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0 毫秒
1.
基于常压气化炉模型,采用空气作为气化介质,对水分含量分别为10%,20%和30%的秸秆气化过程进行了研究,并计算了气化炉的主要性能指标.以气化效率最高为气化最佳运行工况点,计算了秸秆气化系统热利用率以及秸秆气化与煤混燃发电和秸秆直燃发电的供电成本.结果表明:秸秆水分含量和气化炉运行温度对气化过程及性能有较大的影响;随着运行温度升高,气化效率有一最大值,此值随秸秆水分含量增加而降低;秸秆气化合成气与煤混燃发电的供电成本低于秸秆直燃发电的供电成本,其差值随秸秆价格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2.
建立了基于环境影响和资源消耗的苹果树修剪枝条直燃发电系统生命周期综合评价模型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苹果树修剪枝条直燃发电综合性能指标0.055~0.225 (人·年)/(万kW·h),其环境影响对综合性能的作用远大于资源消耗,并且呈现局地性>同等性>区域性>全球性的特征。苹果树修剪枝条直燃发电综合评价最大值仅为燃煤发电最小值的57.25%,表现出较好的优越性。苹果树修剪枝条直燃发电的综合性能对固体废弃物总量和原料消耗率最为敏感,因此对固体废弃物的有效管理和处置,以及对生物质锅炉和燃料品质的改进,能进一步提升苹果树修剪枝条直燃发电的环境效益。该研究为基于果树修剪枝条的直燃发电系统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3.
生物质成型燃料及其发电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括了生物质冷成型、热成型和常成型等成型技术的原理和种类.结合生物质成型燃料技术与生物质发电技术,阐述了生物质成型燃料直燃发电、混烧发电和气化发电等技术特点,指出了生物质成型燃料发电技术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展望了生物质成型燃料及其发电技术在中国的发展前景,总结了其在经济、环境和社会方面带来的效益,旨在为生物质资源的高效综合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针对生物质热电联产系统烟气直接排放造成的能源浪费等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利用吸收式热泵梯级回收烟气余热的系统,分析了生物质直燃锅炉的■平衡,利用Aspen Plus软件模拟了烟气余热回收系统,并基于模拟数据进行■分析和节能环保效益分析。结果表明:生物质直燃锅炉的■效率为40.36%;烟气余热回收系统的■效率达32.89%,■损失主要分布在排烟损失;相比于未回收排烟余热的生物质直燃热电联产系统,加入烟气余热驱动的吸收式热泵辅助供暖后,系统的烟气余热回收利用率、节能率和综合能源利用率分别提升了11.06%、4.79%和6.70%;每个采暖季供热量可折合标煤2088.56 t,相应地可减排CO_2、SO_2、NO_X和碳粉尘分别为5 206.78 t、17.75 t、15.66 t和1 402.22 t。因此,利用吸收式热泵回收生物质直燃烟气余热具有可观的节能环保效益。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燃料化利用开发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利用前景广阔。秸秆燃料化利用技术以其能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相统一而受到关注,主要有热解气化、沼气化、固化成型、炭化、直燃发电和制取纤维素乙醇等。文章量化分析了2009~2014年这6种秸秆燃料化利用技术产业发展情况,发现秸秆固化成型、炭化和直燃发电产业发展较快,沼气化产业发展出现瓶颈,热解气化产业发展有所收缩,制取纤维素乙醇产业开始起步。同时分析了我国秸秆燃料化利用产业面临的挑战,并针对挑战提出创新产业投资发展模式、形成定期政策评估机制和加强关键技术与设备研发等对策。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峻.生物质能作为一种理想的可再生能源,由于其在燃烧过程中二氧化碳净排放量近似于零,可有效地减少温室效应和环境污染,因而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为此,重点讨论了生物质气化发电技术的相关问题-气化炉的选取、焦油的处理、系统投资和运行成本,并进行了财务分析,从而得出生物质气化技术是生物质能最有效、最经济和最洁净的利用方式.  相似文献   

