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根据《FloraofChina》voL7的新分类系统,对贵州原生木兰科植物的种类资源进行了整理,结果是:贵州有原生木兰科植物9属44种,分别占中国原生木兰科植物属和种的75%和39.3%,属和种的资源在全国仅次于云南省。  相似文献   

2.
尤溪县园林绿化树种冻害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2年3月~4月时尤溪县主要团林绿化树种受冻情况的调查结果表明:(1)红花羊蹄甲、黄花槐、橡皮树、黄金间碧竹、叶子花受冻严重,在尤溪不宜大量引种;(2)榕树、白兰花、假槟榔、九里香、米兰、扶桑、木芙蓉、鱼尾葵受冻较轻,在适当采取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可以引种,(3)荚竹桃、柏类、棕榈、桂花、女贞、含笑、小腊树、雪松、蒲葵等树种抗寒性较强,在1991年12月末的寒潮中不受冻,在尤溪可大力发展。  相似文献   

3.
通过在相同立地条件下对木兰科8种园林树种的栽培对比试验表明,移植成活率在23.0%~97.0%之间,5年生平均高277.0~427.8cm之间,平均胸径2.586~5.007cm之间。  相似文献   

4.
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总结了木兰科树种容器育苗技术的主要环节,包括适时采种、种子处理、层积砂藏、圃地选择、营养土配制、容器选择、芽苗移植、容器苗管理等。  相似文献   

5.
几种木兰科树种容器育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几种木兰科树种容器苗生产技术的阐述,总结生产中取得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以便在以后的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木兰科6个树种的引进与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介绍了木兰科6个树种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主要特点和用途,并通过栽培试验得出了木兰科6个树种在四川的生长表现,且从播种、育苗、栽植、修枝整形、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木兰科6个树种的栽培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7.
使用Li-6400便捷式光合仪测定了16种不同的木兰科乡土树种的光合特性,结果表明:16个树种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胞间CO2浓度品种间差异显著,其中合果木、鹅掌楸、亮叶含笑的Pn、Gs和Pn/Ci都较高,表现了较好的光资源利用能力,可作为重点推荐种植的绿化树种。  相似文献   

8.
该文对中山市树木园木兰园中其中19种木兰科树种的早期生长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合果木和灰木莲生长速度最快;鹅掌楸、亮叶含笑、灰绒含笑生长较快;观光木、云南拟单性木兰、乐昌含笑、大叶木莲、火力楠、白玉兰、黄兰、海南木莲、乐东拟单性木兰、苦梓含笑、阔瓣含笑生长中等,其他生长较慢。  相似文献   

9.
五种木兰科树种栽培对比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树种的单位面积保存株数、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平均冠幅和单位面积蓄积量作为监测因子,对福建省建瓯市小松镇上仰村引种的12年生巴东木莲、马褂木、红花木莲、金叶含笑、阔瓣含笑5种木兰科树种生长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树高生长量由高到低排列顺序为马褂木>金叶含笑>巴东木莲>阔瓣含笑>红花木莲;胸径生长量由高到低排列顺序为马褂木>金叶含笑>红花木莲>巴东木莲>阔瓣含笑;单位面积蓄积量由高到低排列顺序为马褂木>金叶含笑>巴东木莲>阔瓣含笑>红花木莲。说明马褂木和金叶含笑较适合当地生长,其余树种应进一步开展引种栽培试验。  相似文献   

10.
18个木兰科树种播种育苗技术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引入的18个木兰科树种进行了播种和育苗技术研究,对种子的形态特征、优良度、千粒重及发芽率进行了测定,并记载了种子的发芽过程。结果表明,发芽率为4%~81%,发芽率较高的树种分别为深山含笑、云南拟单性木兰、粗枝木莲、苦梓含笑、麻栗坡老君山含笑,其它多数种类的发芽率均低于50%;落叶木莲及大果木莲,马关木莲发芽率最低。另从种子发芽持续时间来看,大多数树种的发芽持续时间在20天以上,麻栗坡老君山含笑所需时间最多,约为42天。木兰科树种宜采取随采随播的育苗方法,播种期拟定在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为宜。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合果木(Paramichelia baillonii)、火力楠(Michelia macclurei)、灰木莲(Magnoliaceae glanca)3种木兰科植物在中山市的生长表现,对三乡、长江水库、五桂山及中山树木园4个造林地点3种植物的树高、胸径、冠幅和枝下高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3种木兰科植物生长速度排名为灰木莲>火力楠>合果木;在4个造林地点的生长表现依次为:树木园>五桂山>三乡>长江水库。通过对3种木兰科植物各指标的相关性分析发现,树高和胸径的相关性系数最大,其次为树高和枝下高,相关系数均在0.7以上。3种木兰科植物在中山市生长较为迅速,适合营造城市复合景观,有很好的园林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湖南木兰科植物有 6 属 34 种 2 变种,分布于 48 个县,多生长于海拔 500~1500 m 的山地阔叶林中.依据湖南木兰科植物的地理分布,结合系统分类和植物区系资料,经分析和推论得知:(1)湖南木兰科植物种质资源丰富,以中国特有成分为主,它们与毗邻省(区)的种类关系密切;(2)湖南木兰科植物区系表现为多种区系成分的过渡与汇集,即华中、华东、华南和滇黔桂4 个区系成分的交汇、混杂和过渡;(3)湖南木兰科植物的多数种类是从湖南西北至西南以外地区迁移扩散而来,少数种类是在本省西北至西南地区及其周边省区分化形成;(4)湘西北至湘西南地区是湖南木兰科植物的现代分布中心与现代分化中心.另外,还编排了湖南木兰科植物分类检索表  相似文献   

