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川省近年来栽桑面积的不断扩大,新栽桑又大量投产,出现了劳力不足,蚕房设备不足,影响产量提高的矛盾。我们采用了土坑蚕棚催青,稚蚕土坑蚕棚育,大蚕棚架育,熟蚕室外上簇等一条龙养蚕法,为养蚕简易、省力化方面提供了经验。下面介绍具体做法: 一、土坑蚕棚和棚架的建造土坑蚕棚的建造。选距蚕房稍远的空隙地,挖一丈二尺长,八尺五寸宽,二尺深的土坑,在坑的周边筑墙,可以南高北低呈斜形,南墙高五尺,北墙高三尺,也可南北两面  相似文献   

2.
一九六五年,我场附城区白兰公社原蚕工作组,在第二生产队上山搭棚,进行了饲养木薯蚕试验,效果很好。 山棚搭在一片向阳开阔的坡地上。棚背是一片松林,前面便是饲料地,南北两边是出入的门户。棚的四周用小毛竹编织成墙,棚高十尺左右,棚内放蚕架两排。从七月份开始养蚕,一连四批都获  相似文献   

3.
大棚养蚕以其省工、省力、高效等优点在五莲县迅速发展,已成为养蚕的普遍模式。随着大棚养蚕的逐步推广和深入,在生产实践中发现这种冬暖式蚕菜两用棚在养蚕中存在几点缺陷,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造措施。1 冬暖式蚕菜两用棚的缺陷1.1 墙壁太薄保温差,因而冬季利用率低现建的冬暖式蚕菜两用棚多是由一层砖砌成的  相似文献   

4.
嘉兴市秀洲区是全省的重点蚕区,蚕桑生产历来是蚕农的经济重要来源之一.目前秀洲区拥有一批养蚕大户,每户饲养春蚕种达5~9张,全年饲养蚕种达13~20张.由于养蚕数量大,出现了养蚕房屋不足的问题,特别是缺少大蚕期的饲养场所.针对这个问题,笔者和蚕农一起,通过实地调查研究、自行设计,主要利用农户房前庭院内的水泥场地、围墙等建成一座可拆卸的庭院式简易蚕棚.通过使用,蚕农都认为该蚕棚不但成本低,适宜大蚕饲养,并能取得蚕茧高产优质,很实用.下面就把庭院式简易蚕棚的建造与应用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一种新型活动养蚕大棚的定制与使用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学兵 《北方蚕业》2005,26(2):43-44
近年来,为顺应市场和蚕农要求,推广标准、省力化养蚕新技术,针对目前我县蚕农户均养蚕规模不大,农村蚕室紧张,人蚕共居,不利消毒防病和不方便条桑育、地蚕育等省力化养蚕技术实施的实际,我们蚕桑服务中心组,最近成功制造出了新型标准活动养蚕大棚,并在2004年春投入示范推广。现将具体定制与使用技术介绍如下:1定制的规格标准与建造标准活动养蚕棚采用钢管作骨架,利用弯头三通作连接件,棚盖采用高级防雨、防晒材料。根据目前我县蚕户大部分季养蚕2~3张的现状,大棚面积设计为3.5m宽、8m长、内净面积28m2。用条桑育或地蚕育可养蚕1~1.5张;搭建两层,则每棚可养蚕2张以上,如养蚕还多,亦可按用户要求定制或可购买多个连棚使用。1.1选址选在房前屋后或桑园地内,便于采叶喂蚕,要求防风遮阴,防雨高燥。1.2建棚建棚时先按要求将构件组装成棚架,然后夯埋六根棚柱,并分别用铁丝做拉索,把六根棚柱拉紧固定好,最后把棚布盖上,上盖遮阳网,按要求扎紧即可。1.3棚内处理棚建好后,可在四周柱脚上拉铁丝把棚布下方固定,并在棚内或棚外作土堰防雨入棚,棚外要挖好排水沟。棚内地面平整后,铺设一层塑料薄膜,以便消毒和养蚕。1.4消毒防病蚕儿进棚前3~5d...  相似文献   

6.
“桑园蚕棚养鸡”就是利用我市蚕桑示范园实施桑园生态养鸡,即在养蚕之后利用蚕舍养鸡,鸡粪肥桑田(春蚕从4月20日至6月10日结束,中晚秋蚕从8月20日至10月20日结束),这样可大大提高蚕舍(棚)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增加蚕农经济效益,达到稳定栽桑养蚕,培植畜牧规模大户,促进畜牧业发  相似文献   

7.
随着蚕桑生产的发展,蚕业规模经营的比重越来越高,蚕室紧缺的矛盾日益突出,为解决这一矛盾,大棚养蚕已成为蚕桑生产中推广应用的一项新技术.现行塑料大棚育一般是4龄入棚,为了更好适应规模经营的需要,我们于2003年秋蚕期尝试家蚕3龄入棚落地饲养试验获得成功.2004年我们扩大推广面,对家蚕3龄后塑料大棚育技术作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随着蚕桑生产的发展,蚕业规模经营的比重越来越高,蚕室紧缺的矛盾日益突出。为解决这一矛盾,大棚养蚕已成为蚕桑生产中推广应用的一项新技术。现行塑料大棚育一般是4龄入棚,为了更好适应规模经营的需要,我们于2003年秋蚕期尝试家蚕3龄入棚落地饲养,试验获得成功。2004年我们将扩大推广面,对家蚕3  相似文献   