7.
新型生物质气化系统—双干馏管内燃加热式气化炉气化系统主要由液压进料系统、双干馏管内燃加热式气化炉、气体收集和净化系统组成,采用生物质-垃圾混合物作为气化的原料.双干馏管内燃加热式气化炉作为该系统中的主要设备,其两根干馏管的外侧被通入高温烟气的螺旋管道缠绕,使高温烟气与干馏管的接触时间延长,热交换更充分.此外,针对系统中液压进料装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3种改进措施,将料仓和进料活塞做了相应的结构改进,有效地解决了进料装置中不同部位的进料不畅和物料堆积问题.  相似文献   

8.
针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源头江都第三抽水站利用上游余水发电、抽水时间远大于发电时间的特点,为了优选出可逆式水泵机组最佳发电方案,介绍了利用水泵机组倒转发电的基本情况及其效益,从技术层面分析了水泵机组倒转发电方式;从经济方面对水泵机组倒转发电方式进行了比较;对江都三站多年发电收益进行了归纳总结,从投资与收益的关系方面,分析比较了3种发电方式的净效益终值.结果表明,大型泵站利用上游余水倒转发电,可以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其发电功能的取舍与发电方式的选择,应考虑抽水与发电的主次关系和综合效益;与建站时采用变极发电方式相比,江都第三抽水站更新改造采用变频发电方式,虽然增加了变频机组,但主电动机成本下降,总设备费用下降,发电功率提高了30%~35%,且不影响水泵机组抽水效率,技术可行,运行可靠,容易实施.  相似文献   

9.
《农村电气化》2003,(4):5-45
IGCC发电技术是煤气化和蒸汽联合循环的结合 ,具有高效、低污染、节水、综合利用好等优点。它的原理是 :煤经过气化和净化后 ,除去煤气中 99%以上的硫化氢和接近 10 0 %的粉尘 ,将固体燃料转化成燃气轮机能燃用的清洁气体燃料 ,以驱动燃气轮机发电 ,再使燃气发电与蒸汽发电联合起来。此技术发电效率可达到 4 5 %以上 ,二氧化硫排放可达到10 mg/m3 左右。IGCC技术是目前已进入商业化运行的洁净煤发电技术中 ,发电效率和环保最好的技术。它的主要优点是 :1热效率高 ,目前已达 4 3%~ 4 6 % ,计划 2 0 10年可达到5 0 % ;2环保性能好 ,脱硫…  相似文献   

10.
该文以广东某生物质直燃发电厂为例,利用软件EXTEND 6建立了一套生物质燃料从储料场到电厂之间的运输及处理相关过程的物流模型,用以模拟、观察并分析各种不同的物流方案。在保证燃料供应稳定的前提下,该模型通过优化分配到各地进行运输作业的货车数量和储料场与电厂内各种燃料处理设备数量,减少了货车接受处理前的排队等待时间,降低了总可变物流成本。模型最后给出了相关参数的最优值和最低物流成本值,还对电厂装机容量、燃料处理时间和货车工作时长对物流成本的影响作了分析,结果表明电厂装机容量在100~125 MW时物流成本最低,物流成本对燃料装载时间的变化最为敏感,货车的最宜工作时长为16 h。  相似文献   

11.
我国秸秆发电技术的应用及前景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根据我国目前能源紧缺和秸秆资源利用水平低的现状,介绍了国内秸秆发电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情况.分别阐述了秸秆直接燃烧发电、秸秆与煤混合燃烧发电和秸秆气化发电3种发电形式的技术原理、工艺流程和工程应用情况.结合工程实践经验,分析了秸秆发电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从秸秆收集、技术改进、国家配套政策等3个方面提出了建议,指出我国秸秆发电技术和产业将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12.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推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作物秸秆是当今世界仅次于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第四大能源。目前,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是国家重点推广实施的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技术,主要有秸秆还田、制造建材与工业用途、秸秆气化及发电等。我国对秸秆的综合利用尚处于初始阶段,需要加大科研力度,加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推广工作,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鉴于风功率的随机性造成电网净负荷在多时间尺度上波动的特点,从时-频角度出发,基于风-水联合发电仿真模型,采用形态学滤波方法提取了风-水联合发电系统中净负荷的高、中、低频信息,通过建立的灵活性评价指标有效反应电力系统的上行和下行灵活性的供需关系.同时,为解决系统灵活性不足的问题,研究了风电渗透比例和水电机组备用接入比例对改善系统灵活性的影响规律,确定了最适宜的风电渗透比例和备用接入比例.研究显示:风-水联合系统在中、低频尺度上只存在下行灵活性不足的问题,其灵活性不足容量在49%风电渗透比例下最大可达4.961 MW;而在高频尺度上同时存在上、下行灵活性不足的运行风险,相应的上、下行灵活性不足容量最大可达0.125 2 MW和4.279 1 MW.此外,针对文中互补发电系统,其最适宜的水电备用接入比例为85%.  相似文献   

