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罗亮  王晶  石辉文 《安徽农业科学》2015,(7):284-286,301
[目的]探讨改性马铃薯淀粉的合成及应用.[方法]对传统马铃薯淀粉进行化学改性,先羟丙基化,后羧甲基化,并优化了反应条件,得到一种羟丙基羧甲基马铃薯淀粉;同时,将此种变性淀粉应用于铁粉球团矿生产中,研制出一种新型无机-有机复合粘结剂.[结果]试验得到的羟丙基羧甲基马铃薯淀粉粘度达到5 791 mPa·s,羟丙基取代度0.423.此种变性淀粉应用于铁粉球团矿生产中,所制球团矿有害杂质少、抗压强度高、冶金性能好,生球自然晾干固化,节能环保.[结论]研究拓展了传统马铃薯淀粉的应用范围,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
白仲兰  桂文君  石辉文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3):19063-19065
[目的]以马铃薯淀粉渣为原料制备羧甲基纤维素(CMC)和羧甲基淀粉(CMS)混合物。[方法]采用溶媒法,以乙醇为溶剂,氯乙酸为醚化剂,研究醚化过程中各种因素对马铃薯淀粉渣制备CMC和CMS混合物的影响。[结果]马铃薯淀粉渣制备CMC和CMS混合物的最佳工艺条件:M精制原料∶MNaOH∶MClCH2COOH=1.0∶1.2∶1.6,以70%的乙醇溶液为溶剂,碱化温度30℃、时间60 min,醚化温度70℃、时间150 min。按最佳条件制得的CMC和CMS混合物产品各项指标为:黏度3.6-3.9 Pa.s;取代度0.5;pH值7.0-7.5;干燥减量8.0%-8.5%;氯化物含量0.14%-0.18%;铅含量0.001%;砷含量0.000 014%。[结论]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马铃薯深加工的环境污染问题,同时大大降低了CMC和CMS的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3.
马铃薯羧甲基淀粉的研究与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顾了马铃薯加工业的发展概况,阐述并分析了国内外马铃薯淀粉,特别是马铃薯变性淀粉的研究现状。根据马铃薯淀粉的特性和羧甲基淀粉的研究状况,提出了关于研究和开发马铃薯甲基淀粉的建议,其中重点是从马铃薯甲基淀粉的制备,性质和应用等方面进行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王振强  申森  樊欣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0):2085-2088
对马铃薯抗性淀粉(RS)压热制备工艺及性质进行了研究.选择淀粉乳浓度、压热温度、压热时间和淀粉乳pH进行单因素试验,确定条件范围,再采用正交试验优化提取条件,得到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淀粉乳浓度200 g/L,压热温度120℃,压热时间75 min,淀粉乳pH7,按最佳工艺条件进行试验,马铃薯RS产率为4.66%.并研究了马铃薯RS抗酶解性、吸水性和DSC图谱,结果表明,马铃薯RS具有较强的抗酶解性;吸水率高于马铃薯精淀粉;DSC图谱显示马铃薯RS形成了多种结构更紧密的直链淀粉晶体,有较强的热稳定性和抗酶解性.  相似文献   

5.
马铃薯酸解淀粉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响应面分析方法研究了马铃薯酸解淀粉的生产工艺,并对产品的理化性质及应用特性,包括产品的水分、热糊粘度、热糊稳定性及糊化温度等进行了测定。试验结果表明:马铃薯淀粉酸解的优化工艺参数为:对40%的淀粉乳500ml,反应温度为35.5℃、反应时间为2.1h、0.5%盐酸溶液的量为15.1ml。经优化工艺生产的酸解马铃薯淀粉的特性粘度为原淀粉的1/30,热糊稳定性是原淀粉的2倍。  相似文献   

6.
采用响应面分析方法研究了马铃薯酸解淀粉的生产工艺,并对产品的理化性质及应用特性,包括产品的水分、热糊粘度、热糊稳定性及糊化温度等进行了测定.试验结果表明:马铃薯淀粉酸解的优化工艺参数为:对40%的淀粉乳500ml,反应温度为35.5℃、反应时间为2.1h、0.5%盐酸溶液的量为15.1ml.经优化工艺生产的酸解马铃薯淀粉的特性粘度为原淀粉的1/30,热糊稳定性是原淀粉的2倍  相似文献   