9.
刘金凤  柳芹 《蚕学通讯》2021,41(1):50-52
省力高效、轻简化、集约化是现代养蚕业的发展方向,其中大棚养蚕就是一条有效的途径[1 ].相对室内养蚕来说,在旷野桑园地头建棚饲养原蚕受外界气候条件影响很大.为了使原蚕饲养取得好成绩,需要把握好棚内的小气候的变化规律,给蚕儿的生长发育营造一个相对稳定的气候环境.  相似文献   

10.
随着蚕桑生产的发展,蚕业规模经营的比重越来越高,蚕室紧缺的矛盾日益突出。为解决这一矛盾,大棚养蚕已成为蚕桑生产中推广应用的一项新技术。现行塑料大棚育一般是4龄人棚,为了更好适应规模经营的需要,我们于2003年秋蚕期尝试家蚕3龄入棚落地饲养,试验获得成功。2004年我们将扩大推广面,对家蚕3龄后塑料大棚育技术作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张改萍 《北方蚕业》2007,28(3):55-55,57
去年,阳城县蚕桑中心引进温湿自控小蚕共育新技术,它是针对小蚕饲育中温湿度难控制,煤火加温又会造成蚕儿煤气中毒的核心问题研制而成,它不仅适用于多蚕户集中小蚕共育,而且适用于年养蚕5-10张以上大户小蚕饲育,是当前养蚕生产中小蚕饲育的首选.整套设备由温湿自控器、双层塑膜活动木框棚、叠放式木制蚕匾组成.笔者结合蚕桑生产实践,总结有以下十个优点: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索屋外大蚕简易饲养场所设置的方法,进行了屋外塑料薄膜简易小棚饲养五令蚕试验.现将试验情况和体会初步总结如下.一、试验方法①第一次试验是一九七六年九月在宾阳县甘棠公社新宁大队石任五队和畲合三队分别选择有林阴的坡地建立塑料膜小棚进行第2—4次.一九七七年,在本场无林阴坡地建立塑料膜棚进行,遮阴是用夹草片,当大阳照晒蚕座时搁放在棚面上遮阴.  相似文献   

13.
温湿自控小蚕共育的设施配置与技术操作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进温湿自动控制机,改制木框双层塑料膜保温保湿共育棚和木制叠放式蚕匾,配建温湿自控小蚕共育系统设施,规范操作技术和使用标准,示范共育,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方仕贵  骆文 《四川蚕业》2005,33(1):32-33
近年来,随着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蚕桑生产的不断兴起,广大专业人士和蚕农都在积极寻求大蚕省力化饲育的形式和方法。经过多年艰苦探索,我们已在不断实践、总结和完善省力化饲育方面推出了一套具有三省两高(省工、省力、省成本、产量高、效益高)特点的大蚕简易蚕台(棚)饲育技术。采用此法养蚕,不仅可以大幅度节省给桑、除沙、消毒等管理用工,减轻繁重的体力劳动,降低生产成本,而且可以减少蚕病危害,  相似文献   

15.
薛志成 《四川蚕业》2002,30(2):40-40
<正> 晚秋蚕结束后至来年5月中旬春蚕开始,蚕农可利用闲置的蚕室、蚕棚养3-4批肉鸡仔鸡,既节约设备投资,又提高经济效益。但在生产技术上应注意和掌握以下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6.
赵毅  李勇 《四川蚕业》2007,35(1):18-18
蚕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针对目前农村劳动力十分缺乏,养蚕科技化程度较低的现状,为了进一步改善养蚕环境,提高饲养水平,真正达到养蚕“三省、两高”(即省工、省力、省投资,产量高、效益高)的目的,应大力改造农村养蚕设施,建好小蚕共育室、省力化大蚕室外蚕台(棚),专用消毒池等专  相似文献   

17.
春蚕塑料大棚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0年春期,我们在平阳县联华大队进行了稚蚕室外塑棚,大蚕地坑育的试验。实践结果,18张春蚕种平均张产94斤。平均每张蚕种加温木炭不到4斤,即加温成本不到4角。比去年张产提高24斤,加温木炭从20斤降到4斤。兹将塑棚构造情况简述如下: 塑棚的构造采用拱形软体结构,用毛竹、塑料薄膜、草帘等材料。棚顶高2.6米,边高1.8米,宽3.1米,长6米。棚内两边搭蚕架,中间作业道。棚外四周开排水沟,占地约28平方米。  相似文献   

18.
对蚕的给桑方法由于饲育形式和饲育环境而有不同,所以采用相应的给桑方法是必要的。壮蚕饲育形式的变化,是从普通棚饲向条桑育发展,1960年前后针对劳动力不足建立了全年条双育、屋外简易育等技术,把住家和蚕分开提高了劳动生产力后,劳动报酬增加,扩大了经营规模。屋外全年条桑育已经成为省力化的近代养蚕技术。  相似文献   

19.
晚秋养蚕结束后至来年5月中旬春蚕养殖开始,蚕农可利用闲置的蚕室、蚕棚养3-4批肉用仔鸡。在生产上应注意以下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20.
冕宁县友林蚕桑家庭农场位于该县沙坝镇,现有“6215”标准桑园12hm^2(180亩),标准小蚕共育室120m^2,简易大蚕棚2750m^2,省力化蚕台10500m2,贮桑室200m^2,工具房100m^2,总投资160余万元。2018年全年养蚕320张,单产56.8kg,产茧18200kg,售茧收入达94.8万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