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海参属棘皮动物,名列海味八珍之首,营养丰富。近几年,人们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养殖方式进行海参养殖都取得成功,现将其方式及要点作一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2.
我国海参池塘养殖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21世纪我国在经历了以海带、对虾、扇贝、海洋鱼类为代表的四次海水养殖浪潮之后,海水养殖业迎来了以海参为代表的第五次浪潮。目前我国海水养殖业正朝着多品种、多元化的可持续方向发展,海参养殖已发展成为我国海水养殖业中的一个重要产业。近年来,随着海参养殖业的高速发展,出现了多种海参养殖方式:围堰养殖、池塘养殖、网箱养殖、室内工厂化养  相似文献   

3.
从海参养殖基础设施的建设、海参养殖环境、海参育苗、养殖饲料、病害防治等方面简述海参养殖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并对海参养殖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目前沿海地区海参人工养殖主要有井盐水工厂化养殖、滩涂围塘养殖、浅海底播养殖等几种方式.其中井盐工厂化养殖规模较小,养殖海参的环境控制和防疫复杂,产品品质难以有效保证.围塘养殖是目前海参养殖的主要形式.但是近年来面临的成本、质量、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单位水面投苗密度大、成活率低、产品品质低、产出率不高,成为制约围塘养殖的主要瓶颈.  相似文献   

5.
国内外海参自然资源、养殖状况及存在问题   总被引:43,自引:6,他引:43  
海参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黏多糖,营养和药用价值极高。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海参的几种重要商业品种的苗种培育在日本、中国和印度等国家相继获得成功。近年来,海参消费需求的逐步扩大导致世界范围内海参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种群数量的急剧下降,海参的人工养殖随之兴起。目前,国内海参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养殖方式多种多样。然而养殖的过速发展和不规范运作也造成了如生态环境恶化、病害等诸多问题。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海参的自然资源、种群分布,以及目前海参主要养殖品种的苗种培育和增养殖技术要点,就海参养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赵广苗 《齐鲁渔业》2006,23(5):29-30
目前刺参是我国海参中唯一的养殖对象,通常说的海参养殖即是指刺参养殖。近几年,各地纷纷改造池塘进行海参养殖,但是,由于海参生长对环境的要求和对养殖技术的要求不是很高,所以,一些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对水质的调控、投喂饵料的质量、日常管理等缺乏科学方法,导致海参养殖成活率低,生长速度慢,甚至出现病害,既影响了海参的质量又降低了养殖效益。针对这一情况,从2003~2005年我们在青岛市城阳区红岛街道进行了刺参池塘健康养殖技术试验,旨在探讨刺参池塘健康养殖的技术措施,规范刺参养殖业,为社会提供健康、无污染的海参产品。  相似文献   

7.
海参饲料与健康养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参养殖业发展迅猛,养殖模式由粗放养殖转向集约化养殖和半粗放养殖,海参饲养由单一藻粉向全人工饵料发展。为更好地服务海参养殖业,就海参营养疾病的预防对策和健康养殖作简单分析与介绍。  相似文献   

8.
刚毛藻对海参养殖的危害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宗岩 《中国水产》2010,(12):53-53
<正>目前海参养殖已成为山东、辽宁两省沿海水产业的主打品牌,养殖产量逐年增加,养殖效益不断增长,然而,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养殖时间的延续,海参病害问题也越来越严重。特别是近几年来刚毛藻的大量繁殖,在某些养殖区域的泛滥成灾不但给海参养殖户的管理带来诸多麻烦和不便,而且还引发出许多海参病害和中毒死亡事件,严重地影响了海参养殖产量和经济效益,笔者通过调查研究,初步摸清了刚毛藻的规律并总结出刚毛藻对海参养殖的危害及防治措施,供广大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9.
2018年受副热带高气压的影响,我国北方经历了罕见的夏季持续高温天气,沿海养殖的海参(刺参)出现了大面积死亡。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特色海产品创新团队海参绿色高效养殖岗位专家一行走访了沿海多家海参养殖企业,查看了海参工厂化养殖、池塘养殖和浅海增养殖等不同养殖模式的生产情况。结果表明,工厂化养殖和浅海增养殖海参基本未受此次高温天气的影响,未发现海参死亡现象,生产处于正常状态。  相似文献   