7.
马铃薯淀粉微细化及其糊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细化后的淀粉,其结构及组成分布模式的改变对于改善淀粉及淀粉基降解材料的性能,提高降解材料中淀粉的添加量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球磨设备对普通食用级马铃薯淀粉微细化,并对不同粒度梯度的微细化马铃薯淀粉糊特性研究,通过实验得出马铃薯淀粉微细化的最适宜实验条件为:球磨时间24 h,球磨机转数350 r·min~(-1),淀粉液浓度0.35 g·ml~(-1)。微细化淀粉的粘度变化趋势与原淀粉基本相同,其糊化及保温过程中粘度下降幅度,均随淀粉颗粒粒度的降低而呈现下降趋势;且微细化后淀粉粘度的热稳定性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8.
聂凌鸿  王志芳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6):4928-4929,4943
采用酸变性和沸水浴的方法对马铃薯淀粉进行处理,通过正交试验得出马铃薯抗性淀粉最优制备条件为:淀粉与水之比1∶9、酸解时间为1.5 h、盐酸用量为2%、沸水浴时间为2.5 h、冷藏老化时间36 h,抗性淀粉得率13.87%。与原淀粉相比,马铃薯抗性淀粉耐酸性增强,可长时间抵抗酶的水解,吸湿性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9.
马铃薯淀粉糊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显华  党斌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2):6512-6514
[目的]优化马铃薯淀粉糊化工艺条件。[方法]以青海省马铃薯淀粉为原料,采用低温糊化法,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其糊化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马铃薯淀粉糊化的最佳工艺条件:马铃薯淀粉与水的比例1∶18,糊化温度55℃,40%的NaOH添加量1.0ml,糊化时间30min;在此条件下,所制得的淀粉糊黏稠、透明、糊化度达到96%。各单因素中,糊化温度对淀粉糊化度的影响最大,马铃薯淀粉与水的比例(g∶g)、NaOH添加量次之,糊化时间对糊化度的影响最小,糊化温度和马铃薯淀粉与水的比例是影响马铃薯淀粉糊化度的关键因子。[结论]该研究结果为淀粉糊化工艺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马铃薯淀粉具有优良的特性和独特的用途,其平均粒径大、粒径大小分布范围广:糊化温度低、膨胀容易:糊化时吸水、保水力大;糊浆最高粘度及透明度高,在加工面食类、水畜产制品、小糕点、颗粒粉、变性淀粉等制品上利用,具有独特的效果。马铃薯淀粉分子结构中结合有磷酸基,磷含量高低对马铃薯淀粉的性质有重要影响。不同磷含量的马铃薯淀粉在利用上有所区别。遗传改良是获得不同磷含量加工原料的有效手段。栽培技术及其他管理措施可以调节原料品种的磷含量。对不同粒径淀粉进行分级时.大粒淀粉可以更好地表现出马铃薯淀粉的特性。  相似文献   

11.
采用湿法工艺制备甘薯淀粉磷酸单酯,并对其理化特性进行了研究.采用五因素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法研究了淀粉磷酸单酯的制备工艺并得到回归方程.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Na2HPO4与NaH2PO4的摩尔比3:1,反应温度130—140℃,反应时间2—3h,pH5.5—6.0,催化剂用量为淀粉质量的4%-5%.理化特性结果表明,酯化反应在淀粉脱水葡萄糖单元羟基上引入了磷酸基团,使淀粉糊凝沉性降低以及透明度和冻融稳定性提高.  相似文献   

12.
采用湿法工艺制备甘薯淀粉磷酸单酯,并对其理化特性进行了研究.采用五因素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法研究了淀粉磷酸单酯的制备工艺并得到回归方程.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Na2HPO4与NaH2PO4的摩尔比3∶1,反应温度130-140℃,反应时间2-3 h,pH5.5-6.0,催化剂用量为淀粉质量的4%-5%.理化特性结果表明,酯化反应在淀粉脱水葡萄糖单元羟基上引入了磷酸基团,使淀粉糊凝沉性降低以及透明度和冻融稳定性提高.  相似文献   

