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该文阐述了比较试验的参试品种、方法和结果,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认为“当杂1号”、“灵杂1号”和“中棉所29F1”3个棉花品种可作为桐城市首批杂交棉和抗虫棉。  相似文献   

2.
1材料和方法 1.1试验品种试验共5个品种:甘杂1号(陕西杨凌),青杂2号,青杂3号,青杂5号(青海省农科院园艺所),天油2号(天水市农科所)1材料和方法1.1试验品种试验共5个品种:甘杂1号(陕西杨凌),青杂2号,青杂3号,青杂5号(青海省农科院园艺所),天油2号(天水市农科所)。甘杂1号用A代表,青杂2号用B代表,天油2号用C代表,青杂3号用D代表,青杂5号用E代表,A1代表甘杂1号在试验小区中的第1个重复,依次类推。  相似文献   

3.
宁杂1号油菜是江苏省农科院经作所选育而成的第一个宁杂系列甘蓝型双低杂交油菜品种,我市于1992年引进试验种植,结果比对照秦油2号增产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余姚市棉花品种对比试验情况,初步结果表明11个品种按单产籽棉排列位次,慈抗杂1号、南京401和慈抗杂3号分获第一、第二和第三。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余姚市棉花品种对比试验情况,初步结果表明11个品种按单产籽棉排列位次,慈抗杂1号、南京401和慈抗杂3号分获第一、第二和第三.  相似文献   

6.
甘蓝型油菜“甘杂1号”种子纯度的SSR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有效的鉴定"甘杂1号"种子纯度的SSR分子标记方法,为提高"甘杂1号"大田制种纯度提供分子辅助工具。【方法】以"甘杂1号"杂交种及其母本3131A和父本3116C种子为供试材料,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鉴定"甘杂1号"种子纯度,从200对引物中筛选出特异性强、稳定性高的SSR引物,并将SSR引物鉴定的"甘杂1号"种子纯度与田间种植鉴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在200对SSR引物中,筛选出了2对在杂交种和父母本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的引物(CB10569和Na12E03),且条带清晰可辨,即杂交种含有父母本的特异互补带型。将这2个引物在120株"甘杂1号"杂交种群体中进行重复验证,发现CB10569和Na12E03 2对引物鉴定出"甘杂1号"的种子纯度分别为82%,79.5%。SSR标记的鉴定结果与田间种植鉴定结果(83%)基本一致。【结论】得到的2对SSR引物CB10569和Na12E03,可用于甘蓝型油菜品种"甘杂1号"种子纯度的鉴定。  相似文献   

7.
两个胡麻杂交种生产试验结果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在景泰县对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新育成的国内外首批胡麻杂交种陇亚杂1号、2号进行了生产试验,结果表明,陇亚杂1号产量为3112.5 kg/hm2,较对照陇亚8号增产17.45%;陇亚杂2号产量为3375.0 kg/hm2.较对照增产27.36%.两个品种在成株数、单株产量、千粒重及单株果数上优势明显.在抗...  相似文献   

8.
以NaCl致死浓度和耐盐等级为评价指标,对豆科绿肥科杂1号苗期的耐盐性进行鉴定。结果表明:科杂1号致死浓度为230mmol·L-1盐处理后其SPAD值为23.95,表明科杂1号属于中度耐盐品种。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双低”油菜的年推广面积已占全国油菜播种面积的近70%。生产上已经推广应用的“双低”油菜品种主要有中油杂8号、中油杂2号、川油21、中双9号、华杂4号、华双3号、湘油15号、蜀杂六号、油研7号、沪油15、蓉油6号、湘杂油1号、湘杂油2号、秦优7号等,其中以中油杂8号、中油杂2号和中双9号尤其具有代表性,这对提升我国油菜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推动优质油菜产业化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2006年我场引进创杂棉9号进行试验示范种植,并考察了创杂棉9号综合性状、各生育期表现,还进行了栽培技术试验,为大面积推广提供依据。1创杂棉9号的一般情况创杂棉9号是南通创世纪转基因公司于2001年育成的转基因杂交抗虫棉品种,2006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创杂  相似文献   

