1个对照(75.0万株/hm^2)进行不同密度杉木播种育苗试验,研究杉木苗木生长量与育苗密度之间的关系。[结果]1年生杉木播种苗37.55万株/hm^2的苗木平均地径、平均苗高分别比对照高78.38%和50.16%;播种苗45.0万株/hm^2的苗木平均地径、平均苗高分别比对照高75.68%和43.61%;播种苗52.5万株/hm^2的苗木平均地径、平均苗高分别比对照高67.58%和35.74%;播种苗60.0万株/hm^2的苗木平均地径、平均苗高分别比对照高62.16%和20.98%。从培育良种壮苗、提高经济效益方面考虑,以52.5万~60.0万株/hm。的育苗密度为佳,产值达26.25万~30.00万元/hm^2,适宜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结论]该研究为培育优质杉木苗木,提高造林成活率以及促进造林后植株旺盛生长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水蜡播种育苗密度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蜡是一种重要的园林绿化植物。文章在不同栽植密度条件下(160株/m2,120株/m2,80株/m2,50株/m2),研究了水蜡幼苗的生长特性。结果表明,密度对水蜡幼苗高生长影响的不显著,而对苗木地茎生长有显著影响;播种育苗最适密度为120株/m2。  相似文献   

11.
播期播量耦合对小麦越冬死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D-饱和最优设计法对播期和播量耦合与小麦越冬死苗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10月25日播种、播量为8万基本苗/667 m2条件下,小麦的越冬死苗率最低;晚播和减少播量有利于降低越冬死苗率;播期对小麦越冬死苗率的影响大于播量。  相似文献   

12.
施顺李  苟平  罗方书  赵世珉  熊智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9):16488-16489
[目的]获得小桐子最佳的育苗密度。[方法]通过对在不同育苗密度下小桐子高生长、地径和分枝量的分析获得小桐子育苗的最佳密度。[结果]试验发现15cm×20cm为小桐子的最佳育苗密度,在最佳育苗密度下,小桐子平均每公顷出苗250005株,平均每公顷出优质苗160710株,出圃率为64.30%,平均育苗每株的成本为0.18元。  相似文献   

13.
杂交中稻秧苗密度与苗质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结果表明:杂交中稻秧苗密度对苗质的影响随秧龄玲延长而大。旱、湿秧小苗<6400株/m^2苗高干重、叶面积等无显著差别;中、大苗苗高干重(y1)、单株分蘖数(y2)等与密度呈极显著负相关。其回归关系分别可以y1=a-bx和y2=ae^-bx式表达。式中a,b值随苗龄加大,同龄旱秧比湿秧b值小。苗质开始显著下降的秧苗密度(株/m^2):中、大苗依次约为4000和2000(旱秧);3000和1000(湿秧)。大苗单本栽,苗质显著较差的,大田生育及产量亦显著较差。高产高效的适宜秧苗密度(株/m^2),小苗可达6500;中、大苗依次为3000和1000(旱秧),2000和400(湿秧)。  相似文献   