13.
以马铃薯淀粉为原料,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药物载体马铃薯淀粉微球合成的最佳工艺,即淀粉乳浓度0.45 g/mL、pH10、Span60 0.8 g、植物油160 mL、过硫酸铵0.4 g、亚硫酸氢钠0.4 g、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0.15 g、搅拌速度350 r/min、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2 h.在此工艺下制备的马铃薯淀粉微球载药量的平均为1.924 g/g.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淀粉基胶粘剂胶接木质材料强度的问题,试验用羧甲基淀粉、聚乙烯醇、异氰酸酯和羧基丁苯胶乳等原料合成胶粘剂并探讨合成过程中各因素对胶接后强度的影响规律。采用二次旋转正交组合方法设计,分析了各合成因素对胶粘剂胶接木质材料后强度的影响规律,优化得到了一种具有较高胶接强度的新型羧甲基淀粉胶粘剂的合成方案。最优配方为羧甲基淀粉含量15.29%,聚乙烯醇含量6.25%,异氰酸酯含量8.61%,羧基丁苯胶乳含量2.24%,反应温度58.38℃。强度可达到4.1176Mpa,符合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马铃薯块茎不同部位淀粉及相应酶活性差异,选用不同淀粉含量品种(高淀粉品种克新22号,低淀粉品种克新19号)为供试材料,分析块茎不同部位(顶部、右侧、脐部、左侧和髓部)干物质、淀粉含量(包括直、支链淀粉含量)和淀粉合成相关酶活性差异。结果表明,块茎淀粉品质(粗淀粉、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由基因型可知,克新22号均高于克新19号;由块茎不同部位可知,两品种均表现块茎两侧脐部顶部髓部。淀粉形成关键酶活性,由基因型可知,克新22号SSS、GBSS和SBE活性均高于克新19号,而两品种AGPase活性差异不大;由块茎不同部位可知,总体表现块茎两侧脐部顶部髓部。其中,块茎不同部位SSS、GBSS和SBE活性差异显著,而AGPase活性差异不显著。研究结果为马铃薯块茎淀粉品质测定和淀粉合成酶活性合理取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利用红外光谱分析仪、X-射线衍射分析仪、偏光显微镜及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不同取代度马铃薯淀粉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物理、化学结构进行了表征比较.马铃薯淀粉经辛烯基琥珀酸酐(OSA)处理后,随着马铃薯淀粉取代度的增加:红外光谱图在1 724 am-1和1 565 cm-1处产生了吸收峰,并与608 cm-1的吸收峰逐渐加强;X射线衍射图中淀粉微晶结构略有增加,亚微晶结构相对减少,总结晶度下降,但淀粉的结晶类型未改变;偏光显微镜观察显示部分淀粉颗粒偏光十字开始消失或者变的模糊,脐点处随之发生爆裂,裂缝甚至沿脐点向外扩大;扫描电镜观察显示淀粉颗粒表面被腐蚀程度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17.
不同添加剂对交联-羧甲基淀粉透光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合成交联一羧甲基复合变性淀粉的基础上,测试了多种添加剂对产品透光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蔗糖使复变淀粉糊液的透光率增大,氯化钠、碳酸氢钠、酒石酸和柠檬酸使其透光率变小,而乳糖与葡萄糖对其透光率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8.
普鲁兰多糖是一种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微生物胞外多糖。淀粉废水是加工淀粉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种产物,成份复杂,营养丰富。利用淀粉废水作为碳源制得普鲁兰多糖,不仅使多糖的生产成本降低,变废为宝,还会减少环境污染。本文通过比较实验获得用土豆淀粉废水(potato starch waste)制多糖产率高于其它碳源,并且确定最佳发酵培养基为(%):土豆淀粉废水10,KH2PO40.6 NaCL0.2(NH4)2SO40.08。  相似文献   

19.
以小麦淀粉和紫薯淀粉为材料,利用质构仪、核磁共振、动态流变仪和扫描电镜等分析了紫薯淀粉添加量(0~15%)对小麦淀粉凝胶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紫薯淀粉添加量在0~15%范围内,随着紫薯淀粉添加量的增加,小麦淀粉凝胶的弹性和内聚性显著增加(P < 0.05),添加量为10%时,变化最明显。混合淀粉凝胶的弹性模量(G′)和粘性模量(G″)随着紫薯淀粉增加而增加,而损耗角正切值(tanδ)呈下降趋势且小于1,表明混合淀粉凝胶的固体性质增强。在冻融循环过程中,与纯小麦淀粉相比, 混合淀粉凝胶的脱水缩合率呈下降趋势,表明紫薯淀粉的添加使小麦淀粉凝胶强度增大,凝胶网络结构变致密,所以水分难以从淀粉凝胶网络结构中析出。低场核磁中的结果显示,紫薯淀粉的添加,使小麦淀粉凝胶中的一部分自由水转化为弱结合水,提高了混合凝胶的持水性;凝胶网络结构扫描结果显示,紫薯淀粉的添加使混合淀粉凝胶的孔洞分布均匀且孔洞变小。综合结果表明,紫薯淀粉可增强小麦淀粉凝胶的网络结构,改善小麦淀粉的凝胶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