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提倡建设和谐社会,要求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协调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应该是人与人和谐的基础。人类首先要不断探索和掌握自然规律,寻求人与自然和谐的途径,进而改善人类生存条件和提高生命质量。最终实现人与人的和谐。实现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和确保粮食安全问题便体现这一规律。  相似文献   

2.
社会和谐包括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三个关系的和谐。当前人类社会面临着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等众多危机,这些都是人们不能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所导致的。因此,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已成为人们所普遍关注的热点。本文首先从分析人与自然关系发展的演化机理出发,阐述了人与自然对立统一的辨证关系,给出了保持人与自然和谐的原则,最后提出了当前我国和谐社会建设中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等方面的建议,对新形势下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3.
我国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那么,可以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道德支撑的核心道德应当是孟子的“仁爱”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宝贵思想的孟子“仁爱”思想的和谐,主要体现在: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家庭之间的和谐,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孟子的这种社会和谐思想对于当代社会积极开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我国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那么,可以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道德支撑的核心道德应当是孟子的“仁爱”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宝贵思想的孟子“仁爱”思想的和谐,主要体现在: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家庭之间的和谐,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孟子的这种社会和谐思想对于当代社会积极开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和谐社会是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的社会。本文阐述了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分析了图书馆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在和谐社会中和谐图书馆创建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正>一、和谐林业的概念社会与生态环境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综合系统,人类的生产生活必须遵守竞争、共生和自生的三大原则,建立环境和谐、经济高效、社会文明的和谐系统。林业和谐的主要内容包括将和发展作为宗旨,结合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协调好人与人、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的关系,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共同发展。和谐林业产业系统具有复杂的网络性、多地区性、开放性和动态性等特征,在研究和谐林业建设时需要系统地考虑问题,并利用科学的  相似文献   

7.
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生态环境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重要保证。从我国生态环境状况、保护生态环境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等方面,分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内涵和意义,论证保护生态环境对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生态文化是一种追求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和谐发展的文化.贵州羌族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创造并积累了大量的生态文化.贵州羌族的传统生态文化是一种具有自我调适、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发展的文化,这些生态文化内涵给我们现今的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正现代林业的经营对象是森林生态系统。生态保护是指人们在改造客观物质世界的同时,不断克服改造过程中的负面效应,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建设科学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支撑的物质、精神、制度成果的总和。简言之,生态保护就是要人类在自然界活动时积极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努力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其核心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一、目前林业保护中存在的问题1、林业保护观念的缺失  相似文献   

10.
人与自然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有机组成部分.人与自然界是平衡、和谐、共生关系,但是,人类自身的活动却导致人与自然关系的失衡,甚至对立,束缚了人类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存.保护生态环境,重建人与自然的平衡、和谐、共生关系,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社会存在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出现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尖锐矛盾,为此,对我国如何重建人与自然的平衡、和谐、共生关系提出思考.  相似文献   

11.
人的内心和谐是一种心理状态,是一种素质,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力量。内心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构建和谐社会不仅要讲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还应该有人内心的和谐。  相似文献   

12.
正1和谐林业是人与自然共生共荣的现代林业1.1"天人合一"与"和谐林业"天人合一的思想源于先秦各学说,特别是儒家学说。即天与人、自然应是合一的。也就是说人与自然必须共生共荣,和谐共处。因此,所谓和谐林业,就是在"天人合一"人文理念及生态文明全面普及和深入人心的前提下,通过科技与制度创新,实现营林集约高效、资源丰富;产业资源节约,生产清洁;森林健康、生态优良的现代林业。1.2和谐林业是人与自然良性互动的林业  相似文献   

13.
社会存在决定着发展思维方式的转变。在当代中国的发展过程中,和谐作为一种思维方式恰恰体现和适应了现时代中国社会发展之所需。和谐思维具有科学内涵与合理外延,它强调了发展是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身的和谐在内的全方位的的发展。和谐是发展中的和谐,只有在发展中才能实现和谐。  相似文献   

14.
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问题是生态环境的根本问题,人既有自然属性又有社会属性,人与自然界既对立又统一,人们改造与利用自然界必须遵循客观发展规律,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恩格斯的生态自然观对实现我国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建设美丽生态中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要以恩格斯生态自然观为指导,积极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树立环保意识;大力倡导绿色消费模式,推动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一、生态文明的科学内涵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理念的文化伦理形态. 生态文明建设覆盖了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四个层面.生态文明的特征包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健康有益的消费模式、和谐的社会人际关系.要素包括生态意识文明、生态法治文明和生态行为文明.  相似文献   

16.
《农家参谋》2005,(6):42-43
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从本期开始,本刊开辟“人与自然”栏目,将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人与自然相处中震撼人心的、鲜活的事例,从正、反两方面揭示落实科学发展观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紧迫性,激发人们更加牢固地树立人与自然科学发展的科学理念,用科学发展观自觉地指导自身的生产和生活实践,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一、生态文明的科学内涵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理念的文化伦理形态。  相似文献   

18.
一、安全生产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内涵十分丰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人自身的和谐。人的个性和谐是社会和谐发展的根本前提,人自身的和谐,就是要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就是要正确地处理个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真正融入自然、融入社会、融入集体。二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生态环  相似文献   

19.
生态主义视野下的园林设计策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审美是以生态观念为价值取向而形成的审美意识,它体现了人对自然的依存和人与自然的生命关联。生态审美反映了主体内在与外在自然的和谐统一性。园林艺术十分现实的意义是为同时代的人服务,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重视生态美并运用生态审美的观点来为传统的园林艺术设计原则注入新时代的要求,从而在园林规划设计过程中体现出生态美,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时代对园林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20.
合理的布置城镇居民住宅区,推广和建设健康住宅,不仅有利于经济繁荣、保护环境,而且也达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自身的健康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