11.
“粉杂1号”粉蕉广西引种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引进高抗枯萎病粉蕉品种“粉杂1号”在广西南宁试种,以期找到适合广西种植的高产、优质、高抗枯萎病粉蕉品种.[方法]2010年以金粉1号为对照在广西南宁进行粉杂1号粉蕉种植试验,测定其生育期、果实性状、产量、品质、抗病性等,明确其在广西的适应性.[结果]粉杂1号田间表现高抗香蕉枯萎病,丰产性好,品质优,果指较短而粗,果肉奶油色或乳白色,肉质软滑,味浓甜带微酸,风味佳,成熟期与普通栽培的粉蕉相似.[结论]粉杂1号粉焦的品质、产量较好,适应性强,高抗枯萎病,可在广西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2.
棉花品种比较试验总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安徽省无为县对棉花品种进行了比较试验的研究,参试品种有美棉3号、丰棉3号、丰棉2号、国抗棉1号、皖杂40F1、惠WRH-1、中抗杂F1、97-13、抗虫棉103、南农N-09、共计10个品种.经过试验分析比较,中抗杂F1和WRH-1产量和品质表现都较好,分别为第1和第2,可作为推广和扩大示范品种,为棉花品种的更新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转基因杂交棉花新品种邓杂1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邓杂1号是河南先天下种业有限公司(原邓州市种子公司)最新选育的高产、优质转基因抗虫杂交棉新品种。2004~2005年参加河南省杂交棉品种比较试验,2006年参加河南省杂交棉品种生产试验。2006年通过农业部转基因安全鉴定(农基安证字[2006]第11号,安全等级:Ⅰ);2007年3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和命名(豫审棉200710)。该品种抗逆性好,抗棉铃虫株率96%,Bt蛋白表达量379.1,为中高抗棉铃虫品种;高抗枯萎病,耐黄萎病。该品种增产潜力大,在2006年河南省杂交棉品种生产试验中,籽棉、皮棉、霜前皮棉分别较对照豫杂35增产7.6%,4.5%,4.7%。  相似文献   

14.
油葵赤葵杂1号、KWS203复种播期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在相同栽培管理条件下,观察赤葵杂1号、KWS203两个油葵品种在科尔沁区4个不同播期的生育进程、生育性状,并根据它们的产量、含油量确定了复种油葵杂交种的适宜播种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盐油系列油菜品种的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盐油系列油菜新品种(盐油杂1号、盐油2号和盐油杂3号)的主要特征特性,总结了盐油系列油菜品种的选育方法及在新品种推广应用中应采取的措施,提出了当前油菜育种工作的重点是提高单位面积产油量和适宜机械化栽培。  相似文献   

16.
《农家顾问》2008,(8):7-7
湖北省农业厅公告湖北省今年秋播主要农作物主导品种.其中油菜主导品种为中油杂2号、华油杂6号、中油杂11、华油杂9号、中油杂12、华油杂12、中油杂8号、叶1双9号、中双10号、华双4号、华双5号。小麦主导品种为郑麦9023、鄂麦18、鄂麦23、鄂恩6号、华麦13。并要求禁止宣传、经营、推广未经湖北省审定或虽经国家审定但适宜种植区域不包含湖北省的品种.  相似文献   

17.
两系杂交粳稻精量用种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当前在湖北大面积推广的晚稻品种鄂粳杂1号和鄂粳杂3号做精量播种及化学试剂调节试验,结果表明:在秧苗1叶1心喷施多效唑能有效降低苗高,在秧龄30d左右时苗高20 cm左右,这样的苗高则可以应用抛秧。另外产量的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各处理间没有显著差异,这为双季晚稻单本插植提供了可能,从而减少种子用量,节约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8.
双低杂交油菜"宁杂1号"的推广种植,既是我省优质油菜开发的核心内容,也是适应当前压粮扩经改善种植结构的需要.为配合该品种在淮北地区的推广,实现油菜优质高产,我们于1997、1998两年在泗阳县葛集乡和淮阴农科所安排了本试验.  相似文献   

19.
<正> 中油杂一号系中国农科院油料所选育的双低三系杂交种,已于1999年4月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我县通过三年的展示和大田示范,中油杂一号显示出了较好的丰产性、适应性和抗逆性。目前已在全县大面积推广。 1 中油杂一号每667m~2产200kg的长势长相 1.1 生长优势强。中油杂一号具有出叶速度快、叶片大、根茎粗等特点。据1999年冬至苗情调查,单株绿叶9.64片,比华杂4  相似文献   

20.
选用爱杂9号于2010年在安徽省沿江、江淮和淮北3个棉区进行试验,探讨该品种(系)在我省不同生态棉区的适应性。结果表明:爱杂9号在生育期、产量、抗病性和纤维品质方面都比对照品种皖杂40 F1有优势,更适宜在淮河以南棉区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