10.
近10余年来,随着全球海参自然资源日趋枯竭与国内海参消费持续增长,我国刺参养殖呈现迅猛发展态势。尤其在烟台、威海、大连、青岛等地,刺参现已成为举足轻重的水产养殖品种,并持续引起各界业主广泛关注。因此,刺参种苗的工厂化培育技术和养殖技术随之兴起。目前,国内刺参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养殖方式也多种多样。本文对我国刺参养殖技术的研究概况作一综述,以期为刺参养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论秋冬季节海参养殖存在的问题和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参作为海产八珍之一,历来受到大家的宠爱,是鲁菜中必不可少的美味佳肴,如“葱爆海参”、“乌龙奔月”等。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海参在保健方面的突出表现,受到国内外的推崇。随着海参野生资源的枯竭,养殖海参成了水产养殖业的又一亮点。养殖规模与数量虽然有所增加,但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价格一路走高。但是近几年海参养殖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困惑,那就是病害严重,大面积海参死亡,越是大个体海参,死亡率就越高,给广大养殖户造成严重损失,下面我们就讨论海参的病害。从生物的发展过程来看,海参属于海产无脊椎动物,运动方式为底栖爬行…  相似文献   

12.
刺参(Stichopus,japonicus)属棘皮动物门,海参纲,刺参属,是海参种类中营养价值最高、最受市场喜爱的一种。在我国,海参主要产自山东、辽宁等地。刺参养殖方式有池塘养殖、沉箱养殖、室内控温养殖、围网养殖、浅海筏式养殖等。 随着“北参南养”技术上的突破,刺参养殖在我国南方海域也逐步兴起。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的养殖户引进北方的刺参在海上进行海参筏式养殖。2010年11月10Et投苗10万只,苗平均体长12cm,  相似文献   

13.
经过科研工作者和养殖技术人员的探索研究,近几年海参养殖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养殖模式呈多样化.海参养殖逐渐成为北方水产行业中重要的产业.这里简单介绍一下海参的池塘养殖情况.  相似文献   

14.
刺参池塘养殖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池塘养殖海参一般是利用水源、水质、底质条件较好的虾池,改造后进行养殖海参的一种方式。其发展空间大。具有建池投资省,管理方便,养殖成活率和回捕率高,养殖周期短,收益大,市场前景广阔等优点,现已成为北方沿海地区海参养殖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15.
<正>为了探索适合葫芦岛地区的海参养殖模式,我站于2012年4月16日-2013年4月20日进行了池塘和网箱养殖海参效果的对比试验,试验结果是池塘养殖海参生长快、产量高、经济效益显著,而深水网箱养殖海参在我地区目前还不理想,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现将两种养殖模式的养殖效果对比试验介绍如下。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6.
薛辉  王怀明 《齐鲁渔业》2008,25(12):19-20
青岛地区海参养殖已成为继对虾养殖之后又一新的海水养殖热点。及时开展海参规范化繁育及养殖推广成为当前海水养殖工作者的一项首要任务。笔者从2007年4月起在青岛市无公害水产品养殖基地——即墨市海昌水产养殖公司开展海参育苗养殖试点,现将有关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近年沿海地区海参养殖业蓬勃发展,但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海参养殖中存在的问题也逐渐凸现。2003年前海参基本没有病害发生,2004年海参病害爆发。从2004年水产养殖病害测报来看,以2-4月份最为严重,7-9月份趋于平缓,进入12月份后又有爆发迹象。海参病害的爆发对海参养殖业产生了一定冲击,影响了海参养殖业健康、有序的发展。结合生产实际谈以下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海参的消费量逐年增加。海参人工育苗技术、池塘养殖技术的不断进步,推动了池塘海参养殖的快速发展。但由于养殖技术水平不一和养殖方法的不同,使得养殖产量和效益差别较大,笔者通过几年的海参养殖情况分析,总结出了影响池塘海参产量的几个关键因素。1养殖池塘的深度海参在池塘中生长速度的快慢,受水温、饵料、水质环境等因素影响。由于海参在池塘水温超过20℃时有休眠的习性,因此休眠时间的长短  相似文献   

19.
王儒胜 《畜禽业》2019,(9):23-24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海产品的需求量日益增多,其中海参由于其富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受到越来越多人们的喜爱。海参的养殖已经成为一项新兴的养殖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由于海参的养殖对于水域环境的要求极高,而我国周边海域的水质污染情况比较严重,制约了海参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为了提高海参养殖的产量和质量,逐渐兴起了海参的室内养殖,海参海水养殖技术的应用得到了发展,介绍了海参海水养殖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20.
大叶藻移植在海参养殖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利用虾池养殖海参有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养殖病害频频发生,给养殖带来很大风险。目前虾池养参的普遍做法是虾池加深、铺石等附着基后投苗养殖。考虑到胶州湾内自然海域产海参的海区常常有大叶藻生长,因此我们选择适宜的虾池进行改造,从自然海区移植大叶藻, 进行生态养殖海参试验,并取得成功。现将具体做法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