13.
7属11种木兰科植物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分析了7属11种木兰科植物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结果表明:11种木兰科植物共分离出12条酶带,其中B带为共有带;不同属种的酶谱存在差异,可作为分类依据。  相似文献   

14.
10个木兰科树种北移引种试验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10种木兰科树种进行北移引种试验,比较不同树种在我国北亚热带和暖温带过渡地区河南省西南部的适应性及引种潜力。采用1~2 a生容器苗和地栽苗移栽,按常规水肥管理,并观测苗期在极端气候条件下的旱害和冻害等适应性状指标。结果表明,除观光木外,其余都能适应河南西南部的气候条件,生长基本正常,部分树种已开花结果。在-3℃~-4℃气温下,观光木受冻率达100%,冻害指数为V级,苗木地上部分冻死。1年生红花木莲,由于苗较小,受冻率为5%~30%,冻害指数I~II级,部分叶片受害。在持续秋旱60天的极端干旱气候条件下,采用每天人工早晚浇水一次,引种成活的9种木兰科植物均具有较强的抗旱适应性,受害率不到1%,仅有极少数植株发生枯梢受害。  相似文献   

15.
木兰科6属27种植物的叶片比较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石蜡切片技术和光镜观测方法,对采自云南昆明树木园的木兰科6属27种植物的叶片进行了比较解剖学研究。结果表明:(1)木兰科植物的叶片均为异面叶,由表皮、叶肉、叶脉构成;叶肉组织分化为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均具有圆形或近圆形油细胞;叶脉维管束韧皮纤维排列连续或不连续,成环状或轮状。(2)叶片下表皮细胞是否为具明显乳突的细胞和主脉维管束韧皮纤维细胞排列是否连续可明确区分木兰亚科和鹅掌楸亚科。(3)叶片厚度、上表皮厚度、海绵组织厚度可以对秃木兰属和鹅掌楸属进行明确区分,栅栏组织厚度、栅海比、油细胞大小和分布密度等余下性状则在数值上均存在属间重叠现象,不宜作为属间分类性状。(4)基于最大值和最小值进行的聚类结果与传统分类结果吻合度较基于平均值的聚类结果大,最大值和最小值比平均值更能表征研究对象。总之,表皮、下皮、叶肉组织和油细胞等部分叶片解剖学特征在探讨木兰科科下等级如亚科、部分属和部分种的分类地位时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6.
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和保护是当今世界普遍关注的问题,遗传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被子植物中木兰科植物受到严重威胁的种类最多,且部分是中国濒危稀有植物,研究其遗传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综述了木兰科重要属、种的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并根据国内的研究现状,对今后木兰科植物的保护工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乐昌市木兰科植物的引种及保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东省乐昌市现有木兰科植物7属37种,其中乐昌市天然分布有5属14种,引种有6属23种。该研究总结了乐昌市引种的木兰科植物生长表现及保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总结了舟曲林区可持续经营现状,分析了该林区可持续经营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可持续经营长效机制应以实行林业分类经营、保护好生物多样性、强化森林资源的管护机制、切实落实好天保工程各项措施、抓好林业产业,增强林区经济实力为对策,努力建立起完备的林业两大体系,使森林资源总量显著增加,林区经济结构趋于合理,实现林区经济与社会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19.
江西木兰科野生植物资源评价及利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从风景观赏、药用、材用及作香料等角度,对江西木兰科野生植物资源进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合理开发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采用实地调查的方法,分析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木兰科植物的分布规律;并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介绍了该区木兰科植物的开发价值及园林用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