14.
为筛选适宜贵州喀斯特岩溶地区的乔灌草混播密度,加快人工建植后边坡植被的演替速度,于2014年5—12月在贵州大学实验农场苗圃地采用人工模拟边坡的试验,研究石质边坡初播物种的适宜密度。结果表明:1)乔灌木的萌发率受自身的播种量影响较小,而受草本植物播种量与二者的交互作用影响较大,5g/m~2的低密度草本植物播种量下乔灌木的萌发率最高;2)仅中、高密度乔灌木+低密度草本植物组合的幼苗株数能保持3~4株/m~2,其余组合的幼苗株数仅为1株/m~2或0株/m~2;3)从不同密度组合的乔灌草植株生长情况看,乔灌木的播种量及乔灌草播种密度间的交互作用仅对乔灌木的高度产生影响,草本植物的播种量对乔灌木的高度与草本植物的盖度影响较大;4)从植物的生长效果及节约播种成本方面考虑,B2H1(刺槐102粒/m~2+马棘102粒/m~2+火棘102粒/m~2+黑麦草1g/m~2+高羊茅1g/m~2+狗牙根1g/m~2+白三叶1g/m~2+苜蓿1g/m~2)组合作为边坡初播物种参考密度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15.
拟赤杨育苗合理密度和施肥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拟赤杨一年生实生苗按6个密度级进行间苗,试验结果表明:拟赤杨育苗合理密度为45株/m2,其苗高60.70cm、地径0.71cm、高径比85.4、根重0.357kg、株重0.659kg、合格苗率97.9%.在灰泥田进行氮、磷、钾三因素三水平施肥试验,结果以不施氮肥、施过磷酸钙10g/m2和氯化钾10g/m2为最好,其苗高65.00cm、地径0.76cm、高径比85.5、根重0.453kg、株重0.770kg、合格苗率99.0%.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密肥控对通优粳1号产量的影响,优化高产栽培技术。[方法]研究采用D-饱和最优回归设计试验,研究了通优粳1号在不同基本苗、施N量和多效唑化控条件下的生育期、群体茎蘖动态、叶面积、干物质积累、植株性状、穗粒结构和产量变化,探明其高产技术农艺措施。[结果]密肥控三因素对产量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施N量、基本苗、多效唑施用量,增加基本苗和施N量有利于增加茎蘖和成穗密度,增加群体叶面积和干物质积累量。但基本苗和施N量过高,能降低成穗率和经济系数,延长生育期。适宜基本苗和施N量可协调茎蘖密度与成穗率之间的关系,保持灌浆期有较高的叶面积和干物质积累,提高产量。在基本苗为55.2×10~4个/hm~2、施N量为339.2 kg/hm~2、多效唑用量为97.9 g/hm~2时产量潜力最大,为12 606.0 kg/hm~2。[结论]产量11 250 kg/hm~2的最佳农艺措施为基本苗52.6×10~4~60.1×10~4个/hm~2、施N量328.0~356.1 kg/hm~2、多效唑用量87.6~104.6 g/hm~2。  相似文献   

17.
容器苗密度对苦楝苗木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容器苗密度对苦楝苗木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黄心土∶泥炭∶珍珠岩(1.0∶1.0∶0.2)混合基质,设置不同容器苗密度处理(36、64、100袋/m~2),测定苗木的形态指标和生理指标等,研究容器苗密度对苦楝苗木质量的影响。[结果]容器苗密度对苗木的整齐度及苗木质量的影响很大,64袋/m~2的摆放密度下所育苗木整体表现最好,宜于造林。[结论]容器苗育苗时必须采取合理的密度,从而保证苗木质量和产出。  相似文献   

18.
田晓萍      南忠仁  陈鹏    占玉芳    钱万建   《西北林学院学报》2023,38(3):18-23
以祁连山中段不同海拔高度(2 600~3 400 m)祁连圆柏天然更新幼苗为研究对象,通过典型样地调查,采用点格局法分析其种群结构及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祁连山祁连圆柏天然更新幼苗数量稀少且不能正常发育生长,在1 m2样方尺度上,幼苗密度最大为1.53±1.00株·m-2,祁连圆柏幼苗高度主要集中Ⅰ、Ⅱ级(0.5~20 cm),高度大于50 cm的幼苗数量严重不足甚至缺失,种群结构不稳定,处于衰退状态。2)祁连圆柏幼苗数量随着海拔升高先增大后减少,在海拔3 100 m和3 200 m样地内幼苗生长状况较好,较低海拔和较高海拔幼苗生长状况较差。3)在0~10 m空间尺度下,祁连山祁连圆柏幼苗以聚集分布为主要特征,只是在个别尺度下呈随机分布,这是祁连山祁连圆柏种群长期适应自然环境的结果。因此,在祁连山浅山区退化林分生态修复中,植被配置格局应以集群配置为主。研究结果可为揭示祁连圆柏种群天然更新障碍机制及祁连山林区特别是阳坡的植被恢复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