14.
刘晓 《农业工程》2017,7(5):66-67
我国具有丰富的秸秆资源,而由于其环保的特点,秸秆发电项目也受到了政府的支持。虽然国家在政策和法律法规上都对其开辟了道路、提供了保障,但是力度还是比较小。因此对于制度体制要有所创新,要能够带动起地方政府对于秸秆发电产业发展的积极性,保证其执行力,我国的秸秆发电项目在推广和实施中才能有所保障。   相似文献   

15.
生物质能是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秸秆生物质能的开发、应用具有广阔前景,而气化燃烧是秸秆生物质能利用的一种形式。针对小型家用生物质气化炉在使用中存在气化气中焦油、灰分含量多,物料连续添加工艺复杂,而物料间断供给使用不便等问题,提出一种多体式秸秆生物质气化炉的设计。通过3个气化燃烧炉体且内炉体可拆卸,空气气化剂预热、均布供给,焦油及灰尘杂质二级净化处置等结构设计,可使得生物质物料装填工况满足家用炊事需求、保证气化反应工艺要求、有效去除气化气中焦油及灰尘杂质。多体式秸秆生物质气化炉的使用推广,可实现对秸秆生物质能源有效利用,也有助于解决秸秆生物质资源浪费及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16.
甘露  马君  潘亚东  徐冬 《农机化研究》2006,(1):150-151,155
秸秆作为一种十分重要的可再生能源随着生物质能源轻化技术的发展以及秸秆气化集中供气技术日渐成熟,有效地解决了农村植物秸秆有效利用问题,节约了能源,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为此,阐述了330m^2秸秆气化炉的技术设计依据及总体设计方案,为黑龙江省及我国北方寒冷地区日光温室供暖提供了新的热源装置。  相似文献   

17.
为对比特大型沼气工程沼气资源化不同方式所带来的环境影响差异,文章运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Life cycle assessment,LCA),对特大型秸秆沼气发电工程(日均发电量4万kWh)及生物天然气工程(日产气量1.2万方)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比较两者的环境影响及敏感性因素分析。其中包括边界划分、清单分析、各生产阶段的能耗、环境排放计算。根据计算结果显示,沼气发电时,对环境排放影响最大的是秸秆沼气发酵阶段,最敏感因素为单位干物质产气率(mL·g^-1 TS);制备生物天然气时以上两个指标分别为:沼气的提纯过程和沼气提纯技术的选择。从进行能源替代减少环境排放影响的角度来看,生物燃气替代民用散煤要优于沼气发电替代燃煤发电。  相似文献   

18.
生物质能是一种可再生能源,我国生物质资源储量巨大但能源化利用率较低,若能有效合理地开发,在带来生态效益的同时,还能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该文针对浙江地区生物质资源丰富的现状,以安吉县为例,通过已有的统计数据分析了该地区的生物质种类,并在现有的一些生物质发电技术的基础之上,提出并分析了该地区生物质资源适用的发电技术及其优缺点,为该地区生物质资源能源化利用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吴红斌  蔡亮 《农业工程》2010,(12):287-292
对可再生能源分布式发电系统进行经济调度研究,可以在保证能量需求的前提下,使得系统的运行成本和环境污染降到最小,从而更加高效地利用可再生能源。针对由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燃料电池(FC)、柴油机(DE)、蓄电池等多种分布式电源和储能单元组成的分布式发电系统,在详细分析各单元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经济调度的目标函数和调度策略,并采用优先顺序法对目标函数进行求解,算例系统验证了模型和算法的正确性。结果表明,该文提出的方法为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中各发电单元的优化调度及经济组合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